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时代的减税造福的是什么人?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7
美国的里根经济政策是

里根经济学的财政政策观点主要是:主张平衡预算,反对赤字财政政策。
里根认为减税不会增加财政赤字。他在执政后立即向国会提出减税计划,且被通过。
其要点是将个人所得税率不分收入等级,一律在三年内减少30%,三年后个人所得税的税级还要随物价指数的变化加以调整。但做起来却很困难。
因为减税实际上就是把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企业和个人,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得不因为巨额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而大打了折扣。
把最高累进税率虽然从70%降到28%,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但减税的幅度却小于原计划三年内减税30%的幅度。
在后来的税制改革方案和实践中,把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从过去的50%降低到28%,公司所得税从过去的最高税率46%降低到34%。
尽管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事与愿违,美国依然成为西方工业国家中税率最低的国家。
里根的经济政策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减税,刺激经济;二是增加军费支出;三是借款或吸引国外资本。
(1)为刺激经济增长,里根政府采取的首要对策就是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投资。
该政策实施后,果然奏效,美国经济自1982年起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增长期,里根因为这一业绩而在1984年再次当选美国总统。(2)里根政府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取得对前苏联冷战的胜利,因而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期望在军事上对苏保持绝对的优势威慑。军费开支的增加导致了财政支出的扩大。(3)为解决急剧增加的财政赤字,里根政府大量发行中、长期国债进行正府筹资。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国债卖给谁呢?
按照当时美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美国国内的投资者是没有这么多钱来购买正府发行的巨额国债的。所以剩下的惟一办法就是吸引国际资本。

