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2
《水浒传》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

有三个细节成年后读懂:林冲休妻是为自保;林冲故意出卖鲁智深;林冲杀王伦不是因吴用挑拨。
一、林冲休妻是为自保。林冲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林冲不敢打高衙内,在陆谦家中,高衙内险些奸污林冲妻子,林冲赶到后,先大喊开门,给高衙内逃跑的机会。林冲被高俅父子算计,要发配前,林冲休了妻子,表面是为了妻子前程,实际上是向高衙内示弱,我休了妻子,你喜欢就要吧,你们可以放过我吧!因为谁敢娶林冲的妻子?只有高衙内。在古代休妻不同于现在离婚,女子被休是奇耻大辱,所以最后林冲妻子自杀。

林冲娘子
二、林冲故意出卖鲁智深。林冲在刺配途中,被董超薛霸绑在大树上,正要动手时,鲁智深出现救了林冲。两个公差要套出鲁智深的身份和出家地点,鲁智深大骂他们,可鲁智深告别后,林冲马上把鲁智深的身份告诉了二人,这就代表,林冲向高俅示好:要和你们作对的人,我也告诉你了,我放我一马吧。

林冲和鲁智深
三林冲杀王伦与吴用挑拨无关。电视剧中把吴用的挑拨作用进行了无限扩大。其实林冲是主动找晁盖等人的,目的就是要联合晁盖等人一起干掉王伦,这是这次行动的发起人,晁盖等人是配合。有一个细节,杀王伦时,电视剧中是随手拿过一把刀,而原著中是藏在身上一把刀,提前有了杀心,可怜王伦不知道自己收留的人对自己下了手。林冲火并王伦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在梁山能站稳脚,还有为了接自己娘子上梁山团聚。

林冲火并王伦
林冲火并王伦后,第一个件事是向晁盖说自己妻子在东京生死未卜,晁盖马上同意他写信派人去接妻子。林冲让去的从先去殿帅府,后去张教头家。说明当时他休妻的意图是把妻子送给高衙内,也知道高衙内只是玩玩,不会明媒正娶,所以可能关在殿帅府某个地方,所以让人先到殿帅府周围打听。
小时候,以为林冲是条好汉,长大后,发现这些细节,感觉自己是被欺骗了,原来林冲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第一个就是西门庆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权势逼迫武大郎把潘金莲休了,自己好名正言顺的纳潘金莲为妾。其实按道理来说武大郎也是知道自己配不上潘金莲的,假如西门庆能和武大郎谈谈,甚至给武大郎一些补偿,让他成全自己和潘金莲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西门庆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联合潘金莲、王婆等人搞出了人命官司,确实是让人不能理解的。

第二个就是殷天锡为什么不害怕柴氏家族的丹书铁券,甚至直接无视丹书铁券。在柴老爷还没有下葬的时候,殷天锡就敢带着人去柴府去霸占房产了,柴进提示殷天锡自家有丹书铁券的时候,殷天锡居然一点都不害怕。虽然殷天锡的背景很强大,但是毕竟宋朝的君王还是姓赵,也没有轻视柴家的意思,但殷天锡居然就这么有恃无恐,太让人不能理解了。

第三个就是家财万贯的晁盖直接就相信了陌生人刘唐的话,而且也真的参与了截取生辰纲的事。其实按道理来说晁盖那样家大业大的人做事情应该沉着冷静才对,只见了刘唐一面就非常的相信刘唐真的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刘唐是想拉着晁盖去做掉脑袋的事情,而不是拉着晁盖去河边钓鱼烧烤,那么危险的事情晁盖居然都没有怀疑过真假。

第四个就是一百零八将中居然没有一个叛徒,这个细节太不能理解了。按道理来说梁山上面的人非常的杂,而且还有原本宋朝正规部队的武将,理论上来说宋朝完全可以安排一个人去做卧底。再不济,也可以收买一个人做卧底。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宋朝的君王和那些权臣不可能不知道。但实际上那一百多人中居然没有一个宋朝的卧底,真的令人不能理解。



