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和宋明儒的区别
(1)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
传统儒学经由宋元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宋明理学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它以儒学的伦理道德为本位,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并不在政治方面,而在伦理道德方面;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3)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一是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思辨方式方法,来弥补以往儒家思想的理论缺陷,重新建构了儒家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宋明儒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比先秦儒学,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或为“天理”、或为“良知”。宋明儒学肇始于北宋思想家周敦颐,明清时代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为开科取士的标准。近现代学术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宋明儒学最后发展成酱缸文化,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差异方面分析宋明儒和先秦儒的区别,最后的结论是:先秦儒的根是华夏文明,宋明儒的根是印度文化。二者既不同源,所以中途的发用和最后的归宿必然大相径庭。一、先秦儒和宋明儒概述
1、先秦儒:天人合一之学
先秦儒发端于周公,大成于孔子,之后的曾参、子思、孟子诸圣从天人合一的方向对之完善,归宿是“尽心知性,知性知天”。其特点是:(1)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孔子要求学生学习“书数礼乐射御”六艺,达成“仁智勇”三德。(2)关心政治。孔子、孟子都有长期游说诸侯的经历,即使是甘老林泉的曾参,也精通政治和兵法,战国时代杰出军事家吴起就是曾参之子曾申的徒弟。(3)先秦儒家在治国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孔子治鲁国三月,即大治。孔门弟子子贡、冉有、樊迟等人都是当时卓越的政治军事人才。中国历史上素质最高的帝王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一个精通《尚书》的儒生。
2、宋明儒:身心性命之学
宋明儒发端于北宋大思想家周敦颐,周敦颐一生为中下层官吏,不喜仕途,寄情于山水之间。相比打通天人的先秦儒,宋明儒更关注个体的解脱和逍遥。其特点是:(1)注重个人身心的安顿,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赞赏了高洁的莲花,其理想人格是出淤泥不染。(2)不关心政治。很多宋明大儒在乡间隐居一生,比如李侗、陈白沙,与隐居但精通政治兵法的曾参不一样,李侗等人对世事不甚通达。(3)由于宋明儒只是身心性命之学,所以其治国方面无建树。明代心学殿军刘宗周竟然认为西洋人的火器是奇技淫巧。
二、先秦儒和宋明儒的文化根源分析
1、先秦儒:来源于伏羲的大易文化
伏羲是中华文化始祖,创立了八卦,后周文王将其演为六十四卦。先秦儒家效法乾卦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活水。先秦道家亦来源于伏羲大易文化,效法坤卦厚德载物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隐传,无数次在危难之中拯救中华民族。由于儒家创始人孔子和道家创始人老子都悟通了中华天人合一的绝学,虽然其起点不同,但两家的天道哲学无二无别。孔子曾拜老子为师,得老子点拨,其晚年的天道哲学已趋向道家,孔子晚年所授之弟子比如颜回、曾参都有道家高士风采。
2、宋明儒:来源于佛教的般若思想
宋明儒的祖师周敦颐年轻时曾学过禅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其心灵所归属的莲花本是佛教的教花。宋明儒的根源是佛教的禅宗,禅宗虽然吸收了中华文明,但其根子仍然是印度人求涅盘、求彼岸的消极悲观思想。理学的核心理念是天理统万物,朱熹提出“月映万川”的命题,来源于唐禅僧永嘉玄觉的《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心学的核心理念是良知独照,亦来源于禅宗,唐禅僧百丈怀海说“一灵独耀,迥脱根尘”。
小结:世界观是思想流派间的分水岭。先秦儒的根源伏羲文化是朴素的天人合一的唯物主义,是华夏历代圣贤观天地、参万象总结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所以先秦儒不仅能修身,更能治国,是合内外之学。宋明儒的根源般若思想是印度修炼者通过冥想、顿悟获得的一种超逻辑的心理体验,属于内学范畴,所以修身有效,治国无用。
三、先秦儒和宋明儒的哲学理念分析
1、先秦儒:致中和之道
先秦儒家的核心思想浓缩在子思子所作的《中庸》中,中庸主要提及致中和的概念,中庸最后的天人合一思想颇为神秘,属天道范畴,本人无力涉入。但就致中和的思想来看,先秦儒认为个体的中和之气能定位天地、养蓄万物。先秦道家亦认为“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认为阴阳的中和之气能生养万物。孟子虽然发扬了心性之学,但其最后也是归于天道的。中和之气是先圣对宇宙万物的朴素总结,但仍属于唯物的范畴。
2、宋明儒:天理或良知
理学认为的天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类似于佛教的“一真法界”;心学认为的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类似于佛教的“真如”。无论是天理和良知,都是唯心的。
四、先秦儒和宋明儒的发用
1、先秦儒:黄中通里,美之至也
先秦儒合内外,中和之气不仅养身心,也促事业。事业就牵涉利益,所以先秦儒是不排斥个人利益的,孔子说“虽执鞭之士能富,丘亦为之”。
