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宪的轶事典故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郁达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3、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

5、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从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郁达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南浔战役又名九江战役,是北伐战争三大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和南浔战役)之一,也是北伐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北伐军在两湖(湖南、湖北)的胜利让孙传芳感到威胁,使孙传芳向北伐军提出了最后通牒,限令其退回广东。与此同时,并分两路袭击北伐军。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集中力量消灭孙传芳,在江西战场上,主要以三次攻打南昌为中心。1926年9月中旬以前,第二、三军分别夺取赣州、吉安、萍乡、安源等地,第六军占领奉新等地。9月19日第三、六军各一部冒险攻入南昌城,为孙军击退。10月上旬,蒋介石由武昌转赴江西,亲自指挥南昌会战,蒋加派援军二万人,10月20日再次攻入南昌,又为孙军夺回,21日被迫退出。南昌撤退时,北伐军损失惨重。北伐军在两湖战事胜利结束后,主力迅速转入江西,这时孙传芳后方极不稳定,一度准备同蒋介石和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顾问一致反对下,和谈未能实现。北伐军接着从两湖地区挥师东进江西,追击孙传芳。
南浔战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结了三次攻打南昌失利的教训,在于孙传芳军队控制了南浔铁路主要干线,利于机动。于是决定集中兵力,先破南浔铁路各要点之敌,后再取南昌,并决定从武昌增调第4军入赣作战。北伐军入赣部队分三路于11月1日对江西孙传芳部各据点发动总攻,进行北伐规模最大的南浔战役又名九江战役。
1926年秋,北伐军陆军少将龚宪率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第三团自湖南澄县出师北伐,过洞庭、渡湘江、经修水,协同友军在马回岭进攻南得路上之敌孙传芳部,龚宪率领的为左翼迂回部队。在德安县的双山附近完成战斗准备,于11月3日拂晓前出敌侧背,袭击敌人炮兵阵地,敌仓皇败北,此役缴敌枪支百余、迫击炮多门。马回岭首战告捷。
马回岭战斗结束后,独立第二师即沿南得路追击残敌,龚宪首先召集各营营长布置任务,命令急行军,要求全军官员发扬革命精神,敢于冲锋陷阵,说罢,命令部队火速出发。沿路有三五成群的溃兵,我军战士纷纷丢掉湘造枪,换上从溃兵手上缴获的北洋军枪支。龚宪命宣传队叫敌溃兵转回马回岭,不得混在我军队列里行进。
从马回岭到九江,路约百里。行至半途,将近午夜,有的营、连长要求宿营,次日天明再前进。龚宪命部队沿途驻足,就地取水,赶用晚餐。同时召集营、连长讲话,勉以振奋精神,出奇制胜、一定要在拂晓前打进九江。他说:“这次行动可能有两种结果,如果我们能在拂晓前攻入九江,就可操必胜之权;倘若现在停下来休息,到明天再前进,则马回岭溃散之兵必将先我入城,这样九江之敌了解到我们是只小部队,定会主动迎击,当前敌众我寡,我军后力无援,稍有怠慢,必有覆灭之险。在此生死关头,望大家同舟共济。”龚将军言罢,大家一致奋起,向九江强行军。
不到破晓,部队抵达距九江五华里的黄土岭敌军阵前,此地有敌军一个旅,我独立第一师正与南得路上敌人主力激战于沙河赛湖桥,九江为孙传芳的五省联合总部所在地,敌未料到龚宪率部队会从庐山脚下的小道而来。龚趁敌不备,命先头部队投入战斗,以锥形阵式从敌人中央突入,逐渐扩大战区,仅几十分钟,敌军全线崩溃,龚将军率领尚未投入战斗的第一营直扑南边车站、码头进行攻击,一、二营迅速集合跟随第三营向敌占区扫荡,第四营保持机动,向湖口方面戒备。
驻九江的孙传芳总部机关、部队己乱作一团,车站、马头一带散乱的敌军官,拖儿带女,争相逃命。丢下的行李、武器到处都是。这时,车站西南方面坚固建筑物里的敌军还在拒险顽抗。龚率第一营及第四营一部强攻,不克;再诱攻,也未奏效。孙传芳躲在九江军舰上企图挣扎,不断向岸上开炮,车站及城内残敌也趁机向龚宪率领的北伐军不断反扑,龚宪一面令一、二营反击,一面令三营派一个排,将黄土岭敌军扔下的大炮拖到江边,向敌舰猛轰。同时,三团一营组织敢死队乘黑摸进敌据点,猛掷手榴弹,终将负隅顽抗之敌击溃,城内其他残敌乘夜逃跑。在我炮火轰击下,敌舰也顺江而溜。敌之心脏阵地一溃,全线立即土崩瓦解,拥有东南半壁江山的五省联军,从此分崩离析。