有人说,《水浒传》原著中,武松一句“嫂嫂,却不要心头不似口头”,已经足够说明武松内心对潘金莲深藏着情欲。

因为这句话,是呼应之前的大雪天,潘金莲对武松“酥胸微露、云鬟半亸”时说的一句话——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
“口头不似心头”,“心头不似口头”,嫂嫂一句调情的话,武松貌似义正严辞,没想到心里却暗暗记住,还在之后无意中套用出来。这就是典型的无意识和惦记啊。
我觉得这个细节挺有趣的,而且也有一定道理,很符合弗洛依德的“潜意识论”。
当然了,也有人反驳这是对武松的“诛心”之论。逐字逐句分析武松如何英武正派,不为所动。
其实这一切都是故事,都是纸上人物,人们为他们争论不休,也只是争论自己的内心——因为人人都妄图对世界作出符合自我标尺的解释,只不过有的和风细雨自诩客观,有的目中无人见佛杀佛,执念相同,手段不同而已。
回到武松。我倾向于认为,武松对潘金莲,一定存在情欲的唤醒和道德罪恶感。
我的理由不仅仅是这两句“心头口头”,而是原著中武松杀死潘金莲之后的一系列后续反应。



1、卢俊义
几乎被梁山上的人搞得家破人亡。最后还不得不上梁山。说白了就是咽下血海深仇,忍辱偷生。卢俊义原本是河北大名府的富商、大财主、员外,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先是吴用这个缺德玩意设计陷害在家中写下反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然后趁其外出,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张顺车轮战,活捉上梁山软禁,欺骗李固,释放假消息,举报卢俊义家中反诗,断其后路。欺骗李固说卢俊义已在山泊上坐了第二把交椅,并秘密向其解释卢俊义家中反诗的寓意,让李固去大名府告发卢俊义落草为寇的事情,彻底断了卢俊义后路。然后才有了,卢俊义老婆和李固串通一气夺家产,卢俊义下狱,被梁山营救,落草为寇的结果。 什么叫交友不慎,你好心和这些所谓的“社会人”结交,仗义疏财,最后被人家搞得家破人亡,还要反过来低头称一声“宋江哥哥”感激涕零,忍辱偷生当小弟。初读觉得卢俊义不上梁山,真是不够痛快。现在想想,梁山上这帮真心不是玩意儿,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再想想秦明、朱仝、杨志被陷害的家破人亡,身败名裂,还得寄人篱下,可悲!!!
2、林冲
两番救娘子第一次是林冲带娘子去岳庙还愿,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林冲上去就要打。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老婆被人调戏,发现是领导,手先软了,何其懦弱。第二次是陆虞侯骗他吃酒,娘子又被高衙内调戏,林冲撒尿的时候得知消息,赶过去解救。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顾女使锦儿,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的回转。” 这里非常奇怪,老婆被调戏,关了门砸门就是,你不上楼还站着听什么?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的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楼窗,跳墙走了。不砸门也就罢了,还喊受害人开门,她要是行动自由还至于被调戏么?那这句话是说给老婆听的,还是给高衙内听的?林冲上的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见面第一句不安慰先问“点污”,在那个年岁也说得通,砸陆虞侯也合情合理。《水浒传》中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看懂的?
1.小时候觉得鲁智深是个莽夫,长大了再看才觉得鲁达心细如发。
2.小时候觉得柴进是个土豪,牛逼的不得了。长大了才知道柴进也就是个普通无权无势的地主,被芝麻官欺负的要死要活的。
3.小时候觉得林冲武功盖世,梁山上算第一能打的好汉。长大了才明白林冲懦弱且两面三刀。为了自保不择手段。
4.小时候觉得宋江是个面瓜,整天投降招安。长大了才明白,不被招安,这帮子土匪早晚会被剿灭,死的更惨。
5.小时候觉得石秀够哥们很仗义,替杨雄出了一口绿气。长大了才明白,石秀不但八婆,心理还很阴暗。
6.小时候觉得李逵率直可爱,长大了再看李逵就是个无脑杀人机器,立地屠夫
7.小时候觉得快活林武松给施恩出头是理所当然的,长大后才知道那是黑社会火并黑吃黑。
