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1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一)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37.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 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4 . 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 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5.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6.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 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7.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公式是 P= .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通常叫“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8.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
9. 公式p=ρgh 仅适用于液体. 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形状等无关. 公式中的“h”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另外,该公式对规则、均匀且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园柱体等固体也适用.
10.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它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1.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对浸入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之后的11年,即1654年5月,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2.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
13.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
14.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
15.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浮 =F下—F上).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F浮 G物 物体下沉;F浮 G物 物体上浮; 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浮 =G物,但两者有区别(V排不同) .
16.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浮 =G排 =ρ液gV排 .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铁等)制成空心的, 以浮于水面. 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
17.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分清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8.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公式是F1L1=F2L2 或 =
19. 杠杆分为三种情况: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省力杠杆;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费力杠杆;③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 = L2,平衡时F1 = 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为等臂杠杆,具体应用为天平.
20.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21.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2.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23.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是W=FS. 功的单位是焦,1焦=1牛·米.
24.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 将它运用到斜面上则有:FL=Gh. 或:F= G .
25. 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叫有用功,克服无用阻力做的功叫额外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等于总功 .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是η= . 它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 机械效率总小于1。
26.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公式是P= . 单位是瓦,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另
外,P= = = F·v, 公式说明:车辆上坡时,由于功率(P)一定,力(F)增大, 速度(v)必减小.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二)
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 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3.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 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5.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6.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 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7.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热最大. 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8. Q吸=cm(t - t0);Q放=cm(t0 - t);或合写成Q=cmΔt. 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 - t01)=c2m2(t02 - t).
9. 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
10.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氢的热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 ×108焦.
电 学
1.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 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4.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 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5.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能够提供持续供电


的装制叫电源. 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 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
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
7.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8. 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 "I"表示电流, "Q"表示电量, "t"表示时间,则 I= . 1安=1库/秒. 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
10. 电流表使用时: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压用符号“ U”表示,单位是伏,用“ V”表示.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 ,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每个也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2伏 ,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 36伏.
12. 测量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 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时每大格为1伏,每小格为0.1伏;接0~15伏时每大格为5伏,每小格为0.5伏.
13. 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4.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 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
15. 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就可以逐渐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流. 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16.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I= .
17.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公式是W=UIt. 电功的单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时=3.6×106焦, “度”也是电功的单位.
18.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公式是P=UI.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额定电压为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
19.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结论叫焦耳定律. 公式是Q=I2Rt . 热量的单位是“焦”. 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
20. 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是接地的. 测量家庭电路中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叫电能表. 它的单位是“度”.
21. 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 更换保险丝时,应选用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的保险丝. 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22.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 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4.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特别要警惕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应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
电 磁
1. 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 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 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2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蝉声。(4分)
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4.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秒。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米/秒,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8分)
25.声音也是一种波,某同学为了探究决定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时,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数据如下表:(8分)
空气 其他介质 空气(15 ℃ ) 温度
/℃ 速度/m·s-1

介质
速度/m·s-1

频率/Hz
速度/m·s-1

0 330 水 1497 1000 340 15
340

2506
2000
340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http://www.pep.com.cn/czwl/czwljszx/wl8s/wl8sst/200801/t20080118_438911.htm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光现象》复习提纲
http://www.pep.com.cn/czwl/czwljszx/wl8s/wl8sst/200801/t20080118_438919.htm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http://www.pep.com.cn/czwl/czwljszx/wl8s/wl8sst/200801/t20080118_438917.htm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符号s

②秒表续数:

5、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八年级物理练习1
一、选择题:
1.图1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其中与日食的形成具有相同规律的是( )

2.如图3所示,小华拎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开水,小刚在一旁提醒他:“快满了!”小刚判断的依据是( )
A. 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小,音调越高。
C. 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 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某些动物如响尾蛇,是用对光的感应来捕食的,这种光是( )
A.白光 B.紫外线 C.红外线 D.红光
4..自行车的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 “反向射回”。如图4所示是四种尾灯的刨面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5.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图5是温度计在某一天当中这四个时刻的示数,那么这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

A .2℃ B.1.5℃
C.1℃ D.0℃

6..图6是生活中晾衣服的几种情景,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衣服A和B相比较,B干的快,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B.衣服C和D相比较,D干的快,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有关
C.衣服E和F相比较,E干的快,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D.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它需要放出热量

7..观察图7中所示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7-1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B.图7-2中停止击鼓,鼓面的振动也立即停止。
C.图7-3中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为了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少噪声污染。
D.图案7-4中小华咬住音叉叉股,发觉此时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要大的多,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快。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说明光具有能量。
C.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D.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产生,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也伴随着能量的产生。
二、填空与作图题:
9.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的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的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小噪声;从乐音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 。
10.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用它来人工降雨。在舞台上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或直接做致冷剂保鲜食品。这都是利用干冰 时(填物态变化名称)需从周围空气中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
11.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 形成的像。
12.如图8所示,西安市的海洋世界有海豚表演。聪明的海豚会做算术加减法运算,当驯兽师问海豚“2+3等于几”时,海豚就会敲5下麦克风。实际上是有人在台下吹了5下哨声。哨音海豚能听到而人听不到。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海豚的听觉频率为150Hz-150000Hz,台下人吹的哨声是一种 声波,故人听不到。

13.将一把汤勺对着正处于沸腾状态的烧水壶的壶嘴处,一会就看到有小水滴生成,如图9所示,此时,壶内水的温度 (选填“不断升高”,“不断减少”或“保持不变”),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 形成的。
14.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情况如图10所示,他是 视眼,需要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15.如图11所示,人们用声呐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秒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12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成 。
三.实验与探究:
20.目前制作眼镜的材料繁多,有玻璃、水晶、树脂等。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小刚想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可用的器材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凸透镜,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1).这次探究实验还需要哪些材料: 。
(2).请你写出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
(3).在这次探究实验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21.小丽和小强用图14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下面是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相关实验记录,请你帮他们完成相关内容:
(1).小强按照图14所示装配实验装置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海波和蜂蜡直接装在烧杯中加热,而是装入试管中隔着石棉网通过加热烧杯中的水来加热海波和蜂蜡?

(2).下面表格是他们记录的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数据,且在8min时有液体出现,在18min时固体消失,在图15中作出海波的熔化图象。
(3).从图线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条:

(4)小丽进一步思考: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海波还会继续熔化吗?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
四.综合简答题:(22题4分;23题4分;24题4分;共12分)
22.如图16所示的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作出解释。

八年级上册物理粤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答: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答: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答:20.目前制作眼镜的材料繁多,有玻璃、水晶、树脂等。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小刚想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可用的器材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凸透镜,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求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要详细的 谢谢
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

八年级上册物理,明天期末考,要复习哪些重点?
答: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

八年级上学期的期末物理应重点复习哪些内容?
答: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西充中学 李树林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答: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答: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
答:★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整理 ★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 ★ 初二初三中考物理知识点提纲超全超详细 ★ 初二物理上册学习提纲计划 ★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提纲 ★ 2021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的)
答:(1)夏天早晨小草上的水珠___ (2)雪化成水___(3)冰冻的衣服晾干___ (4)将熔融状态下的玻璃压制成玻璃板___(5)霜的形成___ (6)撒在玻璃上的水变干___3.人扇扇子觉得凉快,对着温度计扇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