2、宋明儒:夜静海涛三百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宋明儒是内学,所以惧怕利益污染心灵。王阳明说“要扫去好色、好名、好货之心”。陈白沙说“断除嗜欲想,永撤天机障。身居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五、先秦儒和宋明儒的归宿
1、先秦儒:赤子
先秦儒家的顶峰是孟子,孟子说“大丈夫不失赤子之心”。惊人相似的是,先秦道家的归宿是婴儿。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儒道二家的确同源同归。
2、宋明儒:秋月
周敦颐的心态如“光风霁月”,王阳明说“吾心自有光明月”,禅僧寒山亦说“吾心如秋月,寒潭清皎洁”。
小结:婴儿是人一生中发育最快的时期,先秦儒回到赤子,就是找到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动力。宋明儒的秋月境界虽然明净,但略嫌清冷,不能养物。
六、宋明儒之例外:王阳明
王阳明是宋明儒中唯一取得事功成就的,但不能全归功于其心学。王阳明年少时就演习兵道,加之天性诡黠,所以能擒宁王。王阳明之后,其后学空谈心性,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因素。
七、结论:越开程朱陆王,直接孔孟老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抵清楚先秦儒与宋明儒之区别。宋明儒的根是印度文化,强调个体修炼,不关心外界,极端鄙视利益,所以宋明儒学最后越走越窄,成为酱缸文化,也是阻挡中华复兴的绊脚石。先秦儒来源于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合内外,通天人,得之可以修身、可以成事业。如前分析,先秦儒道二家关系非常密切,同源同归,在回归孔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学庄“知足常乐,道法自然”的精神,自立自强,为自己创造幸福的生活,更为民族的复兴尽心尽力。
文本不同。始皇焚书之后,六经不存,到鲁壁藏书被发现之前,儒生学习的文本都是靠口耳相传的今文经书。到汉代时各家各派的传习不同,又有不同的版本,经过兰台漆书,熹平石经的修订,到后来文字上已经跟先秦儒家完全不同。
根据韩非子记载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宋明儒家基本上是思孟学派,也就是子思之儒。宋儒主张六经注我,发展出陆王学派的心学和程朱学派的理学。是掺杂佛学的发展。
立场不同。先秦儒家不占统治地位,所以并不是一味忠君。《孟子》中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先秦儒和宋明儒的区别
本文主要从差异方面分析宋明儒和先秦儒的区别,最后的结论是:先秦儒的根是华夏文明,宋明儒的根是印度文化。二者既不同源,所以中途的发用和最后的归宿必然大相径庭。一、先秦儒和宋明儒概述 1、先秦儒:天人合一之学 先秦儒发端于周公,大成于孔子,之后的曾参、子思、孟子诸圣从天人合一的方向对之完...
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字数多?
它以儒学的伦理道德为本位,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并不在*方面,而在伦理道德方面;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3)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一是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思辨方式...
分析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的异同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
宋明理学作为新儒学,它与先秦儒学相比,新在哪里?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
中国儒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2、两汉儒学:两汉时期儒家主张帝国大一统,强调封建君臣礼制,正好符合了汉帝国的需要,因而儒家在汉初众多的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汉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这也是历史的客观原因。当时的儒家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公孙弘等。3、宋明儒学:在东汉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千年的发展,儒释道,三家,不...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适应了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学的开创、奠基和集...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孔子创立的先秦儒学、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儒学、西学冲击下的现代儒学。1、先秦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秦汉时期,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对儒家思想...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先秦儒学指的是由周公旦为主确立的,以西周文化为主的礼乐文...
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以及宋明理学的区别 作业帮
(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
古代儒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基础是天人感应。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朱熹。核心是理。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守仁。4、明清之际的新儒学 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核心有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