小时候觉得108将个个是英雄好汉,长大了越看越觉得他们是土匪。
小时候幻想着遇到梁山一样的伙伴,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长大了才知道,千万别碰上这类的非主流人士,碰上就是灾祸。一、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哪去了
话说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到任第一天点名,独独缺了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先时高俅曾跟王进的父亲王升学使棒,被王进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起不来。今日发迹了,他还不报仇?
王进迫不得已,带着六十多岁的老母亲逃离东京,投靠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去了。一路上母子二人风餐露宿,一月有余,终于脱离天罗地网。这日两人贪行些路程,错过宿店,只有投宿到史太公庄上。
史太公有个儿子,名叫史进,爱使抢弄棒。王进为报答太公,传给史进许多真功夫。经过半年多时间指教,史进十八般武艺样样学得十分精熟。于是王进辞别了太公、史进,投老种经略处安身立命。
自师父王进走了以后不到半年,史进的父亲染病身亡。史进办完父亲的丧事,半年有余。由于史进与少华山强人朱武、陈达、杨春暗中来往,被人告发。史进弃了庄园,又不肯落草为寇,决定去找师父王进。哪晓得阴差阳错,找到小种经略相公那里,结识了鲁智深。得知师父在老钟经略相公处做事。史进又不辞辛苦,找到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却还是没找到师父。整个一本水浒都看完了,也不见王进的踪影,作者也不曾交待。留给我们一个悬念,心里直痒痒,很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怎奈还是没有结果。
二、上年的生辰纲是谁设的计,是谁劫走的,做得那么天衣无缝
我们都知道,吴用等人智取了生辰纲,计策虽好,但是却有破绽。
破绽一:安乐村王家客店,来了七个贩枣子的客商,并冒名登了记;第二天黄泥冈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劫了生辰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同一伙人。
破绽二:晁盖专爱结交天下好汉,仗义疏财,但凡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不少人都认识他。这样一个名人,怎么能出面住客店呢?
破绽三:白胜挑着一担酒从村里走过,很扎眼,杨志等人被酒麻翻,也让人很快联想到白胜。
所以,顺着晁盖这个藤,很快摸到白胜这个瓜。白胜被抓后,吃不过打,很快招了晁盖、阮氏三雄等人。不是宋江及时报信,七人都得被抓丧命。你看看,吴用这计谋不怎么样吧?
*吴用
上年生辰纲是谁用的计谋,又是谁劫走的,一直是个谜。
从梁中书口中得知,上年花了十万贯收买的金珠宝贝,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无获。
这话还从刘唐嘴里说出来。去年也曾送十万金珠宝贝,半路不知被谁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

一、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哪去了

话说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到任第一天点名,独独缺了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先时高俅曾跟王进的父亲王升学使棒,被王进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起不来。今日发迹了,他还不报仇?

王进迫不得已,带着六十多岁的老母亲逃离东京,投靠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去了。一路上母子二人风餐露宿,一月有余,终于脱离天罗地网。这日两人贪行些路程,错过宿店,只有投宿到史太公庄上。

史太公有个儿子,名叫史进,爱使抢弄棒。王进为报答太公,传给史进许多真功夫。经过半年多时间指教,史进十八般武艺样样学得十分精熟。于是王进辞别了太公、史进,投老种经略处安身立命。

