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曲子唱段【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刍议】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2
   西府曲子作为一种流行于关中西府地区的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来源于早期雍城秦曲,后受唐代大曲、宋代鼓词以及现代眉户曲子的浸润,并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不懈努力继承创新,最终由散乐坐唱的清曲逐渐发展为一种集民间曲艺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现今流行的西府曲子主要有曲子坐唱、社火曲子演唱、曲子戏三种表现形态。
  西府曲子的曲调分:平弦、月弦、曲牌三部分。平弦即流传在民间的小调,有近五十个曲调及百多首曲目。平弦旋律性强,曲调流畅,委婉动听。有明快热情、轻松活泼的,如《十对花》《放风筝》等,有缠绵妩媚、婉约哀怨的,如《尼姑思凡》《十里墩》《劝才郎》等。月弦是一种联曲体戏曲的雏形,有七十多个曲调,传统曲目约四百多首。内容丰富,它对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情绪、性格都能较好地表现。如典雅清秀的《陶渊明重阳访菊》《李�古抚琴赏牡丹》;缠绵悱恻的《黛玉葬花》《皇姑出家》;高昂雄壮的《醉打》《伐崇城》;轻巧风趣的《小姑贤》;《�财鬼变驴》《小姑听房》等等。月弦曲调的联套颇有一定规律和讲究,以月调、前背弓开头,以后背弓、后月调结束,中间以特定情绪的需要,以四柱子曲调为主(月调、背宫、五更、金钱),再联套以满江、尖尖花、琵琶、西凉、落江怨、石榴花、吹调、罩罗袍、老调等。这样,可使其节奏有起承转合、抑扬顿挫之致。西府曲子约有四十多首曲牌,起着前奏与间奏的作用。开唱前先奏一首曲牌,一为招徕群众,二可促使演唱借此酝酿情绪。
  西府曲子演奏乐器主要有弦鼗、笛子、板胡、竹板、甩子等。弦鼗,即三弦,多为中音三弦,是弦乐主奏乐器,平弦曲子定弦5-6-3,俗称三不齐,月弦定1-5-1。笛子用昆笛,各种弦乐定调乐器。坐唱定G调(即1=G)下开三孔为D,等于西府曲子音5,也有定F调者。所用板胡与秦腔板胡相同,共三把,定三种调。头把称高弦也称正弦,定5-2弦。二把反弦定1-5弦。三把初弦定6-3弦。竹板,也称瓦子,长约12-13厘米,宽5-6厘米,竹板制成,共两块,以单手捏击,也有双手捏四块者。甩子也称水子或碰铃,铜制如小钗状,共两片,用于撞击掌握节奏。
  西府曲子曲目题材非常丰富,据以往调查有曲词、曲目800余首。有据历史故事、古典小说、传统戏曲改编的,有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创作的,还有反映文人雅士高风亮节、隐逸情怀的,更有反映民情风俗和现实生活的。西府曲子的曲辞“雅”起来时文辞典雅清丽,“俗”起来时语言俚俗直率,丰富的曲目中蕴含着西府人对社会历史及生活百态的理解与认知,高昂、质朴又不乏明快活泼的曲调中呈现着西府人的地域个性和审美气质。可以说,西府曲子是一座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以及民俗文化资料宝库,它在西府民众生活中曾发挥着凝聚文化向心力、增进族群认同和人际交流的诸多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并出于整理和抢救民间非物质文化的责任感,我们宝鸡文理学院几位同仁约请凤翔县五位西府曲子老艺人和民间文化工作者一道,组成西府曲子整理课题组,倾数年之力完成了《西府曲子资料汇编校注》一书,收集整理曲目309首。在先后五年的调研和整理研究工作中,我们对西府曲子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迫使我们更深入地从理论层面思考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问题。
  首先,原生态文化是决定非物质文化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抢救和保护西府曲子的重点是关注其原生态。西府曲子虽说历史渊源久远,但正式形成散乐坐唱、社火曲子、曲子戏三种表现形态是在清代后期,在一百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大批优秀曲目和基本固定的演唱特色。今天我们单靠曲词和曲谱记录是不够的,因为西府曲子演唱中夹杂有大量的虚词衬字和拖腔,而且基本上是用西府方言音韵演唱的,今天我们即使对着词谱学习也是学不到它的真面目。所以西府曲子要保证原生态传承,一方面要把西府曲子艺人保护起来,通过办传人培训班等形式使他们的艺术生命尽可能绵延和承续;另一方面要注重西府曲子面貌的整体性,不但关注现在民间传唱较高的平弦小调,更要关注最能表现西府曲子高亢激越特色、复杂多变的月弦大调。
  其次,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文化,我们强调原生态也并不是将它放在博物馆中永久囤积起来,真正的保护措施是一方面要在曲式、唱法上保持传统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兼顾时代发展,剔除曲子词中一些封建落后的因素,用旧瓶装新酒,在传统的形式中灌注进新的时代气息(我们今天只要浏览一下百年来西府曲子曲目,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在群众中演唱不衰的曲目是解放后艺人们从秦腔中移植或新编的现代曲子戏)。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当警惕一味迎合市场搞媚俗式创新,西府曲子词之所以能演唱不衰,最大的特色就是雅俗共赏,今天,即使谈西府曲子的发展创新也不能为了拿一个什么奖项盲目地与秦腔等“大戏”竞争,过分扩张它的艺术元素,把它变成“四不像”。要而言之,在当前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西府曲子传承应坚守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此外,由于民间演唱者大都缺乏专业的音乐修养,在配器方面没有科学的音量组合,使人初听之下不免感到嘈杂混乱,听不清演员的唱词一直兴味索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期待音乐专业人士与民间艺人合作,通过科学设计进一步提高伴奏和演唱的艺术水准。
  第三,必须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体是谁。近年来,地方政府以当地人文资源开发带动旅游业的意识普遍增强,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事情,当然对这种发展经济的举措的目的,我们并不反对,但是政府官员若为了政绩和经济利益,一味地把经济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活动的主角,制造“伪文化遗产”,就会背离民间非物质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破坏它的原生态特征,最终制约了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西府曲子作为一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盛行于庙会、节庆,以及民间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长期以来已经构成了一种特定的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它存在于特定的社群之中。艺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传承作用,但又并不是单靠几个民间艺人来传承的,它是生活在这一特定文化空间的所有人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仅是几个被政府“圈定的”代表性的传承人。所以,西府曲子保护活动的主体是生活在这一特定文化空间中的社区成员,也就是说,保护西府民间艺术瑰宝是西府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当然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应从经济财力和舆论宣传上发挥主导作用,民间文化学者应走出书斋,为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深层解读提供智力支持。只有政府、学者、艺人和受众几方面的通力合作,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副教授,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K129)及陕西省艺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024)的阶段性成果)

