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规模化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实现规模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2
连锁业的发展

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一) 迅猛扩张,市场份额急剧扩大

连锁经营在我国首先出现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初始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商业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借鉴国外规模效益的经验,开始探索连锁商业的方式,企业自发地按照连锁方式进行经营运作。成长期:(1995年至今)1993年国家正式提出要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带有方向性的一项流通体制改革。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我国连锁业快速步入成长期,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扩张,仅用10多年就基本完成了欧美历经百年的零售业革命。从上海、广东、北京等地连锁经营的发展情况看,连锁经营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领域也由最初的零售行业开始向服务业拓展,超市、便民店、各类品牌专卖店、专业连锁店等作为新的购物形式,已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并日益深入百姓生活。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连锁企业已有1124家,店铺数2.2万个,零售总额1549亿元,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993年的0.7%上升到目前的4.1%。一些大中城市连锁业的零售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以上,增长幅度超过了传统的百货零售商店,如上海已达21.7%,北京达13.7%。连锁经营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已拓展到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行业的50多个业种。连锁商业的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成为开拓市场、扩大需求新的增长点,充分显示了连锁经营对改造传统商业模式、促进流通现代化,推动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经营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1年在全部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366个,占全部连锁零售总店的比重为42.1%;其它非国有经营形式如私营企业、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制、联营、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57.9%。在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连锁企业中,连锁门店数占总店数的59.4%,营业面积占48.8%,从业人数占47.6%,零售额占58.4%。数据表明,我国连锁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三) 地区发展不均衡
现阶段我国连锁经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连锁经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虽然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镇也有所发展,但相比而言,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连锁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如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中,北京市2001年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有129个,门店2123个,实现零售额218.7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7%;上海市2001年有连锁企业82个,门店5394个,实现零售额404亿元,占当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7%,成为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地区。但西部部分省份的连锁企业年销售额不足3亿元,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
(四)内资连锁业占据主导地位,外资连锁业零售额仅占一成
尽管实力雄厚的外资连锁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促进了我国市场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内资连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01年我国内资零售、餐饮连锁企业998家,占全国连锁总店数的88.8%;实现零售额1221.9亿元,占连锁业零售总额的78.9%。外资连锁业所占比重不大。2001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零售连锁店为50个,占连锁总店数的5.7%,其中连锁门店数为760个,占4%,零售额占全部连锁店零售总额的9.7%。世界著名跨国商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普尔斯马特、麦德龙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华设立仓储式商场、连锁超市等,推进了中国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据统计,近10年来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实际对华投资达到30多亿美元,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商已有半数进入中国市场。其它外资零售企业也纷纷来华投资,其中包括好又多、万客隆、大润发、吉之岛、乐购、易初莲花、伊藤羊华堂、百安居、欧倍德、7-Eleven、罗森、百盛、太平洋等。但从总体看,外资连锁业所占比重仍处于次要位置。