扩展资料:
指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
由于里根经济政策尽可能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 大企业的所得税率,又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福利开支,故有人指责该政策“劫贫济富”。
然而,在里根的任期内,所有经济阶层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层的贫穷人口也提升了6%(美国普查局,1996年)。而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则提升了1万亿元的收入(ZINN,2003年)。
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
通过减税和加速企业折旧,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各方面的积极性,摆脱停滞和膨胀,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里根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以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来对付经济停滞,以货币学派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对付通货膨胀。
1981年2月,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这两个学派经济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这个计划的要点是:
(1)削减财政开支(不包括军费),特别是社会福利开支,减少财政赤字,至1984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2)大规模减税,三年内减少个人所得税300,4,对企业实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给企业以税收优惠。
(3)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4)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这一计划反映了里根经济学的基本设想是:摒弃需求管理对工资、物价的控制和随机应变的货币政策;
主张采用减税和紧缩政府开支,实行预算平衡和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放松政府对企业的限制和干预,通过刺激供给、自由竞争,使美国经济达到自动复兴和发展。
里根经济学在实践中,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纠正了凯恩斯学派的某些片面性,但也遇到了不少麻烦。
比如,减税和增加军费同时并举,造成财政上的超分配和财力不堪重负,从而导致美国经济新的困难和不平衡。
由此可见,里根政府理论上反对干预。但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干预。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称:里根政府所实行的是没有凯恩斯的凯恩斯主义,或是没有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效应。
虽然信奉供给、货币学派理论,反对凯恩斯主义,但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中,他并不为所确认的理论观点所束缚,而是吸收了各派的长处,综合运用。
比如,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在实践中,他运用凯恩斯学派所主张的通过增减政府开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供给学派所主张的通过减税和放松对经济的干预来刺激供给增加的政策。
以及货币学派所主张的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稳定货币政策等综合地运用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摆脱滞胀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目标。
里根经济学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有一套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在于它以高利率作为膨胀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步策应的支持点和平衡点所形成的新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里根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滞胀,也就是通胀率与失业率同时居高,美国的储蓄率、投资率以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下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尤其是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曲线”版本,失业率和通胀率应该具有替代关系,此消彼长,不会同时出现。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都没能解决这个难题。1981年,罗纳德·里根即在这一情况下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里根刚当选便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些经济政策与美国此前七十年的所依靠的经济理论不同。许多人称之为保守主义。实施它上并不完全是保守主义,它既有供应学派与货币主义思想的保守特征,却不规定两种成分的比例,又不具有排他倾向,甚至也采用凯恩斯的部分观点;它在学术种类上是含糊的,但目标是明确的,而且是有效果的。一、 经济政策的内容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六点:一是建立简便、稳定得低税率税收制度,实现大幅度减税,二是大力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三是减缓货币增长速度,四是减少政府管制,减轻私营企业在规章制度方面承受得负担,实行政府资产私有化,五是扩充国防开支,六是实现预算平衡。1、减税是里根政府一系列刺激供给政策的核心。根据供应学派的观点,里根政府的经济顾问们认为:高税收是抑制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瓶颈,它减少了了从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鼓励了消遣,有损于生产积极性。他们认为,只有减税才能促进经营活力,大幅度减税,可以鼓励储蓄与投资,推动经济发展。2、大力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紧缩社会公共开支以平衡财政预算,这反映了传统预算平衡派的主张。它认为,预算赤字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只有量入为出,才从源头上能摆脱通胀的纠缠。后来的事实证明,财政赤字并没有因此而减少。3、减缓货币增长速度是用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紧缩信贷,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通货膨胀与过度紧缩都因错误的货币信贷政策所致,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大幅度波动引起需求的大起大落;它与凯恩斯“货币没有意义”的原理相对立,认为“货币有特殊作用”,长期内控制货币总量使之与与经济总量的扩大速度保持一致,最终可能实现稳定的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4、减少政府的管制,强化市场的作用。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政府对经济得干预一直在不断地扩张。罗斯福以后得历届美国政府不仅依据凯恩斯主义实行需求管理政策,而且在价格、工资、劳动、环保、安全生产、商品检验、贸易、金融等经济领域得各个方面制定了大量得限制性法令和规章,到里根时期累积多达7万多项。许多规章条例严重束缚了企业得手脚,增加了企业成本,挫伤了微观经济主体得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弱化了竞争机制。美国经济的发展此时需要更多的摆脱政府的管制。5、里根政府大幅提高军备预算,还提出了金额巨大的“星球大战计划”。这样可以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补充和保障美国的经济实力。6、里根政府提出要实现预算平衡。事实告诉人们这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 里根上任时的财政赤字是500亿美元,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2000亿美元,到他离任时达到1.5万亿美元。这些数字不过无声的说明里根的预算平衡目标不过是句玩笑。
二、
经济政策的效果关于里根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作用众说纷纭,有褒有贬。里根自己对他的经济成就十分自豪。他在自传中写道:“经济发展始于1982年10月,即3年削减税收计划的第一阶段发生作用后的一年。当我离开白宫办公室时,经济发展已为1800多万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是历史上同一时期最大的发展。同时,美国人受雇于好工作的人数比例升高到了最高点。在我写这本书时,经济增长已经持续了92个月,而且势头仍然不减。”[①]里根的这些话并不算太夸张。他所说的经济增长持续了92个月,事实上经济增长持续了110个月。当1981年通过新税收法时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1982年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这对里根经济政策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但是到了1983年,经济开始回升。

特朗普税改方案12月2日下午获美国参议院表决通过。有人预计,特朗普减税将给美国人民减少1.4万亿美元的税务支出,减税幅度不可谓不大!

1. 企业所得税从目前的35%减为15%;

2. 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9.6%减为35%,并将征税级差从7档减为3档,分别是35%、25%和10%;

3. 个税起征点,夫妻合并申报的所得税起征点将从12700美元升至24000 美元(转化成人民币,意味着夫妻收入合计低于16.8万不用缴个税);

4. 新税改方案还将废除遗产税、奥巴马医保税、替代性最低税等税种;

许多人严厉谴责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对于通过减税刺激美国经济的方式并不可好,指责这是共和党向富人、大企业主让利“开倒车”。

减税政策是否能刺激经济增长?是不是只对富人阶层有利呢?我们不妨从历史经验里看看,减税这事儿到底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特朗普的政治偶像是同为共和党、同样半路出家的前辈总统里根。特朗普敢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也是因为有里根“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在。里根1980年代上台时,美国在与苏联的冷战中处于下风,他实施了以大幅度减税为核心但不止于减税的“经济复兴计划”,1982年到1999年,成为美国经济的超级扩张期,被称为“20世纪最持久的繁荣阶段”。除了在2001年出现过8个月的短暂紧缩之外,经济的强劲增长实际上一直维持到2007年才告结束,前后延续了25年之久。

