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梁祝》观后感600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梁山伯与祝英台动画片 观后感

听说收视率很高,买了花样少男少女盘回来看,结果第二蝶无缘进我的光驱。这样的故事,看过相视一笑,难入心底。即便是论情节,我也觉得梁祝书院里的风波比起花样好看了许多。我喜欢这种清清淡淡的搞笑,不刻意不做作的让人会心一笑,清淡隽雅,清风古韵,不显山漏水,却余韵绵长悠远,唇齿留香,直入心底。
非常喜欢双飞这首歌,时常想,音乐究竟是唱者的世界还是听者的世界呢?有时候很珍视听音乐时候那种刹那的感动,不愿去动笔斟酌而错过那份当时的感触,心里的感受和笔下的毕竟不同啊,或许因为心里的东西是自己的,而笔下的却可能是别人的吧。即便是自己的感受,来日看来怕也没了当初的那丝悸动了吧。初时听到这首歌,只觉得曲调琅琅上口,曲风幽远,很古色古香,歌词哀婉动人,诗情画意,美得不真实。直到看完下部,再听此曲,一寸一寸的隐痛,说不出的哀伤。同一曲,在人心确实如此不同。好悲伤好悲哀,这是它给我的感觉,不同于8号当铺的沉重,有种好不真实的轻飘飘的感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飘忽、泣美、哀柔。打碎了时时提醒自己面对现实的无奈压抑,再不能面对现实的丑陋。听时便想,那样的清新、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心意相通、那样的爱情神话是存在的么?时常觉得这世界上必然有另一个自己,只是无缘遇到。如果当真有8号当铺,我愿去交换一个相遇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情这样的人,独一无二,何其珍贵,我又有什么值得拿来交换呢?此时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如此匮乏。
陶大叔说,缘份的巧妙,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而在于心灵相通的两人碰巧相遇。朋友,是两颗相通的心偶然的碰撞。友情,尚且如此,爱情呢?更甚吧。即便是在封建思想独霸的古代,爱情仍然冲破了束缚留下了几朵美丽的印记,一如梁祝。不管那样的故事有多少渲染的成分,但是那绚烂如流星般的飞弧确是人们心理最美丽的愿望。男尊女卑、身份等级,亘古以来,男人和女人仍不停的上演着一幕一幕的爱情,无怪乎爱情至今是荧幕上的永远主题。是啊,明明毫无牵连的一对男女,竟是为了这个名为爱情的东西,牵牵念年,不离不弃,甚至生死相许。这是友情和亲情无法比拟的。爱情啊,当真是无解。
梁祝,是悲剧,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之首,看着他们相殉化蝶,我哭了。但是我也无数次告诉自己,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仅仅以另外的方式拥有了彼此,能够相识相遇相惜相恋,本身就已是难得的幸福。人生,能有一个这样的人,这样一段情,何其幸运?
自小听说过梁祝的故事,对那首经典的曲子更是熟悉,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事。可是我却不喜欢这个故事,更没有更多的触动。在我心底里,这对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太过软弱。也许死已是人最大的抗争最大的勇气,但我真的觉得他们很懦弱,甚至没有为彼此相守努力过。不过若果真他们逃婚了,怕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后人也便无从得知。其实我一直认为这个故事再简单不过,同窗三载,相知相恋,家族门第,难以结发,山伯病逝,英台殉情。这个故事里,很老套的,我觉得英台是主角。女人,当她爱了,倔强,坚强,决绝,绝恋。试想换过来,如果英台病逝,山伯会否相随呢?很可怕的念头,但我有时候会略带讽刺的问自己。若说这个故事有什么值得我侧目,那么就该是祝英台了。生死相随,这就是女人,为爱,是女人的另一生命,因其真,为其著。这份勇气又与那些所谓的贞洁烈妇之名不同,为的不是声明,只缘于心底的情。在那个故事背景下,祝英台的殉情之会背上不孝不洁的罪名,死后难得清名,应该无人想到她的死会激起人们心里的桃花,那么此举无疑出于真情,需要勇气更需要坚定。女扮男装不为世俗所牵绊,为爱而死,这样的女子,该是不俗的。而能让这样的女子爱上的男人,又该是如何的呢?也该有着不凡的心智吧。
