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内在的从容》这个书名,就被这几个有着特殊魔力的字吸引,迫切的买下,前两天又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它一览无余……

  这个看的速度,确实好像和书名以及本书所要传达的人生态度有点不大相符。但我相信,从容并不代表着慢,慢只是从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像充实和忙碌的关系一样。

  下面是随便摘录的几句自己自己觉得略有感触的话。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与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区别也许在于,慰藉类似于心里治疗,重在调整我们的心态,智慧调整的却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眼光。”“灵魂是一只杯子,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你就是一个圣徒;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你就是一个诗人;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一心要用它们在你的杯子里调制出一种更完美的琼液,你就是一个哲学家。”哲学不只是“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样天马星空的思索,更多的是对周遭一切的探索。

  “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交谈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当我们用居高临下的万物主人的姿态观赏大自然,所有的风景只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停止观赏,融入自然,用耳朵和心倾听到的,才是真实的自然。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2

  最近在读周国平的书,单单看到《内在的从容》这个书名就很喜欢。在序言中,作者对书名做了解释:“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但是对于忙,应该有一种警惕。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保持一种内在的从容,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作者正是以这样从容不迫的心态,或随感,或短章,把自己对人生、情欲、哲学、文化等的理解娓娓道来。

  很喜欢文中的这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所以,安静是是内心的丰富,是精神的丰富。泰然处之,谦卑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安静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缺点;在安静中,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人生境界宁静简单而又丰富充实,有人说“读书就是读己”。我看到了“残缺”的自己:处在浮躁的名誉、利益的漩涡中。我渴望这样的安静。

  在安静中阅读。周国平认为读书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读书的快乐一是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在自我精神的丰富和生长。通过阅读过一种心智生活,使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答道:“因为它在那里。”回答得简单而又令人深思。他把阅读好书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优秀的书籍好比宝库,它就在那里,而阅读是占有的唯一方式。

  作者认为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想来,我很惭愧。近年来,我读的大部分是教育教学类书籍,刚参加工作之初,教学理念的贫乏、教学观点的陈旧,都迫使我不得不从专业书籍中汲取营养,应该说读书的功利性太强。在胜任工作之余,我也准备阅读一些哲学、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著作,只为在安静中丰富精神世界。

  在安静中思索。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每个人都要为成为怎样的人负责。作为教师,虽远离官权利诱,但职称晋级、荣誉表彰等也使自己身心俱疲。我总问自己:自己究竟还能做点什么?每天的忙碌只为一些荣誉吗?不,不是的。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关心孩子的成长。把孩子当做朋友,基于信任和尊重,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去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教师更需要一种从容的心态。教师是“慢”的教育,不仅是因为周期长,更是教育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工作中,我为学生之间的差异烦心过,因学生屡教屡犯的错误懊恼过……急功近利,最终只会揠苗助长。

  文中写道:“无论多么重要、多么喜欢的事情,都要忙得愉快,忙得从容、有分寸;始终保持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内在是从容而闲适的。”做一个从容的教师,享受职业那份特有的幸福。这,也许才是教师最应该拥有的生命底色。

  作者在书中还强调,拥有“自我”。他认为每个人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这个内在的自我能够健康成长,必须给它充足的营养,而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都是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途径。生活不正是这样细水长流吗?我们不妨在教育之路上从容些,再从容些。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3

  文中写道:光阴似箭,对于那些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的人来说,总觉得时间以逼人之势驱赶着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的确如此,走在大街上,到处是行色匆匆的行人,从早上边吃早餐边赶路的上班族,各种电话频繁之约的从商人员,晚晚会议不断的各个领域的高层,无不在忙碌中度过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沉思就是奢侈,回味就是浪费。

  在我曾经近二十年的职业中,我也是奔波在路上的忙碌者,无论是上班还是休假,我从未空闲过,我搞不清哪个景区有无花展,也搞不清哪个景区是否风景宜人,甚至更多的景区我都无从所知。

  一位友人曾打电话善意地嘲笑我:听说你在深圳十几年,居然比我更不懂深圳的景点。这句话至今让我想起都汗颜。

  文中说,忙有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我想,这就是一种从容的表现。

  从容是一种心境,没有这种心境,我们的一切忙碌只是一机械性的劳作,丝毫产生不了创造性。

  所以,从容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灵感才会更清晰地显露出来,那么创造也就产生了。

  记得曾看到一篇文,作者说他们国家计划准备为火车提速,这个方案遭到作者在内很多人的反对,作者认为,他并不希望快速到达某个目的地,他只是想在缓慢地行驶时,享受窗外的风景,车上人们聊天中的各种趣闻,以及悠然自得的时光而已。

  这种从容的心态让人的内心更加平和,试想想,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活得如此忙碌,有多少时间去留意草木荣枯、树叶飘落,小鸟鸣唱,风儿低吟等等意境?

