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见义勇为社会调查报告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况如何?据这一次调查显示,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来看,大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但是,勿庸讳言,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令人担忧,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本文将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综述,并为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为完整、系统化的政策建议。

  调查目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在实践之前,我上网搜集了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了这次实践活动的行动安排、计划方案,从而以确保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由本组成员全程负责,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30份,有效率为75%,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内容:Ⅰ。次实践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①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
  ②你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③你是否参加过爱心活动
  ④你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存在的弊端
  ⑤你是否在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行为等

  Ⅱ。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拟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客观。
  ②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
  ③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等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
  ①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 
  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③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单一化。
  ④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
  ②要善于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发挥体验教育的重要作用。
  ③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④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字: 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 淡化 提升 民族精神 社会公德 集体主义
  调查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特征
  1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社会责任感的比例不高。34%的人认为非常缺乏社会责任感,42%的人有一点缺乏,10%的人认为不缺乏,还有14%的人不清楚。这些数据反映出我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相当薄弱。相比过去,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但这种自我责任感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同时当今大学生也普遍表示当前最缺乏的就是社会责任感。所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容忽视。
  2 对于去服务大西北、省内不发达地区、基层的问题上,只有12%的在校大学生会去,而有14%的大学生是为了有利于今后就业工作,从此数据再一次反映出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意识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
  3 对于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别人困难时尽力帮忙的问题,有46%的大学生认为别人在困难时应尽力帮忙,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44%的大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
  4 20%大学生认为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普遍学生反应:“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我们赞成见义勇为,但我们要在思想考虑完全和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实施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见义勇为的结果都是想帮助成功,盲目的行为再勇敢也只能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损失,让我们运用智慧去勇为,期待一个好的结果。见义勇为虽好,但是帮助别人之前,要先想好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你还没有能力保护好他人和自己,那么就不要冲动。遇到事情,我们应做到见义智为。情形假设者有之、认为应理智趋避者有之,媒体的社论一贯地取中庸之态,无甚定论。我敬佩英雄的行为,而我也必须承认自己类似情形下的弱势。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无法判断什么情形下才是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见义勇为。”
  5 对于在公交车上你看到扒手在行窃,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有40%的学生采取悄悄提醒受害者,有26%的学生会采取与其他人一道制止,只有4%的大学生对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
  6 “你是否会闯红灯,或横跨栏杆”,38%的大学生偶尔,因为有要紧事。26%的大学生表示在车比较少的时候会闯红灯,跨栏杆。还有16%的学生表示经常闯红灯、横跨栏杆,只有20%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
  7 有20%的大学生十分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存在的弊端,有24%的大学生不知道,还有28%的大学生不愿意。
  结论: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社会责任感从广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从狭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社会的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要求高校及其教师有针对性地通过理论灌输、理性分析引导、情境激发、行为养成、实践体验等途径,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形成、巩固、提升和发展。
  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来看,大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他们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并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但是,勿庸讳言,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令人担忧,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比较脆弱,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等,具体表现为:
  1.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客观。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不够均衡,甚至把社会责任感与家庭责任感混为一谈。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感与自己毫无关系,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他们总是寄托于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抱怨环境、而行动上无所作为,这实际上也是责任心缺乏的表现。
  2.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压力,开始标榜个人主义,轻视集体与社会的利益。他们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轻视集体主义,对社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过于强调自我。
  3.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大学生在提到社会责任感时,总是苛求别人,苛求社会该怎样做。但在自身的义务履行方面,却又避之不谈,他们忘了自己有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很明显他们存在着从意识到实践的断裂,如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缺少积极实践的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
  1.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活在各种责任之中,人的个性,自由很少得到释放,人的个性被禁锢。而随着多种文化的冲击和碰撞,西方国家的一些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解放等观念,被一些大学生不加分析的借用。他们过分注重自我,而忽视个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现代化的今天,西方的个性文化使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个性和自由的展示,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2.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随着价值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中滋长了个体本位观念,为己观念,金钱万能观念。这三种观念导致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不正当竞争。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3.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单一化。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重政治教育,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不足。学校总是希望培养在思想品德方面完美的人,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却很少倡导学生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毫无责任感可言。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占主动地位,学生主动参与的少,其社会主体意识在这种教育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增强。
  4.家庭环境的影响。亲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使得他们习惯于索取与享受而疏于付出和奉献。一些父母甚至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使得他们的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意志薄弱,抗挫折力差。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意志显得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因此,很多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淡漠与家庭教育不无关联。
  三、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摆脱非文明、低级趣味的影响,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融入教育中。二是拓宽视野,重视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三是重视隐性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教育。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内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一是要广泛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努力使责任意识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意识和规范;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覆盖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责任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大课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统一,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途径。首先,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承担责任,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与类似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和巩固己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其次,社会实践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社会认同的需要、对未来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第三,社会实践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 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练大学生的意志,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环境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说理论学习是显性教育的话,环境氛围的熏陶则是隐性教育。昔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今有家长花钱择校,无非都是为子女选择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三大空间。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愈来愈多,也使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紧密,学生一方面在聆听着家长的教诲,接受着学校的正规教育,同时也在经受着社会的洗礼。因此,责任教育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学校教育要充分重视环境的美化,发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这比单纯的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意识,首先教育者自己必须要有责任意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明确自己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中的责任;对社会消极现象既不回避,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充分显示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和对社会效果的负责。这种人格的魅力,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不说假话,面对现实。其次,家长应更多地关心孩子的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是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自身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另外,社会要形成一种舆论力量和道德机制,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指导道德选择,加大对非责任现象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大众传媒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主要中介之一,而传媒中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宣传报道,使得那些辨别力较差的学生在责任意识规范的认同与责任行为的选择等方面出现了迷茫,而且由于一些失导的宣传片面迎合了部分学生的心态,他们往往还能抵消学生的多年来所接受的正面的道德教育。因此,大众传媒应对主流的价值观、责任观的推介更为清晰、明朗。同时政府对社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现象,如制假、贩假,偷逃漏税等,也应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环境,这也是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调查总结: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家庭而言,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总之,父母不仅要求孩子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承担各种责任。就学校而言,除了要完善和深化教育内容以及改进教育方式,还要完善责任感教育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营造从教学到教育、从管理到服务、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全方位的责任感教育氛围。通过这些措施让大学生在学校中承担各种责任,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以及与社会合作,与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社会而言,从根本上说,社会责任与精神世界不单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制度性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制度缺陷,主要表为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部分公民社会责任的制度规范基本属于空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教育和制度规范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国家和政府各部门要在立法和制度规定上进一步明确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社会责任;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积极开发利用道德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提供丰富多彩、 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三是社会要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指导道德选择,加大对背弃社会责任行为的监督和批评,形成一种舆论力量和道德机制;三是各级政府要努力为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实践条件,使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实现社会责任感的自身的完善。作者,我们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感受比较直接,也比较客观。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十分紧迫而意义重大的课题

