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意识不强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为时过早,要正确认识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城镇社会保障 区别 农业生产能力

引 言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但是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和农业产业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更多的是一种趋势和发展方向。可以说,农村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农村问题不得到较好的解决,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大的跨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有相当比例和数量的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更是使这种状况雪上加霜。农村的贫困和失业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更牵涉到社会的稳定和农民对政府及执政党的信任。因此,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和发展,切实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利益,已是迫在眉睫。

我们商学院组成的五人调查小组前往湖北、湖南农村十多个地区 ,从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税费改革、农田水利建设、农民组织建设及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入户访谈和实地考察,所到之处,无不为农民的纯朴本质和农村发展的落后而震撼。在看到农村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也目睹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低、缺乏保障的现实。本文将以湖北、湖南为例,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展望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农民的生产生活基本没有保障

我们把农村社会保障界定为生活保障和农业生产保障两个方面。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农户中,当问到“你觉得生产生活有保障吗”时,有90%的农户回答“没有”(列举10户农户的具体回答情况,见表一),但具体情况有各不相同,有的认为生活有保障,生产无保障,有的则恰好相反,还有的认为二者均无保障。

表一:农户对“生产生活是否有保障”的回答

农户 回答
1 遇到天灾人祸,就该自己倒霉
2 连照顾都没有
3 两年发灾,季季有灾,没有任何保障
4 灾害没有保障,但自己能解决
5 生病村里无救助,水利设施建设有保障
6 农业生产没保障,即使上面少量补助也被干部瓜分了
7 遇天灾人祸完全没保障
8 水利设施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
9 完全没有保障
10 集体什幺都不管,得大病只有等死


就生活方面来看,目前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也有的地区明显偏低,如湖南湘潭姜畲镇棋盘村只有500多元。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城镇职工相比已相去甚远,即使作历史的纵向对比,考虑到物价指数上升等因素,也确实较低,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尚有困难。当问及“遇到自然灾害和疾病事故时,有无保障”时,52.4%的农户回答“政府部门没有相应的救助”或“救助不足以解决问题”,更有的地方“即使有少量补助也被干部给瓜分了”。47.6%的农户认为政府的救助和自己的努力足以度过难关,生活基本上有保障。在农村医疗和养老问题上,农民的意见较为强烈。目前,农民的生老病死都有自己负责,政府很少进行照顾和扶助。在大部分地区,曾经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合作医疗已基本不存在,农民生病由自己或亲属帮助到医院就医,病情恶劣且经济状况较差的一般只有“在家等死”。敬老院则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现实,一方面,各地都设有敬老院,而且还住有一些老人,另一方面,“敬老院没有”,且设有不太合理的年龄限制,如湖南湘潭姜畲镇棋盘村规定只有65岁以上的老人才能进入。据调查,农村敬老院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上级政府拨款和村里企业和个人捐助,但现在我国大部分乡镇的财政亏空,根本无力顾及敬老院的发展,至于村办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发达地区情况可能好一点,在广大偏远农村,则甚为寒酸。因此,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还是子女供养。“五保户”的情况则更糟,每年只给数量较少的粮食和衣物补助,即使在经济情况稍好的湖北省枝江市,在税费改革前,给“五保户”的待遇是每人800元/年,生病则不管。-对于特困户的救济问题,多数农村地区暂时还没有建立规范和固定的制度,大多是紧急的时候“村委会研究”后,补助特困户“一些粮食和几百块钱”。据我们调查,湖北省枝江市2002年所统计的枝江市常年特困户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7‰,重灾新困户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则达10.9‰,另外“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只有60% 。具体情况见表二、表三。而在湖南省醴陵市黄沙乡乌尖村,特困户到年底可以按5人100元的标准领到补助,一般困难户则没有。此外,农村“低保”则还停留在规划阶段,在我们所调查的十几个地区中,除了湖北省团风县开始试点外,还无一真正实行。

