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诗词中漂泊孤独的身影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2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是曹操《却东西门行》的诗句,它概括了鸿雁的几个特点:一是鸿雁是塞北的鸟儿。“乃在无人乡”,说明鸿雁怕人,它是远离人群的;二是它是候鸟,冬季它飞往南方,春日飞回北方。

鸿雁,也叫雁、鸿,俗称大雁,它是我国能见到比较著名的候鸟之一。每到秋末或春初,在我国广大地区都能见到大雁从天空飞过,尤其是排着“人”字或“一”字队形,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雁不辞劳苦、千里跋涉,引起了人们的感动;它们不住的鸣叫也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所以,从古至今中国的诗人们也用诗词反映鸿雁,并投射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怀。

最早反映鸿雁的诗当然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诗经﹒小雅》有《鸿雁》一诗,但它也是以鸿雁起兴,并未具体反映鸿雁。它是说鸿雁振振翅膀,有个男子很健壮,主要反应这个男子怎么怎么。

到秦汉时期,人们常把大雁和天鹅合称而叫“鸿鹄”。过去大家都学过《陈胜起义》(节自《史记﹒陈涉世家》),里边很有名的一句话就是陈胜的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指大雁;鹄,是天鹅。汉高祖刘邦也有一首《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缯缴,将安所施?

刘邦宠爱戚夫人,在戚夫人的鼓动下,想废掉太子而立与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遭到众大臣甚至是名望甚高的“商山四皓”的反对。刘邦给戚夫人唱了这首《鸿鹄歌》,意思是说,太子就像鸿鹄一样羽翼丰满,一举千里,横绝四海了,我就是有弓箭也拿他没办法了。缯缴(zeng zhuo):系着绳子的箭。缯,箭;缴,系箭的绳子。

后来写鸿鹄的也不多,都是写黄鹄(天鹅)的诗,比如远嫁乌孙国的公主刘细君的《悲愁歌》“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是说愿做天鹅飞回故乡。传说中被匈奴扣押在漠北牧羊19年的汉使苏武,其诗中也没有鸿雁,也是说“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至曹操,诗中始有鸿雁(如前),而后渐多,而黄鹄则少见了。

历代诗人咏鸿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秋雁南飞,深秋景象,或喻寒冬将到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

庾信是南朝﹒梁的官员,出使北朝﹒西魏,遭逢西魏灭了梁,所以无国可回,遂滞留长安,历仕西魏、北周。本诗是借秋雁可以南飞表达自己思乡及对故国难归的情感。阳关,西域古关,在今甘肃。王维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本诗前两句表达戍边的将士只见去的,少有回来的,“古来征战几人回。”

晚秋  (南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疎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这是一首纯写秋景的诗。大意是:一片凄清到了秋末之时,从萧索的树影看到寒冷的台阶。庭中湿漉漉的知道下了寒露,阵阵旋风卷下片片槐叶。太阳西斜空气变冷,山峰的傍晚还笼罩着雾霾。最可怜那几行大雁,在高高的天空排队南飞。在这里,作者通过几行大雁南飞,渲染了晚秋的特征。

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魏万的友情。诗的大意是:早晨听过与你离别的歌,夜晚你就要在微霜下渡过黄河。大雁的叫声不忍在愁苦里听闻,更何况是云山的跋涉之中。潼关的树色显示寒冬将近,京城夜里的捣衣声特别多。不要去长安的那些享乐之处,白白让时光空虚度过。在这里用鸿雁的叫声具体生动地显示秋天将去寒冬将至的时节。

长安秋望  [唐]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是作者较著名的一首诗,写在长安秋天看到的景色及自己思乡的情感。大意是:冷清的云雾在拂晓时飘流着,皇家宫阙笼罩在深秋之中。寥落的几点星光下飞来南去的雁阵,有人倚楼把长笛吹奏。半开的紫菊在竹篱旁雅静,落尽红衣的莲花在江洲边含愁。家乡的鲈鱼正肥美而回不去,却像个囚徒一样在京城逗留。在这里以雁群横过残星描绘深秋的景象。

