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给我概述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的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吗?
新中国经济史论
老田
新中国早期的快速工业化过程,与西方国家以私人资本主导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完全不同,是国家主导型的“非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这就使得新中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与建立在西方国家工业化经验基础上的经济学知识积累,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研究新中国早期的经济问题,如果把研究视野局限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框架里,肯定无法给出适当的理解和评价。
新中国与西方经验的明显区别在于: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是政府而非私人资本,经济主体和劳动者的地位也与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私人企业极为不同,而且中国的资源禀赋也与西方国家完全不一样:体现在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存量和相对价格都不一样。由于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多年来过分执著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因而未能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作出适当的总结。
主流经济学家们强烈表现出想要垄断“改革的解释权”的意愿,但是对于“改革”本身的认识却很可怜,吴敬琏在回顾经济学界几次重要会议的文章中间透露,他们在理论上基本是靠“道听途说”和“现炒现卖”来提出政策主张的,并没有对于发展中国经济的全面认识和通盘考虑。人们今天普遍认识到改革的结果是“医疗改革不成功”、“市场换技术的设想失败了”、“企业改革把企业彻底改垮了”,只要想想主流们在理论上心中无数,在对中国经济现实的把握上又是以一知半解的西方理论进行“生搬硬套”的,那么,这样一场“盲人骑瞎马”的摸索走到今天,确实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主流经济学家们至今仍然拒绝对过去的历史,作出起码的反思和总结,而且还以扣“反改革”帽子为手段,阻挠别人对改革历程作出适当的反思。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总是要做点什么才好,“面子价值”对主流们来说也许并不为零;特别是今天主流们的学术地位联系着巨大的职业利益,“反思改革”有打破主流们“话语权垄断地位”的危险,毕竟没有了垄断地位就肯定没有高收益。由于认真总结和反思新中国过去的经济建设历程,已经与主流们的职业利益相矛盾,因此总结工作就只能由主流之外的人士来承担了。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更重要的利益高于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职业利益总和,也高于主流和非主流的观点分歧。总结和反思工作,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过去、现实和未来却越来越重要。客观上就需要有人作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因此老田就不揣鄙陋,作出一些尝试性的工作。由于过去在理论建设方面所存在的欠缺,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历程的总结从来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我们今天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总结和反思,将不得不更多地求助于对经验和现实的记录和叙述。注重事实和经验,显然是认真总结历史的起点,如果简单地套用某种现成的理论,对于那些无法适应既定理论的现实就只能是强行“加工”和扭曲,这样的总结工作就肯定显得“削足适履”了。我的总结工作,将始终把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技术进步的条件、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管理成本问题,作为分析的主要线索。
国内已经出版的各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在叙述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未能突破“宣传提纲”的局限,共同点是声称“社会主义好、公有制好、计划经济好”,再后来,这些教材按照“时代要求”不得不加上市场经济就是好的内容,就显得“理不直、气不壮”了,再作为宣传提纲都已经不合格了。
一、 新中国的快速工业化目标与“近代史共识”
新中国早期的发展目标,其实是由近代史所给定的重大问题决定的,在中国发展的问题和目标上,应该说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共识的。针对近代史中间中华民族面临那些最急迫的民生问题和安全问题,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也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有共识,问题上的共识基本上可以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生和民权”来简洁地表达。这三大问题反应在国家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毛泽东在一九六四年底继续为“大跃进――快速工业化战略”辩护的时候,就自动回到孙中山那里,说“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的未来将有一个大跃进。”
快速工业化战略的内容和作用范围,按照一九六四年三届人大的表述就是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先进技术和工业基础上去支持国家安全目标和民生目标的实现。“近代史共识”已经给定新中国一个历史性的任务:为解决国家安全和民生问题,需要快速工业化战略来支持这两大目标的实现。新中国的建设目标,可以说是因应“近代史共识”而来的。
中国是工业化进程的后来者,等到新中国进行工业化的时候,西方先进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之中。中国早期的追赶战略,在技术内涵和跨度上就必须面对这个非常大的差距。追赶战略的生效,意味着中国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高积累政策快速实现技术的进步和装备过程。
中国的大跃进:竭尽全力弥补失去的时间。约翰牛(英国)被中国骑手甩在后面,象征着中国决心凭着自己的工业发展来击败西方社会。(转引自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P366)
