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我国现代戏曲成熟的表现有哪些?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什么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元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朝的文学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杂剧。后来,人们把杂剧和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成为了和“唐诗、宋词”并列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形式。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扩展资料:
元杂剧的唱词和演唱也有它的特点:元杂剧的核心就是唱词。同一出戏的每一折都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做成,并且要一韵到底。
如果按照咱们上面说的一出戏有四折,也就是说要有四个不同的宫调。咱们现在学音乐,曲子会有A调啊C调之类的,杂剧中的宫调跟这个也差不多。比方说它有正宫、黄鈡宫等
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个剧本由正旦或者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进行主场。正旦唱的本子就旦本,正末唱的本子叫末本。
元杂剧中还有宾白。杂剧都是以唱为主的,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就是宾白。宾白其实就是杂剧里面的人物说的话,有的时候就是口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曲


现代戏曲表演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趋成熟,在理论上,以传统的表演艺术与美学精神为基础,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传统规范,他们追求唱腔的戏歌化、表演的舞蹈化、舞台的物质化,显示出了盎然的生机。如岳美缇、尚长荣、梁伟平、茅威涛分别在昆剧《司马相如》、京剧《曹操与杨修》、淮剧《金龙与蜉蝣》、越剧《茅威涛个人专场》中的表演状态的追求,没有局限于他们各自所依托的那一剧种表演艺术的传统,而是形成了一种与现代剧场、现代观众真正构成和谐,形成交流的现代戏曲表演品格。此外,新戏《孔乙己》、《卓梅与阿罗》、《西楚霸王》等都呈现出这一特征。有的戏剧则通过舞台造型构成雕塑感,从而传达出一种意境和神韵,如黄梅戏《徽州女人》和马兰、余秋雨夫妻合作的《秋千架》。



20世纪90年代,我国现代戏曲成熟的表现有哪些?
答:现代戏曲表演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趋成熟,在理论上,以传统的表演艺术与美学精神为基础,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传统规范,他们追求唱腔的戏歌化、表演的舞蹈化、舞台的物质化,显示出了盎然的生机。如岳美缇、尚长荣、梁伟平、茅威涛分别在昆剧《司马相如》、京剧《曹操与杨修》、淮剧《金龙与蜉蝣》、越剧...

20世纪90年代,我国戏曲发展的总体情况是什么?
答: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戏剧在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发展,走向雅俗共赏的审美层面,既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又带来愉悦的审美休闲。这不仅是文学内部规律发展使然,也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20世纪90年代,我国戏剧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
答:20世纪90年代戏剧的日趋世俗化、通俗化,催生了商业式运转的制作模式,并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创作室”、“工作室”,这些“创作室”大多由作家、艺术家牵头,他们热爱舞台艺术,希望通过舞台来实现自身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抱负。如郑铮的“火狐狸剧社”、孟京辉的“穿帮”剧社、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牟森的...

20世纪90年代,平民化、世俗化的戏曲作品的关注点是什么?
答:20世纪90年代,平民化、世俗化的戏曲作品,更为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命运,描写的多是老百姓身边的现实生活,以及平民化的生活景观。作家以平民化的创作心理,写平常人,说平常事,展示了普通人的心态,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体现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蕴含着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传统戏曲的格局是怎样的?
答: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戏曲在艰难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构建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并存的艺术新格局。

戏曲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答:有研究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面临的危机可谓是内忧外患,已被认为是“全面的、深层次的、整体的行业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办戏曲剧团数量的锐减;二是戏曲演出场次快速下降,观众人次锐减;三是剧目生产能力急遽下降;四是人才断层严重,戏曲剧种消失。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戏剧剧种有多少种
答: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我国现代戏曲四大声腔
答:它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

20世纪90年代戏剧向世俗化消费转型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20世纪90年代戏剧向世俗化消费转型表现在:对戏剧传统的颠覆、亵渎以及铺天盖地的商业包装、制作和文化宣传。采用不同形式,对戏剧加以包装成为20世纪90年代戏剧的主要潮流。喜剧大师哥尔多尼的经典作品《老顽固》推出明星演员阵容,引起轰动效应,而淮剧《金龙与蜉蝣》则以现代审美意识包装戏剧,借助参与剧情的...

20世纪90年代,我国当代文学的多元文化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意识形态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知识分子旧有的一元化的文化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