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真价实的武林秘籍《剑经》,为何书中却只提棍不提剑?
《射雕英雄传》借周伯通之口向郭靖讲述了《九阴真经》和黄裳的其人其事。
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而委派刻书之人,便叫做黄裳,他是一名文官。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质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的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大高手。
此时波斯明教传入中土,徽宗皇帝因只信奉道教,便下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明教。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更是人人拼命,不似朝廷官兵那般贪生怕死,打了几仗,一众官兵接连吃了败仗。黄裳心下不忿,便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起初黄裳因武功古里古怪(因为是自创的),对方谁都没见过,结果当场打死了明教的几个法王、使者。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於是被各大派寻仇,黄裳双拳难敌四手最后黄裳也受了重伤,寡不敌众,受伤後逃亡,拚命突围才逃过一劫,躲在不毛之地,仇家随後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乾乾净净。
后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将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一招一式全都记在心里,苦苦思索破解的方法。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所有敌人的武功路数尽皆被他破解。此时的黄裳十分高兴,料想这些敌人就算再一拥而上,他也对付得了。于是出得山来,去报仇雪恨。不料此时的仇家均已死去,黄裳心想:「原来我也老了,可也没几年好活啦。」后来他又花了这几十年时间,创出了包含普天下各家各派功夫的武学,过得几年,黄裳因染上了那谁也逃不过的瘟疫,即将不久于人世。他想这番心血绝不可就此湮没!遂将毕生所学著成《九阴真经》传之后世。
《射雕英雄传》中,第一次华山论剑,五绝争夺真经大战七日七夜,最终由王重阳夺得。他临死前把真经交给周伯通。黄药师从周伯通处借来,下部被徒弟偷走。最后辗转让郭靖习得。欧阳锋被黄蓉骗得逆练真经而变癫狂。在《神雕侠侣》中,原来王重阳早将少部分真经内容刻在古墓石壁上,让杨过和小龙女习得。襄阳沦陷之际,黄蓉把九阴藏在倚天剑内。在《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使计夺得倚天剑和屠龙刀,刀剑互劈,获得剑中秘籍,分别为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武穆遗书。后赵敏从周芷若身上偷来,最后九阴真经落在张无忌手中。
人不能改变事情,但事情能改变人,在经历过江湖的腥风血雨之后,每个人的心境都会发生变化,或多或少地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思考与定位人生的价值。但能从一部武学秘籍领悟到“天人化生,万物滋长”,这确实是一个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创举。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内容具有如此内涵,可以改变一个才智卓绝,心狠手辣的江湖人物的心境,又是什么使得他甘为妾身,伺候连他自己都看不起的男性?这部秘籍,究竟是人生境界的追求法门,还是杀人伎俩的精髓?仁者见仁。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东方不败的性情会变,绝不是因为达到了无人能敌的地步而厌倦眼前生活,而是因为受了《葵花宝典》的影响,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想叙述一下个人浅见。东方不败提到自己领悟的是“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哪一派的思维?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宇宙在手,万化由心”,都是讲究的天与人的关系。且不说内里精髓和东方不败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葵花宝典》在把东方不败往道家的精神世界引领。而第二个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东方不败的“奴性”。东方不败以妾自居,侍奉杨莲亭不敢有半点违拗,甚至说出“童大哥,你我是过命的交情,不是我不顾兄弟之情,只是莲弟要杀你,我实在是无法可施……”这里面我们可以听出什么味道呢?对,像极了太监与皇帝不得不从的关系!这在封建时代绝不是单纯的爱恋关系可以解释得了的。 在《葵花宝典》的成书时间上,网络流传版本较多,大致有:段誉创立说、独孤求败创立说、黄裳创立说以及郑和创立说,比较广泛流传和论证较多的是段誉创立说和郑和创立说,这两个版本都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由于本论坛严格带入外链,所以只能请有心读者自己去搜索)老实说,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认定这部武林秘籍是谁创作,只是有个大致的倾向。