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政客都是美国243年的战争史熏陶出来的,这个说法正确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美国大选对美国的影响

  丹尼尔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蓝领工人,从事汽车制造业,40多岁,跟奥巴马年龄相仿,年收入3万多美元,大概处在美国的平均收入水平,本质上还算一个穷人。他很早就买了房子,贷款也已经付清,次贷风波倒没有给他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但日益恶化的经济局势让工厂的订单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日子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丹尼尔还参加了工会,尽管每次能享受到工会集体谈判带来的新工资,他并不是十分活跃的工会成员。他信奉天主教,每个月至少会去一次教堂,顺带说一句,丹尼尔是白人。

  那么,当丹尼尔投下自己选举总统的一票时,他会投给谁呢?参议员奥巴马经验虽少,但和以往的候选人都大不相同,“改变”的竞选主题很有吸引力,而且还主张为付不起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费用的中低收入阶层提供补贴,他承诺要加一小部分富人的税,并给丹尼尔这样的穷人减税。参议员麦凯恩虽然是战争老英雄,并且在国家安全方面堪称专家,但对经济的反应却很迟钝,金融风暴一开始还说“经济基本面非常好”。他一贯主张限制工会的影响力,在税收问题上虽然一样会给丹尼尔减税,却不愿意给丹尼尔的老板加税。

  如果按照某种说法,民主党代表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利益,共和党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那么像丹尼尔这样的蓝领工人就应该是奥巴马的铁票,奥巴马会给他们减税,会为他们提供各种社会福利。事实却未必如此,历史上,大量的丹尼尔投奔过共和党,为里根、布什带来至关重要的胜利,即使是在今天,也有不少丹尼尔支持麦凯恩。一个美国选民关心的利益其实十分多样,不能简单的用收入、经济就能够衡量。丹尼尔可能坚决反对堕胎和同性恋婚姻,因此不会支持和他意见相左的奥巴马;他可能听到奥巴马要加税后,产生习惯性的不安,害怕这个所谓的加税有一天会加到自己头上;他可能不喜欢奥巴马舌灿莲花的演说,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不够靠谱;他还可能觉得反恐战争仍旧很重要,奥巴马还太嫩,扛不了大梁,更不用说种族问题了……

  选自己的总统,选民关心的不仅仅是口袋里能收到多少钱,还有怎么收到钱,能不能最终拿到钱的问题,国家安全、个人信仰也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他们的选择并不必然和剥削受剥削,高收入还是赤贫挂钩。布什2004年的胜选,就是以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为诉求,依靠着城乡地区庞大的“工农联盟”而惊险胜出。所以“工农联盟”不必然支持民主党;或者倒过来想,如果共和党每次选举都只有富人和大资产阶级支持的话,就那点可怜的票数还是趁早不要出来选了。

  再来看看所谓的大资产阶级,石油巨头、制造巨头,还有今年选举的主角--华尔街。似乎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大选是被大资产阶级所一手操控的,谁上台谁下台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都是大资产阶级已经决定好的结果,体现出民主的虚伪云云。现在的民调显示奥巴马大幅领先,并且很有希望最后当选。那么按照大资产阶级操控选举的逻辑,这一定是因为奥巴马的政策最符合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最能够体现他们对美国走向的要求。回头看奥巴马的竞选政见:1、限制石油巨头的盈利,对石油巨头渴望的加大本土石油开采持保守态度,2、痛批华尔街证券业的贪婪,认为要进行严肃整顿,主张对大公司的CEO们减薪、严监管 3、提高对于富商、高收入人群、大公司的课税,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听起来大资产阶级是不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如果你觉得所谓大资产阶级不是脑子进了水的话,那就是这个逻辑在胡说了。事实是,金融风暴后的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就力挺奥巴马,老人家就是愿意多交税,不仅自己多交,还号召富弟兄们都跟着交,主要原因是富到这份上了不在乎多交两个钱,相反还觉得自己给国家做了贡献心里乐呵。但巴老十几年支持民主党如一日,民主党照样输了2000年和2004年的大选。所以如同工人不必然支持民主党一样, “大资本家”也不必然支持共和党;而所谓的大资产阶级支持谁也完全不能决定最终大选的结果。