由于新的机器设备、厂房乃至规模巨大的交通系统建设,都要求大量的剩余沉淀为实物资产,这样的剩余积累和沉淀的规模带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无论如何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跃进”。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要点,以及技术进入装备相应的产业部门所需要沉淀的经济剩余数量(示意图的面积)。示意图的含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在于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在传统农业时代,就要求有高于庄园自己自足水平的稳定需求,这个稳定需求是工场手工业稳定经营的前提,相应的社会条件是能够在农业时代制造一个“高消费群体”。中国历史上每到王朝末期,社会分化程度急速上升,倒是有一个这样的庞大群体产生,问题在于这一暴富群体剥夺平民剩余水平的水平太高,常常平民阶层的基本生产和生存条件,结果破坏社会政治稳定,导致平民揭竿而起,使得历史上政治革命周期性地发生,最后“高消费群体”随王朝灭亡而消失,超出一般“自然经济的学费水平之上”的市场容量就消失了,无法支持工场手工业长期经营和经验积累达到发明机器的程度。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除非存在对外低成本转嫁内部矛盾的条件,在传统农业时代就不存在“高消费群体”支持工场手工业长期经营的可能,近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前提恰恰是联系着低成本的对外扩张过程。
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要求实现机器的智能化过程,把机器操作者的经验积累用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这一次的技术主要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积累相关。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着大机器生产和交通系统建设,要求大量剩余沉淀为机器厂房等,这是高积累政策无法超越的原因,西方先行国家的积累过程在时间上长达上百年,单位时间内的积累强度要求就低;特别是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扩张政策,往往把积累的成本和代价转移到国境之外去。中国缺乏把积累成本对外转嫁的空间,也实际上缺乏慢悠悠来进行积累的时间,高积累和大跃进都是在中国特定的“时空紧约束”下的唯一选择。
第一次工业革命
(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机械引入生产)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大机器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第三次技术革命
(智能化机器和人力资本)
快速工业化战略或者“大跃进”,最经典的表述是刘少奇在一九五七年第八届全国工会代表大会上给出的: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要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起被总称为“三面红旗”。而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宣传运动中间,“三面红旗”被确立为“政治正确性”的标准,为普通民众所充分掌握,这一宣传运动本质上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制造认同”的过程,因为认同的提高总是意味着管理成本的降低。
“三面红旗”看上去是带有“口号”性质的宣传措辞,但具有十分具体的制度内涵:就是要在农村强化基层政权的动员能力去组织丰富的劳动力,进行密集的劳动投入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农田水利建设,以此保证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高产稳产,满足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需要;而中国有限的经济剩余,优先分配给重工业,以支持快速工业化战略。“三面红旗”的核心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根本制度安排,其实质性的制度内涵包括快速工业化战略下的剩余分配顺序和劳动力动员两个主要方面。三面红旗的制度内容在一九五六年关于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议中间确立下来的,并非形成于人民公社运动期间:
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重工业发展的速度。我国目前农业生产还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要,今后必须用更大的力量发展农业。但是,在最近的将来我国还不能有很大的农业机械工业和化学肥料工业,还不能进行很大规模的垦荒,水旱灾害也还不能迅速根治。因此,目前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合作化这个优越条件,依靠合作社的集体力量和政府的支援,采取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改良品种、推广新式农具、提高复种指数、改进耕作方法、防治病虫灾害等项措施,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快速工业化战略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段内,实现大规模的投资,要求有限的经济剩余集中使用于重工业。重工业单个项目的巨大投资规模,地方政府往往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剩余以支持这样大的投资强度,物资平衡在省市这样的范围内也往往无法解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平衡,这就要求中央政府起到更多的组织和主导作用。一九五八年毛泽东曾经要求进行地方分权和企业下放的改革,实际上是不成功的,为此他在一九六二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做了自我批评(他对于“三面红旗”从来没有后退过,也从不检讨)。
………………(以下省略字数若干,楼主如有需要,请登陆下面网站看全文)
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53式7.62毫米步骑枪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毫米步马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毫米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作战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此后必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
1956年前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我国枪械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我军具备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枪族: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班、排装备有了很大加强,实现了班用武器弹药通用化。
该枪族虽威力大,但系仿制品,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如,枪刺短且刚性差,木托强度也不够好,材料利用率低,采用含贵重金属镍、铬材料较多等,枪械寿命6000发。现在它已退役,“告老还乡”了。
56式半自动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发射7.62毫米56式枪弹。
全枪重3.75千克,全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弹头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反映我军70年代以前装备情况的一张照片,当时在一个步兵班中,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战士装备的步枪一般为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 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52千克,空枪重4.03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56式7.62毫米普通弹、曳光弹、曳光燃烧弹和穿甲燃烧弹(简称7.62毫米枪弹),弹头初速710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
