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刑法的发展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8
西周时期刑法的发展

西周时期,墨、劓、
、宫、大辟等五刑仍被作为主体刑而广泛使用。除此以外,徒刑、拘役、流刑也是当时的重要刑罚手段。
(1)徒刑
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把犯罪较轻、不够处五刑的罪人,关在监狱中“任之以事而收教之”,即进行劳动改造,而且不准犯人像正常人那西半球戴冠饰。“其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即按罪行轻重而关押不同时间。史称这种制度为“圜士之制”。这说明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与身体刑、财产刑不同的劳役刑,即有期徒刑。
(2)拘役
史籍记载,西周时把犯罪情节轻微的人罪犯缚手足,放在朝门之左的大石上,令其思过,然后送到司空那里作短期劳役,时间最长为九个月。这种处罚近似于后世的拘役,史称“嘉石之制”。
(3)赎刑
赎刑是一种刑罚执行的交通办法,既允许受刑人拿出一定金钱或物品折抵刑罚。赎刑在夏朝时即已存在,西周时曾广泛使用,赎刑金额根据刑种不同而大小不一。
(4)流刑
流刑即流放。西周时期流刑大多针对贵族使用。

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继承神权,提出德治思想。
l、以德配天
2、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提出的一种法制思想。内容简单说来即提倡德治,谨慎使用刑罚。
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法制观,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则与标本。
3、刑法世轻世重:(西周)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西周立法概况:
1、周公制礼:西周时期周公将夏商时期的礼制加以整理编撰而成。
2、西周时期的礼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规范。
礼的内容:“亲亲”与“尊尊”是礼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影响中国古代法律的两项重要制度。“亲亲”“尊尊”、维护的是以父权为主的家族关系和以君权为主的等级关系。
3、吕刑。西周时期周王朝司寇吕侯所作,又称甫刑,注意尚书中的吕刑篇不是成文法典,而是对此次法制改革的一次记录。
4、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周朝的刑书,另一种含义是西周的刑法。
5、遗训、段彝。“遗训”是指先王留下的遗制,“段彝”是指商朝的习惯法。
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的司法化,是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刑事司法政策的考察,离不开对刑事政策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刑事政策的不同,主要是对不同的刑事法制指导思想的具体反映,刑事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刑事法制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而中国刑事政策发展的历史无疑也蕴含在中国刑事法制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之中,体现在刑事司法过程的法律适用之中。自先秦中华法系初成直至晚清法制改革之前,中国历代的成文法典始终处于民刑不分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诸法合体”,但又以刑为主。中华法系的成文法典,大都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政权为中心,将不利于其政权稳定、不利于其封建统治的行为统统禁止于法律之中,行为性质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各领域,国家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律规定为犯罪,科以刑罚,国家司法机关也没有明确的民、刑划分。因此,对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有关于刑事法制思想的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刑事法律政策的变迁。

  西周

  一、 法律思想及其影响

  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天”或“上帝”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天命”属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意味着神权的动摇。“德”的要求,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


  “明德慎罚”,即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立法,司法都必须宽缓、审慎、执行刑罚更要慎重。“明德慎罚”主张被儒家学派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法律思想和法制方针,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的一种法律观念。

  奠定了“重民”、“ 重德”、“仁政”的传统,为春秋战国时期神权思想进一步衰落和儒家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 “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 神权和族权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礼”。周初,周公“制礼作乐”,将夏礼、商礼发展成一整套以伟胡总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周人看来“礼”是治理国家的唯一准绳。 周礼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四个原则。“亲亲”即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宗法原则,维护家长制;“尊尊”即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特别是一国之君,等级原则,维护君主制;“长长”即小辈必须尊重长辈;“男女有别”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最基本的是“亲亲”和“尊尊”,都为巩固宗法等级制服务的。从此两基本原出发,周礼特别强调“孝”、“忠”。 “亲亲”和“尊尊”是西周立法指导思想,“孝”和“忠”是伦理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礼治”基本特征是“礼不上庶人,刑不上大夫”。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即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的奴隶制法。是西周指导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


  三、 主要法律形式 立法概况


   周文王之法“有亡慌阅”  《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 《吕刑》,以“明德慎罚”为指导原则,“作修刑辟”,制定了西周一部重要的法典《吕刑》。  周公制“礼”,形成一整套一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主要法律形式(礼、刑。 还有誓、诰、命等王的命令。) 1.礼。又称《周礼》。 2.刑。《九刑》、《吕刑》。《吕刑》贯穿着“明德慎罚”的精神。 3.誓。属军令。4.诰。周王对诸侯发布的命令。 5.命。王命。


  四、 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


  “礼”最早源于氏族时代的祭祀风俗(玉和鼓成为中国古代祭祀活动的代表物)。  西周宗法因嫡长子继承制的最终确立而系统化。

  “礼”的很多规范实质上具有法律甚至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礼起重大作用。 五、礼与刑的关系

