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7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什么意思?

释义:
君子通过整顿文教以确定其诚实的态度,可以此来保其功业。
辞,按孔颖达疏,意为文教,也就是礼乐法度,文章教化之类。居业,就是保有功业的意思。
出处:
来自《周易·乾·文言》,原文是: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解析:
"修辞"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乾·文言》云:"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来学者对此的理解和阐发颇不一致,其中尤以唐代孔颖达的说法影响为大。孔氏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十三经注疏》)近读郑子瑜先生《中国修辞学史稿》一书,内中多处发挥孔说,确认"修辞立其诚"乃指人之修业而言;又有倪景熙先生之《"修辞立其诚"辨》一文(《兰州学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基本观点亦脱胎于孔氏。他们共同认为《周易》之"修辞"与我们今天所言之"修辞"意义完全两样。

在是孔子说的一句话主要意思是:孔子说:这是君子进德修业也。忠贞守信,所以能增进其德,检点言辞立其真诚,所以能创其基业。

回答:出自西周姬昌的《周易》中的《乾文言》。

翻译:才德出众的人加强道德修养钻研学问,忠诚无私守信用,所以增进了道德。锻炼培养言辞表达能力显现他的诚实品质,所以积储了学问。

原文: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

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出自《周易·乾·文言》。

原文摘录: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释义:“进德修业”,意为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因为忠信,故能进德。至于修辞立其诚——“修辞”反映了从巫史作辞、正辞、用辞到春秋时期政教和外交辞令的发展;“立诚”则主要强调历史传承的官守职业精神和敬慎持中的文化心理。“修辞立其诚”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最好的方式予以表达,并预期达致成功,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中“敬言”、“谨言”、“慎言”的优良传统。

出自《周易·乾·文言》。
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

此问出自《易经》九三。文言。

【原文】子⑴曰:“君子进⑵德⑶修业⑷。忠⑸信⑹所以进德也。修⑺辞⑻立⑼其诚⑽,所以居⑾业⑿也。

【译文】老师说:“才德出众的人加强道德修养钻研学问,忠诚无私守信用所以增进了道德。锻炼培养言辞表达能力显现他的诚实品质,所以积储了学问。”

注释:⑴“子”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

      ⑵“进”增进;加强。《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进,谓自勉强也。”

      ⑶“德”道德,品德。《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⑷“修业”学习知识,钻研学问。晋葛洪《抱朴子·崇教》:“若使素士,则昼躬耕以糊口,夜薪火以修业。”

      ⑸“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左传•成公九年》:“无私,忠也。”

      ⑹“信”守信用。《荀子·富国》:“已诺不信则兵弱。”

    ⑺“修”(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国语•晋语》:“修武之德。”

      ⑻“辞”文词;言词。《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孔颖达疏:“辞,言语也。”

     ⑼ “立”显现。《淮南子•主术训》:“德无所立,怨无所藏。”高诱注:“立,见。”

     ⑽ “诚”诚实;真诚;忠诚。《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⑾“居”积储。《尚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孔传:“居,谓所宜居积者。”

      ⑿“业”学业(学问。)。《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什么意思?
答:【原文】子⑴曰:“君子进⑵德⑶修业⑷。忠⑸信⑹所以进德也。【译文】老师说:“才德出众的人加强道德修养钻研学问,忠诚无私守信用所以增进了道德。注释:⑴“子”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⑵“进”增进;加强。《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答: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译文: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

修业进德笃信励志的出处
答:出处:周易.乾。原文:子曰:君子敬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翻译:孔子说:君子要增进美德、建功立业。忠诚信实,就可以增进美德,修饰言辞出于至诚的感情,就可以建功立业。知道进取的目...

敬德修业的出处
答:“君子敬德修业”,“敬德”,德,仁德,对君对人对事对己有仁德,表现为“忠”;对朋友诚实有仁德,表现为“信”.“忠信,所以进德也”,“修业”,业,六艺之业,“形而下”之业,即初级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形而上”之业即高级六艺,《诗》、《书》、《礼》、《乐》、《易...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答:翻译:才德出众的人加强道德修养钻研学问,忠诚无私守信用,所以增进了道德。锻炼培养言辞表达能力显现他的诚实品质,所以积储了学问。原文:《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 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成 所以局业也 是什么意思
答:在是孔子说的一句话主要意思是:孔子说:这是君子进德修业也。忠贞守信,所以能增进其德,检点言辞立其真诚,所以能创其基业。

修辞立其诚
答:「修辞立其诚」出自《易经》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正义》:「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以进德修业为最高目标,忠信是进德的保证。而写...

修辞立诚出自哪里
答:“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是孔子对《乾》卦九三的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解释,意为君子增进美德,修行功业。忠信,这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这是积累功业的方法。因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人...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答: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出自哪里?
答:意思是:知道(进德的程度)而达到它,可以跟他讲诚伪微茫的辨别。知道(修业的)结果,终于达到它,可以保存合宜。“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原文是这样的:“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