56-1式冲锋枪
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56-1式冲锋枪是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外国报刊杂志称其为56-1式突击步枪(Type 56-1 assault rifle),按我国习惯称为冲锋枪(56式冲锋枪、56-2式冲锋枪也一样)。此枪在56式冲锋枪上的主要改进是采用折叠式枪托,使枪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它和56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不能上刺刀,其他结构性能与56式冲锋枪相同。
该枪全长874毫米/645毫米(托伸/托折),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3千克,空枪重3.8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枪弹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
56-2式冲锋枪
1980年,56-2式冲锋枪定型, 56-2式冲锋枪是56-1式冲锋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枪托卡榫采用了楔铁式卡榫,可自动补偿使用时的磨损间隙,能保证枪托始终是牢固配合的,有利于确保射弹的散布密集度;枪托的形状也不同;还可安装一把刺刀。
它和56-1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都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托折长65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4千克,空枪重3.9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枪弹。
50式7.62mm冲锋枪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军枪械系列除部分从苏联进口外,还开始自行仿制。1950年,仿照苏联PPSH-41"波波沙"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
?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枪管材料改为50A钢,内膛镀铬,全枪多采用焊接、铆接等一次成型工艺,配有35发弹匣或71发弹鼓,具有结构简单、火力较猛、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等特点。
54式冲锋枪
1954年,我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1956年停止生产。它是前苏联PPS-43式冲锋枪的仿制型,该枪在机匣上刻有“626”标记。此枪与PPS-43式冲锋枪的区别是将握把中心的“C”字标记改成“K”字标记。其结构性能与PPS-43式冲锋枪一样。该枪采用折叠式金属枪托,射击方式为连发。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冲合一”。
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采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借鉴了56式冲锋枪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枪相同。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采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枪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由于63式自动步枪从一开始就有违于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后来被撤装的命运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63式结合了m14和G3的优点,拥有56半自动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
100米上的精度为
单发 R50 5cm
R100 12cm
70%的射弹密集于20cm x 20cm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微声冲锋枪,1964年设计定型。
??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可以单、连发射击;该枪有良好的三微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时,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时,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
79式7.62毫米冲锋枪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轻型冲锋枪,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军80年代侦察兵、现今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的单兵自动化武器,它设计定型已20多年,到目前已生产了近30万支,广泛装备部队,武警,公安.该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枪的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采用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和由快慢机控制单、连发的击发发射机构;还设有到位保险。79轻冲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射速高达1000发/分以上,该枪发射时后坐速度11.5米/秒,后坐力较小,便于射击,枪身短、*作灵活、反应快,较好地为特种作战提供便利,从而弥补了手枪及步枪存在的不足。
特别是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战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79轻冲的战术地位就更加明显。弹药:79轻型冲锋枪使用51式7.62毫米手枪弹,79轻冲在枪托折叠与展开的情况下均可实施单、连发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从携行和机动能力来讲,79轻冲便于乘车或狭窄地形上使用,为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特警遂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毫米。主要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队。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设计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毫米轻机枪。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81式枪族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装WJ97—3型瞄准具的81突击步枪
87式5.8MM枪族
87式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
