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常识有哪些?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3
基本的戏剧常识有哪些?

戏剧
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关于“三一律”的知识见162页第四段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戏剧常识有如下:

1、我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是百戏,汉代又称角底戏。

2、我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3、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南戏剧本是《张协状元》。

4、我国南北朝时的乐舞节目《踏瑶娘》,反映了妇女的痛苦生活。

5、唐宋时期流行的参军戏渊源于秦汉时的乐舞和俳优。

6、宋元时期南方的曲调统称南曲,盛行于元明。

7、我国民间出现的最早的剧场是宋代的勾栏,大者可容数千人。

8、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的地方,后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9、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总称,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10、白朴的《梧桐雨》第一次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搬上舞台。

11、《琵琶记》的主人公是蔡伯喈和赵五娘,作者是高则诚。

12、清朝乾隆年间,宫廷设置“南府”演出戏曲。

主要分类:

1、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2、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3、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4、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1)悲剧:冲突的实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剧的审美价值:“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喜剧:审美价值:“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正剧: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戏剧



戏剧的定义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剧本的特点

创作剧本主要是为了演出,不但要注意从布局、构思到每个细节的安排和处理,而且在直观性和舞台性方面,也要考虑到戏剧艺术的特征。戏剧文学有如下特点:①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冲突也就没有戏剧,它要求人物、时间、场景都要高度集中,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通过这种冲突来刻画人物、发展剧情。②剧本中只有人物语言,而没有叙述人的语言。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要依靠剧中人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语言(即台词)是高度凝练的、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而且要富于个性化、口语化。③剧中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场景高度集中,所以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过多,情节不宜太复杂,线索不宜太繁杂。

悲剧

悲剧是剧本的一种,指描写主人公因和人、和环境、和自身的冲突而失败、受难以至毁灭的戏剧作品。

悲剧(剧本)的戏剧冲突表现为英雄主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为强大的社会势力所阻挠而不能实现,最终以其失败、受难以至毁灭而告结束;或者主人公虽非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但他的理智具有某种合理性,社会恶势力利用其性格缺陷加以打击,最后使主人公不得不归于失败、受难以至毁灭。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致斐·拉萨尔》)。”鲁迅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这两段话是对悲剧冲突的经典性概括。

世界上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是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家。我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如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它们虽然也描写主人公的失败、受难以及毁灭,但在最后却往往以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告结束。

喜剧

喜剧是剧本的一种,通常以讽刺、嘲笑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贯穿在其中的喜剧冲突,或是由作为社会恶势力代表的主人公的错谬和荒诞的行为引起,或是由作为有缺点的好人的主人公的某种性格弊端造成。作家通过对主人公的冷嘲或者热讽,让观众在笑声中达到对丑的否定和对美的肯定。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丑恶的东西,只有在它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才是可笑的。鲁迅也说,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他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喜剧冲突的本质。

喜剧常常以夸张的手段、奇巧的结构、诙谐的语言,来展示主人公的喜剧性格,描写由此产生的喜剧冲突。引人发笑是喜剧的特点。但对于喜剧来说,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笑化丑为美。

喜剧根据描写对象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讽刺喜剧、幽默喜剧和闹剧等。讽刺喜剧以对品质恶劣、行为乖谬的反面角色的冷嘲为特点,它引发的笑是带着敌意和鄙视、讽刺的笑。果戈理的《钦差大臣》、莫里哀的《伪君子》等,即属此例。幽默喜剧的嘲讽对象是有缺点的人,它的笑更多地含有与人为善的幽默意味。如《满意不满意》等,便是这样的幽默喜剧。闹剧是一种比普通喜剧更滑稽,也更夸张的喜剧,流行于15世纪的欧洲,以描写当时的市民生活为主。

正剧

正剧是剧本的一种,又叫悲喜剧,是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糅合在一起的戏剧文学作品。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樱桃园》,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白毛女》、《丹心谱》等,都是正剧的代表作品。

正剧表现的冲突主要是社会生活里正面力量与反面力量的冲突。这种冲突,最终按历史的必然要求加以解决,以正面力量战胜反面力量而告结束。

话剧

话剧是剧本的一种,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手段的戏剧文学作品。

人物的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揭示冲突、刻画人物、交代情节和环境,主要都是靠对话来完成。话剧的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

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文学样式,由欧洲传入,最早出现于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并且逐渐发展,涌现出如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等一批经典作品。