就农业生产方面来看,广大农户的利益保障程度显得更弱一些。农民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自负盈亏,听天由命。“遇上天灾人祸完全没有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组织,力度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20多年来,在推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释放农村生产能量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弱点和弊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具体体现为:(1)农业经营单位大大缩小了,阻碍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运用;(2)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受到削弱;(1)农业投资减少 。按照接受调查的农民的普遍说法,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以来,到现在基本没有兴建或改建过,很多水利设施及其它集体基础设施久未修缮,或崩溃,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湖北省枝江市滕河村,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沟渠清淤、抗旱等都由村里出资,农民由于怕别人受益,要幺单独进行,要幺谁都不管。据当地村民反映,一条五六百米长的水渠,由于村民都不愿修缮,早已丧失了基本的灌溉功能。而在湖北省松滋市,农田灌溉完全自流化,沟渠几乎全部被拆掉,当地农民戏称为“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相当多的水利设施被改建为宅基地,有的淤堵或毁坏,根本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
(二)政府及村委会对农户生产的指导和扶助不够到位。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农民承认现在农业生产是“听天由命”,风险基本都由家庭承担,政府较少为农业生产所遭受的损失买单。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当地农民用一句顺口溜描述了农民遭受灾害时的情况,“今年损失明年补,田内损失田外补,春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其它补”。

(三)农村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发展滞后。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另一方面也与当前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信用观念较弱,商业保险的推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到目前为止,农村几乎还没有形成为农业生产投保的意识,很多农民都认为这只是一种幻想。

因此,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两个方面来看,我国农民基本上没有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土地保障功能阶段,即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最基本也是最后的保障。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困难——从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区别谈起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一方面受到历史和现实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农村所处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国民经济在宏观上仍然是农村和城镇、工业和农业的二元结构,城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我们通常所提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指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来说,要建立一个类似的社会保障体系,条件还不成熟。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区别来认识:

首先,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须要以完善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为前提。城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国家大部分投资和项目都放在城镇,许多关乎国计民生和实力强大的企事业单位都位于城镇,另外城镇各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较为合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这就为社会保障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环境。相比而言,在农村,农业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将广大农民都束缚在农业生产上,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其次,从社会保障经费来源来看,在城镇,由于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存在,它们承担着交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而且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高于农民,有能力交纳社会保障费用,据资料,我国城镇居民现阶段按工资的27%交纳,另外,国家财政对社保基金的拨款也主要在城镇,而且形成了完善的收费和管理制度,所以城镇有条件建立规范固定的社会保障基金。农村更多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生活的稳定,还很少上升到社会保障这样一个高度。

再次,从实行社会保障的后果来看,城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城镇居民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安全线”,但这并不影响城镇居民对更高收入的追求,大多数人都宁可获得更多的收入而不是领取“低保”。但在农村,情况则不一样,由于农村生活水平本来就低,况且农业生产劳动繁重,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民在能保障基本生活的条件下,将会放弃农业生产 ,而无所事事,甚至成为游手好闲之流。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步,也容易滋生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从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素质来看,城镇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各方面观念和意识较为先进和开放,而农民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太关注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因此,即使现阶段推行农村社会保障,也很少有农民会接受和参与,更多的持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农村和城镇的自然差别,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可能在现阶段建立起来。因而,我们认为,在当前提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为时尚早。它需要以农村经济的发达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为基础。

三、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关键

可以说,农村社会保障主要靠农民自己,即农民之间的互助,因为国家在对农民的救助方面暂时无力顾及。因此,要加强和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必须不遗余力地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农村社会保障的落脚点在现阶段就是保障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从战略的高度给予农村和农业更大的关注,并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党和政府一直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国家在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在逐年下滑,据调查,剔除农村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外,我国真正用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70%将到了现在的10%左右,正如调查中提到的一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少,严重的地区几近崩溃。所以,要实实在在的将农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加大农业生产投资的力度,加快改善当前农业生产的条件,特别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改良工作。

(二)深刻认识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农业是一个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部门,且季节性强,风险大,受土地和气候条件制约较强。遇到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给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如1998年席卷全国的洪涝灾害,其给农业和农村发展造成的影响至今仍很深远。我们需要从各地农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和管理程序,并配合以完善的社会服务如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等。

(三)减轻农民负担,因时因地而异,实行差异化的税费制度。以前我国实行按人头收取农业税的税费制度,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税收的标准变为按土地面积交税。虽然这一税费改革较为显着地减轻了绝大多数农民的负担,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少部分农民的负担。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到农村中的各个阶层,实行差异化的税费制度,可以参考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给农民税费设一个底限,即“起征点”,收入水平低于这个“起征点”的农户,可以免除税费。

(四)大力推进农村基础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决定力量,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效率。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开展农村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另外,要积极引进和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向集约化、高效益转变。

