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内容及特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7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美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简单的说这一时间段内的美国经济主要特征在于信息化和全球化。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在于硅谷产业园的兴起和发展,美国领先于全世界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据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先机。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美国各大制造业公司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纷纷将自己的制造产业由美国本土迁往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以及大量的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有如下:由之前nico的总结不难看出新经济的重点在于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首要因素在于美国的教育行业的发达,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保证,为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的基础;其次是高效发达的金融业为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为高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金融支持,以金融业为杠杆高效推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纳斯达克指数的前期上涨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企业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可见新兴技术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推进作用。
同时美国政府在这一时间段内的大力推动教育行业发展的政策,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在硅谷前期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为美国政府服务的项目或者是以政府的国防订单为主导的新兴技术公司)。从金融角度来看美国发达的金融业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风投公司对于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看看谷歌,微软,苹果,You Tube,那个不是靠风投一举成名的)而美国政府将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也有效的保证了这一时间段内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这些新兴技术公司是不受传统公司理论限制的,即使不盈利光烧钱也能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继续运转的)

以上就是nico对于美国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发展的总结和认识看法了~希望能帮助到楼主~
帮上忙的话就采纳了吧~(摇尾巴)

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然而,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减缓之痛,特别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进了阶段性调整的灰暗之隅。而对其背后成因的研究重新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兴趣,其未来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与美国经济的起落相伴随

1996 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认识,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可以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

其次,企业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

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

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新经济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工业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发展。1990年到1998年的8年时间里,美GDP增长了26.7%.其间,电子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交通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 - 68%之间。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31.54%.2001年,持续增长近十年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的迹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影响下,作为信息产业经营状况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急剧波动,高新科技企业利润下降、库存增加,企业裁员、倒闭现象急剧上升。而“9·11”事件的发生则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股市再次暴跌,缩水达65万亿美元,其中在股市重开的第一周,纳指就下跌 16.1%.美国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创击。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新经济即出现反弹势头。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负1.3%摸底回升至1.4% ,全年经济增长1.3%.进入今年以来,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即攀升到5.8%.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宣布“美国新经济依然健在”,并且预计在未来11年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可年均增长2.1%,与整个90年代相同。业内专家评称,各种迹象显示,新经济依然生机盎然。

二、存在即合理?

对新经济,褒之者有,贬之者亦有。贬之者以新经济缺乏存在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为由,将其列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泡沫现象而难以为继。“9.l1”事件后,这种持否定的论调更是甚嚣尘上。但是,从新经济兴起以来的十年进程综合分析,新经济的确具有较为广泛而牢固的理论基础。

从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济发展原则来看,分工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而分工所能达到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的大小则又取决于市场交易的成本。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使市场规模扩大,分工更趋细化与合理,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此外,根据熊彼特所提出的著名的“创新理论”,新经济绝不仅仅是个技术概念,它不简单等同于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新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广泛普及,创造了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内的新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组织管理体系。

从迈克尔·波特的管理学理论来分析,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高新科技的运用使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满足消费者千差万别的需求,企业更加容易利用差别化赢得比较优势;微电子、软件与网络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巨大发展要求进行大规模生产,实行高度分工协作,产业聚集成为必然,并且上升为加速经济变革的一种工具。

三、前景令人看好

虽然美国新经济尚未走出阶段性调整,但是可以预计,新经济依然令人看好,其发展前景广阔。

1、十年来推动美国新经济成长的现实条件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虽然信息产业在去年底出现了阶段性调整,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却为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与历次美国经济衰退不同的是,美国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受到严重创伤,依然保持连续增长,现仍维持在5%的水平。这表明,无论是在新经济的繁荣期还是调整期,技术革命创造的高水平劳动生产率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尽管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新一轮的南北矛盾,但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现实无法回避。在当前形势下,国际商品、资本流动、信息技术扩散和国际化经营继续得到发展,欧盟、北美、东亚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经济全球化已使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一代工业体系出现新的变化,全球生产力要素组合与生产力布局出现新的特点,在全球化浪潮中,企业正加紧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市场制度与企业制度的创新亦正在加速进行。经济全球化不仅使美国企业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且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将自身优势与国外广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进行利润最大化的“合理配置”,谋取了巨额经济利益。