时值1926年11月5日,龚宪率部队继续扫荡九江租界,俘获所有躲在租界的敌军官兵,对外国人居住的租界也在监视之列。第二天下午,我后续部队、独立第二师第四团紧接着也开进九江。这次战斗俘敌数千,敌人丢弃的武器弹药、军需物质,堆积如山。战斗结束后的第六天,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九江车站单独接见独立第二师第三团连副以上军官时,大加慰勉并说:“龚将军堪称英勇善战、出奇制胜的楷模。”此段话语作为龚宪北伐阵亡后的部份墓碑题词刻记在龚宪墓的碑文上。这也是龚宪作为南浔战役功臣的见证。龚宪经过马回岭、九江两战,加上他平时的教导,大家都认为在他手下打仗,无坚不摧、无攻不克。
北伐军先攻占德安、马回岭,控制了南浔铁路,使九江和南昌陷于孤立。孙传芳见势不妙,逃回南京。11月5日北伐军攻克九江,同时包围南昌,8日占领南昌。至此,江西的北洋军全线溃退。 九江战役结束了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直系军阀孙传芳在九江的统治,更激发和鼓舞了工农大众要求国家独立、统一的强烈愿望。1927年1月6日,九江英租界英兵与工人纠察队发生冲突,数名工人重伤,纠察队员吴宜三“当即昏去,受伤甚重”。工人和市民们愤怒了,高呼“反对英兵在九江杀人!”“打倒英帝国主义!”的口号冲向租界。驻扎在九江的独立第二师一团进行介入,九江码头工人和市民群众声势更加浩大,他们手持扁担、棍棒,拆除租界四周密布的铁刺网,撞开租界铁门蜂拥而进。1927年1月7日,龚宪奉师长贺耀祖之令率独立第二师第三团接收九江英租界,并维持治安。
1927年春,北伐军独立第二师自浮梁、彭泽、马当地区出发,沿祁门、芜湖顺江而下,于3月21日与敌军褚玉璞部下当涂朱门镇遭遇。激战一昼夜未分雌雄,担任主攻的谷正伦旅伤亡很大。独立第二师师长贺耀祖令原为预备队的龚宪少将率领的第三团于3月22日拂晓投入战斗,从敌右侧插入敌后。当主力从正面发动猛攻时,三团侧击敌人右翼,遭遇迅速赶到的敌增援部队山东第五师的反扑,战斗至为激烈,三团二营营长陈英阵亡。龚令一营插入敌援部队侧后,两面夹击,敌人全线崩溃。龚宪身先士卒率队伍奋勇追击,敌人企图在距南京不远的牛首山占领阵地、继续顽抗。龚率部队乘敌人足未稳,猛打猛追,敌不支,再逃。龚宪部队乘胜猛追,于当日幕追逼敌军至南京上新河。敌企图北渡未果,龚宪将军又指挥三团连夜全线展开阻击,限敌于江边,最后对敌军全部缴械。该敌山东第五师有九个步兵团,另有骑兵、炮兵各一团,人枪万余,全军复没,仅敌师长漏网。此战役使北洋军阀胆战心惊,张宗昌气急败坏,怒斩毕庶澄。
山东第五师参谋长和参谋处长在部队整补时,因其作战功底深厚、才华出众,又能与官兵相处溶洽,由龚宪师长下令其各任为教导师参谋长和参谋处长。龚宪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激励将士们不论出身、出处,都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各显其能。
自1927年3月14日独立第二师奉令进攻南京,15日拂晓独立第二师大炮发出三声炮响,开始向南京全线出击,经过几昼夜激战,将孙传芳.张宗昌等主力各个击破。紧接着由李英率领的先遣营于3月23日夜攻南京城,龚宪率第三团急行军连夜赶到,与陶峙岳的第二团由西门外乘夜直追敌军,缴获长短枪枝一万三千余支,山野门炮九十六门。1927年3月26日,国民政府令贺耀祖兼任南京卫戌司令,龚宪兼任独立第二师副师长。 自九江、南京两次大捷后,独立第二师声威显赫、威震全军。1927年5月,独立第二师从仁新河附近强渡,继续北上。其主力沿津浦路北进,与张宗昌部队战于鸟衣东西地区,龚宪受令拒阻万合方向孙传芳旧部,掩护本军主力右侧,任务极为艰巨。因孙传芳自九江兵败后退到镇江、李方州一带,在长江南北休整。若我军渡江北上,孙必乘我半渡,给予侧击。果然,龚率部队自浦镇向六合方向前进,为求获得广阔地域,以利回旋,刚抵大厂以北、六合两南广阔地域地区,即被孙传芳部两个师和一个旅兵力包围,双方展开激烈战斗。龚将军见敌人来势凶猛,乃逐渐调整部署,以营为单位,依村落构成据点,全军阵式成倒品字形互为策应,并不断对敌军进行短促反击。敌军以猛烈炮火轰击,尘土飞扬,北伐官员处在一片火海之中,到处硝烟弥漫,伤亡甚大。