自师父王进走了以后不到半年,史进的父亲染病身亡。史进办完父亲的丧事,半年有余。由于史进与少华山强人朱武、陈达、杨春暗中来往,被人告发。史进弃了庄园,又不肯落草为寇,决定去找师父王进。哪晓得阴差阳错,找到小种经略相公那里,结识了鲁智深。得知师父在老钟经略相公处做事。史进又不辞辛苦,找到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却还是没找到师父。整个一本水浒都看完了,也不见王进的踪影,作者也不曾交待。留给我们一个悬念,心里直痒痒,很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怎奈还是没有结果。

二、上年的生辰纲是谁设的计,是谁劫走的,做得那么天衣无缝

我们都知道,吴用等人智取了生辰纲,计策虽好,但是却有破绽。

破绽一:安乐村王家客店,来了七个贩枣子的客商,并冒名登了记;第二天黄泥冈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劫了生辰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同一伙人。

破绽二:晁盖专爱结交天下好汉,仗义疏财,但凡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不少人都认识他。这样一个名人,怎么能出面住客店呢?

破绽三:白胜挑着一担酒从村里走过,很扎眼,杨志等人被酒麻翻,也让人很快联想到白胜。

所以,顺着晁盖这个藤,很快摸到白胜这个瓜。白胜被抓后,吃不过打,很快招了晁盖、阮氏三雄等人。不是宋江及时报信,七人都得被抓丧命。你看看,吴用这计谋不怎么样吧?

*吴用

上年生辰纲是谁用的计谋,又是谁劫走的,一直是个谜。

从梁中书口中得知,上年花了十万贯收买的金珠宝贝,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无获。

这话还从刘唐嘴里说出来。去年也曾送十万金珠宝贝,半路不知被谁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

这十万生辰纲不翼而飞,谁设的计谋,被哪些人劫走的?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成了一个永久的谜。你说让人挠心不,要

我最喜欢的一本著作,《水浒传》中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我认为这五个细节非常关键而且值得深入探讨,分别是晁盖临终遗言、宋江毒死李逵、吴用上吊而死、公孙胜归隐、为什么是三个女将,分别介绍!
第五个细节:晁盖临终遗言。
小时候看的时候感觉晁盖临终遗言很有英雄气概,当现在读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晁盖临终遗言中的无奈。宋江是第二把交椅,可是晁盖却没有传给宋江,而是传给给他报仇的人,这时候说明晁盖已经不信任宋江了,已经知道宋江肯定会违背初衷,最后走一条招安的路线。
第四个细节:宋江毒死李逵。
宋江毒死李逵,小时候以为宋江害怕李逵在自己死后造反,其实是帮助李逵。成年以后在知道这是宋江的自私之处,他一直把李逵当成自己的马仔,李逵其实就是他的一个打手,他怎么能够允许打手为他人服务呢?
第三个细节:吴用上吊而死。
小时候感觉吴学究是一个神一般存在的人,堪称智多星。但是长大以后再一看,吴用做了太多的丑恶之事,为了赚朱仝上山,让李逵把知府小衙内给摔死了,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干出来这些事情?投靠宋江更是刷新了做人的底线,他上吊应该是良心发现吧!
第二个细节:公孙胜归隐。
小时候感觉很纳闷,这么狠的一个人归隐了。长大后才知道这应该是施耐庵老先生的一个伏笔,宋徽宗喜欢道教,公孙胜擅长道教,皇帝喜欢的道教怎么能够为盗贼服务呢?必须闪啊!
第一个细节:为什么是三个女将?
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论述了这个事情。女子造反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三位却造反了,而且很厉害。其实这三位是三个阶层的代表,扈三娘是地主阶级、顾大嫂是官僚、孙二娘是底层群众。所以代表了不同阶级,命运自然不一样。最后当官的还是活下来了,其它的都挂掉了。
不管各种细节怎么样,其实这里反映了施耐庵老先生的一个朴素的观点,不要反对朝廷!这样我们看能看到《水浒传》的出版。我最喜欢的一本著作,《水浒传》中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我认为这五个细节非常关键而且值得深入探讨,分别是晁盖临终遗言、宋江毒死李逵、吴用上吊而死、公孙胜归隐、为什么是三个女将,分别介绍!
第五个细节:晁盖临终遗言。
小时候看的时候感觉晁盖临终遗言很有英雄气概,当现在读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晁盖临终遗言中的无奈。宋江是第二把交椅,可是晁盖却没有传给宋江,而是传给给他报仇的人,这时候说明晁盖已经不信任宋江了,已经知道宋江肯定会违背初衷,最后走一条招安的路线。
第四个细节:宋江毒死李逵。
宋江毒死李逵,小时候以为宋江害怕李逵在自己死后造反,其实是帮助李逵。成年以后在知道这是宋江的自私之处,他一直把李逵当成自己的马仔,李逵其实就是他的一个打手,他怎么能够允许打手为他人服务呢?
第三个细节:吴用上吊而死。
小时候感觉吴学究是一个神一般存在的人,堪称智多星。但是长大以后再一看,吴用做了太多的丑恶之事,为了赚朱仝上山,让李逵把知府小衙内给摔死了,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干出来这些事情?投靠宋江更是刷新了做人的底线,他上吊应该是良心发现吧!
第二个细节:公孙胜归隐。
小时候感觉很纳闷,这么狠的一个人归隐了。长大后才知道这应该是施耐庵老先生的一个伏笔,宋徽宗喜欢道教,公孙胜擅长道教,皇帝喜欢的道教怎么能够为盗贼服务呢?必须闪啊!
第一个细节:为什么是三个女将?
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论述了这个事情。女子造反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三位却造反了,而且很厉害。其实这三位是三个阶层的代表,扈三娘是地主阶级、顾大嫂是官僚、孙二娘是底层群众。所以代表了不同阶级,命运自然不一样。最后当官的还是活下来了,其它的都挂掉了。
不管各种细节怎么样,其实这里反映了施耐庵老先生的一个朴素的观点,不要反对朝廷!这样我们看能看到《水浒传》的出版。