2、新经济为美国成功实现产业结构大调整,赢得先发优势创造了牢固的物质基础,美国将会继续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实际上,20世纪 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革命最初得益于80年代里根和老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减税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经济的全面发展准备了条件。目前,布什政府正面临使美国经济摆脱低迷和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双重任务,其在经济政策上沿袭了共和党“务实”和“自由放任”的传统特征,这将为今后新经济的走强注入巨大活力。布什政府以“里根经济主义”为依据,再次提出供给学派理论,认为生产和供应能创造需求,自行调节经济。主张削减联邦政府权限,弱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中包括减少对作为美国经济基础的私人企业的干预,政府依靠企业进行决策,不断扩大私人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作用;实行大幅减税;限制货币供应量等。去年,布什政府已向国会提交了10年减税1.6万亿美元的方案,该方案将有助于政府扩大预算盈余,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此外,美国政府为有效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在政策、法规制定,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与科研部门协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此外,90年代以来的企业购并和重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新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新的基础。它反映了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抗性竞争正逐步被协作性竞争取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正发生新的变化。尽管近一两年来,企业购并和重组出现了一定降温势头,但总的发展趋向没有逆转。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巩固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了重复劳动,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带来了不同经营发展模式的相互接近与融合。由于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特有的收益递增性容易造成经济的不稳定,因此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为维持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走大规模兼并之路无疑有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更重要的是,将为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坚实的组织基础。

  90年代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关闭窗口

  搞要:尽管全球经济疲软,美国还是在1990一1991年的经济衰退后连续第9个年头保持经 济增长,并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并存的.美国经济之所 以能长时间扩展,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9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了适宜的财政 货币政策。分析美国90年代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对于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衰退期以来,一直保持乎稳持续的发展,至今已持续增长了1 00多个月。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以乎均每年3%的速度稳步增长,而且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减 缓下来的迹象。在这次经济扩张中,美国经济呈现了近几十年少有的“一高三低”的良好运行 态势,主要标志是;

  (1)经济持续增长。1992—1998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依次为 2.6%、2.7%、3.5%、2.0%、2.8%、3.7%和3.9%,在连续7年的期间里,经济增 长幅度始终在2.5%一4.o%之间。

  (2)失业率大幅度下降。自1992年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 递减,1992—1996年的失业率分别为7.4%、6l 9%、6.0%、5.4%,1997年降至4.8%, 目前仅为4.3%,是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通货膨胀持续走低。1991年3月至l 995年,以消 费物价增长幅度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为11.9%,年平均为2.98%,1996年为2.6%,1997年降 至1.7%,l998年又降至1.456,为33年来的最低水平。

  (4)财政赤字逐年减少。1992年美国 财政赤字为29N亿美元,此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削减。1993—1997年联邦赤字分别为2547亿美元 、2031亿美元、1639亿美元、1073亿美元、220亿美元,1998年美国联邦预算在数十年后首次 出现了盈余。 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业绩,除有利的国际环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克林 顿政府推行了较为合理的财政政策和正确的货币政策。

  一,90年代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与特点

  (一)财政政策

  80年代里根执政以后,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财政政策,大幅度随税并简化税 收制度。里根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翻了几番,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恶性肿瘤”‘因 此,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针对里根政府轻财政政策、重货币政策留下的后遗症,提出了以削 减财政赤字为中心内容的“振兴美国经济计划”,并施行了以增加经济增长潜力与削弱非生产 性支出同时并举为特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具体内容包括:

