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是什么意思?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2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什么意思

明朝那些事:历史的老把戏又出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路)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母子接至毫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并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当时红巾军的势力“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郑麟趾《高丽中卷39《恭愍王世家》引红巾军檄文)。
至正22年(公元1362年),红巾军失利,至正26年(公元1366年)韩林儿卒。

意思是:河道里的“石头人”睁开了眼睛,预示着黄河区域的人要起义反抗君王。
【拓展回答】
“莫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典故:
出自《元史》卷51《五行志二》1107页:(至正)十年,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末红巾军起义前民间流传的歌谣之一。至正四年(1344年)、八年(1348年),黄河两次决口,洪水侵入大运河及河北、山东的漕司盐场。河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
元廷征集26万民修河,欲半年左右将河水勒回故道。工期急,扰民重。白莲教领袖韩山童(?——1351年)等,乘机在修河开工前凿好独眼石人一个,背后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字,埋于将要开凿的黄陵岗。
同时,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修河开工后,民侠挖出独眼石人,惊诧不已,信以为真。消息很快传遍大河上下,人们都以为天怒人怨,元朝气数将尽,天下要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等在颍州颍上(今安徽颍上),正式举起反元义旗,包括河工在内的中原农民蜂起响应。不出五个月,红巾军的队伍扩大到10万以上。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路)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母子接至毫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并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当时红巾军的势力“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郑麟趾《高丽中卷39《恭愍王世家》引红巾军檄文)。
至正22年(公元1362年),红巾军失利,至正26年(公元1366年)韩林儿卒。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出自元末红巾军,是以韩山童为领导的反元农民起义军提出,目的是借助迷信说法来激发人们的反元热情,挑起斗争。这句话是修筑黄河的农民预先刻好并埋在将要挖到的黄河河堤下的一独眼石人身上,然后就假借“天意”名正言顺地反元起义。其意思就是:(出现)一只眼睛的石人,(就意味着)将要挑起黄河让天下人一起造反。

起义者利用农民的迷信思想。一般说法是大乱之前必有征兆,韩山童、刘福通用这种方法使人们相信改朝换代必将来临。查看一下历史上的起义,开始前一般都进行一些迷信活动用于笼络人心。
这话直接分析的话就是这独眼石人为上天降临的,用于引领天下人民的反抗。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路)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母子接至毫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并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当时红巾军的势力“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郑麟趾《高丽中卷39《恭愍王世家》引红巾军檄文)。
至正22年(公元1362年),红巾军失利,至正26年(公元1366年)韩林儿卒。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
答:这句话是元朝末年,生灵涂炭,一些有识之士揭竿而起,然后宣传的口号,“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跟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时候,从鱼的肚子里找出的“大楚兴,陈胜王,”还有东汉末年的“苍天已死,黄巾当立”一样。这些标语都是利用了古时候大家的迷信,对于...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古代哪一次起义时说的呢?_百度知...
答: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末的时候,为什么会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说法?
答:元朝末年,水患时常爆发,元朝政府时常强征壮丁去修理黄河堤坝,几十万人怨声载道,韩山童和刘福通就在其中。他们不甘心这样被奴役,暗自策划了一起可以号召广大农民反抗暴政的事件。他们首先把刻有一只眼睛的石头人埋在即将开挖要道上,然后散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童谣,静待这句...

元朝从成宗以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_百度知 ...
答:他们认为好日子就要来了。当黄河通到黄陵岗时,几个农民工挖了又挖,突然来了一个石人。大家聚在一起好奇地看了一眼,只见石人的脸只是一只眼睛,忍不住留下来。这一新现象迅速在数十万农民工中蔓延开来。大家都认为这首歌谣真的成真了,自从石人出来,叛乱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敢问石人今何在?
答: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什么意思
答:没有两只俗眼,代表对现实世界的彻底绝望。这和东汉末年黄巾军说的“苍天已死”一个意思。先让人绝望,再给予未来的希望。石头人头上的天眼,就预示着未来的希望,按照它的指示,它就会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它的指示是什么呢?就是后半句,挑动黄河天下反。另有一种说法,独眼石人是明教的图腾,源自波斯...

“石人一支眼,挑动天下反”说的是什么故事?
答:说的是元朝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故事,此类的故事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数不胜数,都是领导者利用了百姓的愚昧无知封建迷信,来挑战皇权。“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这是一个民间流传的话语,随后真的有人发现了一个石人,且这个石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众人就起兵造反了。元朝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

“石人一支眼,挑动天下反”,这里说的是什么故事?
答:说的是元朝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故事,此类的故事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数不胜数,都是领导者利用了百姓的愚昧无知封建迷信,来挑战皇权。“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这是一个民间流传的话语,随后真的有人发现了一个石人,且这个石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众人就起兵造反了。元朝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说的是哪次农民起义
答:著名的口号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个口号和黄巾起义一样,同样是政教味的口号!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口号: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主旨是:均田免粮。这个口号也是一个反映了中国人追求平等和平均的思想。但免粮有很大欺骗性,如果所有老...

有关黄河的故事
答: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路)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