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说的哪句话,张良听懂了活了韩信却没听懂?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风起于青萍之末,许多事最后的发生都早有迹象,只不过当事人未能读懂罢了。比如刘邦对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的一次公开评价。

刘邦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从刘邦的这句话来分析,显然萧何、张良和韩信,属于刘邦创业团队塔尖上的三人。但若从这三人跟刘邦的关系来看,萧何的地位最超然。早在刘邦还当亭长,这个芝麻大的小官时,他就跟萧何认识了。

当刘邦反秦后,又是萧何把他推上了“沛公”的位置,虽仅仅是个虚名,可千万不要小看这类虚名。所谓:名正言顺!没有这个虚名,刘邦的许多事就没法开展下去。比如刘邦“挂靠”项梁时,人家必然要问,你们“沛县团队”谁是首领?只能是沛公刘邦!


从此刘邦的每一次前进,萧何都紧紧跟随发挥了巨大作用,直至跟项羽争夺天下时,形成了刘邦在外,萧何在内的“双核模式”。后来这种双核模式,也被曹操和刘备采用了,曹操和刘备在外厮杀,荀彧和诸葛亮在家掌管全局。所以,萧何的地位是最超然的。

张良,在韩王韩成被项羽杀掉后,才死心塌地跟随了刘邦。他的地位比较微妙。因为他是韩国贵族后裔。而秦汉之际,却是分封制和皇权一统,处于激烈较量之时。刘邦的本意是皇权一统,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分封了7个异姓王做个缓冲。


那么张良呢?当刘邦要给他齐国三万户食邑时,张良当即拒绝。显然,张良听懂了刘邦的意思,不惜自贬身价,向刘邦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我张良如今只做老大的臣子,只要把当初咱俩相遇的沛县的留地给了我,就心满意足了。刘邦当即同意,张良被封为留侯!

如今,汉初三杰中的前两位,萧何不用表态,刘邦就把他划归到身边,张良表态后刘邦也急慌慌地把他拉了过来。只有韩信被封为了楚王,站在了七个异姓王的行列,跟刘邦的皇权对峙。无论韩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与否,这都是他人生悲剧的起因。


由此韩信的悲剧拉开了序幕。刘邦担心韩信谋反,来了个云梦之游,把韩信从楚王宝座上踢了下来,当了个淮阴侯。倘若此刻,韩信懂了刘邦的这个安排,他还是有活下来的可能的。

果然,后来刘邦召见他时,跟他闲聊打仗的事,就问:“

如我能将几何?

”即,你看我刘邦,能统领多少兵马?


韩信笑:“老大你最多统领十万人马就到极限了。”

刘邦追问:“那你呢?”

韩信说:“这就难说了,有多少就能统领多少,越多越好,没有极限。”

虽后来韩信意识到问题严重,连忙向回拉,吹捧刘邦是 “统领将帅的真正老大,我们没法跟你比,再牛,还不是你手下”。但可惜什么都晚了。

刘邦之所以非要把韩信降级为淮阴侯,本意应不是想杀他的,既然你不愿意站在我身边,那我就把你圈在身边,只要你能安分守己,就稀里糊涂的就过去了。可韩信却先以站在刘邦身边为耻,跟着就又当着刘邦的面表达出来,由此韩信是必死无疑了。


所以,说话听音,要认清自己位置,是相当重要的。这点尤其适用那些“立下大志向的人”。至于寻常人,其实也是一样的,比如为啥干出了成绩,却还不得志?答案就在这里,你真听懂老大的话中意思了吗?

这些东西,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生存和发展,且要命的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不可能失效,且哪怕家庭之中,其实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刘邦说的哪句话,张良听懂了活了韩信却没听懂?
风起于青萍之末,许多事最后的发生都早有迹象,只不过当事人未能读懂罢了。比如刘邦对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的一次公开评价。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从刘邦的这句话来...

张良对韩信评价了哪四个字,道出韩信的一生?
张良用“锋芒过剩”评价韩信,道出了他的一生。韩信的“锋芒”很明显,这源于他的军事才能。一开始的他一事无成,靠着别人的接济过日子,在投奔了刘邦之后,终究被重用。他感恩刘邦对于他的赏识,所以无论刘邦做出怎样过分的事情,他也没有选择背叛他。可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有犹豫。在萧何的推荐之下...

有关韩信的典故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

韩信,为何会被宫女用竹竿戳死?
《西汉演义》记载韩信是被宫女用竹竿刺死的。可皇宫里头什么武器没有,为啥要劳神费力地,用竹竿捅死人。其实韩信的死,实则是自作孽、不可活,当年刘邦兵困荥阳,多次求韩信发兵救援,可韩信置若罔闻,按兵不动。刘邦不明就里,就问谋士张良。张良贴着耳朵对他说:“韩信想要代理齐国,大王何不成全...

张良用4个字讲了韩信的一生,这4个字究竟是什么?
这四字就是锋芒毕露,用来表示韩信的做事方式还有为人,都是很贴切的,不得不说张良的确是非常了解韩信的,两人也曾经是好友。我们说刘邦之所以能够从一介落魄的贵族到最后称霸三国,还是因为慧眼识英雄,还有说服人才的诚意吧,所以说是有很多英雄回来帮助他的,比如说张良和韩信两个人都是在他的阵营...

张良只评价过一个人,就是韩信,究竟说了什么呢?
张良作为刘邦的谋士,不说别人,他首先得把刘邦的脾气摸清楚了。他眼见韩信在战场上立了大功,还十分不懂得收敛的样子,摇着头说韩信这个人锋芒过盛。也许张良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韩信未来的悲剧了。可是韩信不懂。韩信虽然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但是他对揣摩人心和官场上的一些事情表现得十分...

韩信本来能活到76岁,只因做了5件事,让他折寿40年
说的是韩信在项羽军中混了几年,天天充当站岗的大头兵很是郁闷。某一天,张良突然潜入项羽大营,给韩信指了条明路,去投汉王吧。韩信一拍脑袋,是啊,干嘛一棵树上吊死?项羽这幅不开化的死脑袋,碰上个厉害角色就完蛋。刘邦实力虽远不如项羽,当个鸡头总比凤尾强吧。于是韩信斩杀了企图阻拦他的士兵...

汉高祖刘邦打的天下说了三句什么经典话
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句话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是汉高祖刘邦对自己的文臣武将——张良、萧何、韩信的赞誉。1. 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

韩信被处死后说了哪句狠话,让刘邦吓得汗毛倒竖?
刘邦正要骂人的时候,张良和陈平提醒了他,现在不能得罪韩信呀,若是他倒向项羽的话,你刘邦就玩完了。刘邦只能封韩信为齐王,而且还是真齐王。韩信当上了齐王,但是,他和刘邦之间也有了隔阂,刘邦对他不信任了,因为他并不会对刘邦百依百顺。可以说这都是蒯通从中在作梗!项羽知道韩信打下齐国来...

这4人影响了韩信的一生,第3位助他大权在握,第4位最关键,是谁呢?
张良从来都是刘邦的良师益友,每当刘邦陷入困境之时,总是他为其指出解决之道,而刘邦对张良的计策也是深信不疑。因此,张良轻飘飘的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使得刘邦终于放下成见。从那时起,韩信终于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将军,不仅手握重兵,还能独当一面。第四位:主张三分天下的 韩信得到重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