-------以下为正文内容-------

作者:李炜光,系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本文转自微信号“远闻新声”

亚瑟•拉弗在《一张餐巾纸改变了世界》一书中说,导致上个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的“杀手”主要有4个,即增税和政府支出无度、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贸易保护主义和货币政策失误等。他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在80年代起死回生、重新找回繁荣,靠的是以他本人描绘的那条著名的曲线(Laffer Curve)为基础形成的供给经济学。里根总统依据这一理论阐述他的经济哲学思想,将其应用于治国实践并毫无争议地取得了成功。

拉弗教授在讲授他的拉弗曲线。

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凯恩斯主义看来,减税只是通过影响需求来影响经济的,然而,减税1美元比起增加1美元政府开支来,前者产生的额外需求要小于后者。因为减税的乘数效应小于政府开支的乘数效应。供给学派并不关注需求侧和税收对政府开支的影响,而是认为税收能够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较低的税率意味着对工作、储蓄、承担风险以及投资的更多刺激。

当人们对较高的税收回报或较高的盈利率做出反应时,收入就会相应增加,税基随之扩大,因而也就补偿了财政部门的那部分收入损失。同时储蓄率也会上升,并为政府和私人部门信贷的扩张提供出更多的资金来源。而减税导致私人部分留利增加和资金来源充足绝不会成为问题,他们会将其用于投资和创新,甚至从事高风险的事业。钱属于他们自己,如何支配是他们自己的事,与政府毫不相干。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一个以大幅度减税为核心但不止于减税的“经济复兴计划”,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扩展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并以此政策组合全面取代自罗斯福新政时代以来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981年7月,里根在电视上说明减税法案的计划。

里根减税计划的重点是削减个人所得税率,由原来的70%削减为50%,1986年以后进一步降到28%;里根减税的另一大主轴是资本利得税,税率从28%降到20%,企业所得税率则从46%下调到33%。减税目的是刺激储蓄、投资、工作和效率。这一减税计划在里根上任8个月之后颁布实施。

里根的新经济政策起初几乎无人看好,但人们尝试新经济计划的愿望还是一时占了上风,里根总统的减税方案总算在一片争议声中于1981年8月获得通过。当时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霍华德·贝克(Howard Baker)先生就把该财政计划贬称为“河船赌博”(riverboat gamble,可翻看1996年8月20日《纽约时报》),引起整个国会的议论纷纷。至于为什么将之称为“河船赌博”,以我本人目前掌握的材料,只有美国学者迈克·德斯特勒在其著作《美国贸易政治》中的一条简短的注释:“即冒极大风险的孤注一掷”。

霍华德·贝克,在里根总统任内,他担任过白宫幕僚长一职。

但是,减税计划执行一年以后,经济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倒变得更加糟糕,陷入了更加严重的衰退中。文献上的记载是,经济增长创下了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新低,而企业破产数则创下那个时期以来的新高。1982年夏天的时候,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到了770点,股票市场滑落到历史最低点,房地产市场则整体性跌入低谷,一年之中销售额削减了10%。多个州的失业率都达到10%以上,中产阶级多半待业家中,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若能在汉堡店找到一份工作就算是很幸运的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演员总统身边的多位顾问都失去了信心,纷纷提议改变政策,开始增税,认为不及时调整政策将使财政赤字迅速增加,以至把政府彻底压垮。甚至内阁中以往主张减税最为积极的大卫·斯塔曼(David Stockman)先生也向《大西洋月刊》诉苦,说白宫里没有人知道究竟如何抵挡如潮水般的负债,一句“执行这项政策全靠信心”引起轩然大波,暴露出新政府面临的公共关系危机。

供给学派当时只是暂露头角,学术上还没有什么地位,经常被一些政客拿来取笑,典型的例子是里根刚刚上任时发生的事:减税政策的坚定反对者、堪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鲍勃·杜尔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个笑话:我有个好消息和坏消息要告诉大家。好消息是,一辆坐满供给学派的游览车坠入山谷,车上人无一生还;坏消息是,亚瑟·拉弗没在车上。哈哈!