现在网络以郑和创立说的呼声最高,故想借此机会提出几点疑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该文提出五点证据,即:“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句话、2蓝凤凰所在五毒教前身的证明、3刘正风奉旨上任诏书官名、泉州参将官职说、4日月神教避讳说以及5方证大师口中提到的“前朝”说。我觉得这五个证据都没有什么问题,基本是照搬原文比对历史按照常理来说毫无破绽。 不过有几个地方,在语法上是可以转变思路的。 第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说者如果是清朝人,那这么提法是没有问题的,避讳一点还可以说“前明”,无所谓。但如果这句话出自明朝人之口,又是否合适?封建时代的人称所在朝代应该怎么说呢?一般来说是“本朝”或者是“大宋”、“大明”、“大清”,或者我们当代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这句话在语法上有什么问题吗?不能把我划到当代政权以外吧。 还有就是日月神教拆字避讳说。有人说是为了避免清朝打击,拆“明”为“日月”。真的只有避讳清朝吗?难道明朝就不用避讳了?“明”是朱姓江山的国号,你一个江湖门派也敢用“明”,置我朱明朝廷于何地? 至于最后一点,“前朝”说,我认为是这样的,如果把《葵花宝典》的成书时间定于宋朝,则方证大师可以作为明朝人。因为当时无论是哪个阶层都不会也不愿意承认元朝曾经作为中原王朝统治过汉人天下。以此为辱干脆把《元》忽略,把《明》作为《宋》灭亡之后紧接着的朝代,故称前朝。另,如果运用反证法,《葵花宝典》是郑和所创,那么《笑》背景是则是清朝。明末有《碧血剑》,里面的人物如长平公主、归辛树等都直接进入到康顺年间的《鹿鼎记》中(时隔30年左右),乾隆年间又有《书剑恩仇录》。《雪山》两部曲中也有《书剑恩仇录》中的人参与,故可作同代,但《雪山飞狐》较早一、二十年。《笑》中日月神教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却与《鹿》、《雪》、《书》三部毫无瓜葛,若真要定在清朝,那么一定是在《书》之后,可见该论不能自圆其说。论点倒是其次,主要是作者论证的人物太过匪夷所思。郑和不见于金庸书中,只是作者凭空推测,把符合小说条件的历史人物挑选进来。如此便是脱离了金庸作品而谈金庸武学,根本不能让人信服。何况郑和只是明朝众多太监中的一名,难道整个大明就只有他一人符合条件?绝世高手都有着极其内敛的性格,尤其是甘居人下入宫做太监的人,就更不会张扬显世。默默无闻不见于史记,可否? 既然说了这么多了,索性再另外一个论点的毛病。即是第二点:“五毒教前身证明说”。原文中提到:其实百余年前,这教派的真正名称便叫作五毒教,创教教祖和教中重要人物,都是云贵川湘一带的苗人。”而《碧血剑》中正有五毒教的记载,可见笑傲的时代当在清朝开国近百年后。这句话是谁说的我忘记了。但关于“仙”还是“毒”这个提法上,尚存疑点。五仙和五毒是不是同一类毒物,我们先不管。且从“仙”和“毒”这两个字入手。这两个称谓有规定的吗?就像日月教一般,教徒称自己一派为“日月神教”,而五岳剑派称之为“魔教”,这是立场不同造成的。那么“仙”和“毒”这两个字的提法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呢?《笑》中确实“五仙教”和“五毒教”两个提法都出现过。而原文中提到,创教的人物大多是云贵川湘一带的苗人,试想,苗人视这五种东西为宝,是该称它们“五毒”呢,还是“五仙”呢?至于说《碧血剑》中又提到五毒教,这也不足以论证。看看中国历史上国号相同的朝代还少吗?更何况是门派名称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至于第三点:“官名说”,原文:“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湖南省巡抚奏知,衡山县庶民刘正风,急公好义,功在桑梓,弓马娴熟,才堪大用,着实授参将之职,今后报效朝廷,不负朕望,钦此。第二十二回“他在怀中一搜,掏了一只大信封出来,上面盖有“兵部尚书大堂正印” 的朱红大印,写着“告身”两个大字。打开信封,抽了一张厚纸出来,却是兵部尚书的一张委任令,写明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 泉州府参将,克日上任。”这个便是令狐冲冒充军官的情节. 按:游击这种军官,为清朝特有,别代所无. 巡抚这个官谓也是明朝没有的。笔者因为才疏学浅,未能考证。不过可以从这段文字中得知,《笑傲江湖》的背景必然是在元朝结束以后。因为“奉天承运”这几个字是朱元璋童鞋的原创。 郑和创立说五个论点有四个存在嫌疑,故笔者认为,不可信也。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曾经提到明代武学发达,其中剑法的成就便是俞大猷的《剑经》。于是有热心读者在回复中提到,《剑经》应当是一部棍法专著,而非剑法专著。
上图:中式双手剑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剑经》虽然名为《剑经》,但是书中却只提棍,不提剑,只是在自序中说自己“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故而很多人认为《剑经》其实是一本棍法专著,而非剑法专著。
至于为什么棍法要以剑为名,又有各种解释,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明朝人管棍叫做“长剑”,有的说是因为俞大猷仰慕古代剑客的遗风。
其实这些说法,都有些站不住脚。比如管棍叫“长剑”,如果是个偏门的叫法,那么作者怎么也会提一句;如果是一种普遍的叫法,那么别处总该有记载。如果说是因为俞大猷仰慕剑客遗风而取名《剑经》,那么俞大猷也显得太过标题党了吧。
上图:汉代画像砖中的长剑
除了诡异的书名外,《剑经》的自序也是非常诡异的。如果这部书真的只是一部棍法专注,那么作者何必在自序的开头就点名自己“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呢?