以上从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角度,分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农村生产保障功能的策略。初此之外,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开展和完善,包括: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济和农户互助制度、科学确定保障对象、合理筹措保障资金、推进农村社会保险、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构以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等。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城市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仍是初级的、低水平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覆盖面窄
  与城市保障覆盖的范围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农村大多数人还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据有关调查显示,占总人口20%的城镇居民享受着89%的国家社会保障资源;而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仅享受11%的社会保障投入。此外,我国城镇已普遍建立起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基本涵盖所有项目的社保制度,而农村社会保障仅包括低保、五保供养、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优抚安置等项目,合作医疗和养老在有些农村尚未建立,住房保障、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及不少社会福利项目基本没有。
  2、保障管理混乱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出现“多龙治水”的局面。从管理机构上看,医疗保障归卫生部门和劳动者所在单位或乡村集体共同管理,农村养老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部分地区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农村职工的社会保障统筹归劳动部门管理,一些地方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也推出来社会保障和规定。由于各部门和单位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必然引起矛盾,造成管理体制的混乱。另外,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从事农村社会保障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所以就出现了有些地区把保障基金挪作他用或私分,有的把保障基金借给企业使用或用来搞投资、炒股票等的现象。
  3、保障资金不足
  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金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只有10%左右,这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并且,我国10%的财政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所享受到的份额极小。而且,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采取由农民个人和集体缴费的方式。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自身的个人缴费能力有限,不少农民干脆放弃投保,这大大削弱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保障功能。
  4、保障立法滞后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支撑。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状况的突出特点是法律制度缺乏,立法层次低,立法的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而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为指导,缺乏法律依据。
  5、保障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由于受政府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行业享受的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明显要高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和行业,其保障的项目明显较多,保障的标准明显较高。另一方面,保障项目发展也不够平衡。如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社会救助等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相关部门的积极推进,近几年内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农民工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保障问题尚无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开始最早,但进展较为缓慢,效果也最不够理想。