片中的英台,不够温柔不够柔婉,但确是我心中的祝英台,倔强、坚强、独立、聪慧,善良,才气纵横,追求自我,倨傲清高而又蔑视权贵,有着不屈从于现实而又面对现实的勇气。而这个梁山伯应该说是个完美化的梁山伯。我心中的梁山伯,该是这般谦和、善良、正直,犹如春风白云,悠悠飘荡着的清风雅韵。片中的男主角更臻完美,仿佛天使般纤尘不染。反过头去看,发觉早在他二人船上再度相遇,言语之间,已是注定后来的相恋。他们是一种人,用心活着的人,不属于尘世的人,有着最真的性最挚的情。书院三载,历历往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只是更印证彼此的相知。如果再问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不论他们谁先辞世,后者必定相随不弃。倘若不曾相遇,或许他们会如世人一般别娶他嫁,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只可惜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爱情不是调味剂,而是无法戒除的毒药,一旦沾染难回原点。
如果梁山伯是那轮温暖的日,那么祝英台无疑就是那弯清冷的月。英台是刚中有柔,山伯则是柔中带刚。在我眼中,英台很坚强,骨子里溢着一份清傲,是清冷的蓝色;而山伯是柔和的白色,梁山伯的个性就像那首诗,抱着出世的心态入世,济世救人,总泛着最温暖的色彩。他们两人是注定相爱的,还记得船上相遇,那句敬其神而非好其色,已然昭示了二人的心意相通。假如没有梁山伯,那么英台或许会平静的求学三载,归家嫁人,只因她心里追逐的世外桃源不曾存在,期盼的美好灵魂不曾出现,现实依然是如故。英台身为氏族娇女,的确没有一般氏族恶习,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清傲品性,而她这份品性也正是吸引马文才的地方。她虽善良正直,但也不可能与贫民打成一片,换句话说,缺乏一个管道去体现她的真她的善。而梁山伯责正是这个管道,借由他,英台看到了印证了世间的真善美,也是因由他,才使得英台掩藏在清傲背后的真善得以更适度的展现。试想,官兵围困贸县,幸有良药,若英台身为县令,会否相救?或许,但绝不如梁山伯一般没有丝毫犹豫。聪慧如英台,她懂得梁山伯的善,或者在知他的同时也印证了她心底最深的想法。英台是处在现实和真善冲击下的坚玉,山伯不然杂质的光正为其扫除了阴霾,开启了一扇门。而山伯爱的是则是英台的遗世独立。八哥有句话说,舍妹向来自专,无人能撼其心志。无论是对马太守的怒目相视言辞相对,不畏强暴,蔑视权贵,还是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女扮男装读书求学,古灵精怪,花招百出,灵动清俊,都再再说明英台有颗坚定的心魂。
说说马文才吧,他的确是戏中另一个看点。其实这部戏里的看点实在太多,人物的塑造确实丰满鲜活,那种轻轻淡淡的搞笑方式让人莞尔,仿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淡雅隽永,回味无穷。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祝英台不喜欢马文才而喜欢梁山伯,为什么祝英台对马文才那么绝情。马文才的个性是桀骜不驯的,是孤僻的,更是孤独寂寞的,像长不大又死不承认的孩子般的任性脆弱,又像是做给英台的老鹰风筝般的孤傲难触。如他所言,就算这只老鹰再怎么凶恶,它不还是攥在手里,要它怎样就怎样,不会有丝毫违背。可惜英台却不是那个放鹰的人,她要的不是驯服,而是比翼双飞;不是倾心付出,而是心意相通。同样对她好的两个人,对马文才看似绝情,看似不公平,实际上这便是祝英台,她是忠于感情的人,不会因谁对她好便爱上谁。假若没有梁山伯或是先遇到马文才,结果会不同么?在英台和文才一同下山寻找陶渊明的时候,我也私心的希望他2人有些进展的,直觉不讨厌马文才这个人物。但剧情安排没有,其实后来想想,倒也合该如此。祝英台的个性是强悍坚定的,是震撼人心的,而非旭暖人心。倘若英台有着梁山伯那样阳光般温暖的性格,那么我想马文才和祝英台必然会有着牵扯不清的纠葛了。可惜,祝英台不是太阳,马文才爱上的是一轮清冷的月。祝英台不是张无忌,更有着最坚强独立的心志,情感坚定而鲜明。人们常说爱情是没有理由的,我却很不赞成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爱一个人是有缘由的,只是或许这缘由太繁杂厚重,难以表达罢了。爱或不爱有理由,却没有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爱或不爱一个人,那便不是真爱了。当所爱出现,也许现实无奈挣扎冲突接踵而至,但爱却是无从抉择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爱如影随形。英台和山伯本质上是相通的,而文才却与他们“道不同”。总有人说不相同的两个人才真正相称互补,如同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但前提是这2极有着共同的特质,一块磁铁是无论如何吸不起一块木头的。无疑,应台山伯和文才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文才再如何付出也不可能打动英台。马文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偶像剧里的最佳男主角,有着显赫的家世,英俊的外貌,孤高的性情,堪怜的童年,脆弱的心智,难近的性情。这样的人物,对现代的女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可惜我们都不是祝英台。祝英台爱的正是这个时代没有的那个傻傻的呆呆的,什么都没有的梁山伯。