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是我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1995年设计定型,现已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该自动步枪能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并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还配有3倍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该枪配的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
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95式5.8毫米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性能特点如下:
(1)为充分发挥5.8毫米枪弹的威力,枪管有足够长度。它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步枪746毫米,机枪840毫米)。供弹具可通用,容弹量大,可连发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2)全枪短、质量轻(步枪3.25千克,机枪3.95千克),机动性好,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3)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瞄准舒适,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很高水平。
(4)机构动作可靠,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作战,全枪寿命长,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5)枪族内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6)有机械瞄准、简易夜间瞄准装置,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能适应全天候作战。
(7)一枪多能、一族多枪。该族步枪下挂35毫米榴弹发射器,亦可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扩大了点面杀伤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携带方便,具有刺杀、砍、剪、锯、削的功能,还可当匕首使用,扩大了步枪的战术作用。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全枪长560毫米,全枪重2.8千克)、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技术参数:
口径:5.8毫米
全长:746毫米
全重:3.25千克
初速:93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40发/分(单发)
100发/分(连发)
直射距离:370米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30发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是特种兵、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战斗武器,其主要任务是杀伤300米内暴露的有个人防护的生动目标。该枪采用无托结构,全枪长度短,质量轻;全枪长78.7%的零部件可与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互换使用,通用程度高。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的多功能膛口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参数设计合理,很好地解决了枪口焰、噪声及射击精度等问题。该枪有光学瞄准镜结合座,可配装白光、微光瞄准镜,并设有简易夜瞄装置,能在昏暗环境或夜间对可见目标射击。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前苏联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 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於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该枪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该枪是在79式狙击步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外形上看,两者好似双胞胎。
85式狙击步枪的结构同79式,瞄准具、弹药、刺刀等也与79式相同,但85式狙击步枪的精度要优于79式和前苏联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在600米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0%以上,在步兵作战通常小于400米,绝大多数在200米以内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可达95%以上。)
85式狙击步枪使用53式普通钢心弹,在100米距离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钢板;15厘米厚的砖墙;45厘米厚的土层;50厘米厚的木板。
85式狙击步枪成为特警队的精确射击武器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该枪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枪身的防腐能力、减轻全枪重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持枪郐适、使用方便等优点。
该枪独特的优点,使它具有其它枪无法比拟的可靠的战斗性能。该枪加装了用于支撑枪身的脚架,狙击手可根据地形选择打开或者折叠脚架,便于战斗行动。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该枪具有便于隐蔽、发现目标快、射击指向快、消灭目标准等诸多特点。
瞄准装置的优劣,不仅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也间接关系到战场生存能力、人机效能的发挥,对狙击武器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轻武器的瞄准装置正向观、测、瞄一体化方向发展,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当然不会落后。
该枪除了安装了当今世界通用的孔式瞄准具外,还配备多普勒变倍望远系统,实现放大变倍。一般讲,由于狙击手执行任务地点的光线不定,所以客观上要求配备一具体积小且重量轻、光强度够的瞄准镜,而瞄准镜内的光照度与透镜的直径和放大倍率有关。当瞄准镜的直径、目标距离一定时,放大倍率越大镜内的光照度就越弱,并且还大大缩小视场,使射手无法观察到目标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观察又是射手必不可少的。固定的放大倍率不能使各种距离上的目标都达到镜内光强度适合的要求,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可以通过距离远近、光线明暗程度对800米以内的单个目标进行快速调节,实施昼夜精确瞄准。
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瞄准镜内垂直方向上的7个“^”形立标即为瞄准分划,“^”的顶点为瞄准点。100米、200米合用一个瞄准点,300-800米射距每一百米有一个单独的瞄准点。瞄准分划右侧的数据为射距。瞄准时根据光线强弱及射距远近,调节变倍手轮,用相应射距段上的“^”顶点,对目标即可射击。瞄准镜的矫正更加方便、快捷,射手只需打开方向转动护盖,就能准确地进行矫正,十分简单。
