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报告解读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7
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问题

20国集团或者廿国集团中五强应该属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中国当今从GDP上数,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你所提到的排第几,要看什么标准,人均GDP中国应该很靠后的,另外还有从国家竞争力、人类幸福指数等几个方面来评比的,这些从网上搜索下都有的;中国城市年鉴参照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出的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人均GNP的现代化标准为5000美元以上。

  关于 中国政府是怎么样解决危机期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及原扩招学生的陆续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二00九年中国政府将面临近千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中国今日(19日)在此间推出“准就业”机制,预计明年将解决一百万以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记者今日在教育部、科技部主办的“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模式发布会”上获悉,针对就业难题,教育部麾下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LUPA创造并推出了大学生“准就业”机制,旨在最大限度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此机制不但打造了长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有效整合了人才供应、培养、需求三大平台,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资源整合中心。此举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
  据介绍,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四原因。 一是毕业生多,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准就业”阶段 是学生在“学校待业”与正式 “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未实现就业的“待业”大学生通过“准就业”阶段的学习与工作可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在结束“准就业”阶段后,学生可获得三方面的回报,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据悉,LUPA首先整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四十所国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及国家百所示范性职业院校。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现有资源,在历届高校待业学生及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招收优秀学生,结合就业进行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职业技术双核强化实训,合格者进入准就业岗位,之后分层次进入国内外IT企业及政府、事业单位。部分学员留在就业基地长期工作、就业与创业。 答案补充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增加就业岗位,但现在恰逢经济危机,要求民营或外资企业增加工作岗位似乎不大可能,唯一能够增加岗位的,就是国家统筹,增加工作岗位.
  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下乡,当村官,从解决就业的问题来讲,没太大意义,因为农村本来就存在更大的就业问题,农民工失业后的再就业问题,也是地方政府的心头之痛.
  国家增加就业的方式其实以前就有过,比如成立国家级的建设兵团,50年代,60年代,开发新疆、北大荒、大庆等地,就是靠国家级的建设兵团,一个兵团多达10几万人,全国各地建一些,就解决这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了。
  建设兵团做啥呢?无非就是搞建设,比如治理沙漠啊、大江大河啊、水利基础设施啊,这些工程,牵涉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按现在的公司开发模式,因为公司模式意味着公司以赚钱为目的,过份讲求效率,人员需要稀少,而建设兵团设立的目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人员多多益善。答案补充 所以建设兵团用的设备,一律不能进口,只能用国内企业制造的,如果国内还没有这些设备,就让这些大学生自己开发制造出来,虽然开始不一定做得好,但做着做着就迟早会做好的。

  200万大学生,素质多少也过得去,国家每月发1000元的基本薪水,所需经费也没多少,不过每月20亿而已,国家建设兵团征集这么多人,又有一个宏伟目标,每年是多少能干些事的,这些人经过1-2年的兵团训练,已经成为了有经验的员工,在就业市场上也是有竞争力的。

  因此,成立国家级建设兵团,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保证,未来也可以作为就业缓冲机构,当社会大量需要人才时,就缩小建设兵团的规模,当经济发生问题,社会工作岗位减少时,就扩大建设兵团的规模 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 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渡过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