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演员了。其实本人对何润东、董洁都不感冒,尤其是看过秦王李世民,更觉得何润东外表实在抱歉,不过身材很好。印象中他都是演那种装酷耍帅的角色,很难想象他演书生。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他演出了梁山伯大憨、大孝、大仁、大义的形象。谁规定书生就一定要是小白脸,一定是瘦弱矮小?人物如何不在色而在神,演出神才算是成功。这个185公分、有点黑的梁山伯很形象,如同初生的旭阳一般温暖人心,至诚至孝。也许这个梁山伯不够帅,但是看罢之后真的一如英台所说,他笑起来好温暖。这样的人物或许不符合现代审美标准,但是却是应合了故事人物的定位。董洁的祝英台很有味道,没有过多的江南女子的柔美,但是却多了股子清傲独立,没有弱柳扶风的姿态,却有着金刚难移的心志,就连羞怯都多了份自持。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敢于女扮男装求知向学,不理世俗以死相抗,这样的女子该有这种心魄。至于马文才,我觉得这是个现代版本。山伯病逝,应台撞碑入坟,以其性格,毋庸置疑。如果英台先逝,那么山伯大概不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结束生命,很可能是慢慢将自己折磨致死。而文才呢?他也爱英台,但他会以死相随么?说到底,山伯和英台之所以生死不离,是因其爱的刻骨,爱的深邃,心神相合。试想一个人如何失去自己的心魂独立存活呢?而文才和英台却不是,所以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看这戏,赚取眼泪的还不是生死相随,而是为爱求生而不得的悲怆与无奈。或许对他们来说,死是最后的选择,却也是最自由的选择,而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无望的活着,竟也是种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楼台相会和山伯拼命的求生。当山伯仓皇的问着喝了药会好对不对,让我再多活几天好不好,我怎么也忍不住眼泪。当生为不可得,那份达观知命进而安抚母亲的体贴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梁山伯,或许这个时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离不弃,无论怎样抗争怎样阻止已是定局,他们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红绫上写着死当同穴时就已准备好生死相随了,而她那种无声的哭泣沉静的悲怆,沉悲得痛入骨髓。无法言传的伤痛,无人可撼得坚定,这就是祝英台,与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谈。心意相通,无论生死,必然相聚。为彼此求生存,当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静。所谓的直叫人生死相随,该是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拥有彼此,生死无惧。那份镇定那份平静那份平和与其说是对生活无声的对抗,不如说是对彼此感情的执著坚定。现实如何,此时早已不在他们之间构成任何障碍,那股无视现实的情感牵系令人不敢逼视。而那正是这个故事开在人们心中的桃花。

听说收视率很高,买了花样少男少女盘回来看,结果第二蝶无缘进我的光驱。这样的故事,看过相视一笑,难入心底。即便是论情节,我也觉得梁祝书院里的风波比起花样好看了许多。我喜欢这种清清淡淡的搞笑,不刻意不做作的让人会心一笑,清淡隽雅,清风古韵,不显山漏水,却余韵绵长悠远,唇齿留香,直入心底。
非常喜欢双飞这首歌,时常想,音乐究竟是唱者的世界还是听者的世界呢?有时候很珍视听音乐时候那种刹那的感动,不愿去动笔斟酌而错过那份当时的感触,心里的感受和笔下的毕竟不同啊,或许因为心里的东西是自己的,而笔下的却可能是别人的吧。即便是自己的感受,来日看来怕也没了当初的那丝悸动了吧。初时听到这首歌,只觉得曲调琅琅上口,曲风幽远,很古色古香,歌词哀婉动人,诗情画意,美得不真实。直到看完下部,再听此曲,一寸一寸的隐痛,说不出的哀伤。同一曲,在人心确实如此不同。好悲伤好悲哀,这是它给我的感觉,不同于8号当铺的沉重,有种好不真实的轻飘飘的感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飘忽、泣美、哀柔。打碎了时时提醒自己面对现实的无奈压抑,再不能面对现实的丑陋。听时便想,那样的清新、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心意相通、那样的爱情神话是存在的么?时常觉得这世界上必然有另一个自己,只是无缘遇到。如果当真有8号当铺,我愿去交换一个相遇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情这样的人,独一无二,何其珍贵,我又有什么值得拿来交换呢?此时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如此匮乏。