唯民为本,本固邦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目的是着力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筹资,养老金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农民养老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建立和推进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1、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要求。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以前的老农保制度存在着保障低水平、政府无补贴、集体无补助等诸多问题。新农保制度是对老农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贯彻国家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保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转接办法,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层次的保障。实践证明,新农保制度与老农保制度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做好新农保工作,不但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大基金规模,更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的老有所养。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行新农保政策,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供生活保障制度。发展新型农保制度,可在传统的养老方式下,推动农村社会的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物质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可以说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创造性实践,对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快建立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的农村城市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着明显的差距。城市的二元结构,使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是不同身份不同待遇,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进程。所以只有农村人口实现社会保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型的养老保障方式,为农民进入城镇保障体系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将使新农村养老保险得以壮大和发展。
二、如何推进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强化政府责任
建立政府补贴和政府多元化筹资机制。原农保实际是以个人交纳为主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分担保险费的筹资机制转变。在实践中财政应对参保农民形成多种补贴方式。补贴计算上基本分为定额补贴和按比例补贴两种。定额补贴一般是按照年龄分:年龄大的多补,年龄小的少补的原则。例如如皋市规定,市财政通过直接补贴或转移支付的形式,按每人35元的标准列入为财政预算。2008年我市提出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是以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基数。个人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10%,市财政再按个人缴费总额的10%作为补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集体公益金中给予5-10%补助划入个人账户部分。
2、制度模式由原来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逐步转向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一般是个人缴费部分进入个人账户;财政补贴则分别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的方式、部分进入个人账户的方式,以及设立专门的财政补贴账户三种方式。相比较起来,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的方式,较符合农民的投保心理,参保的积极性也较高,是当前各地采用较多的做法;而我市将要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便于今后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接轨,这也是代表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加快建立老农保账户向新农保账户转移措施方法。
3、确立合理的筹资基数和筹资标准,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确保农民退休时的养老待遇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
我市老农保的缴费标准是要求自愿原则,没有具体标准;而现在为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生活待遇,必须将养老保险年缴费水平提高到一个合理的缴费基数,测算预期领取的养老保险金,这养老金即不低于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缴费标准则是依据上年度的农民纯收入的比例作为缴费基数,因此缴费标准的变化同时也能提高领取标准的变化。
三、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的参保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年纪轻的农民,养老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目前参保的大多为50岁以上人员。另外,由于以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和前几年国家利率一降再降,造成领取标准偏低。因此,农民对新农保信任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从08年新农保征缴情况我们看到新农保的希望。
二是各镇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乡镇中心工作多,“两化”建设、招商引资任务重,牵涉了很多精力,因此有的镇对新农保工作重视不够。还有的镇认为农保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与乡镇关系不大,缺乏工作主动性。造成各镇推进新农保的进度不一。
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第一,市财政补贴要进一步加大,镇、村两级也应适当给予补贴,让大部分农民认为财政补贴很划算、很实在,能够积极主动参保。
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规定,明确养老待遇根据经济增长、物价指数和农村低保标准的增长而增长。因为农民对能不能增长,多长时间增长一次,每次增长的标准都不明确,心里没底,建议出台调资的硬性长效机制。
第三,需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经办机构、各镇普遍反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经费不足,镇财政无法拿出经费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扩面推进工作。村组干部也认为搞新农保,上面没有经费补助,又要一家一户做工作,因此工作积极性受到不小影响。因此,适当解决经费问题给予激励措施也正是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
四、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在大丰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新农保宣传专栏,组织专项报道活动,及时宣传新农保政策、典型事例及工作经验;组织编印《新农保知识问答》、致全市农村居民的一封信”10万份,分发到村组、农户,由各(村、居)张贴在村务公开栏和人口密集地的醒目部位;镇(区、街道)结合自身实际,采用流动宣传车、政策业务咨询台、广播电视定时播报以及标语、横幅、专栏、展板等形式,全方位、轰炸式宣传;开展新农保宣传调研活动。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农保推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基层从业人员,认真总结本地新农保推进工作特色和成功做法,形成一批有质量的论文及调研报告,及时反映本地情况和实践体会,以便于新农保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加大行政推力。全社会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将学习成果真正体现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目标,政府首先要继续将新农保制度的推行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指标之一。除对各镇、区下达硬性的任务指标、还要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兑现办法,并组织专门的督察小组到各镇、区进行工作进展督查,同时对督查结果进行公告,以具体数据体现各地在此项工作上的位置排名情况。要把这些工作内容形成一个全市范围的长效考核机制,以此来促进各部门领导的重视,提高各镇工作积极性。
3、放宽高龄人员生活补贴办法。为增加广大群众的投保积极性,我们对高龄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简化经办手续,提高此项工作的兑现效率。对全市各镇范围内只要符合办法中规定的享受条件的高龄人员,家庭成员中有一人参加新农保的就可申报一名高龄人员申领高龄补贴费,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措施。
4、加快推进老农、城保过渡衔接办法。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框架基本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一致。都是以年龄和相对缴费标准为参保依据的,我们通过调节缴费基数,建立调剂基金和资金结算系统等措施,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政策的衔接。
5、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参保人数占全市社会保障对象一半的农保却是唯一的非财政拨款单位,不要说农保业务的快速发展,就连自身生存都举步维艰。所以,要在全市范围实现“老有所养”覆盖新农保,必须要有稳定团结农保队伍,今后农保经费一同参与到财政经费核算,不单可以解决农保今后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让财政部门对农保的情况有更加积极和明确的了解,这对今后农保业务增加相应的行政推力有着决定性的优势。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意识不强
答: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年纪轻的农民,养老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目前参保的大多为50岁以上人员。另外,由于以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和前几年国家利率一降再降,造成领取标准偏低。因此,农民对新农保信任和...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答: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农李仿悔民社会养老保障意识淡薄、保障范围窄、保障水平低、资金筹措不足、管理琨乱等多方哪正面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

农村社保问题
答:如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社会救助等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相关部门的积极推进,近几年内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农民工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保障问题尚无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开始最早,但进展较为缓慢,效果...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答:最后,从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素质来看,城镇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各方面观念和意识较为先进和开放,而农民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太关注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因此,即使现阶段推行农村社会保障,也很少有农民会接受和参与,更多的持一...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不足
答: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现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上四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体系。(一)家庭养老模式家庭...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是养老的可靠的保障,从而自觉、积极参保。五是建立通道,方便农民流动续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越来越多,也有相当...

如何完善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答:由于中国地广人多,有的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意识不强,只有政府和群众双方相互配合,才能把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农民必须从传统保障意识转化为现代保障意识,意味着农民的心理、生活习惯及价值取向等...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缺陷
答:(二)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因而对管理水平的要求很高,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使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分析农村居民养老观念与模式
答:同时,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等相比价格更低、门槛也不高,更适合经济能力较低的农村居民。但是由于新农保还在试点过程中,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为了了解农村居民真正愿意的养老模式,...

怎么理解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从完善到制度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
答:完善是指—— 没做好的地方要巩固它的效果 比如医院医疗设施跟不上需求 这时候就需要“完善”医疗设备 诸如此类 各个方面 制度成熟指—— 这些给了居民保障的体系需要有人去管理它 有人去操控它但需要制度来管理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