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格最老的商帮,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最爱君最近被一部“大女主”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刷屏了,所以不能免俗聊一聊这部剧表现的历史人物: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戏播出之后,普及周莹史事的文章不少,不知道你们读过没有?最爱君读过一些,但总体感觉很不好。或许是出于迎合受众的缘故,这些文章往往无底线地吹捧周莹,糅杂了民间传说和历史真实。为了表现周莹的励志和成功,把或有或无的事(传)迹(说)都作了极其正面的解读,以突出她的高大全形象。这样的周莹,恕有史实洁癖的最爱君不能接受。我先把结论撂在这里,下面会具体分析到。另外,我以下所讲均指历史上的周莹,与戏说化的周莹无关,电视党和小说党勿喷。

抛开性别成见,周莹的成功并不值得称道。她的成功,实际上只是借用了陕西商帮既有的势力和财力,守成加适度开拓而已。把她称作“清末女马云”,当然是一个炒作噱头,但这到底是拔高周莹,还是贬低马云呢?

最要命的是,她最受追捧的两件事迹(下面我会具体讲),恰恰是导致陕西商帮在中国传统商帮中最早衰落解体的原因,而不是通俗所认为的那样,是陕西商帮的极盛表现。

1

陕西商帮的历史,最爱君还算略懂略懂。不是因为这部剧,而是因为大学班里有个陕西人时常吹嘘陕西商帮有多牛掰,秒杀晋、徽商帮以及一票南方商帮,最爱君被搞得耳根不清净,于是就去挖陕西商帮的黑历史。

结果这个商帮的史料看得蛮多,但实事求是地讲,有关周莹的史料并不多,无外乎《泾阳县志》里写一写她,有关安吴堡、周家大院的介绍提提她,以及吴家后人、国学大咖吴宓给她写上两笔。其余的,基本就是在当地流传的“安吴寡妇”传说了。

这说明,周莹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名人,成就当然有,但没那么牛掰。离开那个特定的地域,基本就没听说过她。这样的地方名人,在中国论千论万,随便翻开一个地方的县志,都能找到百把个。

很明显,周莹不是那种被遗忘的历史大人物。她现在的名气,跟她的实际成就不相符,是被电视剧硬捧红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名实不相称的大V、网红多了去了,所以对于周莹这个“历史小人物”的走红,我也认为正常。

有些人要说,你这分析不对,周莹跟其他历史小人物不一样,她的走红是因为稀缺性,一个寡妇复兴了一个家族的商业帝国,这在历史上极其少见。

也对也不对。“周莹热”的卖点就是“清末女马云”“清末陕西女首富”,没有性别打头,她也红不起来。但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男权社会里,寡妇经商致富的史事还是有一些的。比周莹出名更早的是,《史记》里的巴寡妇清,已经霸占了“中国第一女首富”的title。有历史研究者在唐朝文献中搜集整理出了32个女商人,其中19人未有家庭状况描写,其余有记载的13人中,12个是寡妇。你看,寡妇、商人、致富的元素集齐了,然而她们的名字没什么人知道。

讲真,这些年红的都不是历史,是影视娱乐产业。历史毕竟小众,而且往往不轻松,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一个同好,能够就史论史,不激不随,请好好珍惜,多请他/她吃饭。

扯远了。总之,最爱君已经默认大家对周莹的生平事迹有所耳闻或了解,不再去重复了。

2

就像最爱君那位大学同学所吹嘘的那样,陕西商帮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很牛掰。周莹一生经历的年代,却已是这个商帮的尾声。

陕西商帮是中国产生最早的“天下第一商帮”。这不是吹捧,是实情。早在明朝初年,他们就利用地缘优势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朝廷“特区政策”的受益者。

明初,天下并不太平。为了防范蒙古族鞑靼势力的反扑和羁縻边疆民族的离心倾向,朝廷把边防建设的重心放在陕西,在陕西沿长城一线设立四个边镇,驻守几十万大军。

为保障边防军的后勤供应,明朝创造性地实行“食盐开中制”,也就是改革了食盐贸易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制度,由国家放权,让私人参与食盐贩运。但规定商人必须将粮食贩到边关,换取食盐贸易的批条——盐引,然后再凭盐引到食盐产地贩盐。

这简直是为陕西量身定制的“特区政策”。陕西商民乘势而起,输粮边关,换取盐引,形成了以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商人集团。以三原、泾县为中心的陕西商人赚到第一桶金,成为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当其时,后来势头盖过陕西商帮的晋商,虽然得政策更早,但几乎就是跟在陕商屁股后发家的。日本学者藤井宏说,在食盐的经营方面,陕西商人的势力较长时间都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另一个后世大商帮——徽商当时根本连影儿都没有,他们是在明朝中叶的盐引改革中崛起的,相当于陕商享受了第一波政策红利,徽商享受了第二波。