陶大叔说,缘份的巧妙,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而在于心灵相通的两人碰巧相遇。朋友,是两颗相通的心偶然的碰撞。友情,尚且如此,爱情呢?更甚吧。即便是在封建思想独霸的古代,爱情仍然冲破了束缚留下了几朵美丽的印记,一如梁祝。不管那样的故事有多少渲染的成分,但是那绚烂如流星般的飞弧确是人们心理最美丽的愿望。男尊女卑、身份等级,亘古以来,男人和女人仍不停的上演着一幕一幕的爱情,无怪乎爱情至今是荧幕上的永远主题。是啊,明明毫无牵连的一对男女,竟是为了这个名为爱情的东西,牵牵念年,不离不弃,甚至生死相许。这是友情和亲情无法比拟的。爱情啊,当真是无解。
梁祝,是悲剧,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之首,看着他们相殉化蝶,我哭了。但是我也无数次告诉自己,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仅仅以另外的方式拥有了彼此,能够相识相遇相惜相恋,本身就已是难得的幸福。人生,能有一个这样的人,这样一段情,何其幸运?
自小听说过梁祝的故事,对那首经典的曲子更是熟悉,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事。可是我却不喜欢这个故事,更没有更多的触动。在我心底里,这对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太过软弱。也许死已是人最大的抗争最大的勇气,但我真的觉得他们很懦弱,甚至没有为彼此相守努力过。不过若果真他们逃婚了,怕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后人也便无从得知。其实我一直认为这个故事再简单不过,同窗三载,相知相恋,家族门第,难以结发,山伯病逝,英台殉情。这个故事里,很老套的,我觉得英台是主角。女人,当她爱了,倔强,坚强,决绝,绝恋。试想换过来,如果英台病逝,山伯会否相随呢?很可怕的念头,但我有时候会略带讽刺的问自己。若说这个故事有什么值得我侧目,那么就该是祝英台了。生死相随,这就是女人,为爱,是女人的另一生命,因其真,为其著。这份勇气又与那些所谓的贞洁烈妇之名不同,为的不是声明,只缘于心底的情。在那个故事背景下,祝英台的殉情之会背上不孝不洁的罪名,死后难得清名,应该无人想到她的死会激起人们心里的桃花,那么此举无疑出于真情,需要勇气更需要坚定。女扮男装不为世俗所牵绊,为爱而死,这样的女子,该是不俗的。而能让这样的女子爱上的男人,又该是如何的呢?也该有着不凡的心智吧。
片中的英台,不够温柔不够柔婉,但确是我心中的祝英台,倔强、坚强、独立、聪慧,善良,才气纵横,追求自我,倨傲清高而又蔑视权贵,有着不屈从于现实而又面对现实的勇气。而这个梁山伯应该说是个完美化的梁山伯。我心中的梁山伯,该是这般谦和、善良、正直,犹如春风白云,悠悠飘荡着的清风雅韵。片中的男主角更臻完美,仿佛天使般纤尘不染。反过头去看,发觉早在他二人船上再度相遇,言语之间,已是注定后来的相恋。他们是一种人,用心活着的人,不属于尘世的人,有着最真的性最挚的情。书院三载,历历往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只是更印证彼此的相知。如果再问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不论他们谁先辞世,后者必定相随不弃。倘若不曾相遇,或许他们会如世人一般别娶他嫁,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只可惜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爱情不是调味剂,而是无法戒除的毒药,一旦沾染难回原点。
如果梁山伯是那轮温暖的日,那么祝英台无疑就是那弯清冷的月。英台是刚中有柔,山伯则是柔中带刚。在我眼中,英台很坚强,骨子里溢着一份清傲,是清冷的蓝色;而山伯是柔和的白色,梁山伯的个性就像那首诗,抱着出世的心态入世,济世救人,总泛着最温暖的色彩。他们两人是注定相爱的,还记得船上相遇,那句敬其神而非好其色,已然昭示了二人的心意相通。假如没有梁山伯,那么英台或许会平静的求学三载,归家嫁人,只因她心里追逐的世外桃源不曾存在,期盼的美好灵魂不曾出现,现实依然是如故。英台身为氏族娇女,的确没有一般氏族恶习,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清傲品性,而她这份品性也正是吸引马文才的地方。她虽善良正直,但也不可能与贫民打成一片,换句话说,缺乏一个管道去体现她的真她的善。而梁山伯责正是这个管道,借由他,英台看到了印证了世间的真善美,也是因由他,才使得英台掩藏在清傲背后的真善得以更适度的展现。试想,官兵围困贸县,幸有良药,若英台身为县令,会否相救?或许,但绝不如梁山伯一般没有丝毫犹豫。聪慧如英台,她懂得梁山伯的善,或者在知他的同时也印证了她心底最深的想法。英台是处在现实和真善冲击下的坚玉,山伯不然杂质的光正为其扫除了阴霾,开启了一扇门。而山伯爱的是则是英台的遗世独立。八哥有句话说,舍妹向来自专,无人能撼其心志。无论是对马太守的怒目相视言辞相对,不畏强暴,蔑视权贵,还是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女扮男装读书求学,古灵精怪,花招百出,灵动清俊,都再再说明英台有颗坚定的心魂。