  有许多本应值得回忆的往事却付之东流,到头来人生就成了一眼望到头的空白。

  天地悠悠,人生短促,用一种心静如水的态度,摆脱功利、欲望、份争的干扰,回归生命的单纯,收获内心的宁静,留住光阴里最美的瞬间,那么,你的从容便会成为永恒!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4

  《内在的从容》这本书我不知道自己看了几遍,想起来的时候都会翻看,翻到哪里看哪里,有的时候很神奇,随手翻到的地方就有我那几天想要寻找的答案。这本书应当是我接触哲学领域的启蒙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在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让我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独立、丰富、自由、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心灵土壤是良田沃土还是荒田瘠土,多半取决于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耕耘好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因为我们自己结出的果实会产生新的种子,我们自己会成为新的撒种人……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5

  拜读了周国平的《内在的从容》一书。

  记得有人说过: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拿起这本《内在的从容》,舍不得一口气读完,这样的书是需要慢慢品的。把它当做最好的巧克力,每当忍无可忍时读上几页填补一下自己的渴求,补充一下身体的能力就够了。把读到的觉得最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以便不断咀嚼。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与悠闲。 这是周国平写在随感《内在的从容》里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道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人活在世上,本来就该是从容与悠闲的,然后在物欲横流的现代讯息社会,总是有太多人的疲于奔命,为了太多身外之物而劳累奔波。周国平书中的财富观是我比较赞同的。

  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我似乎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忙,我始终有一种警惕。我确立了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才会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体会就更为深刻。

  祝愿每个人都能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6

  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在书的右下角,如此一小段摘录便吸引了我。向来喜欢读周国平的作品,于是在闲暇的下午,在图书馆中安静地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在周国平的《内在的从容》中领悟内心的安宁与平和。

  当生活变得没有空闲时刻,是否可以暗自欣喜甚至仰着头倍感自信地说,我把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我的大学生活正在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呢?确乎,我曾如此问过自己,然而我却搜寻不到任何解析,脑袋里思绪犹如那天空的风筝,毫无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的······

  当书页在指尖翻起、落下时,似乎在恍然间,那些许的困惑也随之烟消云散了。"现代人活得太热闹了,我总怀疑仁爱的背后是空虚。 周国平在书中如是说也。在周国平看来,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那么我的问题明朗了,在这一个阶段中,我的热闹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在热闹的背后,除了欢声笑语,除了好闺蜜间的聚餐聊天,除了社团活动······我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内心是否依旧在周遭的热闹"下偶尔如此的不安,当将这些问题一一地罗列出来时,才能够发现自己实质上做过了多少事,而其中又有多少事是值得那流逝的时光去纪念的。

  追随着周国平笔下的文字,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才明了平凡"二字的分量,明了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热闹。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7

  在房东书架上,发现了周国平的这本《内在的从容》,这让我内心欢喜异常,感觉有好久没有读他的作品了。

  这是周国平老师的一本随感集,由长长短短306篇小文组成,这些文章被周国平老师编辑成了“碎句”和“短章”两部分,其实,“碎句”不一定短,“短章”也未必长,但每篇文章读起来会让人若有所思。

  多年来,一直渴望并努力追寻着一种内在的从容与平静。无论工作、生活和子女教育,都喜欢以一种从容、简单、平和的方式进行。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在某些书中发现自己的过去、当下和想要的未来。周国平老师的作品就属于这种书籍,所以一直喜欢。现在还是和大家分享读这本书的感觉吧。

   关于人性、人生与生命

  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每个人都有善恶或者长短两个方面。善恶短长是运用的结果,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潜能并没有被发现和合理运用。尤其是在眼下“一刀切”“大而统”的环境中,很多孩子被过早定型,把偶然形成的一条窄缝当作自己的生命之路从而轻慢了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得到别人认可的希望,如果个性遭到过度压抑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课堂上那些学困生常常通过恶作剧或者违背纪律来引起他人关注多半是因为某些方面受到了冷落和压抑。只有对人性有着充分理解,人才能变得更加深刻和包容。

  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有洞察人性、关注人生、尊重生命,才能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否则,有的小事也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甚至致命的麻烦;事后回顾,当时所谓的大事也不过是小事一桩,但结局已无法更改。

  周国平老师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可惜,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念没有根植于人们心中,当然漠视生命的悲剧在不断上演。就在我构思这篇小文的时候,读到一篇来自老家的新闻。一名年仅7岁的小男孩被亲大娘用刀捅伤后弃置在玉米地中,生命奄奄一息。

  没有正确的生命观,很难发现人生的意义所在,更谈不上真正的幸福。

   家庭、婚姻与孩子

  据民政部统计,20xx年离婚率再创新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离婚率大都超过了30%。