位居17名20年上升56位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此次发布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主流文明逐步接轨,竞争力稳步上升。
1990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全球100个国家中排名仅列第73位,到了2008年,排名上升到第17名。现今的中国已经进入近代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排在第17名,已达到世界前20名的位置,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方面,而且其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都在稳步上升。
专家解析
未来10年有望进十强
虽然近20年是中国国家竞争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并非一路坦途。专家指出,在1994-1996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有所下降,但之后强力反弹,其中1996-1998年,2005-2008年是国家竞争力上升速度较快的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期。
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竞争力在调整中上升,伴随着中国发展而艰难地盘旋上升,其努力与成就举世瞩目。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综合强大、关键一流、整体中上的先进国家,届时国家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G20五强、全球十强。 经济总量提升快跻身三甲指日可待
规模竞争力一般用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尘损害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解释,通俗说来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规模竞争力从1990年至今保持着稳步提升的势头,从最初的排第12位逐步上升至第4位。2008年,中国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尘损害的GDP规模达到4.21万亿美元,紧随美国、欧盟和日本。
这一数字令人可喜,不过近几年中国的规模竞争力增速较以前有所放缓。蓝皮书指出,近几年的排名,从第11名上升到第10名用了两年时间,而从第7名上升到第6名用了5年时间。
从上述排名上升逐渐放缓这组数据来看,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10年间,中国的规模竞争力提升变得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专家解析
今明两年超越日本
专家指出,如果要继续提升自身的规模竞争力,就不仅仅要扩大数量,还要从结构和效率上下工夫,加快经济转型。
专家预计,中国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长期全球领先1992年已成第1名
增长竞争力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潜力。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怎样?蓝皮书指出,199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真正腾飞起来。
蓝皮书指出,1990年和1991年两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排名分别是世界第13位和第6位,而到了1992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一跃成为世界第1名。
在此后的10来年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始终没有跌出世界前五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专家解析
发展井喷得益人力优势
专家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生产力开始以井喷之势爆发出来,并长期保持稳定的速度,这对中国这么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不过,专家也谈到,中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的手段就是加快发展自己。
专家认为,增长竞争力的长期领先是中国实现发展和解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最有利的形势,但也要关注增长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演阶梯跳每年提升2到3名
创新竞争力反映了一国国民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程度,具体主要从一国每万人申请专利数反映出来。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创新竞争力在过去近20年中的发展状况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1999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创新竞争力稳定在第45名至第49名之间;第二阶段是1999~200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创新竞争力逐步提升,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提升速率,平均每年提升2到3名。
到了2008年,中国的创新竞争力排名已经在100个国家中上升至第22名,进步十分明显。
专家点评
中国创新与日韩仍有差距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经济总量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的制度建设也同步加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好,国民对创新活动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因为创新才是一个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推动力量。
不过,专家也同时指出,中国与日本、韩国相比,在创新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同为东亚国家,日本、韩国在创新方面远远领先中国,且高居全球前两名。在历史上,日、韩两国曾大量学习中国文化,但现在,中国应该虚心向韩、日两国学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 人均国民收入中国排名第56位
效率竞争力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带给个体国民的福利程度,主要依据是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蓝皮书指出,1990年,中国的效率竞争力排名仅位列所选取100个国家的第79名,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也是排名相当靠后的。在短短的19年间,中国的效率竞争力提升了23名,在2008年上升至第56名。
虽然近20年间有巨大的提升,但记者注意到,这一排名要远远低于中国国家综合竞争力第17的排名。
专家点评
未来要国强更要民富
专家指出,国民关系方面这一指标中国的排名相对较低,这主要因为对居民的欠账较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国民关系比较紧张。
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在国富的同时,应更多的向居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专家表示,中国要提高国民个体的经济福利,改善其他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实现富国,同时裕民,争取将中国的效率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国民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服务业拖后腿产业结构排89名
评判结构竞争力高低的主要依据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蓝皮书指出,中国结构竞争力的排名长期在低位徘徊,这也就说明,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1990年,中国在100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而后虽有波动,但是波动幅度很小。最高排名是2003年在所选100个国家中排第83名,此后又下降到了第89名,并在附近徘徊,没有任何提升的趋势。
专家点评
未来发展不能依靠房地产
专家指出,这一排名可以看出,在增长竞争力排名和规模竞争力排名这两个光环的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落后这一潜在的严重问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结构面临与中国相似的问题,都存在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现象。但转轨后的俄罗斯发展迅速,目前经济结构已得到明显改善。专家举例分析。
专家表示,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竞争力的改善也不容乐观。中国近20年长期的经济增长并非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来获得,而是靠消耗资源和扩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产业膨胀发展。
这样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立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寻找提升结构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2010年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报告解读
答:位居17名20年上升56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此次发布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主流文明逐步接轨,竞争力稳步上升。1990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全球100个国家中排名仅...

2010年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发布会
答:2010年10月25日上午9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2010年《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和研讨会,请经济、贸易、金融、科技、人才、能源、环境、文化、军事、政治等学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就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相关战略发表演讲,...

2010年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名词解释
答:国家竞争力的测算包括经济总量、经济效率、经济结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的指标。本排行以全球100个国家为样本,以1990~2008年为时间序列,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比较。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的2010年报告
答:2010年7月1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在南京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根据经济增长、跨国公司指数、使用绿色GDP规模等6大指标,编制了全球5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这500个城市的排名中,中国的3个城市入选了前50强,分别是...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历年报告
答:2010年4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总体比较发现:中国竞争力最强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报告...

国际竞争的表现是什么
答:日本则上升两位排在第6。印度第51位(去年为49位),瑞士蝉联冠军。2010年10月25日,社科院发布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分析了1990-2008年中国在全球100个主要国家的位置及其变化:中国国家竞争力由第73名上升至第17名...

哪里有商机那里就有潮商
答: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分别在北京和...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报告总结
答:大型城市仍占主导,中小城市竞争激烈;地级市提升领先于全国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报告比较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发现: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前50个城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包头、三亚、营口、榆林、东莞、铜川、天津、重庆...

中国发展报告2010全文
答:3月31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殡葬绿皮书》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推行绿色殡葬和殡葬服务标准化是2010年我国殡葬改革的三大...

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排名
答:2009—2010国际竞争力排名,美国第一;中国第二;排名3—20位是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 、法国 、澳大利亚、丹麦、西班牙、瑞典、瑞士、挪威、荷兰、俄罗斯、意大利、中国台湾、芬兰、巴西、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