二、春日思归,衡阳回雁峰,归雁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首诗比较明白晓畅,也是通过春雁北归而引发离家两年的人的思归之情。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这是作者被流放钦州(今广东)途径大庾岭(江西境内)时所作。大意是说:十月南飞的大雁,传闻到这里就要回去了。而我到这里还没停止,何日我才能归来?江面平静,潮水刚刚退去;山林昏暗,瘴气浓重不散。明早登高望乡的地方,应该会见到梅花开发。本篇作者以雁和自己对比,大雁能回自己不能回,表达自己忧伤哀怨的内心情感。

其实,据说大庾岭是没有雁的,宋之问是通过雁回归表达自己思归之情。传说大雁是飞到衡阳就不再南行,南岳衡山的最高峰就叫回雁峰。每年二月大雁就要北归。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闻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该诗的大意:寒冷的山间有人吹笛呼唤春天回归,被贬谪的人们相望泪水洒满了衣裳。洞庭湖上一夜有无数的雁群,不等天明都向北方飞去。这里以大雁能归而迁客不能归表达迁客思归的心情。

春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作者说:春风一到衡阳,大雁们就不顾楚水与燕山有万里的路途而飞回。人们不要怪大雁春天一到便归去,因为江南虽好却不是它们的家乡。诗人在诗中借春雁表达游子怀乡思归的情感。

归雁  (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归,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这首以《归雁》为题的诗较为艺术化,也可以说是诗人写湘灵(湘夫人)的哀怨,与归雁无关,但他借用了归雁这个形式。该诗前两句以设问句式问大雁:你们为何这么轻率地就从潇湘飞回来呢?那里水碧沙明两岸都长满了青苔啊。后两句以雁作答:那里有湘灵在月夜里弹奏二十五弦琴,我们受不了那清冷的哀怨就飞回了。

瑶琴怨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这首诗写的不是春雁而是秋雁,为何我也把它排在这里呢?因为它与上首诗形式相像,也是写瑶琴的。本诗的大意是:竹席银床冰冷难以入梦,蓝天如水夜云轻盈。雁声渐远飞过潇湘去,月光明亮地映照着十二高楼。

三、鸿雁传书,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诗词中常把鸿雁当作信使,甚至以鸿雁代指书信,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鸿雁传书的故事源于苏武牧羊,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并被押在北海(据说是今贝加尔湖)牧羊。19年后汉朝派使者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没死。单于无法,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从此,有了“鸿雁传书”一说,鸿雁也有了信使之称。这在诗词中也有大量的反映。

闺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光,流照伏波营。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戍边将士的妻子对夫君的思念:大雁都飞尽了没捎信的了,愁思太多难以入眠。愿随着孤独的月光,照向伏波将军的大营。伏波,是汉代将军的封号。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马援,一生征战无数,马革裹尸。

春闺  (唐)崔道融

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

佳人持锦字,无雁寄征西。

这也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的妻子思念夫君的诗:寒食时节下起了雨,落花落满了泥。佳人拿着写好的锦书,却没有雁儿帮她寄到边关。锦字,写在织锦上的字,也叫锦书,最珍贵的书信才会用织锦书写。

阮郎归  (宋)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这是秦观被贬湖南郴州时写的词。大意是:湖南天空的风雨吹走寒气,深深的庭院一片空虚。高楼上谁吹奏了一曲《小单于》,清冷的长夜就要过去。思乡的梦断了,旅人的心感到孤独,现在又到了除夕。衡阳还有大雁给传书,郴州连大雁也没有。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较著名的一首词。大意是:红莲香消花残,竹席也凉了,轻轻解开罗裳,独自登上木兰舟。云空中谁寄来了书信?接到大雁带来的书信,已是满月照着西楼。花儿独自飘零,流水独自流淌,同一种相思,使身处两地的人忧愁。这种感情没有办法消除,才从眉头下来,又袭上了心头。这里,锦书、雁字,都代指书信。雁字,就是大雁带来的文字。