(五)联合、并购、加盟成为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连锁商业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一是对国有商业进行连锁化改造;二是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实现网络的扩张。这两种方式均属单一资本的扩张。党的“十五大”以后,连锁企业加大了资本经营的力度,通过联合、购并、加盟等方式,加速了规模化发展的进程。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此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扶优扶强,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使一些优势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初,上海华联与北京西单、超市发牵手组成新公司,实现了跨地区的强强联合;上海联华经过对北方市场的调研后,又转而在广东积极开拓,寻求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北京华联在原有22家的基础上,今年拟准备以西部为主新开16家大卖场。种种迹象表明,兼并、重组已成为近两年连锁业发展的主旋律。
(六)超市、便利店成为消费者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场所
在经济发展较快,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连锁超市、便利店已成为消费者日常购物的主要场所,传统的消费习惯开始转变。在一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比较分析资料中,反映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对传统菜市场或集贸市场和到超市或便利店的选择意向。一方面顾客到传统农贸市场采购鲜肉、水产品、蔬菜、水果四类商品的购买动机依次为:26%、25%、25%和14%,而其它食品和南北干杂货仅有10%。另一方面,到超市食品区或便利店采购的顾客,购买目的主要倾向于肉类生鲜品、水产品、蔬菜类产品、冷冻调理食品和水果类产品,购买动机依次为:14.5%、14%、10%、9.1%和2.1%,而其它包装食品、饮料、家庭日用品等比重则为50.3%。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超市和便利店通过生鲜食品、包装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的合理配置,将顾客的购买行为及趋向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转化,同时由于连锁网络的便利性和集中采购形成的价格优势,使其对大中城市传统商店及农贸市场形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连锁企业在大中城市商品流通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七)连锁企业呈现出集中化、大型化特征
近年来,大型连锁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平均经营规模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2001年连锁百强年平均销售额16.2亿元,平均拥有连锁店131.2个,百强中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达到718.4亿元,占百强销售总额的44%。企业进入百强名单的销售规模的底线为2.6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44亿元。这些连锁企业以资金雄厚、规模大、机制灵活上的优势,通过加盟、控服等多种形式发展店铺,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上开拓市场,在连锁企业重组新建中起到了龙头作用。
(八)连锁经营方式向更多行业和业态延伸
目前,连锁经营的发展已从超市和便利店迅速扩展到商业的其他业态,基本涵盖商业和服务业的方方面面。由于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专业连锁店将得到较快发展。仓储式商店成为连锁经营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业态,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快,其中外资开设的仓储式商店占有很大比重,入世后这一比重进一步增加。同时,连锁超市的主体业态主要体现为:生鲜型超市、百货型超市、综合性超市、大卖场、主题型购物中心、便利型超市。连锁专业店范围从家电、服装、鞋业扩展到药品、汽车、建材、房屋等产品,尤为突出的是:可能引发中国三大消费高潮,即汽车进入家庭、家庭购买商品房、医疗制度改革后药房的市场需求。在这三大消费高潮的带动下,汽车专业连锁店、连锁型健康药房、连锁型房产服务将得到高速发展并使得我国连锁业态由此而形成突破性的发展。
为满足居民生活节奏加快的需求,一些营业面积较大的超级市场发展迅速。从数量上看,在全部限额以上连锁企业的门店中,超级市场和专业店成为主力业态。2001年超级市场341家,占连锁零售企业总数的39.2%;专业店325家,占37.4%,两者所占比重已达76.6%。与此同时,在一些中小城市,连锁业态也从超级市场、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家居广场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九)餐饮业连锁经营发展较快
近年来,餐饮业快速改变多年沿用的单店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连锁、配送和网络经营,在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多业态的餐馆、快餐连锁企业。连锁经营成为餐饮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餐饮业的连锁经营、网络营销、中心厨房、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各地都涌现了各具特色的连锁餐饮企业。
2001年全国连锁餐饮业为254家,实现零售额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4.1%,拉动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1.4个百分点。其中正餐153个,零售额45亿元,占连锁餐饮业的32.5%;快餐89个,零售额91.5亿元,占66.1%。
餐饮业成为国内消费需求中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也是目前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十)连锁企业效益明显好于非连锁企业
发展之初,由于企业规模不够大,经营手段不够灵活,管理不够科学,大多数连锁企业的效益并不理想。经过不断规范和完善,2001年连锁企业的效益状况有了明显好转,限额以上连锁商店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8倍,新增利润总额4.1亿元,实现整体扭亏为盈。而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78.2%的非连锁商店经营业绩明显逊于前者,实现利润总额仅比上年增长0.6%,新增利润总额0.1亿元。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85%,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2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16.7%,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
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
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品牌化
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
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
(三)集团化
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
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
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


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
(四)国际化
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
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
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
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从目前国际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规模化是一个主导的方向。连锁零售业的竞争加剧,通过联合、并购,形成大型的规模化是一个大的趋势,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也在不断地提高,规模化使国际大型零售集团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大企业的垄断地位在国际上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从2000年世界零售百强的变化来看,规模化是发展的趋势。25%的企业在海外十个以上的国家开设了连锁店,前50家企业的国际化水平高于后50家,平均有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跨国企业销售额的增长明显高于其它企业。
  
