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书的雅称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

《书》

「书」的别称

1、【籍】:书、书册。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读·活板》“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2、【篇】:指书。

“著文为篇。“——《论衡·书说》

“故事绝于常篇。"—《游天台山赋》

3、【集】:汇集单篇作品编成的书册。

“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合而编之。”—《隋书·经籍志四》

4、【卷】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5、【汗筒】借指史册、典籍。

“虽崇勋懋绩有关於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晋书·王湛传论》

6、【汗青】:借指史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元·鲜于必仁《寨儿令》

7、【青简】:指青史,史书。泛指书籍。“云毫终日画,青简为谁编?”——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厌从薄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唐·白居易《秘书省中忆旧山》

8、【临池】:学习书法谓“临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晋·卫恒《四体书势》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尽萧闲,浴现临池,滴露研朱。——李彭老《高阳台》

9、【韦编】:泛指古籍。“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唐·周弘亮《除夜书情》

10、【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因佛道两家写书用黄纸。也指书籍。

“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唐·皎然《兵后早春登故朝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亦清道人井沉道士》“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经动处引清风。”——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

11、【经筒】:比喻博通经书的人。“腹便便,'五经'等。”——《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12、【牙签】:指书籍。“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囊鱼。”——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丰》

13、【木牍】: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牒则木牍一版之称。”——叶德辉《书林清话·书之称叶》

14、【丹铅】: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后人亦用来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唐·韩愈《秋怀诗》

15、【巾箱】:指学问著述。“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遇。”——宋·陆游《冬夜读书》

16、【芸编】:指书籍。“天随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绢香。”——宋·陆游《夏日杂题》诗之五“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元·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

17、【芸帙】:犹芸编。“坐紫苔兮绿绮奏,荫苍松兮芸帙舒。”——明·梁寅《蒙山赋》

18、【芸签】:书签,亦借指书籍。“登诸兰署,辖彼芸签。”——唐·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

19、【缥缃】:指书卷。古时常用淡青、浅黄色的丝帛作书囊书衣,因以指代书卷。“词人才子,则名溢於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细帙。”——南朝梁·萧统《序》

20、【帖】:指书卷;书籍。“图陈虎观开细帖,喜动龙颜促讲筵。”——明·张居正《文华殿进讲大宝馈应制》诗之一

21、【缃素】:指书卷、书籍。“旧史堆细素,新经録洞玄。”—明·高启《临顿里》诗之八

22、【绑牒】:书册。

“至於事符细牒,既表祯图,无不云霏雾委,盈简被策。——南朝·梁·沉约《瑞石像铭》“至于孝思可称,仁风茂著,存乎细牌,十一而已。”—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孝行》

23、【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秘。——晋·葛洪《抱朴子·遐览》

24、【案牍】:公事文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

25、【瑶帙】:指书套的美称,亦指代书。

“归取家藏瑶帙看,吾翁亦有赠行诗”

——明·郑真《题长淮送别图赠吴兴阮文肃》

26、【玉版】:是指珍贵的典籍。

“周有玉版,纣令胶雨索之,文王不子;费仲来求,因子之。”

——《韩非子·喻老》

27、【玉简】玉质书简,帝王用以封禅、诏告的文书。“便催归玉简侍宸旖,他日归来金莲送。”——明·高明《琵琶记》

28、【方册】:简牍;典籍。

“臣闻古之王政,虽在方册,将崇旧典,必侯圣君。”

——唐·张九龄《贺散表》

29、【方策】:即方册,简册、典籍。

“方策所不书,振古所未闻。“——《宋书·后废帝传》

30、【祸枣灾梨】: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



书的别称,具体都有哪些?
答:2.书田: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书田”。典故出自《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3.经笥:经,经书,泛指最重要的有指导性的著作;笥,装书的箱子。《后汉书·文苑传·边韵》:“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学...

古人对书的雅称
答:13、【木牍】: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牒则木牍一版之称。”——叶德辉《书林清话·书之称叶》14、【丹铅】: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后人亦用来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唐·韩愈《秋怀诗》15、【巾箱】:指学问著述。“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遇。...

书的别称和雅称
答:书的别称和雅称有九个,分别是百城、书田、经笥、万卷、五车、丹铅、灾梨枣、千钟粟、汗牛充栋。一是百城。《北史·李孝伯传》一文中称藏书富有者为拥“百城”。三是万卷。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喻博学,后人用以代指数量惊人的书。二是书田。把耕田...

书有什么别称吗?
答:缥(青色丝织品)和缃素,常作书套、书衣,称为“书帙”、“ 缥帙”、“缃帙”、“缃缥”、“缥缃”、“缥书”、“ 缥囊”、“简帙”、“青缃”,这些也都成为书籍的别称。如苏拭《南窗》诗:“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月升。”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缥缃雄丽藻,韦布富经纶。”萧统《(文选)序》:“...

古代书籍的几种代称
答:1、青简、韦编、青编,古代没有纸时,把字写在竹简上,用皮绳把竹简编缀起来,故称书籍为“青简”、“韦编”,“韦”是用来编扎竹简的皮绳,“青编”即“青丝编”,以青丝编结,用来记事,因而古代记事书籍常以“青编”代称。2、芸帙、芸编、芸签,有了纸以后,人们为了防止虫对书的咬噬,常在...

书的别称和雅称 书的别称和雅称有什么
答:1、百城:《北史·李孝伯传》中提到,藏书丰富的人被称作拥有“百城”。2、万卷:杜甫在《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用“万卷”来形容学识渊博,书籍众多。3、书田:将耕田比作读书,因此读书也称作“书田”。这一说法源自《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4...

书的别称,都有哪些?
答:第三种:琅歼。这个别称源于一种美石“琅开”,而“诗家多以琅开比竹”,竹简又是书籍的载体,所以又将书籍称为“琅歼”。出处为龚自珍《己亥杂诗》七九首:“手们干轴古琅歼,笃信男儿识 第四种:韦编。出处为《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第五种:细缥、缥维。古代常用浅...

书的别称和雅称
答:1. 书的雅称之一是“经笥”,意指装满经书的箱子,象征着书籍的重要性和学识的丰富。2. “五车”源自《庄子·天下》,形容书籍众多,意指一个人的学问渊博。3. “万卷”出自杜甫的诗句,用来形容读书数量之多,也代表学识渊博。4. “百城”出自《北史·李孝伯传》,用以赞誉藏书丰富的人,如同...

书的别称雅号
答:“经笥”一词,源自《后汉书·文苑传·边韵》,将经书比作重要的指导性著作,而笥则是盛书之箱,意指藏书之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万卷”已成为博学的象征,后人常用以形容藏书之丰。至于“灾梨枣”,此语出自古代以梨木和枣木刻书的...

古人对书籍的雅称
答:古人常将书籍称为“百城”,这一称谓源自《北史·李孝伯传》中的描述,当时将藏书丰富的人比喻为拥有百城之人,意味着书籍如同城市一般,拥有无限的价值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