四、惊弓之鸟,大雁之殇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骑射高手。你看他刚射落两只大雕,雕还在淌血,他又扬鞭翻身上马,寻找新的射猎目标。诗人劝这个射手不要射杀南来的大雁,恐怕它们身上带着寄给远方人的家书。

鸿雁每年南来北往,也往往成为猎人们猎取的目标。鹰雕属于猛禽,肉又不好吃,但是一些射猎高手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艺,还射猎呢?何况鸿雁飞行平缓,对人类来说其肉质也不错,自然成为人们猎取的对象。所以鸿雁每年的往来之旅也是凶险之旅。

“惊弓之鸟”一词的来历也与鸿雁有关。《战国策》记载:魏国有一个神射手叫更赢。有一次他随魏王郊游,见一只雁从天上飞过,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这只雁射下来”。魏王说:“你吹吧?你射不下来,杀头!”更赢说“我试试吧!”他取出弓,对着那只雁拉满弓,“当”的一声弦响,那只飞着的雁便应声落下。魏王震惊,详问其故,更赢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雁。”魏王问:“你怎么知道?”更赢说:“这只雁飞得很慢,叫声凄惨。飞得慢是因为受过伤,叫声惨是因为离开同伴很久了。它听到我的弓响后,害怕再次被射中,就拼命向高处飞,一使劲,未愈合的伤口又开裂了,疼痛难忍,翅膀就再也扇不动了,就掉了下来。”看来更赢不但技术高,观察力也是惊人的。

从前面讲的历史故事可以知道:“鸿雁传书”本来就是汉使骗匈奴单于编造的。实际上鸿雁是害怕人的,它们只会远远躲着人类,更不可能给人传书,因为人只会带给它们伤害。

摸鱼儿·雁丘词  (元)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独孤行)

问世间:情是什么东西?

能使两只雁儿以生死相许?

它们天南地北双宿双飞,

经历了多少寒冬酷暑。

相处的欢乐,离别的痛苦,

雁儿比人间儿女情更痴。

您也许会说:万里层云渺渺茫茫,

千里江山的黄昏覆盖着积雪,

我孤单的身影向何处去?

这汾水路,当年汉武帝巡游,曾经箫鼓喧天,

如今寂寞冷落,衰草荒烟。

招魂也无济于事,山鬼枉自悲啼,

上天也会嫉妒,你相信吗?

莺儿燕儿都将变为黄土,

大雁的痴情则千秋万古。

后世的诗人们会纪念这痴情的大雁,

前来凭吊安葬它们的丘土。

《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在这首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沁园春·雁 (明)高启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

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

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

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

相呼共宿寒烟。想只在、芦花浅水边。

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

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

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译文(独孤行)

树叶落时飞来,春花开时归去,

秋来春去年复一年。

记得帘外夕阳低垂南楼上盼望你的书信,

西窗雨夜里被你的叫声惊醒久久无眠。

月光中书写着大字,寒霜里排着整齐的队形,

飞越潇湘万里云天。

忽然一阵狂风吹断队形,

两三只雁儿下滑,像断裂的筝弦。

寒烟中相互呼唤,只栖息在芦花浅水边。

恨那呜呜的号角,忽然将雁惊起,

而那幽幽的渔火,常照得雁儿无法入眠。

陇头边关遥远,江河湖海辽阔,

雁儿啊!不要留恋那有稻粱遗落的田间。

你们要高高飞翔,让那些捕猎者

无奈地遥望茫茫云天。

《沁园春·雁》是元末明初词人高启创作的一首咏雁词。上片写雁群南飞,赞美了它们的奋进精神和坚强毅力。下片写雁群环境恶劣,危机四伏,惊魂难定。希望大雁不要留恋有稻粮遗留的田间,要高高飞起,让那些猎捕者枉自仰叹。