  麦凯恩在竞选时指责奥巴马给富人加税、为穷人减税是在挑起“嫉妒的政治”与“阶级战争” (class warfare)。阶级战争在中国人听来似乎没有阶级斗争顺耳,但用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的阶级斗争来解释美国大选,是会遇到死结的。不同的党派自然有不同的利益格局与取向,但一刀切的划阶级成分,甚至把大选说成是几个大资本家在幕后布好的局,就有些无稽之谈了。其实,两党从出发点上,都是想代表美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这样不仅支持面更广,不还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么。

  金钱选举之说“很傻很天真”

  2006年的国会选举中,密苏里州的民主党人克莱尔·麦卡斯基尔挑战时任参议员,共和党人吉姆·塔伦特。双方围绕着伊拉克战争、胚胎干细胞研究等各种议题吵得不可开交,由于这一个席位的归属很可能将决定民主党和共和党究竟谁控制参议院,双方的支持率又不相伯仲,因此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双方耗费的资金总数也高居全国第四,而密苏里的经济总量只排美国第22。

  麦卡斯基尔最后以51%的微弱优势胜出,两党竞选资金的花费分别是民主党1141万美元,共和党2376万美元,民主党凭借不足共和党一半的资金赢得了选举。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或许会得出结论说,胜利是买不到的,选举并不是金钱的游戏。

  但总有一些例子让这个结论看起来苍白。今年的总统大选中,奥巴马以竞选筹款的神奇小子著称于世,创造了美国政治史上的筹款记录。奥巴马在本届大选中已筹到6亿3900万的巨款,已经花掉5亿7300万。麦凯恩阵营则筹到了3亿6000 万资金,花掉2亿9300万。而奥巴马现在的民意支持度,全国范围内领先麦凯恩七到八个百分点,前一段时间甚至达到十余个百分点。翻出有据可考的前几次总统大选,布什每次都能比戈尔、克里筹到更多钱、也花掉更多的钱。令人熟悉的论调于是可以登场了:美国大选就是金钱的游戏,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资产阶级虚伪民主的实质就是谁钱多谁获胜。

  一言以蔽之,后一种观点“很傻”,前一种观点“很天真”。我们既然喜欢把选举叫做选战,就可以用战争的观点来看待选举。金钱,只是战争的一部分,譬如粮草,而战争中涉及的不只是粮草,人力、物力、士气、战术思想甚至天时地利都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一场选举,其实是竞选政见、候选人自身特质、政治环境、竞选资金等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比拼,绝不是一个胜利买的到买不到的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是受财团控制的,许多人振振有辞的说奥巴马那么多钱,不是大资本家给的,难道是自己变出来的?其实还真是奥巴马变出来的。根据联邦选举委员会的记录,奥巴马的获得的小额捐款是历史上所有候选人中最多的。所谓小额捐款是指额度在200元以下的捐款,好比今天有个小姑娘摇着奥巴马的宣传旗帜在路上跟你宣传,你觉得还有点道理于是摸出来十块钱,您也就成了一名小额捐款者。奥巴马310万的竞选捐助者中,有一半都是这样的小额捐款者,麦凯恩的竞选捐助者则只有80万,差距明显。因此如果非要在金钱上找个原因,奥巴马现在领先也不是因为他募的钱多,而是因为这庞大的竞选资金背后的310万人远远多于麦凯恩的80万,这310万背后代表的支持奥巴马的总人数也很可能多于80万麦凯恩捐助者所代表的人数,而且也说明奥巴马的支持者更有热情,更愿意为自己的候选人做贡献,即所谓“士气高昂”。