歌剧

歌剧是剧本的一种,指那些主要靠歌词和说白来表达内容的戏剧文学作品。

在歌剧中,歌词比说白远为重要。歌词的语言应该富于诗意、适于歌唱,说白起到联结故事情节的作用,往往在音乐伴奏下以吟诵的调子进行。

欧洲歌剧如《卡门》全部由歌词构成。中国新歌剧继承了古典戏曲的传统,有歌,有舞,有说白,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都是如此。

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功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传统戏曲起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经唐代的参军戏、北宋的杂剧到南宋产生的戏文而渐趋成熟。元杂剧的出现,使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戏曲作家、作品和艺人,在中国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明清两代又形成了传奇剧,各地方剧种也广泛产生,创造了丰富的戏曲文学和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并一直影响着现代戏曲的基本面貌和格局,其中以昆腔和京剧成就最高。戏曲剧本多兼用韵文和散文,分“折”分“出”,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扮演,并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和不同特点的唱、念、做、打。现代戏曲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整理改编和艺术革新,同时还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和现代戏。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创造才能和丰富的艺术智慧。

独幕剧

独幕剧是指全部剧情在独立的一幕内完成的戏剧体裁,从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它不变换场景,容量较小,人物较少,故事涉及的时间范围也较短,受到更为严格的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而要求情节结构高度集中,能比较迅速地展开和解决矛盾冲突。

多幕剧

多幕剧是指为适应时间的间隔、空间的转移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而把全部剧情分为若干幕或场进行表演的戏剧作品。它常常通过场景变换来表现时间和地点的转换,容量较大,时间跨度较长,情节和人物关系也较为复杂,便于表现较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及其矛盾冲突。多幕剧中,幕是大的情节单位,场是小的情节单位,一幕之中又分若干场。古希腊戏剧只分场而不分幕,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则分幕又分场。我国古典戏曲分“本”、分“折”、分“出”,各“本”各“折”随情节的发展得以频繁地转换地点,迅速地变更时间,富有民族特色。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5.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戏剧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戏剧的定义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剧本的特点

创作剧本主要是为了演出,不但要注意从布局、构思到每个细节的安排和处理,而且在直观性和舞台性方面,也要考虑到戏剧艺术的特征。戏剧文学有如下特点:①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冲突也就没有戏剧,它要求人物、时间、场景都要高度集中,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通过这种冲突来刻画人物、发展剧情。②剧本中只有人物语言,而没有叙述人的语言。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要依靠剧中人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语言(即台词)是高度凝练的、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而且要富于个性化、口语化。③剧中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场景高度集中,所以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过多,情节不宜太复杂,线索不宜太繁杂。

悲剧

悲剧是剧本的一种,指描写主人公因和人、和环境、和自身的冲突而失败、受难以至毁灭的戏剧作品。

悲剧(剧本)的戏剧冲突表现为英雄主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为强大的社会势力所阻挠而不能实现,最终以其失败、受难以至毁灭而告结束;或者主人公虽非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但他的理智具有某种合理性,社会恶势力利用其性格缺陷加以打击,最后使主人公不得不归于失败、受难以至毁灭。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致斐·拉萨尔》)。”鲁迅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这两段话是对悲剧冲突的经典性概括。

世界上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是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家。我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如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它们虽然也描写主人公的失败、受难以及毁灭,但在最后却往往以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告结束。

喜剧

喜剧是剧本的一种,通常以讽刺、嘲笑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贯穿在其中的喜剧冲突,或是由作为社会恶势力代表的主人公的错谬和荒诞的行为引起,或是由作为有缺点的好人的主人公的某种性格弊端造成。作家通过对主人公的冷嘲或者热讽,让观众在笑声中达到对丑的否定和对美的肯定。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丑恶的东西,只有在它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才是可笑的。鲁迅也说,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他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喜剧冲突的本质。

喜剧常常以夸张的手段、奇巧的结构、诙谐的语言,来展示主人公的喜剧性格,描写由此产生的喜剧冲突。引人发笑是喜剧的特点。但对于喜剧来说,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笑化丑为美。

喜剧根据描写对象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讽刺喜剧、幽默喜剧和闹剧等。讽刺喜剧以对品质恶劣、行为乖谬的反面角色的冷嘲为特点,它引发的笑是带着敌意和鄙视、讽刺的笑。果戈理的《钦差大臣》、莫里哀的《伪君子》等,即属此例。幽默喜剧的嘲讽对象是有缺点的人,它的笑更多地含有与人为善的幽默意味。如《满意不满意》等,便是这样的幽默喜剧。闹剧是一种比普通喜剧更滑稽,也更夸张的喜剧,流行于15世纪的欧洲,以描写当时的市民生活为主。