高启曾在吴王张士诚手下任职。朱元璋夺取政权后,他虽曾应诏出任新朝,但在以猜忌、滥杀闻名的朱氏控制下,不能不产生一种畏惧感。这首词就是借咏雁来自慨身世,表达了远离朱氏政权控制的愿望。但不幸的是作者没有逃出罗网,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找罪名腰斩。

五、孤雁,孤独灵魂的寄托

孤雁,失群失伴的雁。孤独、悲哀,前途凶险。古代诗人很多写孤雁的,主要是寄托自己心灵的孤独,表达人生旅途的险恶。

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这首诗的大意是:几行回归塞外的雁群已看不到了,你这只雁要独自去哪里呢?暮雨中呼唤,没有伙伴回应;寒塘上欲落下又迟疑不定。沙洲的乌云下你暗暗飞过,只有关山上的冷月将你伴随。不一定是遭逢暗箭,独自飞行就会使你恐惧多疑。这首诗很形象地刻画了失群孤雁面临的险境与孤独,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反映。

卜算子·孤鸿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独孤行)

残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

水漏声断,夜深人静。

谁见一幽人在独自徘徊,

似孤鸿缥缈的身影?

受惊的孤鸿回过头来,

满腔的怨恨无人理解。

寻遍寒枝不肯栖息,

寂寞的沙洲一片清冷。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咏物抒怀之作,借描写夜深孤鸿缥缈独飞的情景,托鸿写人,抒发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作者清高自守的品格。这首词历来被评为词中名篇。黄廖园评其为“超诣神品”,黄庭坚说此词“语境高妙,似非吃烟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解连环·孤雁  (宋)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译文(独孤行)

楚江空旷的傍晚,

一雁与雁群惊散,相隔万里之远。

它顾影自怜,欲落下寒冷的池塘,

正是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它排不成雁字,

只能寄托相思一点。

它还是担心耽误了远在边塞

裹着残毡顶风冒雪边关将士的思念。

谁可怜它旅途的艰难?

长门宫寂静的长夜里,

秦筝弹奏出长长哀怨。

料想伙伴们还歇宿在芦花荡,

曾有春天到来前北归的打算。

暮雨中仿佛听到同伴的呼唤,

怕不定会在玉门关突然重见。

比起双双归来穿越半卷珠帘的燕子,

它不应该感到羞惭。

作者张炎为南宋末人。本篇是咏物伤怀之作,极有盛名,作者因此或“张孤雁”之称。全篇描写孤雁离群飘泊无依,眷恋伴侣,在江野彷徨的凄苦,用以喻自己国破家亡后飘泊孤凄和对守节不移的故人的忧念。全词将咏物、抒怀、叙事紧密结合。托物寄意,委婉缠绵,情意深永,恰到好处,堪称咏物词的上品之作。

长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译文(独孤行)

联结多少悲秋的伴侣,

特地年年从北方飞来。

黑紫的关塞孤独,天河的月色冷清,

满腔的怨恨向谁倾诉?

回到水边,越过沙洲,

也只留恋着江南的乡土。

它们随意飞落在沙滩上,

仿佛巧安排在筝上的弦柱。

它们忽然惊起,习惯性地惊恐不安,

残荷疏雨都会使它们恐惧。

它们继续升空高飞,

像一条绳悬挂在云端。

它们仿佛累了,无力地下飘,

目送它们,在暮色苍茫的天际。

它们写不了它们的相思,

又带着冷风寒波飞去。

朱彝尊这首词与张炎的《解连环﹒孤雁》、高启的《沁园春﹒雁》齐名,并称为“咏雁”的三大名篇。作者由于抗清失败,生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飘零四海。这种漫长的羁旅生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到厌倦。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慨叹,只是大雁尚能南飞,人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

六、雪泥鸿爪,苏轼的人生之喻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独孤行)

人生到处奔波像什么呢?