那时的陕商,跟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人极其相似,都有一种天生的政治敏感,善于利用政策红利发家致富。明朝在武力备战西北边疆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开展双边贸易,特别是茶叶和马匹交易,以此缓和与强化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陕商再次嗅到商机,成为陕甘茶马古道的开拓者,并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食盐、茶叶贸易自此成为陕商发家的两大产业。许多著名的陕商一手贩盐,一手卖茶,开始了集团化、多样性的贸易经营。到了周莹那个时代,这两大产业仍是她经营的主业,可见她并没有跳脱老祖宗的商业模式。

3

▲周莹斥重金营建的吴氏庄园现成为旅游景点。

早期陕商发家之后,根据政策变动,广泛布局其他贸易行业,最终覆盖了八大产业领域。除了起家的食盐、茶叶,还涉及布匹、药材、烟草、酿酒、木材和典当业。

八大产业拿下来,就编织成了陕商庞大的商业网络。明清时期,三原、泾县、渭南这几个小地方,堪称中国西部华尔街。渭南贺家洼贺家,在西北各地有300多家典当行和70多家钱庄,鼎盛时,当家人贺士英一句话就能影响西北银钱市场利率。

如此大规模、多样化、跨行业的商业资本玩法,在中国历史上基本是首创性的。更为难得的是,陕商创造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意义的“类企业制度”,其先进性让人怀疑他们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一帮人。

比如他们创造的“万金账”,堪称中国最早的合伙股份制。在缺乏资本的情况下,陕人合伙筹措资本,将各家投资人的股份、分红和认债等都明文造册。账册为布皮纸心,包装精美,长期锁在柜中保存,逢退股、纠纷时取出,名为“万金账”。

这一账册规定的集资形式成为明清时期陕西商号最为广泛的资本组织方式。清代渭南大典当商贺达庭、户县商人开设的茶庄“德泰合”等大型商号均采取“万金账”经营模式由小做大,分号遍及全国。

再比如他们创造的“东西制”。由于陕西商人主要从事大规模的贩运批发贸易,又实行产、供、销一体化资本运作模式,分号遍布全国各地,投资人往往人力有限,鞭长莫及。为了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増强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他们开始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经营制度,即“东西制”。

投资人为东家,也叫财东,只投资,不干预经营。由财东组成“神仙会”(即“股东会”)聘任富有经营经验和诚实可靠的职业经理人即“掌柜”,负责经营。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悉听掌柜调度,财东不得干预,这就叫“只有满天飞的掌柜,没有满天飞的东家”,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

看见没,王石引以为傲的万科管理制度,大方向不也仅是如此吗?难怪陕商在历史上被称为“西秦大贾”,这个“大”字,当不止指他们资本雄厚,还指他们制度领先,格局更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升期的陕商就是明清时代的马云,不仅钱多,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引领风气之先。

至于周莹,还是把“女马云”的称号让出来比较好。在她手里玩转的产业,是她的家公吴蔚文留下来的,她的本事就是阻遏其衰败并扩大经营,充当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角色而已。她涉足的领域,她采用的管理模式,则是陕商老祖宗一路玩下来的,谈不上什么开创性。用现在的话说,周莹做的还是传统生意,不是新生意。

其实,称周莹为“清末张茵”还合适一点。只是张茵这个纸业大王、曾经的女首富,这几年风头弱了,所以没人拿她贴标签、打标题。

4

我丝毫没有苛求周莹的意思,“清末张茵”也挺好的,干嘛非要蹭马云的热点呢,还要加个“女”字,怎么看怎么别扭。

周莹做生意、搞经营是没有创新性,但那时,整个陕西商帮都如此。谁也没比谁高明,所以谁也没比谁更能挽救一个商帮的没落。

周莹生活的年代,正是陕商内外交困的时候。

在内,波及西北五省的陕甘回民大起义,几乎使陕西积聚了多年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动乱中,向来具有乡居传统的陕西商人在故乡遭遇灭顶之灾。家财被劫掠已是小事,更严重的是,一些富商惨遭杀戮。即便幸存下来,也因形势所迫,大量营业资本转化为军费开支,陕商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在外,鸦片战争后,洋货逐渐进入内陆,一步步挤压了陕商的优势产业生存空间。比如洋布的畅销,使得陕西布商的鄂豫土布销售额锐减,同治年间一年销售额还有四百万两,此后收缩得仅剩四分之一不到。清末西方机器制作的香烟以其口味清香、吸食携带方便及新颖的宣传手段很快流行中国,陕商的水烟业一下就成了明日黄花。

当然,这不仅是周莹及其陕西商帮面临的危机,也是中国所有传统商人、商帮的危机。不同的危机应对,最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商场如战场,残酷是肯定的。对于传统商帮来说,有的华丽转身,有的衰落解体。

沿海的宁波商帮、洞庭商帮和广东商帮,因为近代化转型及时,不仅避免了衰落,还迎来第二春。这些商帮触觉灵敏,接受新生事物、引入新兴技术较快,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投资新式企业,取得整体性的成功。

比如,宁波商人在其支柱产业——沙船业和钱庄业领域内,一方面主动采纳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最早将效率低、速度慢、承载量小的沙船运输业发展为轮船航运业,另一方面将传统的钱庄业转型为近代银行业。这两项转变,已足够他们再领风骚。

同一时期,陕西商帮的佼佼者们在做什么呢?

