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活埋40万,人数是否属实?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当年的秦赵长平之战有多么血腥和残酷?

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完败,秦国共斩首坑杀赵国降军40余万

这个数字应该是实数,秦末时中国人口就有6000多万,战国时至少有5000万,秦始皇征南越时就动用了五十万军队(这还未包括在北边与匈奴作战的秦军),可见当时军队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而作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平起平坐、实力相当的赵国,拥有40万军队也就不奇怪了,也就是说白起坑杀40万赵卒的这个数字是实际存在的。1995年出土的长平之战白起杀降尸骨坑之一,地当高平北亦谷门北7千米之

永禄村西北800米被称作“后沟”的地方,坑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壁长9.4米,深o,3米

,尸骨百余具。类似的尸骨坑在永禄周围已发现10余处。这都足资说明白起杀降绝非限

于谷口一地。当然,这一史实目前尚未有确切证据!

复活的军团--第一集:王者之师
这是一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它真实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它靠什么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回望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儿,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公元前771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秦人就这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刚刚立国的秦人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当时,西北高原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军血流成河。然而,这支顽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在西部站稳了脚跟之后,秦人的眼光转向了东方。此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丧失,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弱小的国家一个个都消失了,出现在秦人眼前的是六个强大的对手。秦人发现:对手的实力远远超过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东扩张的梦想一时很难实现。转折发生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在秦国推行改革。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开始迅猛地向东推进。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史书记载:魏国军队身穿重装铠甲,以强悍而闻名。然而,强悍的魏军成了秦军的第一个牺牲品。公元前293年,秦军斩首魏军24万,魏国从此衰落。楚一直是南方的大国,实力雄厚,楚人制造的青铜剑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经营了几百年的都城郢,楚国一蹶不振。赵国位于北方。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赵人民风剽悍,十分善战。但是,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消灭了整整45万赵军精锐。赵国元气大伤。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从崛起于西北高原到一统中国, 这支伟大的军队经历了550多年的奋战。
在今天陕西省的咸阳市附近,这个平台曾经是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宫。就在这个地方,秦王嬴政发号施令、指挥秦军一统天下。2000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了黄土堆,帝国的军队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在秦帝国之后100年,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诞生了。他的经典巨著《史记》记录了几百年间秦军发动的一次次战争,但对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细节,司马迁却很少提到。一场涉及几十万军队、持续几个月的战争,往往只是简略的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而已。秦军使用什么武器、如何装备、用什么方法攻击对手,司马迁似乎并不关注。长平之战是《史记》中惟一一场记载比较详细的战役。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自己最强大的对手赵军在长平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司马迁写到,当双方僵持,久攻不下的时候,秦军出动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将赵军一分为二。 这支出奇制胜的部队到底是如何作战的,司马迁却没有更多的说明。在赵军被分隔的同时,秦军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秦国的骑兵部队又是什么样的呢?秦军合围之后,立即派出一支轻兵部队冲击赵军。这支令人费解的“轻兵”,应该有超乎寻常的攻击力,这个“轻”字又做何解释呢?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一带就是当年秦赵交战的地方。岁月流逝,古战场上建起了村庄。县博物馆的馆长定期来村里收集文物,因为村民经常能够捡到箭头之类的古兵器。这些箭头曾经深埋地下,上面似乎还散发着血腥。秦赵长平大战是秦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最为关键一场战役,它的结局对秦帝国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场战役去了解秦军,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就在这个山谷,秦军曾经投入了60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500公里。2000多年前,60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这是一个令今天的军事专家们迷惑不解的地方,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48年的冬天,淮海战役爆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宽阔的战场上,紧随在解放军身后的是一支支由农民组成的运输队,他们用自家的小车、耕牛连续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食和弹药。在整个战役中,解放军投入了6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6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整整543万农民。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 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已,60万秦军的后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呢?
