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东汉末年过后是谁统一三国的?
东汉末年过后是谁统一三国的?
司马炎统一三国。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拜为相国,袭封晋王。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建都洛阳,年号泰始。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人口增殖,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三国归西晋过程
晋武帝司马炎晋武帝司马炎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
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炎
东汉末年距今多少年
东汉末年指公元184年-公元220年,截止2019年距今约1800年左右。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如果从184年算,截止2019年就是1835年,如果从220年算,截止2019年是1799年。笼统的说,应该就是1800多年。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由于中央 *** 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著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 *** 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末年
求东汉末年东汉十三州以及各郡县的名称
司州,东汉时辖郡七: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京兆尹,冯翎郡,扶风郡。
青州,辖郡、国六,县六十五:平原郡、东莱郡、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齐国。
徐州,辖郡、国五,县六十二: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邳郡,广陵郡。
兖州,辖郡、国八,县八十: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泰山郡,济北国。
豫州,辖郡、国六,县九十七: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颍川郡,梁国。
幽州,辖郡、国十一,县九十:代郡,上谷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
冀州,辖郡、国九,县一百: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清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并州,辖郡九,县九十八: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
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扬州,辖郡、国六,县九十二:蕲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建安郡,吡陵典农校尉部。
凉州,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
益州,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牂牁郡,越隽郡。
交州,辖郡七,苍太十六:交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
雍州,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辖郡九。
扩展资料:
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十三州
东汉末年有哪几个国家?
三国:魏、蜀、吴。
1、魏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2、蜀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3、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扩展资料:
三国鼎立的形成: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
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董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董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
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汉献帝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
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
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
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是哪首歌的歌词?
曹操
歌曲原唱:林俊杰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唆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oh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唆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oh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唆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oh oh oh
扩展资料:
《曹操》是林俊杰演唱的歌曲,由林秋离作词,林俊杰作曲,收录在林俊杰2006年2月17日发行的专辑《曹操》中。《曹操》这首歌曲获得了第6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二十大最受欢迎金曲、第14届中歌榜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金曲等奖项。
林俊杰表示《曹操》的创作灵感来自三国的故事。林俊杰从小就对三国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故事很感兴趣,包括电玩都会常玩其中的人物游戏。在苦心思索后,林俊杰最终结合西方ROCK和中国元素创作出了一首现代流行版的《曹操》。
东汉末年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东汉末年的自然灾害为瘟疫、地震、水灾,导致了人口急剧的下降。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次瘟疫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瘟疫,那时“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
当时正值黄巾起义,又恰逢瘟疫肆虐,真可谓祸不单行!中原地区陷入极恐怖的状态,一个关于当时户口比较的数字可以说明瘟疫的严重程度。
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人口是5006万多口。到三国末年合计户数只有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仅存十分之一。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大海啸: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发生在西汉末期静海地区,据记载当时的情况是“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海水北侵,城垂沦者半”。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这次海啸的气势与规模,海水在海啸的推动下,在陆地奔流数百里之远,淹没“九河之地”,使得“城垂沦者半”。再者,这次海啸打破了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说是完全吞没了静海地区,随之消失的就是早期形成于这里的东平舒文化。
直至晋隋以前,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 ”。隋朝初期,海水逐渐退去,但仍为一片沼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瘟疫