  大学生见义勇为的行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弘扬民族正气、展示民族风貌、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见义勇为的观念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大学生见义勇为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应该在合理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更好的提倡见义勇为。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分析

  ——对武汉市六高校42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龚为纲

  [内容提要] 本报告以对武汉市42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可、是否支持慈善事业、奉献意识的强弱、参加过何种爱心活动等视角的分析,发现: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偏弱的态势。特别是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比较,我们得出,高校作为一种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机制,在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方面,作用有待加强。

  [关键词] 大学生,荣辱意识。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2006年3月初,胡锦涛同志提出以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蕴涵着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的价值取向,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效应。在目前要加强荣辱观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对于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大学生群体,更应当做到“知荣明辱”先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大学生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民为耻”就是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所提出的明确要求。

  所谓“责任”就是对自己去做的事情要有一种爱(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求对人民、对我们的社会要有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至理名言都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而当“一个人对公众的感情越深,对他自己的正当利益的关心,也会随之融化到对公众利益的关怀中去。”([英]雪莱)这表明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决不会将自己与社会、与人民对立起来,更不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而是将个人与社会有机的协调起来,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将自己献身于社会,去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呢?他们是否能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呢?为此,我们做了本次研究,以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下面对研究结果做简要报告,为目前正在进行的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本研究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操作化为四个方面