  1.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和削减国防经费,以紧缩开支。1992年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 的财政赤字高达2904亿美元。为了解决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实行了减少财政开支以降低赤字 的财政政策。为紧缩开支,美国减少了30万联邦工作人员,并削减国防经费。有关统计资料显 示,1991年以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防开支都占该年度财政预算的25%以上,而在1999年度财政 预算中,国防开支仅占14.6%。

  2。增加基础设施、教育和技术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在减少财政开支的同时,政府增加了 对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私人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还加大了对 教育和技术的投入。近年来,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途径,如为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提供种子基 金、督促各州政府对教育增加投入、为学生贷款提供担保、加强人才培训和职工培训等.增大 了对教育的投资;同时,政府把提高美国的技术竞争力放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并且出合了一 系列措施.如增加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以加强对技术的投资力度。

  3.实施税制改革和放宽限制,以增加财政收人和促进高技术的发展。具体措施有:政府 设立了专项投资税收信贷基金,从财政上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投资建设能参与国 际竞争的新工厂及购置高效率的机器设备、鼓励企业投资于创新性技术的公司;政府不断延长 “科研抵税法”的实施期限,以支持信息、通讯、电子行业的企业进行长期研究的计划。同时 ,政府还实施了增税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增税的项目包括:将年收入18万美元以上者的个 人所得税串从30%提高到36%;对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再另征10%的附加税,把公司最 高税率从34%提高到36%;全面提高能源税;增加富裕老年人的社会保险福利税。

  但对中产阶 级和低收入者减少税收,对小企业的长期投资减少资本收益税50%。 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2904亿美元减少到1996年的l o 37 亿美元,直至1997年的220亿美元,1998年美国联邦预算扭亏为盈。财政赤字的减少,增加了 市场的资本供应量,促进了长期利率的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从而刺激了企业投资和生产的扩 大。同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促进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使美 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货币政策

  90年代以来:美联储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适度的长期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 终目标,实行。中性”的稳定一贯的货币金融政策,并及时进行微调,使美国经济在1994年成 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主要有两方面:

  1.坚决制止通货膨胀的低利率政策。

  进入90年代,美联储坚持对通货膨胀采取预防为主 的方针,宁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预防通货失控。为此,美联储积极而适当地运用货币杠 杆,随时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升降变化来调整利率,并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每当经 济过热迹象出现.美联储就毫不犹豫地采取坚决措施,紧缩银根。1994年,在美国经济强劲复 苏的形势下,美联储未雨绸缪.自1994年2月以后的一年内,连续7次提商利率,使美国联邦基 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达到6%和5.25%。1995年经济增长速度略低时,美联储则下调贴现“串 ,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减少。1999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出现过热端倪,为使经济增长率回落, 以减少通货膨胀加剧的危险,美联储连续两次提高利串.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5.25%, 贴现率为4.75%。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虽然不时调整,但其调整幅度不大,一直在0.25%-0. 5%之间.就其整体而言水平不高,一直维持在5.5%的水平。美联储根据经济情况适时对利 率进 行微调.并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对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恶化产生了根本性作用。

  2.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利率。

  长期以来,美国货币当局一直把调节利率作为货币政策 的主要目标,以适应其经济扩张的需要。8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明显变化,以供给学派理论为 依据的里根政府,不仅高度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使货币政策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且货币政策 的方向有了重大改变,即由以调节利率为主转向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为主。进入90年代以后,由 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度变化,货币总虽难以起到引导物价稳定的作用,有鉴于此,美国货币 当局对其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和实施工具进行了调整,从以控制货币总量为主转变为主要对利 率的调控。

  相应地,美联储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由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 转移到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影响联邦基金利率,并以此来影响整个资金市场利率,从而为经济 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金融环境。 实行稳定、连续、中性的货币政策,并及时进行微调,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成功的关键。 适时对利率进行微调,并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不仅避免了利率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的过大 冲击,而且有利于扩大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政策的乎稳使企业对宏观经济环 境具有信心,短期投资行为减少,更多地着眼于制定和实施长远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了美国经 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政府及货币当局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宏观调 控政策及手段、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对发现经济的调控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仍应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功能,但政府宏观干预政策必须具有科 学性。

