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采取哪些宏观调控减少对我国的影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1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应当采取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应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 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
  二、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顺应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特征而适时主动调整。中国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型的。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 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发挥汇率作为金融危机缓冲器的作用。汇率双向波动也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同时,保持适度的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当局应动态和准确地把握市场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的状况,遵从汇率目标区调控原则,采取“目标区内相机干预”和“边界干预”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扩大目标区宽度,保持渐进性与合理性,避免超调现象发生,使汇率水平能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稳定的水平。
  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 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当国际游资流入时,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 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引起大量资金外流,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我国汇率弹性增大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逐步推进,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和随后可能发生的流向逆转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夯实市场基础和完善市场规范,同时在开放中的动态博弈中逐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调整,从而更加安全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
  3.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只有国内资本市场越活跃,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才会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新的融资市场的步伐。在发展国内融资市场的过程中,特别应重视证券、债券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它们成为中国国内基金的一个稳定来源的重要补充,特别是保证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 减少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短期外国资本的过分依赖。当然,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十分成熟,要建立充分完整的、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扩大市场流通总规模,提高市场内在价值;提高市场透明度、全面公布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对金融风险做出正确评估,提高投资者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4.对外开放要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对外国开放资本市场要慎之又慎
  泰国政府在1992 年取消了过去几十年所采取的保护本国资本高达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一下子全面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但同时国内金融政策却没有相应配套改革,继续维持原先泰株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由此造成自由开放的国内资本市场与不自由的外汇管制混为一体, 助长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使全球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否经受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关键看经济是否健全,企业制度是否健全,金融制度是否稳定,中央银行是否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有的国家能免受危机影响,就是这个原因。对于中国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加快改革。但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更要慎之又慎。只有在已经具备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包括已经建立有效的金融政策和相应的金融监管调控机制,建立了完整的法律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宏观控制政策的情况下才能开放资本市场,决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起。
  5.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 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此外,还必须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最后,尽管中国外债规模一直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应加快清理那些实际对外负债、又脱离政府监管的“隐性外债”,把“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监管范围之内,提高外债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6.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 是一场国际收支危机和债务危机。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能力,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使外汇储备减少,削弱了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连年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又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针对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工业带来不利于出口的倾向,我们已对进口许可证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既不能为出口而牺牲进口,更不能为进口而牺牲出口。在大量吸引外资的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鼓励制成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口的出口,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持良好充足的外汇储备,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
欧美金融危机现在到了哪一步? 究竟何时结束? 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剧将使中国建设面临比1998 年东亚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涉及到我国对欧美出口的大幅锐减, 过去依靠出口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很可能出现为仅能依靠投资来驱动。前几年因速投资所形成的产能过剩会加剧,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态势会加深,2008 年通货膨胀的现象会趋缓,转至2009 年极有可能成为通货紧缩,从而更加剧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中国的美元资产投资暴露于风险之中
截至2008 年7 月,达到1.9 万亿美元,是越南以后的124 个国家GDP 的总和。而我国持有美国国债和“两房”相关债券在1.2 万亿元左右,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中国大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财富急剧缩水。
(三)国际外部环境的恶化增加了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难度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与投资的拉动, 靠内需拉动则是“软肋”。虽然2008 年我国居民消费势头强劲,但维持消费增长的源动力在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目前股市、楼市低迷,居民财产性收入普遍缩水,就业压力增大,人们可预期收入难以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向依靠内需拉动面临着种种困难。
(四)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冲击不大,但美国房地产市场大幅动荡与金融危机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产生恐慌心理,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我国房地产业大幅调整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原因在于: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高昂的房价让普通购房者望而却步,有需要没需求,致使房市低迷,房地产开发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如果房地产泡沫不尽快稳妥地挤掉,购房者观望心态不消除,导致房市长期低迷,无疑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会急剧上升,水泥建材、钢材及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会受到极大冲击,更让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急剧萎缩。
二、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金融危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时间的低谷期。这让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审视我国原来实施的经济政策,即通过降低对外贸企业的征税而降低其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提升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政策是否长效。同时,这迫使我国的经济决策者进一步思考我国的经济政策问题,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政策改革,譬如对出口依赖的贸易政策进行改革,提升国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加大投资等,这就是本文将要分析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推动出口依赖贸易政策的转型
从改革开放到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对外贸企业采取的政策是通过减少对这些企业的征税而降低其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提升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关政策不仅是为了通过商品外销带动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通过商品占领国外市场而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但是事实上我国已经连续15年成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到2009年我国共遭受双反调查37起 。2009年前三个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产品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的
调查,包括57起的反倾销、9起的反补贴,总金额大概有102亿美元的规模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外贸商品在国外市场遭受了很多排斥,对外贸易并没有取得政府预期的效果,积极鼓励出口的经济政策成效有限。由于金融危机使我国的贸易合作国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国外市场大范围的抵制已经使我们失去了商品出口的依赖。因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必然促进新经济政策的出台,从而循序渐进地转变我国长期以来的出口依赖型贸易政策,建立更加科学、更加牢固、更加有效的新的外贸格局。
(二)促进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经济政策的出台
国内市场的消费热度不高一直是国内市场无法成为经济主要带动体的最重要原因。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市场才是最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无法依赖国外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形下,开发国内消费市场必定是一个最快的将我国从金融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办法。在金融危机下政府必将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提高出口商品的税收并将此部分税收用于对国民的收入补贴上。这样做既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通过新政策的出台,成功的实现消费依赖主体的转变将使我国建立新的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
(三)促进政府加大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十大产业规划的出台、主要面向基建领域的4万亿投资,等等。同时我们看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分别根据各省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投资政策的调整。
(四)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出台
“中国制造”曾经使我们引以为傲,但制造业中 “两高一低”的普遍存在使我国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近几年,我国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
到150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据80年代初的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 。这些数据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经济政策的转变,将造成这些污染的重型污染企业数量减少,则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快限制“两高一低”产业政
策的出台,推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来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当前应对金融危机首要任务不是宏观调控,因为按照一般道理讲,首先要恢复制造业,因为出口受到打击,制造业面临灭顶打击,逼迫企业转型产业链,但人才和资金都是不可少的,应该放开利率,但由于制造业已经受到重创,这时放开反而促使虚拟经济进一步升温,比如股市楼市,所以首先是要整顿虚拟经济,尤其是房地产这块,修改法案是十分必要的,调控房价本身意义不大,需要调控的是土地结构,将土地结构合理化,打破土地垄断的僵局,大量修建社会保障性住房,冲击房地产市场,并且跟地方政绩挂钩,但同时要注意地方财政拨款,才能保证政策可以被执行,执行才是关键,当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增加了以后,一可以冲击房价,达到控制房价的目的,二也可以缓解民怨,只要百姓有房住,就是商品房涨上天也不会有这么大怨言了,同时还可以拉动政府建设GDP这块的增长,可谓双赢一输(政府赢,百姓赢,地产输),在虚拟经济过热体逐渐冷却后再放开利率大力扶植制造业、服务行业、文化产业,尤其是民营领域,持续提升劳动者收入,持续增强购买力,才能将以出口为主题的经济转型为以消费为主题的经济,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要严格法制规章的建设,特别是打击投机倒把行为,防止通货膨胀,一些大宗产品和能源领域,政府要挺身而出的负起责任,关键时刻要全力以赴的保证政策可以实施到位。

