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门镇的历史沿革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7
香港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铺门镇建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古封阳县,县衙设
在天险石城内,辖今广东封开县全部、怀集县西部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南部。今河东村和龙桂村两处古墓群,为战国、东汉时期古墓,其中有南越贵族墓群,1976年发掘的金钟一号墓是南越国候王级夫妻合葬墓,出土珍品文物124件,其中有“左夫人印”的日光镜。



旺清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8年建旺清门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旺清门朝鲜族镇。位于县境东南部。

肖寨门镇的建制沿革
答:春秋属燕地,唐代属高句丽故地,明代属辽阳府,民国属东北路第一区,建国后属东北路第二区。1956年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基层政权组织机构的建治和名称之规定,将区改为乡,设肖寨门乡。1961年5月建立肖寨门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撤销公社制,改名肖寨门乡。1986年4月由乡变镇,...

庙沟门镇的沿革
答:1958年建庙沟门公社,1961年建赵五家湾公社,1984年改庙沟门乡、赵五家湾乡。1997年,庙沟门乡改为庙沟门镇,面积200.4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庙沟门、安山、贺家梁、沙梁、化皮沟、蒿地墕、周圪塝、埝沟、杨家湾、代家梁、西尧沟、牛家梁、坟湾13个行政村;赵五家湾乡面积149.9平...

法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0年设法门乡,1958年建法门公社,1984年改法门镇。1972年建黄堆公社,1984年改黄堆乡。1961年建建和公社,1984年改建和乡。1996年,法门镇面积40.7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庄白、召李、官务、三驾、寨子、马家、窑白、南佐、均谊、宝塔、美阳12个行政村;黄堆乡面积53.9平方千米,人口1....

店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传说明朝末年,此地开有一家店铺,供往返南岳朝圣者和旅客食宿,店门对面有座船形小山,山侧有两株大枫树,远远望去,宛如轻舟扬帆,当时人们给此地取名“店门船”,后演变为“店门前”,并逐渐发展为一个小集镇。1953年成立店门乡,1993年10月,建立店门镇,1995年5月,又将原祝融乡并人其中,...

土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实施新县制,改联保制为乡保制,由县统一划编,全县一城十九乡一镇,将土门、邓林两联保合并编划为土门乡,设乡公所,土门乡下设保、甲,成为乡镇机构细胞,共13保,保以下15户为1甲。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农历冬月初八日)...

土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元朝以来,属沂水县西北乡、蒙阴县北乡。1958年9月成立鲁山公社,12月改称九会公社,1965年6月,九会公社撤消,并入南麻区。1966年5月,从南麻区划出原九会公社,与山东机械一、二厂成立“厂区合一”的土门区,1968年12月改称土门公社。1984年6月建镇至今。

半拉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半拉门建制较早,1948年4月全县划为10个区,半拉门为9区;1958年10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建立12个人民公社,半拉门镇为其中之一,冠名为太阳红人民公社;1964年改称半拉门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半拉门乡,1984年撤乡变镇至今。

港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先后属红星、下六公社,1961年建港门公社,1963并入北坡公社,1979年复置港门公社,1983年易名港门区,1987年易名为港门镇。

铺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铺门镇建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古封阳县,县衙设在天险石城内,辖今广东封开县全部、怀集县西部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南部。今河东村和龙桂村两处古墓群,为战国、东汉时期古墓,其中有南越贵族墓群,1976年发掘的金钟一号墓是南越国候王级夫妻合葬墓,出土珍品文物124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