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数字的古诗词句
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多读一些名家名作,细心观察,感悟生活。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以比兴为上。赋多陷于平板,比兴多流于晦涩,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多为结合起来用。
扩展资料:
写作技巧:
诗歌是以意境取胜的,能否创造优美的意境是诗歌成败的关键,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与否,作用至关重要。既要形象生动,更要生动传神。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创作
建议先从咱们中国的唐诗宋词开始看起。通过对优秀诗作词作的反复阅读、理解以及记忆,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她们的韵律、语言以及篇章背后的小故事:)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比同学知道的要多,这样时间一长,你对文学的热情和求知欲就会越来越高;此外,徐志摩的诗集以及泰戈尔的《飞鸟集》等也不错,你可以找来读,有看不懂的可以先放下,等有时间时可以请教语文老师,相信老师会很高兴替你解答的。不妨一试?:)
诗歌是我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炼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例(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有50首古代诗词曲要求学生背育)。在历届高考中,单独考试诗歌鉴赏的内容占有一定的份量。再加之古代诗歌更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文学作品的鉴赏,对于学生来说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而古代诗歌的鉴赏又往往难于其它文学式样的鉴赏。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层级来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词上去鉴赏。散文达意的语言单位是句子,诗歌是以字、词为单位,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因而我国古代诗人无不十分注重诗歌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吟成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少诗人总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刻的感受,用最凝炼的语言表现出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切理解到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物质材料。正如做家具所用的材料,烧陶瓷所用的泥料,建房子所需的材料。但这些东西事先就必须精挑细拣,才会做出高档的家具,烧成上等的陶器,建筑结实的房子。教师更要多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到诗歌的语言材料,必须选择生动形象的。所谓生动形象能状物描形,把社会生活的外部感性特征具体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入其境。正如我国文论家刘勰在总结我国古代诗歌运用语言的经验时指出:“灼灼伏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崾崾学草虫之韵,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如陶渊明在“羁鸟恋旧林,鱼池思故园”诗中诗人精选了“恋”和“思”两字,就形象地表达出诗人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写出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无限的生机,显出江南初春的景色鲜艳风光宜人,一个“绿”字把无形的自然季节给人以物感。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字充分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争艳热烈,给人以闹烘烘之感,不仅如此,它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介全出,春日绚烂的景色跃然纸上。如齐已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句中的“一”字将早梅之早表现得恰到好处。以上诸例,无一不是古代诗人用字生动形象之典范。为此,教者又必须从反面引导学生加以比较。王安石为什么不用“春风又到江南岸”。宋祁为什么不用“红杏枝头春意俏”。齐已为什么不用“昨夜数枝开”。这样正反比较,使学生明白诗歌炼字的美妙之处。另外在鉴赏诗歌字词上,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歌语言的含蓄。所谓含蓄,就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科学家用抽象思维把道理说得越简越好,艺术家用形象思维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正如我国古代文论家刘知几说的“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如陶渊明在《饮酒》的“采菊篱下,悠然见面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的诗句中,诗人对自己要表现的和要追求的并不明白的道出,而隐藏和寄寓在一些不肯明白道破的景象之中、又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句中的“守拙”,诗人不直陈本意,而用含蓄委婉的反语,表现出坚守自己美好的情操,不愿涉足于污浊的官场生活。可见诗歌是很讲究语言的含蓄的。 其次要诱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上去鉴赏。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介。体会意境的方法,是诱导学生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是:即景抒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学生往往比诗歌字词的鉴赏难度要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谆谆诱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诗歌中的世界是感情世界。《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就是说,诗歌是激动的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诗者,吟咏性情。”构成诗歌感情世界的是诗人的“性情”。“性情”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感情。二是要把握作品的画面。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头脑中那些思想意念,那些感觉情绪、那些联想想象等等都要按思维规律本身的要求,用语言生动地、形象地、维妙维肖地再现出一幅幅具体的形象画面。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诗人用语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在这些景中寄寓着诗人什么感情呢?除了抓住画面还要联系到诗人当时的境况和情怀,两者融合,我们就不难理解到诗人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徒江湖,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 再次要指导学生从诗歌的修辞上去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国诗歌创作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艺术经验。其中赋、比、兴就是三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鉴于教学要求,我们只需从诗歌辞格上去指导学生鉴赏。辞格也叫修辞格,它是为了更有效的使用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刻意加工后所形成的种种修辞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整齐性、抒情性含蓄性等特点,在辞格上予以指导,寻求与之相应的有关辞格。在一般情况下,为使诗歌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往往会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的修辞格来增强语育的表达效果,使之形象生动。