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都已经明确表明了态度。我们现在面临的金融市场动荡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全球性的,对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都会产生影响。面对这样的危机,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一个明确姿态,也是郑重的承诺。首先中国要尽力确保本国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保持稳定,中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以及国际金融稳定的重要贡献。我们愿意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继本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之后,央行决定自30日再度降息,政策调整之频繁、力度之强均为历史罕见。那么,月内再次降息着力点在何方?为应对这场危机,央行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31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意在应对危机、保持中国经济发展活力

对上次降息,李超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

李超31日强调说,此次再度降息,主要是考虑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迅猛,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这场危机明显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

“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大,为防范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有必要及时灵活地调整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相关经济政策,力争把这场危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李超表示,从前三个季度经济数据看,我国出口有进一步减弱的趋势,特别是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部分出现经营困难的苗头,而物价上涨势头有所减缓。再次降息,重在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对为何此次只降息,而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问,李超回答说,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足的,并没有出现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那些国家出现的流动性枯竭状况。此次没有选择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考虑在保持合适的流动性水平基础上,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此次降息的同时,美联储等一些国家央行也下调了利率。李超对此表示,为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领导人已多次呼吁各国要携手努力,强调共同应对危机的重要性。“这场危机是全球性的,所以也需要各国央行在政策上互相协调配合。”

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

李超表示,为灵活有效应对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央行目前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他介绍说,针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物价上涨、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央行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合理调控信贷总量,商业银行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根据各自需求提出了在信贷方面的规划,央行从宏观政策层面加以指导。从当时情况看,需要对信贷投放加以约束,从之后的效果看,这些措施对防止产能过剩、信贷扩张过猛等问题产生了积极效果。“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李超表示,从今年年中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快速变化,特别是快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们根据这些新形势进行适时调整。“目前,央行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中国经济完全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影响的问题,李超表示,中国属于发展中的大国,内需潜力巨大,国内市场有着广阔发展空间,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中国经济完全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信心。

不过,李超强调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下一步演变及影响尚需密切关注,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扩大内需等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组合拳”式的宏观经济政策。

