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狱中联欢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红岩》中的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

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5.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编辑本段]课文《狱中联欢》作者:罗广斌 杨益言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但。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
  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春回。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用北京话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狱中联欢的问题
  狱中联欢中,为什么要交换那些物品,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呢?还有,那些对联有什么含义和特点?表演节目作用何在???
  交换那些物品一是为了庆祝,二是为了鼓励.
  楼二室对联的意思是: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楼三室对联的意思是: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对革命胜利的期盼
  楼7室对联的意思: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
  表演节目的作用: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
  表达了对敌人的藐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编辑本段]《红岩》简介
作 者:罗广斌、杨益言
类 型:小说
成书时间:1962年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
[编辑本段]《红岩》作者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代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编辑本段]《红岩》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编辑本段]《红岩》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全文阅读:http://www.5156edu.com/page/07-02-03/27320.html
[编辑本段]《红岩》人物与原型
江雪琴--江竹筠
孙明霞--曾紫霞(1949年8月被营救出狱)
李青竹--李青林
许云峰--罗世文、许建业、许晓轩、韦德福
齐晓轩--许晓轩
余新江--余祖胜
彭松涛--彭咏梧
刘思扬--刘国鋕
龙光华--龙光章
黄以声--黄显声
陈松林--陈柏林
蓝胡子--蓝蒂裕
老大哥--唐虚谷
丁长发--丁地平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老石同志--王璞
成岗--陈然
胡浩--宣灏
小萝卜头—宋振中(1949年9月6日与父亲宋绮云烈士、母亲徐林侠烈士一起在重庆松林坡遇难)
双枪老太婆--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烈士,1949年11月27日和次子邓诚烈士同时牺牲于渣滓洞监狱)
“监狱之花”的原型:第一个是王璞烈士(1948年9月在组织华蒙山武装起义时牺牲)的妻子左绍英烈士,被捕后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监狱之花”卓娅; 第二个是中共龙市妇女支部书记彭灿碧烈士,被捕后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监狱之花”苏菲娅。左绍英、彭灿碧及其她们的“监狱之花”在“11•27”大屠杀中同时殉难于渣滓洞。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附: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编辑本段]红岩村
红岩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在此居住,更使它闻名天下。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红岩村老照片这里的地质结构地形酷似伸向嘉陵江边的山嘴,因此又叫红岩嘴。这里原是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经营的一片花果农场。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等为常委。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最初在机房街70号。
1939年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竣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革命的象征。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
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坐落在“大有农场”西北坡上。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有大小房间54间。
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
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
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
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
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1963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加油吧

红岩:
《红岩》简介
作 者:罗广斌、杨益言
类 型:小说
成书时间:1962年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
[编辑本段]《红岩》作者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编辑本段]《红岩》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编辑本段]《红岩》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全文阅读:http://www.5156edu.com/page/07-02-03/27320.html
[编辑本段]《红岩》人物与原型
江雪琴--江竹筠
孙明霞--曾紫霞(1949年8月被营救出狱)
李青竹--李青林
许云峰--罗世文、许建业、许晓轩、韦德福
齐晓轩--许晓轩
余新江--余祖胜
彭松涛--彭咏梧
刘思扬--刘国鋕
龙光华--龙光章
黄以声--黄显声
陈松林--陈柏林
蓝胡子--蓝蒂裕
老大哥--唐虚谷
丁长发--丁地平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老石同志--王璞
成岗--陈然
胡浩--宣灏
小萝卜头—宋振中(1949年9月6日与父亲宋绮云烈士、母亲徐林侠烈士一起在重庆松林坡遇难)
双枪老太婆--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烈士,1949年11月27日和次子邓诚烈士同时牺牲于渣滓洞监狱)
“监狱之花”的原型:第一个是王璞烈士(1948年9月在组织华蒙山武装起义时牺牲)的妻子左绍英烈士,被捕后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监狱之花”卓娅; 第二个是中共龙市妇女支部书记彭灿碧烈士,被捕后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监狱之花”苏菲娅。左绍英、彭灿碧及其她们的“监狱之花”在“11•27”大屠杀中同时殉难于渣滓洞。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附: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编辑本段]红岩村
红岩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在此居住,更使它闻名天下。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红岩村老照片这里的地质结构地形酷似伸向嘉陵江边的山嘴,因此又叫红岩嘴。这里原是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经营的一片花果农场。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等为常委。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最初在机房街70号。
1939年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竣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革命的象征。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
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坐落在“大有农场”西北坡上。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有大小房间54间。
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
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
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
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
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1963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课文《狱中联欢》作者:罗广斌 杨益言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但。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
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用北京话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狱中联欢全文http://blog.eduol.cn/25/37152/archives/2007/346998.html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但。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
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春回。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用北京话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狱中联欢的问题
狱中联欢中,为什么要交换那些物品,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呢?还有,那些对联有什么含义和特点?表演节目作用何在???
交换那些物品一是为了庆祝,二是为了鼓励.
楼二室对联的意思是: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楼三室对联的意思是: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对革命胜利的期盼
楼7室对联的意思: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
表演节目的作用: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
表达了对敌人的藐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狱中联欢梗概
答:《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 16章。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当时,从全国来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重庆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着,在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两...

红岩 狱中联欢
答:分类: 娱乐/明星 >> 演出展览 问题描述:为什么要在监狱中联欢 解析:5.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

红岩、狱中联欢
答: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

请问大家,《红岩》里的《狱中联欢》相关资料
答: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

狱中联欢的背景是什么?
答:狱中联欢写作背景: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里,正疯狂残酷迫害着革命者。作者...

《红岩》中《狱中联欢》五副对联表面意思,真正意思,写法上的精妙...
答:楼一室的对联: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表面似乎在讲“修仙炼道”,其实这“道”和“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在“歌乐山下”“渣滓洞”中仍“悟道”、“参禅”,且在横额里美其名为“极乐世界”(佛教里令人向往的没...

《狱中联欢》课文的完整内容
答:狱中联欢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新年大联欢开始了。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

《红岩》里第16篇《狱中联欢》里的所有对联的意思是什么啊!
答:①“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派之意.②“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革命之道,马列主义之禅.“极乐世界”道出了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心境.③看洞中依然旧景,望...

《狱中联欢》,这里的“狱”指的是什么地方?“联欢”又是什么意思?_百 ...
答:狱中”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 联欢”又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文中的...

《狱中联欢》“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的横额是
答:集中营里的革命者们,却感受不到一点春天的温暖。但是,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鼓 舞着革命者们的信心。为了庆祝胜利,他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开联欢会啦,绣红 旗啦,唱歌跳舞啦等等。其中,写春联也是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