  (1)对人生社会责任的认可(认为自己对“有困难的人、社会中所有的人、自己的家乡、自己居住的社区”等有多少责任和义务)。

  (2)对慈善事业的态度。如果您有很多钱,是否愿意拿出一定的钱赞助慈善事业、希望工程或贫困的人?。

  (3)对下列说法的态度(不讲条件只讲奉献太难做到、别人在困难时自己应该尽力帮助、帮助别人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到见义勇为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不值得的)。

  (4)另外我们还考察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哪些爱心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义务劳动、为灾区捐款、为病重的同学捐款、义务献血、其它的爱心活动)。

  2.抽样方法以及样本的选取

  抽样的基本方法:这次调查以武汉市所有高校学生为总体,按照多阶段立意配额抽样的抽样方法,同时结合武汉高校的规模和层次,我们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6所高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160份,华中师范大学70份,华中农业大学70份 ,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各40份,总计420份问卷,最后收回4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5%。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我们控制性别比例、专业差异、教育水平等,最后在上述高校抽取420个寝室,每个寝室抽取1人共420人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1:样本基本情况 (N=418) (%)

  样本特征
  有效百分比

  样本特征
  有效百分比

  性别
  男
  59.9
  父亲教育水平
  小学或以下
  11.8

  女
  40.1
  初中
  25.1

  年级
  大一
  16.9
  高中
  34.0

  大二
  22.7

  大三
  28.9
  中专
  7.2

  大四
  15.2
  大专
  10.8

  研究生
  16.4
  本科或以上
  11. 1

  是否独生
  是
  58.9
  政治面貌
  党员
  23.3

  其他
  76.7

  否
  41.1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对社会责任的认可

  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首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认可程度来考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认可程度很低,那么这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将无从谈起。本研究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可:您认为自己在下列方面有多少责任和义务?

  表2:对社会责任的认可(%)

  很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很小
  不知道
  合计

  对自己的家乡
  44.7
  31.3
  19.0
  3.4
  1.0
  0.7
  100(416人)

  对有困难的人
  37.0
  34.7
  23.6
  3.4
  0.8
  0.4
  100(417人)

  对自己居住的社区
  27.7
  32.9
  30.7
  6.1
  1.6
  1.1
  100(415人)

  对社会中所有的人
  19.9
  21.9
  39.1
  12.8
  3.4
  2.8
  100(415人)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认可的程度,从总体上来讲,显得不是很高.在所选的四个指标中,认可“很大”的比例基本上都没有达到50%,特别是在“对自己居住的社区”和“对社会中所有的人”这两个指标上,大学生的认可程度显得尤其的低。笔者认为这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现实,而且也反映了民族精神在相当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了缺失。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爱”表现为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对自己家族的爱,对自己邻人的爱,最后以至于对天下所有人的爱,达到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前面谈到,对所做的事情来讲,责任就是对其有一种爱;对人来讲责任就是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对社会中所有的人有一种感情,就是对社会中所有的人有一种责任意识。很显然,当代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目前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过程中需要强化大学生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认可。

  2.是否愿意支持慈善事业

  支持慈善事业是一个人的爱心使然,是人心向善的表现,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情境假设:如果您有很多钱,是否愿意拿出一定的钱赞助慈善事业、希望工程或贫困的人?

  图1:是否愿意支持慈善事业(N = 417)

  统计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支持慈善事业,笔者认为只有这部分大学生支持慈善事业的立场才有可能比较坚定。而回答“比较愿意”的同学则有可能支持也有可能不支持,这种回答显得比较含糊,如果真正的需要他们付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去支持慈善事业,这部分大学生可能很难做出付出的选择。因此,真正表示支持慈善事业的比重近乎六成。众所周知,慈善事业主要是为了资助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获得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对慈善事业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这进一步证明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偏弱的现状。

  3.奉献意识

  爱因斯坦曾有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因此是否具有奉献意识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十分重要。本研究从两个视角考察当代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第一个视角是考察当代大学生的助人意识,包括两个指标,也即是否赞成“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尽力帮助”和“帮助别人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对二个视角是考察大学生对待违背奉献原则的态度,也包括两个指标,即对以下两种观点的态度: “不计报酬的奉献太难做到”和“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统计分析显示如下:

  表3:您是否赞成下列观点(%)

  观 点
  非常

  赞成
  比较

  赞成
  一般
  不太

  赞成
  不赞成

  别人有困难时应尽力帮助
  60.4
  31.7
  7.1
  0.4
  0.4

  帮助别人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
  6.6
  13.1
  21.3
  30.3
  28.7

  不计报酬的奉献太难做到
  18
  26.3
  29.9
  14.2
  11.6

  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
  10.8
  15.1
  26.3
  25
  22.9

  首先看大学生在助人方面的行为意识。人们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使自己的精神变得丰富起来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从价值的角度来讲,帮助别人对我们自己是有价值的。不过这种价值的获得,不应该成为我们帮助别人的主观目的,它只是一种客观的效果。

  俄国思想家克雷洛夫曾有言,紧急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得到的帮助是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因此我们从大学生在别人有困难时是否愿意尽力帮助的角度来考察他们的助人意识。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尽力帮助”这一说法,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赞成,超过三成的人表示比较赞成,也就是说大部分大学生对这一看法表示赞成。但是从反面来看,问到您是否赞成“帮助别人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时,也即从大学生帮助别人的目的上来分析大学生的助人行为,分析显示表示反对这一观点的大学生比重只有六成,与上面非常赞成“别人在有困难时应该尽力帮助”的比重比较吻合。因为如果“帮助别人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做到“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尽力帮助”,而很有可能是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通过对上面两个指标的综合,所以大致有六成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助人意识。

  前面谈到,从本质上来讲,帮助别人对于我们自身的完善与丰富是有价值的,但是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大学生能否认识到这种价值。其实一种事物价值的显现在于人们对这种价值的认知,助人也一样,只有“觉解”到助人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我们的助人行为才是一种纯粹的高尚行为,才是一种自觉而非自发的助人行为。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赞成“帮助别人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这就告诉我们,目前大学生对助人行为的认识还显得不够,有待加强。

  其次再看大学生怎样对待那些违背奉献原则的观点。爱因斯坦曾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这些伟人的意思都是讲,奉献对于人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在为社会的奉献中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但是从我们上面的统计分析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并不是很强,例如,对于“不讲条件的奉献太难做到”这一看法,接近45%的大学生表示赞成,持中立态度的占三成,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不赞成或不太赞成这一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确实有待加强。

  大学生对待“见义勇为”的态度进一步证明了大学生社会奉献意识不够强的事实,统计反映,不到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反对“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这一说法。其实,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论语》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作为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确立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是起码的要求,也许由于阅历有限,还不能理解见义勇为的价值所在,但如果首先在思想上就不承认这样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这对于大学生心智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4.参加过哪些爱心活动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知”与“行”相结合的过程,上面我们主要是从意识领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另外我们也从行为的层面来考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我们选择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哪些列举的爱心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义务劳动、为灾区捐款、为病重的同学捐款、义务献血、其它的爱心活动等)来考察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表4:大学期间,您参加过下列哪些活动?

  为希望工程捐款
  47.2%
  义务劳动
  77.4%

  为灾区捐款
  50.7%
  为病重的同学捐款
  46.1%

  义务献血
  30.1%
  其他捐物、捐款
  39.1%

  统计分析显示,各种类型的爱心活动都有部分大学生参加,按参与这些活动的大学生的比重大小依次是:义务劳动、为灾区捐款、为希望工程捐款、为病重的同学捐款、义务献血、其它捐物捐款等。分析显示:大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一般的高校都有大学生参加义务活动的要求,例如有些高校规定志愿活动是学生必须参与的社会实践环节,只有参加过一定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为大学生服务社会提供了驱动力;但是分析也显示,大学生参加其它爱心活动的比例不是很高,特别是参加过义务献血的大学生比重显得比较低。这就启示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学校、社会为大学生的献爱心活动提供平台,提供动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