  那么大富豪们究竟能不能操控选举呢?答案是不能,但要想在竞选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是有可能的,只是相当困难。首先,美国1975年的竞选献金法规定,禁止大公司、财团、银行、工会向候选人捐款;其次,一位公民最多只能给候选人捐款23000美元,也就是说哪个大亨支持奥巴马就塞给他一个亿的事情纯属痴人说梦。富商们受捐款上限的限制,开始想办法钻空子。您不准我捐款给奥巴马,那我自己成立一机构,专门帮奥巴马吆喝不成吗?于是就出现了政治行动委员会(PAC),这些组织都专门为特定候选人助选,但和候选人又没有直接关联。大量不受限制的“软钱”随之涌入,造成了许多弊端。到了2002年,以麦凯恩为首的一批议员又力主通过了新的竞选法案,给单笔软钱的数量又加上了上限,堵住了漏洞。当然还有更加“软”的方式可以曲线为候选人助选,但越软越曲线的方式,其效果也越曲线,投入和“收益”比当然也就不值了。

  金钱与政治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民主制度的监督与管理下,金钱对政治的不当影响往往能够得到补救与预防。而每一位公民捐款给候选人,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对政治的参与、和对国家前途的一种责任感。联邦政府每4年发给候选人的官方竞选资金,平摊到每个公民头上大概是5毛钱的样子,真不算多。而对于候选人自己筹来的钱,一个愿捐,一个愿拿,关那些嚷嚷“劳民伤财”的人什么事儿啊?

  无论是把金钱当作选战胜负的关键,还是忽视金钱在选举中的作用,都有“很傻很天真”之嫌。每个候选人的获胜都是各种竞选能力之间全方位比拼的成果,当然兵马未动,粮草现行,也万万离不开金钱的支持。真要说金钱是政治的母乳,似乎也有三分道理,但归根结底,还是比“政治是金钱的摇钱树”要好的多。

  负面选举不代表制度黑暗

  距离大选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候选人也纷纷开始进行最后的冲刺。奥巴马阵营在前天就以大手笔买下美国各大主流电视网晚8点档的时段,不间断播出了半个小时的广告。选民们随便换几个台,看到的都是奥巴马结合美国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生活故事,讲述经济不振带给美国人的影响。每讲完一个故事,奥巴马都会侃侃而谈自己如果当选后都将做些什么,改变美国的哪些前进方向。在长达半个小时的广告中,奥巴马只字不提对手麦凯恩,仿佛选举根本没有这个对手一样,领先的奥巴马不需要攻击麦凯恩,只需要宣传自己。

  麦凯恩阵营则采取不同的策略,每每宣传时都会对奥巴马进行全方位的质疑,其中尤以副总统候选人佩林为甚。从奥巴马与左翼恐怖分子之间的联系、到把奥巴马名字中的“侯赛因”与“萨达姆· 侯赛因”挂起钩,稍好一点的,则是质疑奥巴马没有经验、处理不好美国经济等。在第三次总统选举辩论中,奥巴马颇为严厉地指责麦凯恩“100%的竞选广告都是负面的。”麦凯恩听完脸色微微涨红,口气强硬地说“不,我没有”。奥巴马则干脆地回应“不,你的确有。”两人的争执至少能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麦凯恩的负面选举内容远多于奥巴马。

  所谓负面选举,指的就是候选人通过散发对对手不利的负面新闻和广告,来降低对手政策的可信度、质疑对手的人格,令选民不再支持对方,改投自己。负面选举一方面包括对对手政策理念的批评,例如奥巴马宣称要给5%的美国富人加税,麦凯恩就可以做广告批评这是要把美国人的钱袋掏空。另一种负面选举则是对对手个人形象的攻击,如麦凯恩指责奥巴马和1960年代策划过恐怖袭击的人做过邻居,而且似乎私交不浅,因此奥巴马本人的思想也很可能有问题云云。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负面选举,当属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里描述的荒诞一幕:“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小孩,冲到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似乎负面选举就代表了美式民主的虚伪与反动。

