如何评价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他适合做皇帝吗,你怎么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3
谈谈你对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看法?他是个明君还是昏君?

是个明君,崇祯简介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朱常洛与其兄长朱由校在位时间均短,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
十六岁登基的崇祯竭尽全力,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无耻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终以身殉社稷。用自己的生命为大明社稷殉葬。他热爱百姓,在最后关头分秒必争的紧急时刻,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仍然要他弃地不要弃民。遗书中写着“勿伤朕百姓一人”,这是他一生对百姓的心声。


崇祯年表:

1611年:崇祯出生,他的生日在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因此也有人误为1610年。实际上按照阳历,已经是1611年。
1614年:崇祯的母亲去世。
1620年:父亲病逝
1622年:被封为信王
1627年:兄长天启帝病逝,即位为帝。
1628年: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1629年:三月,定立魏党“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
五月,以徐光启主持用“西法”修定历书,至崇祯8年修成《崇祯历书》137卷。
1630年:春,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部分农民军流动至山西。
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1631年:正月,赈济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
1633年:农民军大批度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区。
1634年:正月,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
1635年:正月,农民军克凤阳,掘皇陵。明廷调集各省精兵7万余在中原进行会剿。
八月,以卢象升为总理,与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的剿除农民军战事。
十月,下诏罪己。
1636年:秋,张献忠、罗汝才部进入四川,攻克大批州、县。
1641年: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
1642年:新年,揖拜阁臣,再图振兴。
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
七月,皇贵妃田氏病故。
1644年:自尽殉国。

崇祯即位,正直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耽耽,山河冷落,风烟四起。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庵党一案, 也有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那不定,遂误国家 ;既有刻薄寡恩 翻脸无情之一面,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对周后互敬互爱;他自制极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生活简朴;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但刚愎自用,不能做到虚怀纳谏;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焕 杨嗣昌,洪承畴,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他悯恤黎民疾苦,常下诏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无度,趣百姓于水火;他励精图治,经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察察,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至于煤山殉国,从死者唯一太监耳
  明思宗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得极为机智,但在处理袁崇焕一事,却又表现得相当愚蠢。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由於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後期的多数皇帝,思宗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於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史》评价思宗说:「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历史学家孟森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後,则必亡而已矣!」。思宗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孟森也说思宗「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 、「不知恤民」。思宗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却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的超乎机智,但在袁崇焕一事上却又表现的相当愚蠢,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也疯,他真就相信了。直到三年后,袁崇焕终于为自己的大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史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为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剿农民军的负责人。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但是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这也使得明末农民起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明思宗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满清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
  乾隆亲自修订的《明史�6�1流贼传》中说:“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清朝编纂的《明史》依旧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崇祯的是非功过充满争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崇祯皇帝宁可煤山自尽,也没有把宁远铁骑调进中原打李自成,遵守了自朱棣起历代明皇们对臣民的承诺“天子守国门”!

个人看法。首先,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希望能拯救大明江山,比起他的木匠哥哥,实在强了很多。
但他也有很大的缺点,并非一个明君。他的心情极为急躁,希望将明末的弊端,在短时间内就改变,他当了17年的皇帝,却换了足足50个首辅大臣,可见急躁。
其次,他的战略眼光也不足,同时内外开战,对内攻击农民军,同时和后金不停的激战。两线作战,严重消耗了明军的力量。这个时候,应该和后金议和,因为农民军才真正的摧毁了明朝的根基。
最后,极为多疑,不相信文臣,相信太监,反而,让明朝朝廷在末期更加的混乱。而且,那些太监几乎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让局势更加恶化。
只能说,以崇祯的性格和能力,无法挽救明末局势。明末是北疆危急、内部叛乱,加上朝廷腐朽,天灾频发和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开启,多重原因造成了困局,崇祯虽然努力,但无法力挽狂澜,最终失败。

各人以为评价一个皇帝要客观,17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这里要注意崇祯皇帝最大的性格特征:刚愎自用,独断多疑。
要正确认识崇祯,必须要了解他执政时期所面对的主要敌人: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后金(清),其三为农民起义军。

他非常适合做皇帝,明朝中期很多皇帝的能力恐怕还比不上崇祯。
崇祯的能力在历代皇帝中虽然不至于出类拔萃,但在皇帝中也属于中上了,最起码他知道努力做事。崇祯做个承平之君应该问题不大,可惜他生在明末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不断,确实回天乏力了。

如果放到平常年代,勉强算个合格的皇帝。当时放到明末那个年代,就非常的不称职了,算是昏君,所谓的勤政完全是瞎折腾。

从性格上讲,不适合。而且这皇位本来与他无缘,一是天启帝英年意外病逝,(死时才23岁的样子),二是他与张皇后没有留下子嗣,再加上天启帝对弟弟崇祯很不错,所以才会把皇位传给他....(其实有资格继位比如万历皇帝的爱子福王一支...)

...只是生不逢时,你如何看明末皇帝崇祯帝?谢谢
答:托尔斯泰说,皇帝是历史的奴隶。而作为奴隶的崇祯,丧失了皇帝让人羡慕的一切———荣耀、富贵、快乐与威权,他有的,只是层出不穷且永无休止的挑战与磨难———他,真是可怜。17年中,他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他不好犬...

如何评价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他适合做皇帝吗,你怎么看?_百度知 ...
答:个人看法。首先,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希望能拯救大明江山,比起他的木匠哥哥,实在强了很多。但他也有很大的缺点,并非一个明君。他的心情极为急躁,希望将明末的弊端,在短时间内就改变,他当了17...

崇祯是好人吗?
答:1、崇祯不算是好皇帝,当然他就算是朱元璋、朱棣再生也未必挽回大明的覆灭。崇祯17岁登基,快刀斩乱麻的消灭了魏忠贤,随后17年执政自杀而死。抛去国家大环境不谈,崇祯这个人性格有问题。2、他过于强硬,这从他最后宁可自杀...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答: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年—1644年)。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父朱常洛,母刘氏。为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

如何评价明末的崇祯皇帝?
答:明思宗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

崇祯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历史上有哪些对于他的评价?
答:评价崇祯帝,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抛开成败之见,以道德论之,仍有某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勤心政治,生活俭朴,不玩物、不丧志,更不沉溺于酒色,这些对于一个末代皇帝来说,毕竟是难能可贵的。平心而论,崇祯是一个比明...

为什么说崇祯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君王?
答:第3个原因就是崇祯帝不承担责任,并且私自按照自己的喜好杀虐大臣。崇祯帝是一个从不吃亏的君主,每当明朝有一场战争失败之后,他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出问题所在,反而把所有的责任全部都推给那些朝中大臣。崇祯帝认为之所以战争...

崇祯作为明朝的灭国之君 崇祯算不算上是一个好皇帝
答:崇祯皇帝首先非常节俭,他的皇后终年穿的是布衣服。而且他又非常勤勉,在整个大明王朝里,除了朱元璋,可能只有崇祯每天工作八个时辰以上,儒家理想中这就是个优秀的皇帝呀。但是细看崇祯皇帝有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他跟臣子的...

历史对崇祯的评价
答:历史评价:一、总评: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

怎么评价明末崇祯皇帝这个人,他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答: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纵观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我个人认为崇祯是一个正面的皇帝。他虽然没能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但好在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让大明王朝又苦苦支撑了十几年。可能他的运气差点,他在位期间,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