1.李逵老娘被老虎分食,回山时众好汉不提李逵老娘的生死——
却在乎他杀了几只老虎,纷纷大笑。
2.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性命,林冲却为自保,透露鲁智深身份给两个押送的公人。后高俅去大相国寺报复鲁智深,导致鲁智深无法安身。
自此二人再相见,鲁智深只有一句客客气气的“林教头”,再没叫过他兄弟。
3.霹雳火秦明奉命讨伐清风寨不幸被俘,严词拒绝了宋江等人的劝降。宋江则直接把他灌醉,差人扮成秦明带领士兵将青州城外的百姓尽数杀光。使他彻底成为朝廷的对立面。
青州知府看到假秦明反叛,果断将城中秦明一家老小尽皆斩首。
4.卢俊义在北京大名府有家世有产业有名声,吴用假扮算命先生让卢俊义去泰安州避难,另一方面又差人写下“卢俊义反”的藏头诗。
卢俊义途径梁山不幸被抓,宋江等人一面将其软禁酒肉款待,一面又把他的管家李固放走,并且告诉他你们的卢员外已经在梁山落草。
5.美髯公朱仝曾舍命一而再再而三拯救过晁盖,沧州知府怜惜他的为人和才干,让朱仝看护自己的孩子。朱仝和知府四岁的小公子情同父子,可梁山差人骗开朱仝,让李逵一板斧把这个四岁的孩子砍死了。
朱仝无法面对知府,也无法说清干系,只能含泪上了梁山。
6.神医安道全因自己的老婆李巧奴不愿落草上山而拒绝梁山的邀请,梁山的行事也很果断干脆,直接一刀捅死了李巧奴,并在墙上留下“杀人者,安道全也”。
于是一个医术高超本,可以平淡安稳生活的医生,一夜之间成为了杀害自己老婆的通缉犯。
7.扈三娘的未婚夫祝彪被梁山杀了,哥哥扈成逃走下落不明,梁山班师回营时,李逵将扈家庄上下一百多口人尽皆屠戮。
于是扈三娘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亲人。后宋江为了拉拢,认扈三娘为干妹妹;为兑现自己的承诺,将她许配给见了女的就想上的王英。