  从社会实践的视角来看,献爱心活动、志愿活动可以被解释为惯习,是一序列日常惯例、习惯和实践的一部分,它的培养需要借助家庭、学校、志愿组织等社会化机制,其中家庭的熏陶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和周围的人经常参与献爱心活动和志愿活动,并且经常带孩子一起参与,那么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意识则可以相应提高。同时学校的培养也非常重要,但目前高校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爱心活动和志愿活动方面还做得很不够,特别是即使有时组织一些活动,也只是走走过场,很难培养学生的献爱心的理念和志愿精神,这是目前荣辱观教育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

  最后,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责任意识是否有所提高,笔者将社会责任意识各个方面(对社会责任的认可、是否支持慈善事业、奉献意识的强弱、参加过何种爱心活动)与年级做了相关分析,分析的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社会责任意识基本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年级从低到高并没有出现社会责任意识也随之增强的趋势;同时结果又反映,并不是各年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很强,相反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都显得不够。这就说明目前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特别是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是很充分,实效有待提高。

  四、小 结

  综合上文我们发现:总体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偏弱的现状。首先表现在对社会责任的认可程度不高,从分析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其次表示支持慈善事业的大学生比重也还显得不够;再次,在为他人奉献方面,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存在“帮助他人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的心理,同时也有接近45%的大学生认为“不计报酬的奉献太难做到”,奉献意识不是很强;最后,关于参加爱心活动方面,多数大学生都参加过爱心活动,有奉献社会的行为意识,但是相当部分大学生在义务献血方面还做得不够。

  笔者认为,要让大学生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必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为他人的奉献的过程中,自我也能够得到丰富和完善。同时学校也需要真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我们的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没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显示,并不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都很强,而是都显得不够,这就说明,我们的大学生从高校走一趟,但是他们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这说明我们的高校教育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钟秉林:《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特别策划》2006年第4期。

  [2]郑乐平:《如何扩大志愿参与》,《长江日报》2006年7月13日。

  [3]风笑天:《现代调查方法》(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龚为纲: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通讯地址: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韵苑公寓14栋240室

  邮政编码:430074

  责任编辑:木新月、路得

为什么说大学生见义勇为是应尽的社会责任
答:1、大学生是社会的补充力量,马上进入社会又有一定的辨别能力。2、大学生正处在年轻阶段,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力量。3、大学生见义勇为对于思想有很大的提高作用。4、大学生见义勇为要量力而行。

见义勇为
答:一、社会心理学的分析 “集体性坐视不救”从内容上看有两类,一类是突发性灾难,常见的有落水、车祸等,有旁观者而无舍已救人者;另一类是受犯罪分子攻击,如被侮辱、被抢劫等,有围观者而无见义勇为者,或见义勇为...

如何看待长江大学三位见义勇为的大学生事迹,发表一下你自己的看法!_百 ...
答:第一、 三个大学生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非常值得人敬佩。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二、 三个大学生牺牲了自己,帮助了别人。我们在深深地被他们感动之余,也为他们年轻...

如何评价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行为(初三政治作业)
答:通过这次见义勇为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质量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司马迁也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学习时代楷模,弘扬英雄精神。做到端正人生态度...

关于长江大学见义勇为事迹的文章,1800字
答:我在思考,大学生英雄集体这样的一种精神,或者说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第一点,他们的这样一种行为或者这样一种品格以及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舍身取义的大爱精神,这是社会的宝贵资源。 至于值...

大学生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答: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

求辩论赛:学生应不应该见义勇为。反方四辨的总结陈词
答:这样冷漠的社会,大学生有什么动力去见义勇为?华中科技大学对于“大学生见义勇为”这一看法的调查中,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赞成,这并不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而正是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真正学会了怎样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
答:3 对于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别人困难时尽力帮忙的问题,有46%的大学生认为别人在困难时应尽力帮忙,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44%的大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 4 20%大学生认为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普遍学生反应:“社...

如何看待见义勇为作文
答:如何看待见义勇为作文,见义勇为是一件值得表扬和鼓励的事情,但是无论何时见义勇为也要注意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如何看待见义勇为各有说法,下面分享如何看待见义勇为作文。 如何看待见义勇为作文1 篇1 见义勇为顾名思义就是见到别...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
答:“作为选拔培养人才的高校,录取见义勇为考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今年高考吴宇昊考了476分,第一志愿填报了四川师范大学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3篇文章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3篇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