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和宾州大学的一些经济学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规划”模式,主张由政府直接投资电子和半导体、航空、电脑软件开发和钢铁等制造业,以恢复和振兴经济。众议院中的民主党议员们认为这项新的产业政策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立即开始行动,制定出预计花费上百万美元的资助上述产业的法案,目的是尽快提升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减税法案实施的过程中,最值得赞扬的是里根总统。他十分果断地拒绝了所有经济政策上的凯恩斯主义言论,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人们:减税,一定要坚持住!但抵制减税政策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周折难以避免。1982年,就在里根上任18个月之际,白宫幕僚长(总统办公室主任)吉姆·贝克、经济事务顾问斯塔曼等曾成功地说服他同意增税,同时取消了1981年减税法案中公司营业税的部分优惠政策。他们向总统承诺,每增加一块钱的税,就会缩减三块钱的财政支出,以至于里根总统多年后还对此事耿耿于怀。每当有人提议增加税负以降低赤字的时候,他总是这样回答对方:“我还在等着国会答应过我的那三块删减下来的支出呢!”

许多时候,减税更像是打仗,总统本人则更像个孤军奋战的勇士,每前进一步都非常纠结和艰难。1983年1月3日,《华尔街日报》以粗体大字头版宣布:“终于减税了!”可是与此同时,减税的反对者们却在忙着宣告供给经济学的破产。经济学家艾伦·布莱德(Alan Blinder)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供给经济学派的失败,使我们再度恢复了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信心。”《华盛顿邮报》甚至宣称:“大家都亲眼看到了里根经济学是一大失败。”

1983年5月17日,里根总统“东山再起”,在当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充满信心地说:“现在是划定界线与民众站在一起的时候了。在我们走出经济衰退之际,我不会支持有关提高税收的预算决议案。我将否决任何想这样做的税收议案。”他接着说:“美国人民选我们上台,不是让我们继续增加他们的税收,在浪费性的计划上增加更多的开支”。

在减税问题上,总统和他的顾问和助手们发生了明显的分歧。5月2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题为“里根的顾问们支持增税”的头条新闻,介绍了“已向总统提交的”到1985年1月1日增税450亿美元的白宫计划。谁知第二天,同是这家报纸又报道说,总统称对此计划不感兴趣,他说:“这也许是政府中某些人的态度,但绝不是我的态度。”

然而,就在这一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美国经济突然起死回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回升和增长的速度和力道,甚至连里根总统自己一时都不敢相信。1983年年终算账,美国的增长率已经上升到3.5%,到1984年,扣除通胀因素之后的增长率更是达到6.8%,创下了50年来年度增长率的最高水平,通胀率则下降了65%以上(美国经济分析局NIPA表1.1.5)。

大规模减税,难以避免的预算赤字的上升,这也是减税的反对派们所持的主要理由。这一轮减税人们看到的是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庞大的预算赤字,先是一千亿美元,接着又上升到难以置信的两千亿美元。严重的赤字甚至影响到总统大选。1984年,民主党推举蒙代尔作为总统候选人。他指责里根的预算赤字和“为富人减税”的政策,并向选民承诺,他要增加税收以解决严重的赤字问题。里根则在竞选演说中问了美国人民一句话:你们的生活比4年前好,还是不好?人们一致说好。里根说,那好,我们继续坚持低税率不动摇。这一年他以95%的得票率击败了蒙代尔,被称为“一边倒的1984”。

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红色表示该州由共和党(里根)获胜,蓝色表示该州由民主党(蒙代尔)获胜。

1986年,里根总统推出了日后得到更加广泛好评的税制改革法案(1986 Tax Reform Act),进一步扩展了税基,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次只保留了15%和28%两级,其余的全部取消了。

接下来,美国经济持续保持了3.5%的增速,一直到199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1982年到1999年,成为美国经济的超级扩张期,被称为“20世纪最持久的繁荣阶段”。除了在2001年出现过8个月的短暂紧缩之外,经济的强劲增长实际上一直维持到2007年才告结束,前后延续了25年之久。这25年美国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前两百年的总和,经济总规模几乎是刚刚过去的70年代后期的两倍,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财富创造期。