应该像飞鸿踏在雪泥上吧。

雪泥上偶尔留下几个爪印,

飞雁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老僧已死,变成了一座新塔,

墙壁已坏,见不到旧时的题诗。

当年崎岖的山路还记得否?

路长人困,那头驴都累得直叫。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在这首诗中用“飞鸿踏雪泥”比喻人生留下的足迹,微不足道,也无需太在意,表达了一种不留恋过去,旷达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所以“雪泥鸿爪”也成了人们常用的成语。

最后,展示一下我写过的有关鸿雁的作品。我写过一首《平沙落雁》,那是一首听琴诗,是我在聆听一场古乐会后写的:

《平沙落雁》  独孤行

潇湘晚空,云碧天净

一排排鸿雁跋山涉水

自暮云深处迆迆而来

横越大江上空

***

江边沙白,蒲苇丛丛

目的地终于到达

头雁警觉迟疑徐徐落下

三五雁盘旋随从

***

芦花头白,缪花艳红

有雁还盘旋空中

仿佛途中遭遇惊弓

至此还疑虑重重

***

夕阳西沉,风吹苇动

群雁落下沙滩

有几只忽然惊起

心有余悸,惊叫不定

***

夜色降临,明月初升

众雁渐渐安定

有雁似失去了伴侣

对着明月悲鸣

***

夜深人静,月明云轻

雁群都入梦中

孤雁偶尔低声呜咽

猛然梦中惊醒

***

更深夜半,只有江声

沙滩黑压压一片雁影

江上吹着瑟瑟秋风

山高天青,月白沙冷

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鸿雁,诗词中漂泊孤独的身影
答: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这是秦观被贬湖南郴州时写的词。大意是:湖南天空的风雨吹走寒气,深深的庭院一片空虚。高楼上谁吹奏了一曲《小单于》,清冷的长夜就要过去。思乡的梦断了,旅人的心感到孤独,现在又到了除夕。衡阳还有大...

鸿雁,诗词中漂泊孤独的身影
答:1. 鸿雁是塞北的鸟儿,它们怕人,远离人群。鸿雁也是候鸟,冬季飞往南方,春日飞回北方。2. 历代诗人咏鸿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秋雁南飞,深秋景象,或喻寒冬将到重别周尚书;二、春日思归,衡阳回雁峰,归雁人...

哪些古诗描绘了孤雁南飞的景象?
答:【杜甫《孤雁》】更是以“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刻画雁群的执着与孤独,唤起读者对失去同伴的同情与共鸣。【杜牧《闻雁》】带霜南飞的雁群,象征着漂泊不定的人生,它们惊起向何方?“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犹赊”,...

描写"独自一人在外漂泊 "诗词
答:1.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除 夜 作 〔唐〕高 适 2.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题大庾岭...

王维的诗句中用飞蓬孤蓬比喻漂泊无定的孤客的诗句是?
答: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杜甫《孤雁》意思赏析
答: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

关于雁的诗句并赏析雁的意象
答:3.分析‘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的原因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鸿雁 象征着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

望月有感这首诗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妙处
答:“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故称“千里雁”。“九秋蓬”:九秋,秋天。秋天蓬草脱离本跟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这句诗的...

鸿雁在古典诗词中的含义
答:1、鸿雁常被用来渲染和烘托思乡怀亲之情、羁旅漂泊之感。鸿雁作为一种意象,常被用来渲染和烘托思乡怀亲之。 2、鸿雁可表达孤寂幽独的情怀。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成“一”字或“人”字形...

在诗中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答:古人有鸿雁传书一说。在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或渲染气氛,表现环境悲凄;或状写景物,表现高远寥廓;或代指书信,表现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