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
中国新型大口径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采用可更换的标准枪机弹膛设计,可适用两种枪弹。全世界12.7弹主要有两类,俄制弹和美制勃郎宁弹,中国枪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它应配置不同枪机,可适应这两种弹。该枪今后可能装备高速脱壳弹。
中国新型JQ型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有效射程1200米,重实战,采用手动旋转枪机,手动强于半自动. 因为美军实战证明,无论什么情况下, 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每击发一次后,都必需花时间去重新寻找目标,因此半自动上膛,增加了枪重,对射手提高射速,没什么帮助。 减少枪支重量,对于身材不高大的东方人远比半自动上膛重要,中国显然主张极力减少枪支重量,不去追求增加毫无用途的半自动上膛。
该枪重量轻, 在带瞄准镜和5发弹匣的情况下才12公斤不到,[美军现装备半自动上膛的巴雷特M82,在空枪时重达12.9公斤,实战证明半自动上膛重量过大,不适合单兵携带,中国枪采用无托设计,将弹匣置于扳机后,这有利于减少全枪长度,[美M82长一米44,笨拙不堪]。
大口径阻击步枪,最关键的是制退装置,中国枪采用大型的双室制退器,制退效率非常高,枪口采用双室制退消焰设计,更适应战场需求,但扬尘带来的致命缺点,要在射击阵地地面铺上毡子或选择湿地射击,在中国JQ枪的枪托上安装有大型的有孔橡胶托垫,主要用于降低后坐力对射手的影响,这种托垫最简单实用的缓冲装置,击发时枪支的后坐力会将射手肩膀和枪托之间的胶垫挤压,多孔的胶垫会产生很大的形变,有利于吸收后坐能量,该枪除了枪机匣就是枪管,各国评价是没有一个多余零件的枪,中国军队特种兵有可能甚至已装备此枪。
步兵武器装备发展历程
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步枪却是基本上是靠缴获而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和汉阳造,而我军只能少量的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这段时期的装备很繁杂,差不多装备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的步枪。
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53式7.62毫米步骑枪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毫米步马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毫米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作战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此后必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口径:7.62毫米
全长:1020毫米
枪管长:520毫米
全重:3.92千克
初速:820米/秒
射速:10-15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5发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
1956年前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我国枪械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我军具备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枪族: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班、排装备有了很大加强,实现了班用武器弹药通用化。
该枪族虽威力大,但系仿制品,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如,枪刺短且刚性差,木托强度也不够好,材料利用率低,采用含贵重金属镍、铬材料较多等,枪械寿命6000发。现在它已退役,“告老还乡”了。
56式半自动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发射7.62毫米56式枪弹。
全枪重3.75千克,全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弹头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反映我军70年代以前装备情况的一张照片,当时在一个步兵班中,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战士装备的步枪一般为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 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52千克,空枪重4.03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56式7.62毫米普通弹、曳光弹、曳光燃烧弹和穿甲燃烧弹(简称7.62毫米枪弹),弹头初速710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
56-1式冲锋枪
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56-1式冲锋枪是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外国报刊杂志称其为56-1式突击步枪(Type 56-1 assault rifle),按我国习惯称为冲锋枪(56式冲锋枪、56-2式冲锋枪也一样)。此枪在56式冲锋枪上的主要改进是采用折叠式枪托,使枪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它和56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不能上刺刀,其他结构性能与56式冲锋枪相同。
该枪全长874毫米/645毫米(托伸/托折),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3千克,空枪重3.8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枪弹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
56-2式冲锋枪
1980年,56-2式冲锋枪定型, 56-2式冲锋枪是56-1式冲锋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枪托卡榫采用了楔铁式卡榫,可自动补偿使用时的磨损间隙,能保证枪托始终是牢固配合的,有利于确保射弹的散布密集度;枪托的形状也不同;还可安装一把刺刀。
它和56-1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都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托折长65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4千克,空枪重3.9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枪弹。
50式7.62mm冲锋枪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军枪械系列除部分从苏联进口外,还开始自行仿制。1950年,仿照苏联PPSH-41"波波沙"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枪管材料改为50A钢,内膛镀铬,全枪多采用焊接、铆接等一次成型工艺,配有35发弹匣或71发弹鼓,具有结构简单、火力较猛、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等特点。
口径:7.62毫米
全长:840毫米