目前,随着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已成不少国家的共识。对此,李超表示,这场危机发生后,现有国际金融组织架构和功能在作用发挥、市场约束、监管规则、风险预警等方面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因此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表示将采取审慎的经济政策,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

中国媒体报道,中共第17届中央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发布公报指出,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求,保持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出席国际会议时也表示,中国将采取审慎的经济政策,以应付全球经济减速,但同时呼吁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以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大局。

*强调先搞好自己的事情*

法国巴黎银行亚洲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家陈兴动认为,由于中国金融资本还不是很开放,因此它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损失不会很大,但是间接影响比较大。陈兴动认为,中国采取的是审慎的态度,强调首先搞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才去解决国际上的问题。

他说:“国际金融风暴对这次世界经济的冲击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特别是2001年之后,中国过去的若干年来经济的蓬勃发展,跟经济全球化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个冲击应该对中国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采取的是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处理,态度上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

陈兴动还分析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负面的就是损失。过去30年,中国所做的是使制造业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现在到处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中国制造并不意味著中国就很强。中国在金融行业中应该还是一个小学生,许多的经验还不足以对金融的风险作出一种恰当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当然比较担心,例如如果准备不足,政府轻而易举地卷进去有可能导致未来的损失。”

陈兴动认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风险的解救不成问题,但问题是中国以什么条件参加解救,中国自身的利益如何保证,这需要更具体、更小心谨慎的制度设计。

但是,上海经济分析师陈乐波指出,虽然中国是世界大国,而且外汇储备也比较多,但是,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单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陈乐波认为,在全球金融振荡很快会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的时候,中国势必会和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采取一些行动。

他说:“如果中国自己的经济动荡很厉害,等于是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因此它稳定自己对世界是有好处的。中国也是所有世界大国中经济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稳定自己,它也要帮助稳定住世界经济局势。在这个过程当中,抵触的部分,也就是把祸水外引的部门不多,但是,中国也会抵制别人把过多的责任强加到自己身上来。我想在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矛盾,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寻求一种共鸣。”

陈乐波认为,虽然一些经济专家提出,中国明年经济预期会放慢,但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状态不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突然发生变化。他认为,中国国内仍有很多需要做的投资。

他说:“当外部经济衰退的时候,内部可能会采取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一些比较大的工程,比方说国土整治、农田整治以及呆坏账的大规模的处理等等,这些事情都能够繁荣国内市场。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府和中国的金融界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余地,这些余地,大概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应对措施那么充分。”

陈乐波认为,在世界经济出现萧条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各家自保的局面,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有可能是一个很危险的选择。他呼吁在贸易和金融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并且警告说,个人关起门来自保,造成的危害性可能更大。陈乐波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它的很多资源和发展要求可以和世界互补。如果能够找到共同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既能带动其它国家,也能带动自身经济的增长,从而对世界作出间接的贡献。

法国巴黎银行亚洲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家陈兴动指出,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中国经济发展从外表上看还是非常好的:“如果在外面看中国,中国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人家在讨论经济衰退,中国现在讨论是不是能够保持百分之8到9的增长。现在从投资、银行界,以及我本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即使是外部的经济增长拉动力都没有了,经济增长保持在百分之8到以上应该是有保障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相对于全世界来讲,它似乎是比较好的。”

陈兴动指出,中国官方去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为百分之11.9,但如果明年经济增长下降到百分之8到 8.5,外需走向衰退,就有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另外一方面,中国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原则上提出要进行结性调整,扩大内需,以维持经济的平衡快速发展。但在哪些方面进行启动,以及如何启动,中国还面临诸多大的挑战。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调控总的来说效果不是很大,治标不治本,拉动内需不是最主要的,增加内供才是首要策略

为了应对2008年底以来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
答:【答案】:C 2008年底,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

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 ...
答: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如下:1、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

2008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什么措施了
答:1.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2. 其中包括提前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铁路和大桥的建设,以刺激经济增长。3.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部署了4万亿人民币资金以扩大内需,地方政府也跟进投入...

(2021年真题)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证流动性供应,中国人 ...
答:【答案】:B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急转直下,出口大幅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将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

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采取哪些宏观调控减少对我国的影响
答: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6...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包括( )。_百度知...
答: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挑战,我国政府再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

中国如何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
答:这个人民币的量就是那个4万亿。为了应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了投资规模达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措施。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认为,中国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

...的角度阐述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中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原因: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放松金融监管。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国应该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 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三是加大就业投入,提高就业服务...

2008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都出台了哪些经济措施
答: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参考资料:引用zxhj86的回答 ...

08金融风暴,给中国产生哪些影响?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
答:影响:股市大跌;外贸型的企业,由于欧美订单的减少,加上融资困难,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破产倒闭潮,从而引发失业潮;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措施有: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