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逾既望”的出处是哪里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3
“月逾既望”出自宋代苏颂的《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
“月逾既望”全诗
《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

宋代 苏颂
惟皇继天,宅位三禩。
灵德及远,嘉生茂遂。
仲冬月良,一阳气至。
上将告成,礼严肆类。
自庙徂郊,万灵拱卫。
天收宿雰,日丽佳气。
月逾既望,再登午陛。

对越苍祗,配以太帝。
奠玉酌匏,升烟燎币。
志尽虔恭,备成熙事。
玉舆旋衡,欢声沸渭。
皇专乃诚,下蒙厥惠。
《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苏颂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
中文译文:
只有皇帝继承天命,宅邸举行了三次盛大的祭祀。圣德远播,吉祥繁荣而达成。仲冬月的良辰,太阳的阳光照耀下来。上将宣告完成,礼仪庄严而井然有序。从庙宇前往郊外,万灵齐聚保护。天空消除了夜雾,白昼明媚宜人。月亮已超过满月,再次升上午门。对越苍祗,配以太帝。奠上玉杯,燃起烟燎,献上祭币。虔诚恭敬的心志,一切准备就绪。玉舆旋转而上,欢声在渭水边沸腾。皇帝专注而真诚,下天蒙受了他的恩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写的《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中的一首,描述了宋代南郊大典的盛况。南郊大礼是宋代皇帝每年冬季在京畿地区郊外举行的重要祭祀,以祈求国家的安定和丰收。诗中通过描绘庄严肃穆的仪式场景,表达了皇帝对天地神灵的虔诚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天气逐渐明朗、阳光照耀、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皇帝的圣德和治理的善政,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庙宇和郊外的万灵,代表着天地神明的庇佑和保护,展示了皇帝与神灵的紧密联系。
诗中还描述了具体的仪式细节,如奠玉、酌匏、烟燎币等,这些都是南郊大典中的重要仪式,体现了皇帝对神灵的敬意和寄托。
整首诗通过庄严而优美的词句,以及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示了南郊大典的盛况和仪式的庄重,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对国家繁荣的殷切期望和对神灵的虔诚敬畏。
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礼仪的重视和崇尚,展示了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对皇权的推崇和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安宁和繁荣的祈愿。

“月逾既望”的出处是哪里
“月逾既望”出自宋代苏颂的《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月逾既望”全诗《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宋代 苏颂惟皇继天,宅位三禩。灵德及远,嘉生茂遂。仲冬月良,一阳气至。上将告成,礼严肆类。自庙徂郊,万灵拱卫。天收宿雰,日丽佳气。月逾既望,再登午陛。对...

文言文什么时辰
(一册·《过故人庄》) 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 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 已...

古代最后一天用文言文
出处:西汉·司马迁《垓下之战》中的“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现如今我被困在这里,是上天让我灭亡,不是战争的罪过。 5、遂——表示终于 出处:西晋·陈寿《隆中对》中的“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不只是占据天时之利,也...

“既望之夕”的出处是哪里
“既望之夕”出自宋代赵令的《蝶恋花》。“既望之夕”全诗《蝶恋花》宋代 赵令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谓必获济。及女至,则端服俨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家厚矣,由是慈母以弱子...

最近几天的文言文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 3. 一般背一篇近500字的文言文需要多少时间 死去活来了大半个月才记下来(不过倒是现在还记得) 总之一般而言,楼主多花零碎的时间反复读记也可以,读个十几二十遍差不多就记下来了 而那种叙事性的...

丁春秋的老家星宿海在哪里?
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少焉,风气波回,银丝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史载,唐朝贞观年间,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曾长期将...

文言文指代自己的词语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举。” 3、不惑之年:四十岁。 出处同上。 4、知命之年:五十岁。 出处同上。五十岁的人还常谦称为是“未知之年”。 5、耳顺之年:六十。出处同上。 6、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7、艾:五十岁 8...

古代正月十五叫望,正月十四叫什么
十四日为既望,自西周之后便存在了。然而作为正月十五,与望日(十五)需要区分的是,后者更多是古时天文历法上的称呼,与朔日(初一)、晦日(三十)等相互对应。而前者作为每年仅有一次的正月望日,一般会被单独别称为‘上元’,至夜间则被称为‘元夜’,因为‘更始逾新,上元为纪。’所以并不能被单纯...

形容“时间过去”的词语
“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都是名词。例如:“朝菌不知晦朔”(《庄子》);“此七月望日事也”(《祭妹文》);“七月既望”(《前赤壁赋》);“戊申晦”(《登泰山记》)。“旬”意思是“十天”,名词;“兼旬”意思是“...

文言文实词白
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