其实这个问题,著名的实战武术家马明达前辈早就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俞大猷是借棍存剑,将长剑技法融入到棍中。
或者说,《剑经》是用棍练习的剑法。
在正文的第一句,俞大猷便已经点名棍只是训练器械,并且拿《四书》、《六经》举例:
练棍好比读《四书》,练钩、刀、枪、钯,就好像读《六经》。其实只要《四书》读明白了,《六经》的道理也就懂了。如果能练好棍,那么其他武器的方法,便能从中领悟。
他说的很明白,棍只是训练器械,故而他从这里开始,再也没有提到“剑”字。
为什么将棍作为训练器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剑经》不是后世那种“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的“武术”,而是一种竞技性非常强的武艺,纯粹的竞技实战双手剑术。
据史料记载,俞大猷“从李良钦击荆楚长剑,法即得,良钦故批公手,公还与斗”。一个“击”字,极为传神的道出了它的本质,就是说这种剑法的主要形式是“相击”,不是单练,更不是用于表演的“武术”。
另外,“良钦故批公手,公还与斗”,这十个字同样传神的勾勒出了长剑的技术特点。实战剑术技术的一个最基本最常用的攻击手段,就是攻击对方的前臂和执剑的手,因为这里是对手距离自已最近的部位。(据马明达先生著作《说剑丛稿》)
两人相互击剑对抗,甚至李良钦故意攻击了俞大猷的持剑手,如果双方是用真剑对抗,估计俞大猷早已成了一个残废。
上图:今天的日本剑道也将手作为有效击打点
在《剑经》书中,除了“总决歌”和步法练习以外,其他的内容全部是以“他”如何,“我”如何的格式书写的,通篇不见一个套路,单纯讲如何对抗。不可能用真剑进行练习,只能两人以棍对练。当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其他武器的对练棍术,但是主要还是以剑为主。
除此之外,以棍练剑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棍的长度和长剑相仿。在明代,双手刀剑开始流行,而且其长度往往达五尺,也就是约160厘米,无法用正常的竹剑之类进行对抗练习,但是其长度又恰好与齐眉棍相仿。直到民国时期,很多练习苗刀的武术家依然有用齐眉棍练习苗刀的习惯。
在明代另一部武学著作《武备志》中,也记载了一种双手长剑法,名为《朝鲜剑势》,一般认为这套剑法乃是假托“外国”所做,因为朝鲜人说的剑其实是一种类似日本刀的武器。这套剑法以介绍招势为主,并且有配图,在这套剑法里,便不存在以棍练剑的情况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日本也有。日本古代剑术(按照中国的标准应该是刀术)非常重视实战性,并发展成了今天的剑道。日本古代剑术练习便是是以木刀(或说木剑)进行的,其实那时候所谓的木刀,也就是木棍。著名的日本剑术大师宫本武藏,便极为擅长使用“木刀”,他和宿敌佐佐木小次郎进行著名的“严流岛对决”时,便是以木刀对真刀,大获全胜。而且据说这次决斗中宫本武藏用的木刀,是他自己临时用一支木浆削成的。
上图:“严流岛对决”
货真价实的武林秘籍《剑经》,为何书中却只提棍不提剑?
为什么将棍作为训练器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剑经》不是后世那种“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的“武术”,而是一种竞技性非常强的武艺,纯粹的竞技实战双手剑术。据史料记载,俞大猷“从李良钦击荆楚长剑,法即得,良钦故批公手,公还与斗”。一个“击”字,极为传神的道出了它的本质,就是说...
古人疯抢的武林秘籍,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武侠小说中的神功都是过度夸大的,九阴真经中有所谓的移魂大法,乾坤大挪移号称可以任意挪移劲力,人从几十米高的万安寺跳下来都能用这门神功接下。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号称可以破尽万法,一剑就能刺伤十几名高手。北冥神功号称可以吸取他人功力,葵花宝典可以做到鬼魅一样的速度,这都是不可能的。现实中存在拳...
求中国古老的武林绝学有哪些
如果你说武林秘籍必然是 秘籍网 中的丰富收藏如同瀚海,如果说玄学奇术必然 玄奇阁 中的奇玄秘籍最多 没兴趣的可以把上面的内容当故事看,有兴趣的推荐可以看看这些古老武林绝学书籍,武林绝学目录:《易筋甩手功真传》《易筋经内坚外壮神功秘传》《洗髓经.易筋经大全》《达摩易筋经残卷》《少林拳珍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