西府曲子唱段【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刍议】
答:最大的特色就是雅俗共赏,今天,即使谈西府曲子的发展创新也不能为了拿一个什么奖项盲目地与秦腔等“大戏”竞争,过分扩张它的艺术元素,把它变成“四不像”。

西府曲子的西府曲子略考
答:西府曲子唱词以五言七言为主,部分词牌中有四字句六字句出现,这显然和《诗经》中的歌谣不同。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这些说明民间说唱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到了隋代出现了比较...

牌子曲的西府曲子
答:西府曲子的声腔有适合男声演唱的月弦(正宫调)和适合女声演唱的平弦(小宫调)。月弦激昂奔放,平弦流畅委婉。此外,还有用于开场、前奏和间奏时的曲牌。现存曲调120余种。有的曲调如[虞美人]等又具有明显的江南风格。伴奏...

宝鸡有什么戏剧或曲艺形式?它有什么特色?
答:音乐基本特点是清越出雅、细婉柔润。欢音轻松欢快、喜悦,苦音哀婉雅绵、如泣如诉。唱句以十字句、七字句居多,自由句较少。唱腔多用喉及上腭发音,偶以鼻音扬至高八度拖唱尾,使唱腔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曲艺有:西府...

西府曲子的介绍
答:西府曲子,也称“西府秦曲”、“西府清曲”、“小曲调”。是陕西省关中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俗曲,是关中曲子的一个分支。其表现形式有舞台戏、木偶戏、皮影戏及座唱等。流行于凤翔、宝鸡、岐山、扶风、眉县、武功等地区。

西府曲子的西府曲子渊源
答:相传秦始皇时,西府曲子十分兴盛。唐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北宋时期的民间说唱艺术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鼓子词和诸宫调,它们都是以固定的曲调说唱故事,早先的鼓子词都是重复使用一个曲调,后来逐渐发展,产生了“唱赚词”,简称“...

豫剧都有那些派别?都有什么特点?
答:演唱特点是粗犷、悲壮、深沉、浑厚。 豫西声腔曲调进行的基本旋律线是:sol、do、la、sol、sol、mi、re、do,旋律多向下进行,主音落在do上,旋律主要在sol——do音区间进行,因此,一般称豫西声腔为“下五音”唱法。唱腔的句法结构一般为...

陕西曲子的发展及与戏曲的关系
答:伴奏技巧的提高,演唱方法的完善等方面较西府曲子技高一筹。它率先向戏曲音乐过渡发展是有据可依的。由清唱曲子发展到戏曲音乐的迷胡戏(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汉族民间说唱类小戏),在角色行当、伴奏乐器、唱腔音乐及舞台。

豫剧的唱腔特点
答:豫剧的唱腔特点是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

陕西曲艺的种类
答:3、陕北说书语言精炼,说唱风趣,形成文风趣,扣人心弦的特征;4、既有陕北说书的多种调式、曲目等本土音乐,又广泛吸纳民歌小调、戏剧曲牌以及其他姊妹艺术音乐,因而具有曲目形成的多元性特征;5、陕北说书对生产生活中的客观人物和事物,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