  2000年百强企业最低的销售额是43亿美元,与上一年基本是持平,但是居于前列企业的规模明显增加,赢家通吃现象更为明显。从企业增长速度来看,虽然增速总体放缓,低于上年2.7个百分点,但是前十位企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年,增长是28%,上年是22.4%。另外,沃尔玛的销售额在百强中占了10%,是第二名的三倍以上。再看一下世界零售业规模化发展的轨迹和它的扩张策略,以沃尔玛为例归结为三点,第一是跨区域的经营,第二是收购和兼并,第三是业态的多元化。沃尔玛发展的过程表明,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当它成为了美国零售业第一以后,它的销售额进入到快速增长的阶段。目前,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到7%左右。
  
  沃尔玛的跨国经营从1991年开始,到目前它在海外已拥有612个网点,其中折扣店406个,大型综合超市是53个,销售额320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7%,比上年增长41%,这个增长速度也高于它在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
  
  沃尔玛的快速发展是通过收购和兼并实现的,收购和兼并使它加快了规模的扩张,从1997年开始一直到去年收购英国的第三大超市公司阿斯达最为引人注目。
  
  第三个策略是业态的多元化,业态多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和发展过度的多元化是完全不同的,业态的多元化体现业态之间相互的关联性。目前,沃尔玛主要是四种业态,“山姆”会员店,大型综合超市,折扣店是最传统的,另外从2000年开始,它开始实验它的社区商店,社区商店现在已经开了19家。
  
  从沃尔玛扩张和发展的轨迹再来看一下国际零售商兼并和收购的状况,这是它们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家乐福与普美德斯的合并,使家乐福从原来的世界零售业排名第三,成为零售业排名第二;沃尔玛购并阿斯达使沃尔玛进入了欧洲市场;去年还有科罗格收购福雷德梅耶,使它成为美国的第二大零售商,销售额达到了490亿美元;另外还有阿霍德去年的两次收购,使它去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43亿欧元,已经超过了家乐福的335亿欧元,成为世界零售第二。零售业规模化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意义。它有助于提高流通的效率,同时带动大规模工业的生产,净化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有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扩大市场的需求能力。
  
  二、我们拿中国的零售业规模化和世界零售业做一个比较。2000年中国连锁业百强的销售额是将近1000亿元人民币,约120亿美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零售业百强的销售额是1600亿元人民币,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不到5%。美国在1998年零售业百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将近9000亿美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超过30%。在亚洲(不包括日本),处于领导地位的零售业有一半来自本地区之外,在区域内的前12位零售企业中,区内区外企业各占一半,家乐福以4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居于首位,在本区的6家企业当中,中国香港两家,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各1家,联华超市排在第8位。可以看出,国内连锁企业不但与国际大型连锁集团在规模上存在差异,即使在地区市场,也不占优势,这与中国如此巨大的零售市场是很不相称的。与世界零售业的规模相比,中国零售业百强的最高销售额是13.5亿美元,平均是两亿美元;连锁百强最高销售额是上海联华的111亿元人民币,平均的销售额是1.2亿美元。但是世界零售业百强第一名的沃尔玛2000年销售额为1913亿美元,平均的销售额是166亿美元。无论是在增长速度还是绝对的数额,我国的零售业都不能和国际水平相比。
  
  从零售企业占《财富》500强的席位可以说明零售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00年,在《财富》500强排名中,零售企业为45家,占百强的9%,最多的是美国。中国也有很多排序,我们也认真地查了一下,实在没有找到零售业在里面的位置,这可能除了我们零售业本身的位置还不是很高的原因之外,可能因为各式各样的分类,往往都会把流通业放在一个不予以考虑的位置。
  
  三、零售业规模化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和高速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国零售企业在加入WTO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实现零售业规模化,是中国零售业的根本出路。
  