  “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处罚,是惩恶于已然的制裁。“礼”的功能,重在“教化”。“刑”则相对处于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礼”行为,进行刑罚处罚。 


  六、 刑罚制度


  《吕刑》中的“五刑”、“五罚”、“五过”。 “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五罚“,即赎刑。如以“五刑”定罪量刑有疑问时,就罚罪犯出铜赎罪。 “五过”,即赦免。

  此外,还有鞭刑、罚丝、流放。罚丝,是对贵族的一种处罚。


  七、主要罪名


   不孝不友罪——“不友”不尊敬兄长,破坏了“亲亲”“尊尊”为原则的宗法等级制  寇攘奸宄罪——所谓盗窃罪。是侵犯财产所有权的重罪。

   群饮罪——禁止周人聚众饮酒。总结商朝统治者饮酒作乐的教训  “贼”“藏”“盗”“奸”罪——“贼”毁弃礼仪;“藏”窝藏“贼”者;“盗”偷窃一般财物;“奸”盗人宝物。

   诽谤罪——议论天子  不从王命罪  违背誓言罪

   八、主要刑法原则与形势政策

   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眚”是指过失之意,“非眚”即是故意。“惟终”是指惯犯,“非终”则是指偶犯。这种制度说明当时对于过失犯罪、对于犯罪人主观恶性上的差别,已有较清楚和深刻认识。

   罪人不孥。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 罔厉杀人。不乱杀无辜,罪刑相应的意义。 

   罪疑从轻。“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即。对判“五刑”而有疑者,可减按“五罚”处罚;如判“五罚”而有疑者,则予以赦免。 

   同罪异罚。“刑不上大夫”的体现。“八辟”。宫刑不适用于贵族,对贵族处以死刑的地点和方式也不同。

   宽刑适中。刑当其罪,不轻不重。适用刑罚要慎重,力求不偏不倚,不轻不重。



西周时期刑法的发展
答:周初,周公“制礼作乐”,将夏礼、商礼发展成一整套以伟胡总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周人看来“礼”是治理国家的唯一准绳。 周礼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四个原则。“亲亲”即必须亲...

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制较之前有哪些进步?
答: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奴隶社会较为完备的时期,其“保民”,“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与目前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礼刑结合”。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产生,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

西周法制的发展谁能简述一下?谢谢!
答:3、吕刑。西周时期周王朝司寇吕侯所作,又称甫刑,注意尚书中的吕刑篇不是成文法典,而是对此次法制改革的一次记录。4、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周朝的刑书,另一种含义是西周的刑法。5、遗...

夏商西周立法思想的变迁
答:将这种暴力行为作为常态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就逐步形成了刑法。礼作为法的基本内容之一相对于刑出现较晚。西周建立以后礼才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发展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周公制礼就是将礼从单纯祭祀活动中剥离出来,升格为政治准则、...

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对于现代刑法有何意义?
答:其次,是吕刑。西周时期周王朝司寇吕侯所作,又称甫刑,而尚书记载的吕刑篇是对此次法制改革的一次记录。又次,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到了西周后期礼崩乐坏,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刑法制度更为发展,罪名和刑名...

徒刑的出现演变
答:商朝就已出现的徒刑,西周继承下来,并对此进行了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对徒刑的管理制度。西周将刑徒囚禁在圜土,“以圜土聚教罢民”《周礼.秋官.司圜》曰“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西周徒刑分3...

吕刑的西周刑法概况
答:西周初年即有刑法,分“轻典”、“中典”、“重典”,合称“三典”,用以维护其统治和社会安定。西周中期,阶级矛盾尖锐,周穆王命吕侯(亦称甫侯)制定《吕刑》,有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共三千条。《礼记·曲...

我国古代夏商周时期法制史的概况及主要特点
答:4、法律内容 (一)刑法 A、刑名 (历史上有"刑名从商"的说法,是指商朝的刑事立法较夏朝有了发展,并较为发达,为中国奴隶制法制,尤其是刑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 死刑 a、斩、戮 b、炮铬 ,让有罪的人在浇了油、底下烧火的...

论述西周的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
答:这里的“自然”自然也包括形势的发展,有随时应变的思想。他们主张本“天理”定刑法,规范人群,顺其自然。 经过春秋战国法学鼎盛时期“百家争鸣”和秦王朝“专任狱吏”、“严刑苛法”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中国历史上各代统治者都把“刑罚...

西周的刑法原则主要有那些?
答:这也说明西周时期八十、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七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均可减免刑罚。这一原则正是西周“明德慎罚”思想及礼数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作为矜老恤幼的一种标志,后世各朝法律都沿袭和发展了这一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