说说马文才吧,他的确是戏中另一个看点。其实这部戏里的看点实在太多,人物的塑造确实丰满鲜活,那种轻轻淡淡的搞笑方式让人莞尔,仿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淡雅隽永,回味无穷。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祝英台不喜欢马文才而喜欢梁山伯,为什么祝英台对马文才那么绝情。马文才的个性是桀骜不驯的,是孤僻的,更是孤独寂寞的,像长不大又死不承认的孩子般的任性脆弱,又像是做给英台的老鹰风筝般的孤傲难触。如他所言,就算这只老鹰再怎么凶恶,它不还是攥在手里,要它怎样就怎样,不会有丝毫违背。可惜英台却不是那个放鹰的人,她要的不是驯服,而是比翼双飞;不是倾心付出,而是心意相通。同样对她好的两个人,对马文才看似绝情,看似不公平,实际上这便是祝英台,她是忠于感情的人,不会因谁对她好便爱上谁。假若没有梁山伯或是先遇到马文才,结果会不同么?在英台和文才一同下山寻找陶渊明的时候,我也私心的希望他2人有些进展的,直觉不讨厌马文才这个人物。但剧情安排没有,其实后来想想,倒也合该如此。祝英台的个性是强悍坚定的,是震撼人心的,而非旭暖人心。倘若英台有着梁山伯那样阳光般温暖的性格,那么我想马文才和祝英台必然会有着牵扯不清的纠葛了。可惜,祝英台不是太阳,马文才爱上的是一轮清冷的月。祝英台不是张无忌,更有着最坚强独立的心志,情感坚定而鲜明。人们常说爱情是没有理由的,我却很不赞成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爱一个人是有缘由的,只是或许这缘由太繁杂厚重,难以表达罢了。爱或不爱有理由,却没有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爱或不爱一个人,那便不是真爱了。当所爱出现,也许现实无奈挣扎冲突接踵而至,但爱却是无从抉择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爱如影随形。英台和山伯本质上是相通的,而文才却与他们“道不同”。总有人说不相同的两个人才真正相称互补,如同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但前提是这2极有着共同的特质,一块磁铁是无论如何吸不起一块木头的。无疑,应台山伯和文才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文才再如何付出也不可能打动英台。马文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偶像剧里的最佳男主角,有着显赫的家世,英俊的外貌,孤高的性情,堪怜的童年,脆弱的心智,难近的性情。这样的人物,对现代的女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可惜我们都不是祝英台。祝英台爱的正是这个时代没有的那个傻傻的呆呆的,什么都没有的梁山伯。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演员了。其实本人对何润东、董洁都不感冒,尤其是看过秦王李世民,更觉得何润东外表实在抱歉,不过身材很好。印象中他都是演那种装酷耍帅的角色,很难想象他演书生。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他演出了梁山伯大憨、大孝、大仁、大义的形象。谁规定书生就一定要是小白脸,一定是瘦弱矮小?人物如何不在色而在神,演出神才算是成功。这个185公分、有点黑的梁山伯很形象,如同初生的旭阳一般温暖人心,至诚至孝。也许这个梁山伯不够帅,但是看罢之后真的一如英台所说,他笑起来好温暖。这样的人物或许不符合现代审美标准,但是却是应合了故事人物的定位。董洁的祝英台很有味道,没有过多的江南女子的柔美,但是却多了股子清傲独立,没有弱柳扶风的姿态,却有着金刚难移的心志,就连羞怯都多了份自持。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敢于女扮男装求知向学,不理世俗以死相抗,这样的女子该有这种心魄。至于马文才,我觉得这是个现代版本。山伯病逝,应台撞碑入坟,以其性格,毋庸置疑。如果英台先逝,那么山伯大概不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结束生命,很可能是慢慢将自己折磨致死。而文才呢?他也爱英台,但他会以死相随么?说到底,山伯和英台之所以生死不离,是因其爱的刻骨,爱的深邃,心神相合。试想一个人如何失去自己的心魂独立存活呢?而文才和英台却不是,所以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看这戏,赚取眼泪的还不是生死相随,而是为爱求生而不得的悲怆与无奈。