  目前,中国连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本市场的支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政策体制方面,传统的体制对连锁业的束缚。从根本上讲,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以行政区划为主的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下企业规模扩张、跨区域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或者是矛盾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难题。
  
  连锁经营要求的统一管理、统一纳税和财政体制目前分灶吃饭的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在专营商品的管理上、市场的监管体制上、工商等级上、服务商标的管理上都有很多和我们目前企业需求不相适合的地方。特别是服务商标上,零售企业没有纳入服务商标的管理,服务商标的管理没有零售企业这一类,所以企业在跨区域发展的时候,突然发现企业的名字被注册,企业的商标已经不能用了,但是国家没有政策来保护,这些问题都是企业跨区域发展时遇到的问题,当然更多是观念上的问题。
  
  另外就是在基础设施与标准上。很多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时候,感受到物流的设施以及信息、通讯、标准体系的建设,都不能支持跨区域的发展。资金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对一个规范的成长性好的连锁企业来说,应该积极地予以上市的支持。当然,现在一些连锁企业已经上市了,一些企业已经进入辅导期,当然,国家很多政策,长期以来也是把流通排在可以参考或者不予以考虑的位置,比如说工业的债转股等等很多政策,流通企业都没有得到享受。同时在资金市场上,新兴起来的资本也应该关注流通新业态的发展,但是在上市公司里头,商业的板块大部分是传统百货业的上市公司,百货业本身的规模扩张的基础没有找到,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不是很好。总之,21世纪的中国市场是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了大企业成长的基础,连锁经营给企业提供了规模化发展的方式,创造条件,让中国零售业快速成长。

主要途径:增加加盟店,扩大营业网点和市场。规模化有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即规模经济能够降低平均生产成本,规模不经济增加平均生产成本。但规模的巨大化,因为无法实现有效控制,必将导致平均生产成本的急剧增长。

如何做好阿里巴巴电商销售渠道
答:记者调查发现,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很多企业只能在以所在地为中心向周边有限的范围内扩展业务,市场空间有限,而电子商务由于足不出户就可以将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目前已经成为企业扩大销售、赢得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不过现在做电子商务...

零售商业的几种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零售商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2.对店铺选址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度。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商业特点:把消费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用以满足生活需要的商业。在商品流通...

企业的经营方式有哪些
答:经营方式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如采掘、制造、批发、零售、咨询、租赁、代理等。经营方式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1、自产自销。是指私营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这种经营方式的企业一般规模...

分销方式有哪些?
答:从分销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分销有三种基本形式:批发、零售和直销。 1、批发一直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力武器,它是指企业将产品有计划的将销售给若干个销售单位、部门、网点,也可以一次性的给某个特定消费者销售大量产品。 2、零售有两种...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优势到底是什么啊
答: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

营销渠道策略有哪些
答:传统营销渠道由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它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垂直...

请问洗发水的销售渠道各有几种?有什么特点?
答:你掌握的行销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你的自信度。 三、设定目标并完成。确定并完成特定长期(你想要些什么)以及短期(如何取得你想要的)目标。目标就是成功的地图,它将引导你走向成功。 四、学习行销学。持续不断地学习如何行销,不论是阅读...

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答:深圳市政府考虑打破地区限制,使零售企业规模化是增强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地政府之间应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增强零售企业的总体竞争力。2.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中国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总额不及外国零售企业的1%,利润率比外国零售...

渠道的影响因素最长常见的有哪些
答:而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则不应过多地运用复式分销渠道策略。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 1、选择广泛销售渠道 (1)其特点是: ①通过许多中间商,使产品在广泛的市场面上出售; ②中间商一般不愿分担促销费用,如营销计划宣传费等,而...

在销售行业中,什么是直销?什么是分销?有什么区别呢???
答:不管你的级别有多高,团队规模有多大,你个人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销售业绩,如果不能达标, 轻者被降级,重者业绩可能被清零。但分销平台的微商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他们对销售业绩没有任何的要求。4、两者需要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