  首先,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不能仅将重点放在总量的简单平衡上,而应在考虑总量平衡 的同时,更应注意结构的调整,保持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其次,政府制定和施行的经济政 策和措施,不应是针对某个企业、单个具体的经营行动,而是对整个行业而言的。

  最后,政府 的调控不应干预市场,而是创造市场,鼓励企业竞争。科学的政策措施,可以使得一个企业的 经济活动,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美国经济之所以9年来持续增 长,是与美国政府适时、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着直接关系的。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非 市场型向市场型转变,确立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但不能因此放弃或削弱政府对宏观经 济的科学性调控。我们必须深化财政、金融、计划体制的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 ,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正确调控,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健康运行。

  (二)扩大间接金融调控手段的运用 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相应要求建立 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然而当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仍以直接手段为主,缺少 间接调控手段。我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 务等传统手段和贷款限额,其中,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李和公开市场业务为间接调控手段,贷 款限额属直接调控手段。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在我国运用,公开市场 业务于1996年正式启动,但与美国等市场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仍很薄 弱,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发挥受到了制约。贷款限额是我国长期使用的政策手段,由于我国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差,传导机制很不完善,目前我国金融调控的基本手段仍以贷款限额为主。 但在信用关系日益深化.融资形式已经多样化的情况下,以直接控制为特征的金融调控方式已 无法 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应借鉴美国货币政策手段,扩大公开市场业务,这对我 国的金 融调控从以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税收政策在宏观调径中的作用 税收政策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最古老的经济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 政 策不仅在税收总额上关系到总量调控,而且在税种、税目和税率的组成上对结构也起到调 控作 用。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税收政策的运用,每年的联邦财政预算案都企图通过增税 或减 税来影响经济。但我国似乎较少使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我国的财政政策向来只侧重于 财政 收支政策的调控。当然,我国在某些领域也使用特殊的税收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老 少边穷 地区的企业等实行减免税政策,对烟酒等少数商品加征消费税,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 但全 部都是针对微观经济而言,对宏观环境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我国较少使用税收政策,原因 在于 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与美国不同。我国目前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在我 国整个税收收人中,流转税占50%以上,所得税占3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实行以所得 税为 主体的税制结构,这些国家的所得税收人,一般占其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由于流转税 和所 得税自身的特点.它们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是不同的。流转税的调整。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对经 济只发生间接作用,且见效慢,而所得税的变化对纳税人的收入,从而对消费、投资和储 蓄等有 直接的、迅速的影响,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由于流转税调控经济的能力远不如所得税,所 以我国 难以俊美国那样运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但是,税收政策毕竟对经济产生很大作用,诸 如调 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

  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加强税 收政策 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四)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 工具。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对供求总量和结构具有调节作用,但两者在总量和结构调节 中各具优势和不足,财政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结构,而对供求总量的调节具有局限性;货 币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总量,而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具有局限性。

  因此,要求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取长补短,共同作用于宏观经济,否则就不能达到顶期目标。在这方面 美国做得相对较好。为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美国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时并举。从财政 政策调节看,美国政府运用必要的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从货币政策调节看,美联储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 业务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有效地控制社会总渴求,达到稳定币值和物价的目的。反 观我国,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方面重视不够。如1996年以来,为扩大内需以拉动经 济,中央银行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但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看,收效不大。