东汉末年三国立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国 蜀国 吴国,这段历史在整个世界都是知名的,甚至在整个中国,上至八十岁老翁,下至十岁小童都能准确地说出三国是哪三国,但是,这其实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在我们从小到大在书中所看到的、背诵的,在数不清的三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甚至我们所接触到的没有接触到的大部分通史资料中都说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但这是一个错误呢。
魏蜀吴三国地图
魏国是从曹丕开始的,吴国是从孙权开始的,这两个国家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肯定是出在刘备的蜀国上了,话说刘备走上三国争霸的这条路正是因为他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在各方豪强争夺正统地位的背景下,刘备以“帝室之胄”的身份自居,打着正统的旗号,借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邀天下的能人志士,得到了一大批汉室正统的支持,才顺利的走上三国争霸的道路的,形成了与魏国吴国三分天下的局势,那么就可以说刘备的政权是建立在兴复汉室的基础上,反过来说汉才是刘备政权的核心。在后来的明朝谢陛所书的《季汉书》,清朝王复礼所书的《季汉五志》中,都尊刘备的汉(季汉)为正统,承接了刘邦的前汉与刘秀的后汉。
蜀国地处四川地带
而刘备的政权之所以被称作蜀国,在当时各方争夺正统旗帜的背景下,魏国和吴国是不可能称刘备为汉的,进而改为蜀,符合刘备政权所统治的地域色彩,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再称作汉的话容易与刘邦的前汉、刘秀的后汉在名字上产生混肴。那么现在看来三分天下的应该是魏吴汉,这也是对历史事实的遵从。
还有东汉末年指的的是在东汉朝代末年,大体是汉献帝时期,这期间,虽然已经出现了大量割据势力且三大政权基本成型,但是因为献帝仍在位 国号仍是汉朝的,所以称东汉末年。当时社会混乱,群雄割据,到最后割据为三大政权,就是魏蜀吴。汉朝从汉献帝把帝位禅让给曹丕就结束了,此后吴蜀纷纷称帝,于是三国便开始了。
东汉末年到三国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还有一个呢
还有一个是夷陵之战,交战双方是蜀汉和东吴,交战地点是夷陵(在今湖北宜都北),时间是章武二年(222年)八月,以东吴的胜利而告终。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扩展资料:
三大战役的意义:
1、官渡之战
这场战役中作战双方分别为曹操与袁绍。来看看两方实力,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自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
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 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总体而言,曹操与袁绍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同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余万,南下进攻许都,而曹操的兵力仅有对手袁绍的十分之一,两人于官渡展开决战,著名的官渡之战拉开序幕。
在差距悬殊如此之大时,官渡之战的最终结果确以曹操胜利而告终。曹操能够以少胜多,这其中荀彧、荀攸、许攸三人可是功不可没。
荀攸给曹操献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许攸与军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荀彧在曹操交战之时帮助曹操重寻信心,使得曹操最终坚持下来。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为他的军事生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经此战役,曹操消灭袁氏集团,在战乱年代基本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在曹操统一了北方后,野心膨胀,想进一步南下。率领大军攻打荆州,荆州刘表病死,刘琮即位,但刘琮软弱无能,直接投降了曹操。
曹操即率兵追杀刘备,这时孙权听取鲁肃、周瑜的建议,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派遣鲁肃前去与刘备结盟,于是赤壁之战的初始便以形成,孙、刘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结果以孙、刘双方取胜。首先曹操这边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在加上诸葛亮、周瑜等名将的计谋,演绎了著名的火烧赤壁,使曹操在短时间内无力在继续南下。
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也借此机会大力发展各自势力,从此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了以后的三国基础。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对孙吴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刘备在称帝三个月后,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孙吴。
孙吴派名将陆逊应战,陆逊采取以逸待劳的方法,最终趁刘备休息之际火烧刘备大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役,夷陵之战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夷陵之战在结束后的将近40年的时间里,三国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三国局势也开始趋于平稳,夷陵之战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过后是谁统一三国的?
司马炎统一三国。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拜为相国,袭封晋王。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建都洛阳,年号泰始。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人口增殖,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绵不休,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谁也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统一三国的是以司马氏为皇帝的西晋。在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一、孙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
汉朝过后是什么朝
汉朝过后是三国。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
汉朝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汉末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嘛!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
魏国、蜀国、吴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汉朝分别东汉和西汉,西汉过后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8~23年),东汉过后是三国,之后才是西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
汉代后面是什么朝代
汉代后面是三国。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
三国 是什么时候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的年份在前还是汉武帝的年份在前
汉武帝早些。东汉末年,战乱,最后三国鼎立,魏国灭蜀国后,魏国政权被司马家族所篡夺,为晋国,晋国灭吴国后,三国归于晋,司马炎建立西晋。朝代顺序: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是西汉的),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东汉末年分三国哪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是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因所统治地区居于三国之东,故称“东吴”。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