  其实负面选举并没有那么可鄙与可怕,好比在一场战争中,既要有攻击,又要有防守;攻击对手,推销自己,本身就是民主规则的一部分。候选人既然决定参加公共选举,就应当有面对公众质疑的勇气和准备。过去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社会拿放大镜来检视,以证明自己的确是一名合格的候选人。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候选人的政策与私德的确有问题,没有什么批评不得的。例如不少政客都曾经被揭发出有婚外情,虽然这和政治能力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选民更在乎的是候选人的诚实品格,一个对婚姻不忠诚的候选人因此就很难获得多数选票。这样的负面选举,体现的实际是一种良性竞争。

  当然,负面选举也有过了头的,如果非要生出一些子虚乌有的事端,或是非把不相干的事情拿出来说事,不但可信度会大打折扣,更会令选民心生反感。如前一段时间盛传的佩林裸照完全就是合成之作,在美国政坛没有掀起一丝波澜。而麦凯恩阵营反复强调奥巴马和恐怖分子的联系,不仅证据有些薄弱,更在大众关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显得十分不合时宜,麦凯恩的支持率反而在这一波广告宣传后出现下滑。民主选举仿佛市场竞争,顾客的眼睛往往是雪亮的,适度的负面选举有助于选民了解产品真实的优劣,而过度的负面选举,则往往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美国大选中不是没有候选人投放了负面广告最终当选的例子,但负面选举只是大选诸多活动的一部分,并不能证明抹黑战术是胜利的根本。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利弊,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个例中存在的极端个例,就否定整个选举制度。纵观美国总统选举史,靠大量的辱骂与攻击能够当选的候选人可谓是少之又少;相反,许多的辩论与广告,却加深了美国人对候选人和各项议题的理解。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描述的情况不仅在当时算不上现实,在政治文明进步的今天更是远远脱离现实,我们可以把这部文学作品当作是对美国政治中问题的讽刺与挖苦,但如果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小说当作是真实的生活,就不切实际了。清末诗人黄遵宪围观美国大选后曾经写诗说:“乌知举总统,所见乃怪事。怒挥同室戈,愤争传国玺。”对于美国人来说,同室操戈,不仅不是社会不和谐的象征,相反,正是民主社会里,竞争与进步的最好表现。

美国人也是人,是人就有好人坏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美国也有杀人犯啊!军人上场杀敌,要的是血性,难免有些人难以在人与野兽的周转中转过身来,犯些错误。美国兵是真打仗的,荷枪实弹,刀口舔血。你以为像某些国家就拿来掴正步么。
抗日战争的时候,北京的美军就驻扎在海淀西郊么,结果三个美国兵,轮奸了一个北大女学生,这才给请出北京城了。就是在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也有类似的慰安妇么。查查历史就知道了。
军人,冲锋陷阵,要的是林毛饮血,恐怖的野性一定要的,如果不发生性侵,反而倒是奇怪了。你跟一群天天杀人的人,讲仁义道德,学会了仁义道德,那这群人全得死战场上。
毕竟是少数,美国好事还是做的很多的么。八国联军赔款,就美国没要,给我们建的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二战帮我们打日本。珍宝岛战役,苏联说要给中国1000颗原子弹尝尝,美国出面照着我们说你不认这兄弟,我认······。
美国今天做这么大,全凭大仁大义。这些都是鸡毛蒜皮,就不计较了。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美国的历届政客都非常提倡用武力解决问题,不论是之前的国务卿希拉里还是现任的总统特朗普。希拉里曾经是伊拉克战争的支持者,是打击卡扎菲政权的支持者,同时她也非常支持推翻叙利亚政权。特朗普和希拉里在这样的事情上观点还是非常一致的,不然美国不可能支持库尔德武装力量对抗叙利亚政府军。

我们常说枪杆底下出政权,这句话对于美国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们不仅在言论上支持战争,更在军事力量给予支持。美国之前公然支持库尔德武装对抗叙利亚政府,不仅提供武器支持,还提供了一些作战方式的培训,硬要趟一下叙利亚内战的浑水,无论美国最终是处于什么目的,但是他们所崇尚的武力政权可以说是在243年的战争史中熏陶出来的。