有人认为减税只会使富人受益,实际上并非如此。里根卸任后不久,著名的财经记者沃伦·布鲁克斯(Warren Brookes)曾经做了一个估算:如果没有里根减税,1990年这一年美国人将多支付多少税,他的结论是,年薪低于一万美元的纳税人,平均每年需多支付500美元的税,比他们在这一年的实际支付多出了134%。收入介于一万到三万美元的纳税人,每年需多支付两千美元,比实际支付多出79%。年收入6万美元的家庭,需多支付6000美元以上的税(亚瑟•拉弗:《一张餐巾纸改变了世界》143页)。里根减税政策的受益者决不只是富人阶层。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有上百万美国人变得非常富有,但并没有贫者愈加贫穷的证据。

另据美国联邦税务局2006年更新的统计资料,所得最高的1%、5%和10%人口缴纳税金占比,1980年分别是8.5%、21%和32.1%,2005年分别为21%、33%和44.4%;所得最低的50%人口所纳税额占比,1980年是17.7%。2005年则仅为13.4%。而这个区间几乎涵盖了整个减税时代。人们应该再清楚不过地看出来了,低税率使税制更加成熟和先进,而这种得自拉弗曲线的深刻学理,至今即使是税收专家,也未必弄得清楚其中的奥妙。

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曾讲过一个关于里根总统在白宫最后一天的故事。1989年1月的一个寒冷的早上,身为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他向里根报告:“总统先生,以下是我对您提出的最后一个安全报告:全球处于安全状态,没有危机,本国的经济状态也很健康。”他的报告简短有力,含义清晰,是对里根时代即将结束时美国整体状况的一个评估。事后证明,这一评估是准确的,当时和这以后的若干年里,美国面临的全球状况和经济形势与8年前里根上任时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了。

在哲学观念上,供给学派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维护个体自由选择权,反对国家干预,所以供给学派是站在凯恩斯主义对立面的,在价值上对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但是他们对政府干预问题是有所保留的,实际上主张把国家干预的程度和范围调整到最低或较为适宜的水平上。他们反对的只是国家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所以他们的古典自由主义立场并不十分彻底。

不管人们喜不喜欢供给经济学,拉弗曲线的理念已经影响美国经济政策35年以上,至今方兴未艾,并且影响到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在这个期间内,世界各国总体上经历了最大规模和范围的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包括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也受益于它。目前人们对这条曲线还有争议,但毫无疑问,世界各地的学者、企业家和所有的纳税人对它都不陌生了。



里根时代的减税造福的是什么人?
答: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一个以大幅度减税为核心但不止于减税的“经济复兴计划”,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扩展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并以此政策组合全面取代自罗斯福新政时代以来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的凯恩斯...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的总统时期
答:里根在经济上被视为是自由意志主义者,他主张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但当时没有人清楚他要如何进行,也不确定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会不会支持他。1981年的夏季,联邦政府机场的大量航管人员由于薪资问题和工作环境的争议,...

为什么说美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答:美国推进减税政策造福美国富人。我们都知道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成为总统之前就是一位首富,在他上台之后更是为富人阶级做了很多事。首先必须要讲的就是减税政策2018年开始实施的《减税与就业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减税力度最大的一...

税务总局回应「给雇佣女职工较多的企业减税」:积极研究储备政策,将带 ...
答:第二: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随着这项政策的发布,我认为可以有效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因为女性在这个时代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很多岗位有一些是男人根本无法工作的,必须要由女性来承担,因此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让女性地位...

曹德旺:企业家是有国界的
答:当然,也有很多人断章取义曲解他的意思。但他似乎不太善于保护自己,对于减税这个问题,你若问,他还是会坦诚回答。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 社会 、对不起国家的事情。在他看来,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他是为了国家好去提的意见,而...

历史人物故事大全四年级(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答:历史人物故事大全四年级1: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

我们为什么要纳税??
答:纳税人交的税款完全是政府为因应各项开支,从事各项建设,推动社会福利措施,以促进国家的进步与繁荣,造福社会大众,可以说是「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我们了解这番道理后,更能深切地明白「纳税」的确是一件正当而伟大的...

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三字俗语是什么?
答:“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

古时候有改革精神的人
答:王叔文(735~806),唐越州山阴人(今绍兴人),著名政治改革家。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顺宗即位后,即授翰林学士又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他提拔联合刘禹锡、柳宗元、王伾等人,推行政治改革,减免税赋,罢诸道速奉,贬斥贪官京兆尹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