龚将军沉着坚决、以身作则、指挥若定,哪里告急就带着警卫班转战到哪里,他舍身忘死、始终指挥在战斗的第一线,并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递袭牵制敌人,再现英勇善战、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英雄本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龚宪率领部队利用村落作掩护,又一次以少战多,用一个团的兵力对抗着多于自己数倍的两个师和一个旅的敌军,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不惧怕敌军的猛烈炮火,用大无畏的斗志,阻止了他们的前进,配合和保障我军主力部队北进攻击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龚宪率部队英勇顽强阻击敌军,浴血奋战至次日午后援军赶到,又汇同援军合力击溃敌人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龚宪的部队经六合苦战减员颇多,上级要求他们留在南京整补,龚将军坚决要求立即补充,拒留南京,并参加主力军继续追歼残敌。以后沿津浦路长征北上,曾一度到达山东峰县,所向无敌。 一、北伐战争中的三大著名战役是北伐军攻打吴佩孚部队的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和横扫孙传芳部队的南浔战役。战后参战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将军和参战南浔战役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龚宪将军因功勋卓越均受到嘉奖。
1、曾在第四军任职的萧克忆述:“黄琪翔指挥的36团打得好,堪与叶挺独立团相伯仲,所以打到武汉前,由陈可钰建议,经蒋介石批准,破格提升黄琪翔和叶挺为少将团长。”摘录1989年第9期《新华文摘》。“独立团团长叶、三十六团团长黄,努力党国,勇敢善战,醴陵、平江及汀泗桥、贺胜桥诸役,屡建奇功,殊堪嘉奖,诸将该二员晋级为少将云云。闻蒋总司令不日即将下委任令矣。”摘自1926年10月2日《广州民国日报》。
2、南浔战役又名九江战役,是北伐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南浔战役中,龚宪率部队以少胜多的战斗部署,成为北伐军作战经典广为传颂。1926年11月3日拂晓前在马回岭出敌侧背,袭击敌人炮兵阵地,首战告捷后,部队又急行军百里,11月4日不到破晓抵达九江,趁敌不备,奇袭孙传芳五省总部,使敌军全线崩溃,拥有东南半壁江山的五省联军从此分崩离析。战斗结束后第六天,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九江车站单独接见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第三团连副以上军官时说:“龚将军堪称英勇善战、出奇制胜的楷模。”龚宪1928年春奉命率军继续北伐,于4月13日在山东鱼台与孙传芳残部激战,遭孙调重兵反扑,阵亡后上述作为题词刻在龚宪墓碑上。遗体运回南京入殓,总司令亲自为其举持追悼会,成为民国历史上“北伐阵亡举行国葬的第一位将军”,龚宪同年6月4日被南京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这也是其作为南浔战役功臣的见证。
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成中华民族统一作出了贡献。北伐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团结,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北伐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奉系张作霖、直系孙传芳和吴佩孚。北伐时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五省。
三、叶挺将军与龚宪将军在北伐战争中勇猛善战、声威显赫、威震全军,率部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让敌军闻风丧胆,成为饮誉中外的北伐名将。
当今,谈到北伐战争叶挺将军时,己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被称为北伐先锋。提起北伐战争龚宪将军,在国内却默默无闻、绝大多数人感到很陌生。翻阅国内所有有关北伐战争教科书和展览图片,在南浔战役中均无龚宪将军记载,须不知北伐战争南浔战役就是九江战役,浔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别称。