周莹做了她一生中最出名的两件事。对,就是大家现在津津乐道的那两件事:第一,向西逃的慈禧太后进贡十万两白银;第二,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营建工程浩大的豪宅。

这两件事正好体现了传统陕商的一向做派。

第一,骨子里看不起商人这一身份,务求通过靠拢权力、捐官等形式为自己塑造商人之外的身份地位。周莹的娘家、婆家人都曾斥巨资捐官。她自己也谋得了诰封二品夫人、一品夫人的荣誉,高兴得唱戏三天三夜。

第二,将巨额商业利润用于盖房置地、奢侈消费等非生产性行为上。近代陕商据说“一饭百金,一衣千金,一居万金”。周莹日常起居也极为富贵奢华,仆役人数达2000余人,全年花费十余万银两,典型的土豪路数。

视野决定格局,我们无法要求周莹做得更好,但也不应把她捧得过高。

用流行的话语来解释周莹及其代表的陕商的行为,那就是:陕商对自身社会地位及奢靡消费的强烈专注,使其对近代中国形势变迁几乎无感,仍拘泥于传统商业经营。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向披靡的时候,陕商因其浓厚的封建保守性导致最终衰落解体。

所有人都称赞周莹把吴家的生意推向极盛,但没有人知道周莹之后吴家及其背后的陕商跌落何处。这或许就是曾显赫一时的“天下第一商帮”的宿命。

周莹,一个传奇寡妇,恰好唱了一曲挽歌。



我国资格最老的商帮,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答:最要命的是,她最受追捧的两件事迹(下面我会具体讲),恰恰是导致陕西商帮在中国传统商帮中最早衰落解体的原因,而不是通俗所认为的那样,是陕西商帮的极盛表现。 1 陕西商帮的历史,最爱君还算略懂略懂。不是因为这部剧,而是因为大学班...

明清第一商帮晋商,最后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答:晋商在商界称雄五百年,出现于古代晋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到明代中叶,山西商人在地缘、血缘、姻缘家族集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商帮。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清朝乾隆末年,出现了“江以...

中国第一商帮:徽商是如何陨落的?
答:徽商是中国商帮的后起之秀,在清朝乾隆时期,徽商达到了巅峰,不过后来徽商就慢慢陨落了。这并不是徽商后来自己堕落的,它是被政治索取无度给拖垮的。从晋代开始,徽州人被生活所逼,被迫离开家园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经过一代...

中国资格最老商帮,为什么最早衰落?
答:最要命的是,她最受追捧的两件古迹(上面我会详细讲),恰好是招致陕西商帮在中国传统商帮中最早式微崩溃的缘由,而不是浅显所以为的那样,是陕西商帮的极盛表示。 1 ▲史书上的周莹。 陕西商帮的史书,最爱君还算略懂略懂。不是因为这部...

中国资格最老那些商帮是何时没落的?
答:还有就是由于商帮对于朝廷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和朝廷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但是再后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下位之后。也就意味着商帮的靠山给倒了,所以的话他在以后也就没有了硬的支持。所以他也就慢慢的没落。任何事情它的起兴和...

秦商一度为“十大商帮”之首,近代为何会衰落呢?
答:秦商在历史创造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三个最突出的贡献。秦商一度为“十大商帮”之首,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为何没落了呢?原因主要包括:外在因素 秦商的没落起于清朝末期。我们知道,到了慈禧太后掌权,清朝政治...

怎样一步步的把生意做大做强?(目前市场什么生意好做?)
答:做生意也就是经商,要把生意一步一步做大,说明你对做生意有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也有了脚踏实地去实现的打算。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初入行做生意者,要把生意一步一步做大,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要努力学习经商之...

李鸿章是如何一步步发家致富的?
答: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机遇终于眷顾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独当国事数十年,拥有最复杂、最多面性格特征的晚清核心政治人物——李鸿章。 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的家乡在哪里? 在今天合肥城东30华里的地方,有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磨店。这里...

马云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首富的?他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答:马云一直想告诉各位创业者,如果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同时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得来的,他能够获得很多的人脉,和自己的人格魅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出现任何困难绝对不低头的人,相信以后获得成功的...

绝妙的操盘手,吕不韦是如何一步步帮助异人逆袭成为秦王的?
答: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吕不韦是如何一步步帮助异人逆袭成为秦王的吧。01奇货可居,吕不韦选中异人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卫国人,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做生意。凭着高超的运营方式,高抛低吸,累积起资本,富甲一方。秦昭王改立安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