全重:3.63千克
有效射程:250米
弹匣容量:35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54式冲锋枪
1954年,我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1956年停止生产。它是前苏联PPS-43式冲锋枪的仿制型,该枪在机匣上刻有“626”标记。此枪与PPS-43式冲锋枪的区别是将握把中心的“C”字标记改成“K”字标记。其结构性能与PPS-43式冲锋枪一样。该枪采用折叠式金属枪托,射击方式为连发。
全长:616毫米(折叠枪托)
全重:3.3千克
初速:50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35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冲合一”。
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采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借鉴了56式冲锋枪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枪相同。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采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枪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由于63式自动步枪从一开始就有违于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后来被撤装的命运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口 径 7.62mm
全枪长 1342mm(刺刀展开)
1033mm(刺刀折叠)
全 质 量 3. 8kg
初 速 735m/s
射 速 40r/m(单发)
60r/m(点射)
有效射程 400m
弹匣容量 20r
配用枪弹 56式7.62x39mm
63式结合了m14和G3的优点,拥有56半自动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
100米上的精度为
单发 R50 5cm
R100 12cm
70%的射弹密集于20cm x 20cm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微声冲锋枪,1964年设计定型。
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可以单、连发射击;该枪有良好的三微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时,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时,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
口径:7.62毫米
全长:850毫米
630毫米(折叠枪托)
全重:3.4千克
初速:290-305米/秒
射速:60发/分(连发)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64式微声冲锋枪弹
79式7.62毫米冲锋枪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轻型冲锋枪,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军80年代侦察兵、现今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的单兵自动化武器,它设计定型已20多年,到目前已生产了近30万支,广泛装备部队,武警,公安.该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枪的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采用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和由快慢机控制单、连发的击发发射机构;还设有到位保险。79轻冲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射速高达1000发/分以上,该枪发射时后坐速度11.5米/秒,后坐力较小,便于射击,枪身短、*作灵活、反应快,较好地为特种作战提供便利,从而弥补了手枪及步枪存在的不足。
特别是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战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79轻冲的战术地位就更加明显。弹药:79轻型冲锋枪使用51式7.62毫米手枪弹,79轻冲在枪托折叠与展开的情况下均可实施单、连发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从携行和机动能力来讲,79轻冲便于乘车或狭窄地形上使用,为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特警遂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毫米。主要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队。
口径:7.62毫米
全长:740毫米(枪托打开) 470毫米(枪托折叠)
枪管长:250毫米
瞄准基线长:215毫米
全重:1.9千克
初速:515米/秒
理论射速:100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设计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毫米轻机枪。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81式枪族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口径: 7.62毫米
初速: 720米/秒
全枪长: 955毫米
全枪重: 3.4千克
有限射程: 5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射速: 45—115发/分
供弹具容量:30发
可发射枪榴弹。
装WJ97—3型瞄准具的81突击步枪
87式5.8MM枪族
87式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
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口径: 5.8毫米
初速: 米/秒
全枪长: 945毫米
全枪重: 3.95千克
有限射程: 4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供弹具容量:30发
可发射枪榴弹。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是我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1995年设计定型,现已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该自动步枪能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并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还配有3倍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该枪配的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
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95式5.8毫米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性能特点如下:
(1)为充分发挥5.8毫米枪弹的威力,枪管有足够长度。它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步枪746毫米,机枪840毫米)。供弹具可通用,容弹量大,可连发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2)全枪短、质量轻(步枪3.25千克,机枪3.95千克),机动性好,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3)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瞄准舒适,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很高水平。
(4)机构动作可靠,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作战,全枪寿命长,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5)枪族内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6)有机械瞄准、简易夜间瞄准装置,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能适应全天候作战。
(7)一枪多能、一族多枪。该族步枪下挂35毫米榴弹发射器,亦可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扩大了点面杀伤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携带方便,具有刺杀、砍、剪、锯、削的功能,还可当匕首使用,扩大了步枪的战术作用。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全枪长560毫米,全枪重2.8千克)、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技术参数:
口径:5.8毫米
全长:746毫米
全重:3.25千克
初速:93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40发/分(单发)
100发/分(连发)
直射距离:370米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30发
枪弹:87式5.8毫米步枪弹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是特种兵、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战斗武器,其主要任务是杀伤300米内暴露的有个人防护的生动目标。该枪采用无托结构,全枪长度短,质量轻;全枪长78.7%的零部件可与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互换使用,通用程度高。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的多功能膛口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参数设计合理,很好地解决了枪口焰、噪声及射击精度等问题。该枪有光学瞄准镜结合座,可配装白光、微光瞄准镜,并设有简易夜瞄装置,能在昏暗环境或夜间对可见目标射击。
主要技术诸元如下:
口径:5.8毫米
初速:790米/杪
有效射程:300米;
理论射速:609发/分(单发)
发射方式:单、连发
供弹方式:30发弹匣、50发弹鼓
全枪长:609毫米
空枪质量:2.9kg
瞄准基线长:210毫米
瞄准装置:机械瞄具、光学瞄具
全枪寿命:6000发
使用枪弹:5.8毫米普通弹,必要时也可使用5.8毫米机枪弹及机枪弹。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前苏联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 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於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该枪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口径: 7.62mm
初速: 830m/s
配用弹药: 7.62x54mm
有效射程: 1000m
射速: 30发/min
全枪重:(枪自重) 3.8kg
(带镜,垫) 4.4kg
全枪长:带刺刀 1368mm
不带刺刀 1220mm
全枪宽: 170mm
全枪高: 178mm
瞄准镜:
重量: 0.5kg
放大率: 4倍
视角: 6度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该枪是在79式狙击步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外形上看,两者好似双胞胎。
85式狙击步枪的结构同79式,瞄准具、弹药、刺刀等也与79式相同,但85式狙击步枪的精度要优于79式和前苏联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在600米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0%以上,在步兵作战通常小于400米,绝大多数在200米以内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可达95%以上。)
85式狙击步枪使用53式普通钢心弹,在100米距离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钢板;15厘米厚的砖墙;45厘米厚的土层;50厘米厚的木板。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主要技术参数:
口径:7.62毫米;
初速:830米/秒;
全枪重:4.4公斤;
全枪长:1220毫米;
有效射程:800米;
供弹具容量:10发。
寿命:6000发
放大倍率:4倍
出瞳距离:70毫米
85式狙击步枪成为特警队的精确射击武器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该枪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枪身的防腐能力、减轻全枪重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持枪郐适、使用方便等优点。
该枪独特的优点,使它具有其它枪无法比拟的可靠的战斗性能。该枪加装了用于支撑枪身的脚架,狙击手可根据地形选择打开或者折叠脚架,便于战斗行动。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该枪具有便于隐蔽、发现目标快、射击指向快、消灭目标准等诸多特点。
瞄准装置的优劣,不仅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也间接关系到战场生存能力、人机效能的发挥,对狙击武器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轻武器的瞄准装置正向观、测、瞄一体化方向发展,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当然不会落后。
该枪除了安装了当今世界通用的孔式瞄准具外,还配备多普勒变倍望远系统,实现放大变倍。一般讲,由于狙击手执行任务地点的光线不定,所以客观上要求配备一具体积小且重量轻、光强度够的瞄准镜,而瞄准镜内的光照度与透镜的直径和放大倍率有关。当瞄准镜的直径、目标距离一定时,放大倍率越大镜内的光照度就越弱,并且还大大缩小视场,使射手无法观察到目标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观察又是射手必不可少的。固定的放大倍率不能使各种距离上的目标都达到镜内光强度适合的要求,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可以通过距离远近、光线明暗程度对800米以内的单个目标进行快速调节,实施昼夜精确瞄准。
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瞄准镜内垂直方向上的7个“^”形立标即为瞄准分划,“^”的顶点为瞄准点。100米、200米合用一个瞄准点,300-800米射距每一百米有一个单独的瞄准点。瞄准分划右侧的数据为射距。瞄准时根据光线强弱及射距远近,调节变倍手轮,用相应射距段上的“^”顶点,对目标即可射击。瞄准镜的矫正更加方便、快捷,射手只需打开方向转动护盖,就能准确地进行矫正,十分简单。
技术参数:
口径: 5.8毫米
初速: 895米/秒
全枪长: 920毫米
全枪重: 4.2千克