龚宪的轶事典故
答:龚宪率领部队利用村落作掩护,又一次以少战多,用一个团的兵力对抗着多于自己数倍的两个师和一个旅的敌军,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不惧怕敌军的猛烈炮火,用大无畏的斗志,阻止了他们的前进,配合和保障我军主力部队北进攻击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龚宪率部队英勇顽强阻击敌军,浴血奋战至次日午后援军赶到,又汇同援军合力击溃...

胡宗宪的轶事典故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胡宗宪
答:胡宗宪的轶事典故 (一)东南御倭战争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

高季辅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得到唐太宗的称赞
答:永徽四年(653年),高季辅因风疾卧病在家。唐高宗命其兄宗正少卿高季通前去探病,并经常派宦官前去观察他的进食情况。同年十二月(654年1月),高季辅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高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赐谥号为宪。轶事典故 贞观年间,高季辅多次上疏,陈述时政得失。唐太宗特意赐他...

孝圣宪皇后的轶事典故
答:在雍正登基后入宫的嫔妃唯一只有诞下弘曕的刘贵人被晋封为嫔,其他全都是较低阶的贵人、答应、常在。因此像贵妃的册封礼这类在雍正朝应属于后宫的重大典礼不可能毫无纪录留下。而按例,晋封贵妃会制作新的金册,也会有册文内容跟册封礼的纪录,礼部、内务府应该都会留下相关请旨纪录,但至目前为止都未...

有哪些与明宪宗朱见深相关的轶事典故?
答:轶事典故 名字真相 据《宪宗实录》记载“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朱见深是明宪宗的本名,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之际,在诏书中将皇太子的名字写成“见濡”,天下臣民不知他是何人。有学者认为这是英宗及夺门功臣们忙中出错。不管怎样,诏书已颁行天下,难以改动,因此朱见深即位后,仍然沿用“见濡“的名字,如给...

有哪些与蒙哥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答:轶事典故 卢布鲁克东游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传教士卢布鲁克前往东方觐见蒙古大汗商讨传教和结盟对抗阿拉伯人事宜。卢布鲁克于1253年从地中海东岸阿克拉城(今以色列海法北)出发,于1253年5月7日离开君士坦丁堡,一路东行,渡过黑海,秋天到达伏尔加河畔,谒见拔都汗。拔都认为自己无权准许他在蒙古人中传教,便...

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后妃,她经历了哪些事?
答:以表达追恩敬仰的心情。”谥号为昭皇太后,埋葬在孝武帝陵墓的东南边,称为修宁陵。轶事典故 孝武帝在闺房之内,很少有合于礼仪的举止行为和对人的尊崇,孝武帝与其他后妃交合,有时就留住在太后路惠男房内,所以民间为此议论纷纷,普遍有坏名声。皇宫内的事情隐秘,没有谁能搞得清楚。

李琎:让皇帝李宪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答:轶事典故 花奴乐手 汝阳王李琎,小名花奴,是唐玄宗的兄长宁王李宪的儿子。不仅姿容妍美,且聪悟敏慧,妙达音旨,玄宗特别钟爱并亲自教他音律。花奴平时喜戴砑绢帽,在一次游玩时,玄宗自摘红槿一朵,放在花奴的帽上笪处,为非常光滑之处,只能勉强放住。花奴奏了一曲《舞山香》,曲毕而花不落...

郑颢:唐宪宗朝宰相郑絪之孙,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答:轶事典故 状元驸马 虽然在民间传说和戏剧上面,新科状元被皇上看中,许配公主,娶了金枝玉叶,成为皇亲国戚的戏码屡屡上演,看官也不亦乐乎,赞一句郎才女貌。然而现实中,因为年龄和政治前途等方面的原因,中状元当驸马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在古代,古人普遍早婚,读书人早在中秀才的年纪就纷纷结婚了...

柳宗元的轶事典故
答: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柳宗元的轶事典故吧,欢迎大家阅读!柳宗元的轶事典故 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