  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离婚的家庭带给每个人的毕竟不是简单的解放、自由、轻松和快乐和幸福。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

  太封闭和太开放都不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与持久。相爱的人应该亲密有间,夫妻之间应该将对方当作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夫妻如此,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道理其实很简单,即使关系再亲密,两个人不可能会变成一个人,记得有位哲学家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忘记这点,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而面对对方的瑕疵不能给予原谅与包容。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在幸福的家庭里,孩子能够感受到的是稳定持久的安全感、父母的爱与由此而产生的自信。然而,与此相反的是,现在很多家庭却成了伤害孩子的根源。夫妻貌合神离的关系甚至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离婚而造成的父母一方的缺失、外出打工给个孩子造成的孤单以及对孩子不切实际的学业要求,这一切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未来成为优秀的公民和合格的父母埋下了不良的种子。

  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心灵空间,不受外来的侵犯与打扰,因此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配偶和孩子,婚姻和家庭更能保持相对的和谐与稳定。

  儿童是成人之父。孩子身上好奇、向学、向善的品质值得成人学习尊重与学习,同时,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再成长的过程。理想的配偶和亲子关系是互为朋友和人生导师。

   教育、信仰与阅读

  教育即生长,除了生长之外别无其他。

  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的天性和潜能得到健康充分地发挥,衡量教育的尺度应该用广阔的人生和人性尺度而非狭隘的功利尺度。相比之下,仅用分数或者学生未毕业获得的职业来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的确是狭隘而可怜的,但事实是残酷的。社会、家长和学校眼睛盯着的往往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因为后续的发展不容易统计和关注。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一问题的严重,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不再把成绩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希望有关部门不要仅仅用升学成绩来衡量学校的成就和发展。

  周国平老师说如果认识到人的无知是智慧的起点,那么,觉悟到人的不完美便是信仰的起点。

  信仰不等归属于某个宗教团体,信仰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一切伟大的信仰,无论宗教归属如何,其灵魂都是相通的。那些只停留在表面不领会真正内涵的,无论态度如何虔诚都不算是拥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是对神圣之物有所领悟。那些佛门面前烧香磕头的善男信女,是真的拥有信仰吗?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有所求才有所信的,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时代可以改变,时空可以改变,但信仰的内核是恒定的,一个不崇尚读书的人难以对信仰有正确的理解并拥有自己坚定的信仰。

  读书的好处很多。首先,读书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望,其次读书可以与书中的灵魂进行交流,另外读书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得到丰富和成长。然而,在急功近利的环境下,只有少数人能够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快乐并从中汲取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养料。每次看到毕业生撕书庆祝的场面,总会产生一种刺骨的寒冷感觉。

  大批民众信仰缺失、教育屡遭诟病,难道与整个社会读书太少、过于追求功利无关吗?

  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不是爱惜时间,而是浪费时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我们现在的教育正是如此。

  阅读经典是改善教育的最佳途径,把孩子解放出来,让他们沉浸在书香而不是题海中,通过阅读改善教育与社会使其步入正轨,这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自下而上的活动相结合。

  朱永新先生说“改变,从阅读开始”。但如果政府官员不读书,百姓就不会热爱读书;如果学校的校长不读书,老师就很难热爱读书;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喜欢读书,学生和孩子就很难热爱读书。周国平老师说一个爱读书和写作的官员是不容易腐败的,也不容易昏庸的。对于热爱读书和写作的官员,身份和职务是身外之物,因为他获得了一种自由眼光,能够立足于人生的全景,知道怎样做人,因而也知道怎样做官。欧美发达国家,无一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周国平老师认为媒体对大众阅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他们有责任向大众推介好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遏制低质量的烂书畅销。是的,阅读低级趣味的书还不如不读书。

  是的,改变从阅读开始,从你我开始。

  这两天,奥运会运动员,“洪荒少女”傅园慧网络走红,也许国人渴盼这轻松快乐的心态已经太久。体育竞技运动需要一种内在的从容,教育和生活也如此,唯有从容不迫,才有长久的快乐与幸福。生活,就像文火煲汤,需要慢慢来才行。

  愿每个人的内心都从容快乐!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8

  刚刚拿起周国平的《内在的从容》,仿佛饥渴的人面对一顿自助大餐,可以快活自在的享受一次。

  整本书读起来温和又细腻,好像清泉石上流,常常有新鲜的思想,让我打破原有的认识,感到喜悦。

  这真是一位优秀的思想者,和他的对话是乐趣。读这本书之后,我把自己关于思考的一些理解写下来,作为对它的推荐。

  什么是有价值的思考?思考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一种方法,一种理念,当它能够把我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就会变成信念。我们只会坚持不得不做、必须要做的事情。