或许对他们来说,死是最后的选择,却也是最自由的选择,而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无望的活着,竟也是种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楼台相会和山伯拼命的求生。当山伯仓皇的问着喝了药会好对不对,让我再多活几天好不好,我怎么也忍不住眼泪。当生为不可得,那份达观知命进而安抚母亲的体贴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梁山伯,或许这个时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离不弃,无论怎样抗争怎样阻止已是定局,他们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红绫上写着死当同穴时就已准备好生死相随了,而她那种无声的哭泣沉静的悲怆,沉悲得痛入骨髓。无法言传的伤痛,无人可撼得坚定,这就是祝英台,与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谈。心意相通,无论生死,必然相聚。为彼此求生存,当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静。所谓的直叫人生死相随,该是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拥有彼此,生死无惧。那份镇定那份平静那份平和与其说是对生活无声的对抗,不如说是对彼此感情的执著坚定。现实如何,此时早已不在他们之间构成任何障碍,那股无视现实的情感牵系令人不敢逼视。而那正是这个故事开在人们心中的桃花。

观后感: 今天终于看了动画版《梁祝》(Butterfly in Love)先喜后悲、凄美。因为并没有太多期待,所以今天才看。 虽然《梁祝》看了好几遍了,电影的、电视的,主要是越剧版的,一部永远不老的爱情神话,中国爱情中的经典。不论这种爱情是否存在,不管体弱的梁兄是否值得英台托付终身,终究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终于看到国产的动画《梁祝》,一开始还以为又是美国拍的,因为有点向《花木兰》。想想美国版的《花木兰》,虽然好看,也终究是美国拍了我们的经典故事。不管动画《梁祝》技术如何、效果如何,这不是我关心的,即使关心,我也体会不出来。夹杂了很多时尚言行,夸张的表现着人物的造型(当然也是动画的特色)。不过觉得借鉴了太多的外国因素。 前版部分很欢畅,两人一起上课,一起游玩,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中上课的场景,真的是非常唯美;两人去后山游玩,景色非常美,柳枝依依,荷叶婷婷,后来避雨时,在巨大的毛芋叶下,很舒心。背景都很美。还有音乐《蝴蝶》和《你是我心中的惊叹》也很好听。 而马家提亲后,剧情急转。最让我感动的是楼台会那段,还有紧接着的两人隔墙倾诉、山伯之死,真是让我感动得不能自控,眼泪就这么出来了。虽然看过几次,却依然触心,无法用言语描述。还有这首诗: 万丈情丝寸寸碎 尚有何颜对故人 一场好梦匆匆醒 心已碎,意难申 从此不到钱塘路 怕见鸳鸯作对飞 快乐和满足的眼神,他们是那么深爱着对方。像这种爱情,是再也找不到了。就算你得到她的人,也得不到她的心。”到这时才说自己错了,真是可笑。虽然知错了也好,可有什么用呢,当初为什么就不会想到,变化太快了。 乐曲《梁祝》,贯穿着整部剧,因为她和故事本身一样经典、唯美。她所展现的,是一个传诵千古的爱情故事,揉合在音乐里的,是一个无法诠释的梦. 令人遗憾的是情节改了太多了,难道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动画要求吗? 观后,让人感叹,现实中不能存在或许根本就不能容忍这样纯真的爱情,只能去另一个空间——化蝶双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源于浙江宁波鄞县,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首。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故事的主角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出身有钱人家,她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与男孩子一样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在去杭州尼山书院的路上遇到梁山伯。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金兰。在书院三载, “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继而相知相恋。可是,他们的爱情一路却走得那样辛苦。不但遭到马文才等士族的百般阻挠与逼迫,又有来自因爱生恨的曾是朋友的暗害,还要反抗传统观念门当户对的礼教。