在一个铁制农具和牛耕刚刚开始使用的时代,秦国用什么供养这支5、60万人的军队进行经年累月的战争?对于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是惊人的。秦国的国力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
所有这些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提供答案。相反,司马迁却记录了秦军极其黑暗的一面。长平之战,赵军战败投降。投降后的赵国士兵除了240名年龄较小的被释放之外,40万俘虏全部被活埋,整个战役赵军45万人死在长平。在山西高平的这个山谷,考古人员的发现证实了这个惨烈的结局。在方圆10公里左右的地方,到处都是掩埋尸骨的大坑。仅仅在一个坑里边,他们就发现了100多具赵国士兵的尸体。在司马迁的笔下,秦军是残暴的化身。 在另一部历史文献《战国策》中,当时一个谋士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追杀逃跑的对手。史书中的秦军离野蛮只有一步之遥。难道是残暴和野蛮造就了这些强悍的士兵吗?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千百年来,它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直到有一天,几个陕西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1974年,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扬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几个村民将打井的地点选在一片石榴树林里的。三月份的一个黄昏,井水并没有看到,从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却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考古工作者取代了当地的农民,就在这个打井的地方,专业的发掘开始了。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但是,真人一般的陶俑仍旧不断地在土层中出现。在现场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和同事们断定,这是一个古代的陪葬坑,但谁也没有料到,他们几十天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最终的探测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陪葬坑。它的面积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1974年,由几个打井的农民开始,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陪葬坑中这些武士模样的雕塑当初都是站立的姿势。很明显,它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破坏。1974年,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一具具倒塌的身体。残破的头颅,断裂的手臂,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到处都是,在整个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之多的陶俑。残破的兵马俑开始接受精心的修补,它们当初的面貌开始恢复。一个、两个、三个、一个个陶俑重新站了起来。他们的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样,清一色都是战士的装束,身着铠甲和战袍,象军队一般,排列得整整齐齐,肃立在一道道隔墙之间。陪葬坑中还挺立着几百匹战马,它们昂首嘶鸣的状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雷霆万钧的战场。在战马的边上,古代战车的痕迹清晰可辨,木制的战车完全朽烂了,车体的轮廓却保留了下来。几十辆战车,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士,在二十世纪70年代,排列在考古专家面前的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关于这个俑坑的存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传说透露过一丝线索。他们是谁的军队,这个陪葬坑的主人又是谁呢?关中平原是秦汉至唐代的帝王谷,在俑坑西边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土堆,那是秦帝国的创建者秦始皇的陵墓。
这样壮观的陪葬坑似乎也只能是气度非凡的始皇帝的作品。对于考古学家而言,推断最终是否成立还需要更为直接的证据。挖掘在进行,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又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器。仔细清理以后,兵器表面上显露出一些文字。
在这只矛上刻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非常相似,念作 “寺工”。史书记载,寺工正是秦始皇设立的、主管兵器生产的国家机构。在这只戈上,专家们找到了更加确凿的证据,戈上右边的文字是:“五年相邦吕不韦造”。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相,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秦国的兵器生产。自杀前的吕不韦。他是秦国的丞相,秦始皇的仲父。
兵器上面的这些纪年标志着它们准确的生产日期。毫无疑问,这些兵器都是在秦始皇时期铸造,在秦始皇死后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站在袁仲一和他的同事面前的,竟然是那支被历史的迷雾笼罩、消失了2000多年的无敌军队。突然间,司马迁笔下模糊的秦军形象,一下子就变得具体、清晰起来,兵马俑给人们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1975年,整个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秦始皇兵马俑身上。许多媒体都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登在头版。各国元首和政要纷纷来到陕西,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古代中国军队的面目。无一例外,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越过太平洋,秦俑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国家地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第一个皇帝的军队:不可思议的大发现。但是,对于秦军的认识,美国人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在残暴和野蛮上面。