纵览一下美国的历史,自1776年美国建国,243年的历史中,美国居然有222年都在打仗,战争已经贯穿了美国的历史。虽然美国如此的好战,美国的政客也非常支持利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些政客让人佩服的原因就是,他们总是能够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虽然背后的原因不难推测,但是似乎又无法进行反驳。

对于美国如此好战的特性,其实也是历史营造的结果,自从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来,在美国的政客看来,美国是世界大国,应当居于世界的首位。如果一些若是国家不能实现美国化,那么他们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改造或者驱逐,可以说这243年战争史对政客的影响颇为深刻。



是的 ,作为从二战中获得最多的利益的国家来说,他们尝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

美国建国史是一部屠杀灭绝印第安人的历史。华盛顿是最大的刽子手

是的,美国的政客都是这样,是美国243年的掠夺史熏陶出来的。

正确的。美国的历届政客都非常提倡用武力解决问题,不论是之前的国务卿希拉里还是现任的总统特朗普

美国的政客都是美国243年的战争史熏陶出来的,这个说法正确吗?_百度...
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美国的历届政客都非常提倡用武力解决问题,不论是之前的国务卿希拉里还是现任的总统特朗普。希拉里曾经是伊拉克战争的支持者,是打击卡扎菲政权的支持者,同时她也非常支持推翻叙利亚政权。特朗普和希拉里在这样的...

世界最爱打仗的两个国家,几乎年年都在打仗,却都打成了超级大国
答:所以美国几乎从独立开始那是年年打仗,年年发动战争。用美国前总统卡特的话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建国200多年只有16年没打仗”。我们看到美国总统几乎是每一届都发动战争,甚至有时候一届总统发动两次战争,所以...

美国240年发动200多场战争,其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美国为什么这么做?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掠夺石油。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就说过他们几代美国人就是为了石油二战,打着人权和民主发动战争,其实就是为了掠夺石油,从而通过控制全球石油资源来控制其它国家。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

美国曾经与哪些国家发生战争.
答: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基本上全世界的国家参与,美国胜利朝鲜战争,美国对朝鲜、中国,美国扶植南朝鲜(韩国),中国、苏联支持北朝鲜,双方平手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美国扶植南越,中国、苏联支持北越,北越打垮南越和美军,美军撤...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总统是谁
答:杰斐逊·戴维斯(Jefferson Davis,1808年-1889年),美国军人、政治家,西点军校毕业。他是美国南方邦联政府的“总统”,1861年南方脱离联邦的各蓄奴州组成邦联,他宣誓就任“总统”,支持奴隶制。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南方战败后,他被联邦军队...

从美国建国以来 都和哪些国家打过仗?
答:从美国独立战争到现在的二百多年时间里,美国频频操戈,但绝大多数都是在海外.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为了与强大的英帝国对抗,美国先后动员30万人投入这场为争取自身独立而进行的战争。整个战争持续了8年,美国方面共有...

现在很多战争的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答: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往往被国际资本视为是最安全的市场,因此总能成为国际资本回流的受益者。与此同时大量的军事订单也会极大刺激美国国内以军工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

美国从建国至今200多年百分之90的时间在打仗,美国为何如此好战?_百 ...
答:美国建国200年,差不多有180年都是在引起战争。就连被称为“最热爱和平”的奥巴马,在任职期间,都对7个国家投下了约2.6万枚炸弹,可见美国有多好战!可能有人会疑问,美国如此好战是为了什么?我个人认为:...

美国多少年历史?
答:美建国到现在有二百四十三年的历史。美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美国诞生。至今(截止到2022年)已经有243年了,美国源自于1776年脱离英国统治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

美国历史上所有的战争,按时间顺序列出
答:1、1775年,爆发了美国人民反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13个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