有限射程: 8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供弹具容量:10发
瞄准具重量:0.6千克
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
中国新型大口径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采用可更换的标准枪机弹膛设计,可适用两种枪弹。全世界12.7弹主要有两类,俄制弹和美制勃郎宁弹,中国枪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它应配置不同枪机,可适应这两种弹。该枪今后可能装备高速脱壳弹。
中国新型JQ型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有效射程1200米,重实战,采用手动旋转枪机,手动强于半自动. 因为美军实战证明,无论什么情况下, 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每击发一次后,都必需花时间去重新寻找目标,因此半自动上膛,增加了枪重,对射手提高射速,没什么帮助。 减少枪支重量,对于身材不高大的东方人远比半自动上膛重要,中国显然主张极力减少枪支重量,不去追求增加毫无用途的半自动上膛。
该枪重量轻, 在带瞄准镜和5发弹匣的情况下才12公斤不到,[美军现装备半自动上膛的巴雷特M82,在空枪时重达12.9公斤,实战证明半自动上膛重量过大,不适合单兵携带,中国枪采用无托设计,将弹匣置于扳机后,这有利于减少全枪长度,[美M82长一米44,笨拙不堪]。
大口径阻击步枪,最关键的是制退装置,中国枪采用大型的双室制退器,制退效率非常高,枪口采用双室制退消焰设计,更适应战场需求,但扬尘带来的致命缺点,要在射击阵地地面铺上毡子或选择湿地射击,在中国JQ枪的枪托上安装有大型的有孔橡胶托垫,主要用于降低后坐力对射手的影响,这种托垫最简单实用的缓冲装置,击发时枪支的后坐力会将射手肩膀和枪托之间的胶垫挤压,多孔的胶垫会产生很大的形变,有利于吸收后坐能量,该枪除了枪机匣就是枪管,各国评价是没有一个多余零件的枪,中国军队特种兵有可能甚至已装备此枪。
楼上的,复制的话也应当精选一下,
我国武器发展历程只要是从无到有,刚建国时别说飞机坦克,连汽车我们都不会造,更谈何军工体系,而苏联美国的军工部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系统工业了,苏联1957年卫星都上了天,而我们刚造出来汽车(卡车),就这样,我们刚开始买苏联的武器,再加上自己研究,都是从零开始,后来和苏联闹翻了,苏联也不给我们武器了,全靠我们自己研究了,就这样,汽车,坦克,飞机,两弹一星都是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可以说发展到今天,非常的不容易了,歼10就是我们祖国科技大进步的杰作,说这么多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自己能造,从自己能造到强,楼主明白??!!!
小米加步枪
有谁能给我概述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的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吗?
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步枪却是基本上是靠缴获而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和汉阳造,而我军只能少量的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这段时期的装备很繁杂,差不多装备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的步枪。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
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历史。。急求。。。
·1977年: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 ·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逝世 ·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 ·1976年: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6年:周恩来逝世 ·1975年:成功预报海城地震 ·1975年: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 ·1975年:科学家测定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1975年:我国成功...
祖国自建国以来的大事
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8年底 三大改造完成 标志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8 大跃进开始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199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 香港回归祖国 1999 澳门回归祖国 2001 中国加入WTO 等等等等、...
我国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从1978...
请问谁知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稍详细多一点
第一方面:国防高科技领域 “两弹一星”其一指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国家。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
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4. 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综上所述,自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社会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仅彰显了国家的实力和潜力,也...
了解我国自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
1.最伟大的就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过起了好日子。3. “两弹”的成功研制 4.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5.杂交水稻的培养与推广 6.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 7.神州飞船登月
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
自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以下伟大成就:1. 两弹一星: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氢弹空爆试验;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这一系列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2. 香港澳门回归: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自建国以来发生的大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抗美援朝 自卫反击战 计划生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8抗洪 奥运会
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重大事件?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