真相需要真正的学者用科学的态度一点一点去揭示。兵马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袁仲一的生活。发现的惊喜和激动很快就过去了。研究工作一开始,袁仲一就意识到这些活生生的雕塑带来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谜团。
这些战士不但一人一个模样,他们的装束也明显不同。有的士兵戴着小帽,有的士兵却仅仅梳着发髻,这种差异意味着什么呢?这些戴着板状帽子的似乎是军官,可他们究竟属于哪个级别?难道两千年前的秦军就已经有了严格的军衔制度?
观察整个俑坑,6000名将士井然有序。他们的排列方法是随意而为还是有什么含义?这些陶土战士能否揭示古代中国谜一样的阵法和战法?一连串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继第一个俑坑之后,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陪葬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土。研究人员制作了由上千张照片拼凑而成的俯视图,通过电脑模拟,可以看到地下的壮观景象。
坑的东北角是弩兵。弩是古代战场上最为精准的武器。长平之战,赵军统帅就是被秦弩兵所杀。秦弩兵的威力能从这儿得到揭示吗?坑的南边是一支独立的战车部队,这是一个从不为人所知的兵种,长平战场上秦军神秘的轻兵会不会就是这些车兵呢?紧着车兵的是骑兵,他们四骑一组,井然有序。这就是司马迁笔下,劫断赵军粮道的秦骑兵吗?这些战士的动作表明,他们曾紧握着各自的兵器。由于年代久远,兵器的木制部分经腐烂,金属部分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兵马俑坑总共出土了4万多件根据常识,铁兵器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青铜兵器。装备着落后的青铜兵器的秦军怎么可能战无不胜呢?在人类历史上,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并不罕见。秦军,这支曾经创造了历史的军队,难道真的是装备落后,仅仅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 真相将随着兵马俑的发现得到一步一步的揭示。
地宫藏匿多少珍宝?秦始皇陵9大谜团[组图]
作者:张占民(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秦始皇陵墓室想象图 (中国国家地理/图)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秦始皇陵封土 (中国国家地理/图 夏居宪/摄影)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秦始皇陵的千古之迷 (DEEP-中国科学探险/图)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这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史记》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经过数10万人9年多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整个工程最后仍然没有竣工。当年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雨考验的新皇帝惊惶失措,情急之下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了“为之奈何”的哀求。一阵沉寂之后,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兵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惊魂未定的二世皇帝当即迎合,拍板决定由章邯直接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秦陵高空卫星图 (新京报/图) 秦陵工程设计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更是颇具匠心。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尤其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
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据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基址来看似为饲官建筑。饲官建筑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秦始皇陵地宫透视图 (新京报/图)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当年无论是打井的农民还是参与勘探试掘的考古人员谁也想不到兵马俑坑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当一号俑坑全面勘探试掘不久,又在一号坑北侧20米处发现二号兵马俑坑、三号兵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单就兵马俑陪葬坑而言,它占地达20,000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马8,000余件,青铜兵器数十万件。这件规模宏大的陪葬坑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陵寝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秦陵地宫的三维模拟图 (华商报/图)
秦始皇陵地宫位置确定,秦始皇陵区示意图(华商报/图)
此后20余年来秦始皇陵园考古发现接连不断,陵园东侧发现了百余座马厩陪葬坑,17座陪葬墓。陵园西侧发现了31座珍禽异兽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马厩陪葬坑和61座小型墓坑。10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木车马则位于地宫之西,原封土之下。近年来又在始皇陵北发现了一座较大的动物陪葬坑,在东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铠甲坑、百戏俑坑……
陵园地上地下精心设计、安置的这一切不正是一个理想的地下王国吗? 秦始皇陵园布局示意图
二、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肯定没有40万,白起是为了震慑赵国与其他国家!
关于历史上能养活多少军队的问题,有专文章论述。
简单对比一下,秦征服北方除齐外的大国准备伐楚时,全国(北方各国)能动员起的全部军队才60万(也是正史记载的)。很难想象一小小赵国一国就能集合起40万大军!到了最富裕的宋,人口上亿才养活了不到200万的军队,唐三千万人口才养活了不到百万的军队。
即使正史的记载也应根据前后有无矛盾作重新判断。尤其是秦的历史,如阿房宫,经考古考证,根本就没建成,更不存在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事!中央台《百科探秘》节目中演过。