《水浒传》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
答:有人说,《水浒传》原著中,武松一句“嫂嫂,却不要心头不似口头”,已经足够说明武松内心对潘金莲深藏着情欲。因为这句话,是呼应之前的大雪天,潘金莲对武松“酥胸微露、云鬟半亸”时说的一句话——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口头不似心头”,“心头不似口头”,嫂嫂一句调情...

成年后再重新读一遍水浒,和小时候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
答:等自己成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水浒传》,看的不仅仅是好汉故事,因为三观逐渐成形、理性、客观的去看这部小说时,就会有另一番感受。会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去分析小说中描述的一些细节,并且从中领悟一些道理,一旦自己的性格与某位好汉相匹配,甚至还会将自己带入到角色当中,通过两相比较、相互印证...

成年人的艰难是怎样被宋江用十个字道出的?
答:宋江开话道:俺是郓城小吏出身,又犯大罪,托赖你们众兄弟扶持,尊我为头,今日得为臣子。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们众人若嫌不自在……一任你们自为。——《水浒传》精髓就在“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这10个字中。仔细看看,好汉们还真是这样。像一直被很多人诟病“软弱”的林冲,...

水浒传年轻人可以看吗
答:而且最主要的是,就算你不能通过这本书看到什么文学上的知识,你也可以当作欣赏一个有趣的故事来看。水浒就是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官逼民反,那个时代的阴暗。通过一个小说了解一个真实的时代,这也是水浒的一个魅力。而且虽然这本小说里面含有一些暴力的内容,但是青年人其实已经具有成熟的心智了。他们...

《水浒传》中有哪些细节是你读了两遍之后才读懂的?
答:那就是宋江在临死前把李逵叫来,并且也让李逵喝了毒酒,并称是怕李逵造反。事实真是如此吗?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二则成了武松。黄信镇三山的名头连隔壁清风山的一二三号人物都没听说过,本人还真不知道他有什么脸皮叫镇三山。

儿童版水浒传和成人版水浒传的区别
答:很多小朋友无法领略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为了使中国名著走向少儿读者,对原著进行了改编后的四大名著除了保留了原著的精髓之外,文字也变得浅白易懂。另外,名著中的人物和场景在经过精心设计后,相信小朋友在看书时会体验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而所谓的成人版一般就是原著或更接近原著的版本。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适合哪个年龄段开始看?_百 ...
答: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被小说称之为英雄好汉,读者也将他们当作英雄来崇拜,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都是普通人,只是由于机缘际会走到了一起并有一番不凡之举。这些英雄好汉本来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是极为相似的。《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很多其实都不是好人,而小说却将他们...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为什么却有一句俗语,“少不读水浒”?
答:因为《水浒传》的内容不是很适合青少年去看,它们会很容易家里面的一些做法放到现实里面去,那么就很容易引起他们一些性格的缺陷,他们以为有什么事情要讲义气。只要去打打杀杀就可以去解决问题了,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校园暴力啊,或者影响一些三观的形成。其实在古代和在现在人生都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答: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的半路出家。这个成语源于佛教术语,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现在泛指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鲁达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他原名鲁智深,是个出家人,但后来投身江湖成为了梁山好汉。这个故事背景与“半路出家”这个成语非常契合,因此常常用“鲁达当和尚&...

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年龄段的人看《水浒传》,有什么不同?
答: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在不断改变,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年龄段的人看《水浒传》的认识也是不同。就本人来说吧,年少时看《水浒传》觉得一百单八将都是英雄,成年以后再看就觉得一百单八将不都是英雄,年纪再大,就觉得一百单八将都不是英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