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把琵琶女弹奏琵琶所发出的声乐极为形象生动,使读者如闻其音、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听觉和视觉,同时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孔雀东西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开扁就用比兴的手法来引发诗情、烘托气氛,使诗歌的艺术形象更具典型性、悲剧性。比拟也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格。状物拟人妙具灵性。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描绘春夜雨景,抒发喜悦心情。首联“好雨知时季,当春乃发生”在这万物萌芽的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及时地赶来了。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拟人进一步深化。赞美这雨是随着和风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悄悄地来到,听它无声地、细细地、密密地下着,酥油殷滋润世界万物,它无意讨好,不求人知,诗人把春雨人格化。同时又从听觉上捕捉住了春雨细密无声的特征,非常准确传神的描摹出来。诗歌谣言不仅要生动的达意,形象地表情状物,然而最能体现诗歌谣言特色的则是它的音乐美、整齐性,这是除了语音和谐、清浊配伍、四声相间、平仄押韵外,诗人也往往利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来使诗歌语言的具有整齐性、节奏感,在古代诗歌语言里,对偶具有很高的修辞效果。它通过匀齐的外表形式美,表达了凝炼的内涵,使读者读后,易于感知联想记诵和谐的节奏(整齐性)更给人—种美的享受。排比与对偶不同。在古代诗歌里,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没有对偶就不成诗歌。而排比就不同了。这种修辞格,只在古体诗里运用,就学生接触的作品中如《木兰辞》中的“车市买骏马,西买鞍缱,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索,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以上诸例都是古体诗中的句子,诗人运用这些排比辞格,除了利用这种气势连贯的语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冲击读者的心外,使诗歌节奏鲜明、语言整齐。此外,诗歌语言的抒情性,诗人侧往往运用反复、对比等修辞格来体现。曲达、双关、反语、映衬又是诗人为表现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常用的修辞格。总之,鉴赏古诗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没有理解就谈不到鉴赏。对古诗的品味、鉴赏不从修辞上去指导学生,就无法达到这种能力层级。
数字“一”
1、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宋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南宋 朱熹《观书有感》)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6、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 白居易《池上》)
7、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 范仲淹《江上渔者》)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观雀楼》)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数字“二”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 高鼎《村居》)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 孟云卿《寒食》)
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唐 韩愈《春雪》)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 杜牧《山行》)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 杜牧《赤壁》)
7、举手长牢牢,二情同依依。(汉 《孔雀东南飞》)
8、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 (宋 晏几道《浣溪沙》)
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10、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数字“三”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唐李峤《风》)
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唐 李白《将进酒》)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
7、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宋 李清照《声声慢》)
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含数字的古诗词句
数字“一”1、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宋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南宋 朱熹《观书有感》)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辛弃疾描写数字的词句
五更四点鸡三唱, 怀抱二月一枕眠。4。咏雪(清.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一首咏雪诗,瑞雪与芦花,大地真个是一片白茫茫。5。咏渔舟(清.纪晓岚) 一篙一橹一渔舟, 一个艄公一钓钩。一拍一呼一声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6...
含有数字的词句6 带有数字的诗句
1.带有数字的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鼓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施得五六七点粉,妆成八九十分娇。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
用数字夸张的古诗词句有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用数字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景物或抒发情感。例如,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诗人通过“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这样的数字夸张,生动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类似的例子在杜甫的《赠汪伦》中也有体现。在这首诗中,杜...
想知道一些古诗词句,开头是数字的(如 一蓑烟雨任平生,二...)数字要全...
一夜夫妻百夜恩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封朝秦九重天 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壶浊酒喜相逢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十年来辨是非 二十三年弃置身 二八佳人细马驮 ...
“一片两片三四片”的全诗是什么?
《咏雪》 【清代】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白话释义: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舌涩黄鹂语未成,打三个数字
诗中“舌涩黄鹂语未成”比喻李白舌头涩涩,无法形容对子路的思念,打三个数字:8,4,9,正是暗指日子似鹂鸣,思念如此深,甚至是“分明思欲诉衷情”。这句话描述了李白对心爱的子路的思念之情,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爱情的浪漫与悠长。古人爱情不恋战,爱情的深浅,只能用诗词来表达,而这种表达又充满...
关于23号的诗句
2. 23、古诗词三首 1《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宋___代诗人,分别是___翁卷___和___范成大___,都描写了__春___季的景色。 2《乡村四月》中的“四”指_数字___,而“四时”指___四月___。 3“渔歌子”是___词___名,《渔歌子》是_唐代___诗人__张志和___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古诗解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的是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风》,这首诗描写的是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