40万应该是有的,不过不一定都是赵国的正规部队或者精锐部队,其中可能有部分是上党军民,相当于民兵之类的。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晚期了,当时秦国国力最强,地域最广,人口五百多万,有些分析它的军队总数最多也就70万多。赵国地域在七雄中不算大的,也就中等水平,人口也就三百万多。如果说长平之战中牺牲的45万都是正规军,再加上赵国还要抵御匈奴,保护王都这些用于防御的兵力,算10万,那么总的就有55万多,显然不成比例了。
所以,感觉还是认为被活埋的40万人中不一定都是正规军...

我觉得比较可靠,当时赵国有300-400百万人口,如果只死了10几万人的话根本不至于让赵国一撅不振,长平之战可是导致赵国亡国的直接原因之一
当时秦国把国内15-60岁的男子都派上前线了,所以我想赵国军队肯定人数众多,不然秦王也不会这样倾全国之力了

有,史记有明确记录。司马迁毕竟有权利阅读秦·赵两国的历史。得出的结论比较客观的。且不是官史。可信度较大。
毕竟在史记记录的地方发掘出了大量被坑尸骨。所以误差不会很大。

白起真的活埋了40万人吗
白起没有活埋了40万人,而是驱赶到事先挖好的大坑中,然后再用箭或到将他们杀死。《战国策》记载,战国末期,秦赵两国交战,史称长平之战,这场战争中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另一本史书《史记》中同样记载了这件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廉颇一蔺相如列传》都或多或少的记载了白起坑杀40万...

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被白起杀入坑中赵军为什么不反抗?
就是直接挖坑,活埋45万人。要知道,当时赵国的全部兵力也不过45万左右。长平之战又拖了三年。赵不是一个人死了吗?另外,赵括后期主动出击,被围后突围,肯定损失了不少人。退保的时候有20多万很正常。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的本能,从中国版《侠盗猎车手5》被杀开始,他们肯定是有反抗的。但是这个时候...

长平之战秦军几日内坑杀40万人
赵将廉颇垒壁固守,秦军无法取胜,遂使反间计。赵中计,使赵括代廉颇。 公元前260年8月,秦将白起击赵括。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致使赵军被秦军合围。 9月,赵军突围未果,赵括亦被射杀,40万赵军全部投降。 40万赵军除极少数幼小之人外,皆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秦军共歼灭赵军45万人,为中国历史上...

长平之战活埋了多少人?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王东满诗云: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 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的原话是“(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并说“前后斩首虏四十五...

史记上记载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哪...
自固无不可,然而,所谓白起坑40万赵卒于谷口一谷,是不可能的,亦不符史实的。其二,赵括身为赵军主将,在整个战役中不大可能远离其幕府韩王山一带,其突围也只宜在前述三角地带,从1988年高平城北风和村出土了长平之战遗物秦戈3件、箭镞3枚看,秦军早就攻入了三角地带,包围圈越来越小,当地父老...

白起活埋40万赵兵,有没有这回事?
公元前260年。经过三年在长平大胜赵军。俘获赵军45万人。秦军主将白起几番思量后(因为45万把他们放了,回去又是有生力量。那秦军的三年百打了。白起又认为赵人反复无常,不会降秦)命秦军连夜行动,分割包围将不明不白已被隔开的赵军杀死或活埋。最后埋在一块。留下240个赵兵回去报信。好给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真的被坑杀45万人吗?这一明显疑点难以服众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士兵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无论对于秦国还是战国来说,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秦军以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白起设计将气盛轻敌的赵括引入死地。战争打响后,秦军把40万赵军分成两段,断其后路。只好筑垒坚守,等待救兵,守了40多天,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

长平之战秦军歼灭赵军的40万尸骨在哪?白起坑杀赵军真相揭秘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思上的歼灭战,不管是参战人数还是作战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最后白起率领的秦军直接坑杀了40万赵军,不过这中间大部分都是俘虏,赵国实际上很多人都事投降后被杀的,而秦军自己也损失了20万军队,所以自己也是元气大伤。不过这40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秦军歼灭赵军40...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伤亡不大而胜利方秦军为何损失近半呢?
关于长平之战双方参战兵力和伤亡数据,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秦国60万,伤亡25万,赵国45万,伤亡5万,40万被活埋。一直以来,我是对这些数字抱有很大怀疑的,特别是双方参战兵力。战国时期天天在打仗,而我们从《史记》等史书中看到的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军队,动不动就是全歼数十万人,战国哪来的那么多人?...

史书记载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多万人,可靠吗???_百度...
应该没什么问题。除了史书的记载以外,还可以从一些别的地方得到佐证。首先说白起,此人残暴无比,这种杀降卒的事情是经常干的。第二是赵国确实在长平之战以后男丁大减,抵抗燕国的进攻靠的是15岁以下的小孩子。还有一个佐证就是现在的考古学者确实在长平之战古战场发现了大量的万人坑。当然是不是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