  当一种理念只代表了美好的愿望,甚至只代表一种理解认识,它就不具备让我们坚持的动力。

  如果我们不能发现问题,发现困境,那只是自我蒙蔽,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智慧。

  要很好的生存,必须要了解外部世界。

  怎么看待世界,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内心世界就是我们的发动机。解决了内部的问题,才能解决外部问题。

  思考者才能成功。有时候我们会稀里糊涂的成功,仿佛自己是天之娇子,那其实不过是走了狗屎运。一段时间之后,环境变化,心情变化,往往又稀里糊涂跌入谷底。如果不能找到成功的方法和理由,就只能做随波逐流的可怜虫。

  成功者未必完善。世界包罗万象,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掌握。许多优秀的人,在生活里面也有失败和弱小的方面。比如克莱尔和默多克,他们一个不能遵循道德,摧毁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政治形象;一个选错老婆,被迫成为一出闹剧的主角。成功的人不见得完善,只是某方面优势突出罢了。

  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像国平书中列出的关键章节:我们如何看待人性?如何看待精神生活和物质欲望?如何看待困难、成功、压力?如何看待两性、爱情、情欲、婚姻?

  这些都是精神世界里面的重要课题,我们得学会触摸自己的内心,时常询问它对于各种行为的感受,这才能建立起符合内心情感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自我,这才可以避免无知无觉,避免人云亦云,具有真正的智慧。

  书中说,最高明的精神境界,应当是达到“丰富的单纯”和“内在的从容”。对照我自己,“丰富的单纯”应当是做到了,我心志专一,即“单纯”,我努力增广见识,即“丰富”,这很好。然而,“内在的从容”却远没做到。平时忙忙碌碌,心情仓惶,哪有一点从容的姿态呢?

  我理解生活像是爬山,既要速度,又要快乐,最好是边走边唱,酣畅淋漓而又不伤身体。这里面的尺度,真是很难把握。如果做到“内在的从容”,才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吧,这是我改进的目标。

  因为生存,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生存。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答:内在的从容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内在的从容》这个书名,就被这几个有着特殊魔力的字吸引,迫切的买下,前两天又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它一览无余…… 这个看的速度,确实好像和书名以及本书所要传达的人生态度有点不大相符。但我相信,...

《从容人生》读后感
答:那位老人从容面对人生得失的豁达心态,令人顿生敬意,也令人深思。每个人都是命运的掌握者。如果你学会了掌握命运,那么你也就掌握了人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风华正茂时不珍惜时间,不懂得追求,到老后就感叹上天的不公。也许...

越忙越要保持纵观全局的从容心态读后感想
答:这种心态看似可笑,在生活中却非常普遍。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幻想一蹴而就,只会让自己更加失望。凡事量力而行,避免好高骛远,不要被表面的“忙”牵着鼻子走,也许能过得更快乐一些。

读《一生从容》(林清玄)
答:与一篇好文的相遇,有时是机缘巧合吧!写得真好,读后感怎么都不能描述我对这篇文章的喜爱,所以全文拍照,留在这里,以后的以后,可以随时来翻看!反复阅读多遍,感觉内心安宁。所有的痛苦,都是心有不甘,总想问生活:为...

《杨绛:淡定从容,便是优雅》读后感
答:就像书的名称一样,通过作者的描述,带领我们了解,杨绛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淡定从容,便是优雅”。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的杨绛,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爱读书的习惯,把读书奉做是自己精神世界的食粮,不管在任何时候,...

《从容路过的人生》读后感
答:《从容路过的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是小池一夫,他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漫画界元老,漫画作品曾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到人际交往、工作态度、消费与审美、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基本上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这...

《生命从容,我心优雅》杨绛传读后感(二)
答:这种兴趣超脱了我本身固有的对文学单方面的执念,而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自己的阅读尚且不够,之前才会对戏剧没有丝毫的涉猎。生命从容,我心优雅读后感(二)完。感谢观看的读者,晚安!

《从容的底气》读后感要怎么写?
答:读到这本书的感觉犹如鸟儿翱翔在蓝天、鱼儿游弋于大海、思想徜徉在宇宙中,从容、安宁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林清玄的从容语录:1. 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2. 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只是突破自己习惯...

读书笔记—从容的底气1
答:每次看从容的底气,总有一种淡然的感觉,可能洋洋洒洒的写了很多简单的故事,但道理确是真实的,他的书都需要静静的看,哈哈,所以看了好久,就看了个三分之一,没辙,看书也要有个好状态。喜欢本文中的这段话:阳光不...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读后感
答: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读后感1 读《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开始认识了席慕蓉。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唱醉了无数充满故乡情怀的游子。然而,细读她写的《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更是让人如痴如醉,娓娓道来的她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