正剧

正剧是剧本的一种,又叫悲喜剧,是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糅合在一起的戏剧文学作品。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樱桃园》,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白毛女》、《丹心谱》等,都是正剧的代表作品。

正剧表现的冲突主要是社会生活里正面力量与反面力量的冲突。这种冲突,最终按历史的必然要求加以解决,以正面力量战胜反面力量而告结束。

话剧

话剧是剧本的一种,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手段的戏剧文学作品。

人物的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揭示冲突、刻画人物、交代情节和环境,主要都是靠对话来完成。话剧的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

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文学样式,由欧洲传入,最早出现于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并且逐渐发展,涌现出如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等一批经典作品。

歌剧

歌剧是剧本的一种,指那些主要靠歌词和说白来表达内容的戏剧文学作品。

在歌剧中,歌词比说白远为重要。歌词的语言应该富于诗意、适于歌唱,说白起到联结故事情节的作用,往往在音乐伴奏下以吟诵的调子进行。

欧洲歌剧如《卡门》全部由歌词构成。中国新歌剧继承了古典戏曲的传统,有歌,有舞,有说白,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都是如此。

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功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传统戏曲起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经唐代的参军戏、北宋的杂剧到南宋产生的戏文而渐趋成熟。元杂剧的出现,使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戏曲作家、作品和艺人,在中国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明清两代又形成了传奇剧,各地方剧种也广泛产生,创造了丰富的戏曲文学和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并一直影响着现代戏曲的基本面貌和格局,其中以昆腔和京剧成就最高。戏曲剧本多兼用韵文和散文,分“折”分“出”,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扮演,并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和不同特点的唱、念、做、打。现代戏曲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整理改编和艺术革新,同时还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和现代戏。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创造才能和丰富的艺术智慧。

独幕剧

独幕剧是指全部剧情在独立的一幕内完成的戏剧体裁,从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它不变换场景,容量较小,人物较少,故事涉及的时间范围也较短,受到更为严格的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而要求情节结构高度集中,能比较迅速地展开和解决矛盾冲突。

多幕剧

多幕剧是指为适应时间的间隔、空间的转移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而把全部剧情分为若干幕或场进行表演的戏剧作品。它常常通过场景变换来表现时间和地点的转换,容量较大,时间跨度较长,情节和人物关系也较为复杂,便于表现较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及其矛盾冲突。多幕剧中,幕是大的情节单位,场是小的情节单位,一幕之中又分若干场。古希腊戏剧只分场而不分幕,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则分幕又分场。我国古典戏曲分“本”、分“折”、分“出”,各“本”各“折”随情节的发展得以频繁地转换地点,迅速地变更时间,富有民族特色。

戏剧的基本常识
答: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

戏剧的有关常识
答: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 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

有关戏曲的知识关于戏曲的知识有哪些
答:7、越剧: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由于剧中角色都是由女子扮演,又被称为女子之戏。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代表作《红楼梦》、《梁祝》、《西厢记》、《五女拜寿》等。8、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

戏剧文学体裁常识
答:6.戏剧常识有哪些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

戏剧常识有哪些?
答:戏剧常识有如下:1、我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是百戏,汉代又称角底戏。2、我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3、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南戏剧本是《张协状元》。4、我国南北朝时的乐舞节目《踏瑶娘》,反映了妇女的痛苦生活。5、唐宋时期流行的参军戏渊源于秦汉时的乐舞和俳优。6、宋元时期...

京剧小常识7条有哪些?
答:5、老旦用真声演唱,其风格苍劲、柔婉,念白时也用韵白。如:《辞朝》中的佘太君。小生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在风格上要求宽亮中带刚劲,念白时用韵白。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6、架子花重做派和念白,韵白和京白均用。如:《捉放曹)中的曹操。丑重念白,多用京白、少用韵白,有时也...

京剧基本常识有哪些?
答:2、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3、京剧脸谱中的不同颜色,能表现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京剧常识知识
答:1. 京剧都有什么知识知识 【发展简史】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 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 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

小学生必知京剧常识有哪些?
答:小学生必知京剧常识如下:1、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2、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3、...

京剧基本常识是什么?
答:京剧基本常识如下:1、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2、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3、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4、在表演上京剧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