祝英台代表的是千百年来被保守民风所压抑的精神,具有不畏强权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勇气,却又不失中国传统女子的温柔婉约,更难得的是拥有读书人的知书达礼。她一方面表达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面又顾及伦理孝道。最终梁山伯因思成疾,未免于一死,棒打鸳鸯两分离!保守的年代,梁祝的真情,连天地都被他们感动!于是,在梁山伯的坟前,电闪雷鸣,坟墓分开两半,祝英台飞身与梁山伯相会,二人微笑地飞向他们梦想中的归宿,完成了他们生不能同裘,死要同穴的誓言。之后,坟墓合闭,象征着他们爱情的桃花也遍地开放,绿色装点了他们的墓穴。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飞舞,嬉戏其间。从此,梁山伯与祝英台摆脱了一切阻挠,天上人间相爱到永远。

也许,在那样的年代,只有死,才是他们能相守的唯一出路。

一个美丽的神话,痛却也让人幸福的故事。有人称它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共赴黄泉却一下来了个天崩地裂,似乎把所有未曾释放的感情都留到了这里。再回头想一想现代人的爱情故事,我们早已没有了如此的艰辛与磨难,但是,我们也几乎见不到这样的惊天动地的真正的爱情了。人们人为地给自己套上了金钱、地位、身份的标准,搜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家庭中,也常常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包围而无暇顾及其他,人们只能从想象中找寻纯粹的爱情。也许,这就是现实与神话之间的区别吧。
但愿,我们每个人不管拥有怎样的爱情,是幸福也好,是痛苦也罢,但是至少要拥有一颗为爱而感动的心灵。幸福,就在其中。因为,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真谛。

动画片《梁祝》观后感600字
答:观后感: 今天终于看了动画版《梁祝》(Butterfly in Love)先喜后悲、凄美。因为并没有太多期待,所以今天才看。 虽然《梁祝》看了好几遍了,电影的、电视的,主要是越剧版的,一部永远不老的爱情神话,中国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动画片 观后感
答:还有是那一对蝴蝶出现的几率太高了。英译片名《Butterfly in Love》感觉不太恰当,没能突出故事的中国文化特色,不知有否更好的译法。 观后,让人感叹,现实中不能容忍这样纯真的爱情,只能去另一个空间——化蝶双飞。总的来讲,做得...

动画片《梁祝》观后感600字
答:蝴蝶的传说-梁祝观后感.蝴蝶的传说-梁祝观后感...爱情,永恒的主题 ..(转)雪莱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且看这草长莺飞、万物都带着勃勃生机的春天,他们相遇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春天、年轻、带...

《梁祝》观后感怎么写?求助……急
答:演出观后感:这只“蝴蝶”会飞得更高 一曲《梁祝》,曾牵动多少中外观众的浪漫情愫。昨晚,“梁祝”的悲情故事和不朽旋律,又化为斑斓彩蝶翻飞于芭蕾舞台之上,引来关注的目光。芭蕾新作《梁祝》是在充分尊重民间故事和运用同...

电话版电影梁祝观后感500字
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梁祝读后感100字
答: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

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15字
答: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梁祝听后感500字
答:还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现在我终于听出了,原来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

恐怖版《梁祝》写尽爱而不得之苦,痛陈人性薄凉之怨怒斥命运不公_百度...
答:这是一部极其阴郁的《梁祝》,却似乎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悲伤的爱情故事,我们总是向往这样美好的爱情,可这样的结果,又有几人能够承受? 徐克果然是导演鬼才,他拍摄的《梁祝》,用恐怖的画风道尽了真实的时代风气,以凄美的爱情掺杂了浓厚的...

对《梁祝》的感受
答:思路:根据《梁祝》的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展开。我喜欢音乐,音乐能够让我的情绪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老师的讲课后我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