  其中原因,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未能协调配合。我国的需求不足,实质上是一个结构性问 题,而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社会总需求,但对于社会总需求内部的结构调整就显得无能为力 。相反.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则有优势。政府既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不同产业的硬收待 遇,直接影响各产业部门税后利润进而影响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改变初次分配关系 中形成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及其内部结构。由于单一使用货币政策,缺乏相应的财政政策与 之配合.从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应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相互扬长避短.在实现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供需结构的调节和合 理化,全力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 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借鉴美国货币政策手段,扩大公开市场业务,这对我 国的金 融调控从以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税收政策在宏观调径中的作用 税收政策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最古老的经济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 政 策不仅在税收总额上关系到总量调控,而且在税种、税目和税率的组成上对结构也起到调 控作 用。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税收政策的运用,每年的联邦财政预算案都企图通过增税 或减 税来影响经济。但我国似乎较少使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我国的财政政策向来只侧重于 财政 收支政策的调控。

  当然,我国在某些领域也使用特殊的税收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老 少边穷 地区的企业等实行减免税政策,对烟酒等少数商品加征消费税,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 但全 部都是针对微观经济而言,对宏观环境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我国较少使用税收政策,原因 在于 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与美国不同。我国目前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在我 国整个税收收人中,流转税占50%以上,所得税占3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实行以所得 税为 主体的税制结构,这些国家的所得税收人,一般占其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由于流转税 和所 得税自身的特点.它们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是不同的。

  流转税的调整。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对经 济只发生间接作用,且见效慢,而所得税的变化对纳税人的收入,从而对消费、投资和储 蓄等有 直接的、迅速的影响,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由于流转税调控经济的能力远不如所得税,所 以我国 难以俊美国那样运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但是,税收政策毕竟对经济产生很大作用,诸 如调 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加强税 收政策 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四)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 工具。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对供求总量和结构具有调节作用,但两者在总量和结构调节 中各具优势和不足,财政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结构,而对供求总量的调节具有局限性;货 币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总量,而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具有局限性。

  因此,要求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取长补短,共同作用于宏观经济,否则就不能达到顶期目标。在达方面 美国做得相对较好。为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美国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时并举。从财政 政策调节看,美国政府运用必要的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从货币政策调节看,美联储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 业务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有效地控制社会总渴求,达到稳定币值和物价的目的。

  反 观我国,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方面重视不够。如1996年以来,为扩大内需以拉动经 济,中央银行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但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看,收效不大。个中原因,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未能协调配合。我国的需求不足,实质上是一个结构性问 题,而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社会总需求,但对于社会总需求内部的结构调整就显得无能为力 。

  相反.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则有优势。政府既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不同产业的硬收待 遇,直接影响各产业部门税后利润进而影响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改变初次分配关系 中形成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及其内部结构。由于单一使用货币政策,缺乏相应的财政政策与 之配合.从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应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相互扬长避短.在实现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供需结构的调节和合 理化,全力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

美国经济在90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全球化、新技术,灵活的市场,以及强劲的投资推动的。这一描述可以说同样或者更加适合于中国,
过去十年的一个自然结果是,美中两国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一些贸易冲突与其他周期性的冲突也相伴而生,但是,克林顿政府的目标之一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正如本书第5章所阐述的那样.使中国获得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PNTR,也就是以前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在此基础上促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通称WTO)都是克林顿政府的目标。
上述目标有其相当明显的经济理由:消除美中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是两国的经济利益所在。中国加入WTO被认为对其经济改革进程特别重要。
但是,本书并不是一本纯经济学论著。它还论及美国政府在政治约束和种种复杂情况下(例如,与中国问题有关的许多政治约束和复杂情况)面临的经济政策决策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做出这些经济政策决策的。学者们很少考虑政策制定的种种约束条件。一个很好的例子是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的访美之行。中美双方都希望在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就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达成协议。但是白宫后来退却了。特别是在美中关系处于1999年的最低点时,这看起来是一个重大的错误。虽然美国做出这一决策的官方理由是中国在某些议题上没有做出充分的让步(例如,美国财政部希望为经纪公司获得一笔更好的交易)。其真正的理由却是,白宫估计在1999年春季美国国会几乎肯定会否决白宫与中国达成的协议。随着事态的发展,美中两国在1999年11月达成了协议,该协议于次年顺利地获到了美国国会的批准。这一成就是克林顿政府相当重要的政绩之一。在美国90年代经济政策的研讨会上,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Rubin)说,鉴于当时的政治约束,他认为白宫的上述决策并不是一个错误,
企业界对没就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待遇达成协议的抱怨是白宫最终说服国会投票赞成该协议的重要因素,不过如果国会在4月份做出了相反的决定,也许就听不到这些抱怨了。有些人并不一定认为这样的政治约束确实存在,并悲叹学者和新闻记者很少能说明政策制定者必须做出的实际决策到底是好是坏。
这些复杂的问题几乎出现在90年代经济政策的每一个领域。与前几任政府试图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克林顿政府没有向美联储主席时不时地施加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是否明智?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1998年救助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亚国家时是做得太少还是做得太多?在国会中的共和党人试图减税以及民主党人试图扩大政府支出的情况下,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能够实现预算盈余的?为大学奖学金和资源再生等利国利民的事业减税是一个好的创意吗?政府是否应该把所有的网络规制都交给民间部门,尽管政府首先需要启动这种规制?分解微软公司是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经济模型的预测表明,除非《全球环境变化京都议定书》包含购买污染水平,尤其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的条款,否则美国政府的经济成本将会很高.鉴于此,克林顿总统是否应该签署该协定?克林顿总统是否应该否决国会的《工作福利提案》?这一改革公共救助体系的方法不同于克林顿总统原先的提议?而且较之更为苛刻,对全国医疗卫生体系进行根本改革的努力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本书要说明的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不单纯是经济学问题,而且也是在一定的制度、政治和历史背景下的经济政策问题。
不同的国家有迥然不同的具体问题。然而,不管怎样,类似的经济问题和政治约束在任何需要做出重要决策的地方都会出现,尤其是正在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国家。作为本书的编辑,我们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从本书获益。

搞要:尽管全球经济疲软,美国还是在1990一1991年的经济衰退后连续第9个年头保持经 济增长,并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并存的.美国经济之所 以能长时间扩展,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9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了适宜的财政 货币政策。分析美国90年代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对于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货币政策的美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答:1951年3月4日 FED和财政部签署《财政部和联邦储备系统协议》(the Treasury-Federal Reserve Accord),该协议终结了FED支持美国国债价格的义务,确保了联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该协议之前,美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

美国现行货币政策的内容?
答:(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

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货币政策
答:1、通过三种主要的手段(公开市场操作,规定银行准备金比率,批准各联邦储备银行要求的贴现率)来实现相关货币政策;2、监督、指导各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3、监管美国本土的银行,以及成员银行在海外的活动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活...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一、主要内容:1、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这是一种应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稳定金融资本市场。真正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措施则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它实际上是凯...

美国货币政策的介绍
答: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职责,长期以来由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RS)承担。货币政策是美国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美国法律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市值的稳定...

美国货币政策的美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答:里面谈到了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历史演变。1913年,美联储成立的时候,没有规定目标,只说它的作用是维持货币弹性。1946年《就业法》规定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促进最大就业。1977年和1978年的《全面就业和预算平衡法》规定,货币政策有...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啊
答: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称为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Easing),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Reserve,简称Fed)实施。量化宽松主要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时期的经济困境,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

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内容及特点
答:90年代以来:美联储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适度的长期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 终目标,实行。中性”的稳定一贯的货币金融政策,并及时进行微调,使美国经济在1994年成 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主要有两方面: 1....

次贷危机后,美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答:2010年11月4日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资6000亿美元。下面是复制的\x0d\x0a 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中的干预措施\x0d\x0a 2007年3月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从信用危机到市场震荡,从金融体系而实体经济,从美国本土...

大萧条时期美国货币政策是什么
答:大萧条时期美国货币政策是:(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时期未能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1920-1929年期间美国连续出台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使得美国国内财富集中度骤升。边际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而富裕阶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