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史稿》本纪二十五卷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清史稿》本纪总共二十五卷,记载了从努尔哈赤至溥仪12位皇帝。

乾隆以前的帝王记述较为简略,这一点比较蹊跷。清史和历代不同,清史是由清朝遗老撰写,自己家前期的历史为什么也记不清呢。嘉庆以后较为详细,嘉庆之后国事也日趋艰难。

《清史稿》文笔不够秀丽,文学水平一般,本纪二十五卷记载得像流水账,略显枯燥。

《清史稿》的撰写比 《明史》有着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明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清史是明朝遗老写的,《清史稿》本应客观公正,但是并没有做到“不虚美、不隐恶”,着实让人失望。《本纪》对帝王粉饰较多,开国之杀戮、劣迹轻描淡写。清朝之败绩淡化处理,胜绩描写较多。尤其鸦片战争之后,丧权辱国的种种,都是模糊处理,没有着实记载。

不过,清朝的帝王确实勤政,大概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与生俱来的危机感,逼着他们如此吧。

乾隆一朝,遭遇的天灾较多,《清史稿》屡有记载水灾、蝗灾等等。我家乡本来是鱼米之乡,清高宗本纪屡有记载“水灾”,不下数十次,我读了清史稿大吃一惊,原来两百年前,家乡父老度日很是艰难啊。这或许是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吧,关于这一点,我的后续历史经济系列文章会详细论述。

总之,《清史稿》的史学价值并没有达时代的期望,史学界也只好兴叹了。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宣统皇帝名溥仪,宣宗之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监国摄政王载沣之子也,於德宗为本生弟子。母摄政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二年春正月十四日,诞於醇邸。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

论《清史稿》本纪二十五卷
《清史稿》文笔不够秀丽,文学水平一般,本纪二十五卷记载得像流水账,略显枯燥。《清史稿》的撰写比 《明史》有着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明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清史是明朝遗老写的,《清史稿》本应客观公正,但是并没有做到“不虚美、不隐恶”,着实让人失望。《本纪》对帝王粉饰较多,开国之杀戮、劣迹...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4)
冬十月丁丑朔,四川西昌、会理交界二板房夷匪为乱,官军剿平之。成都将军马亮卒。庚辰,葬孝钦显皇后於菩陀峪定东陵,免梓宫经过州县地方额赋,并赏平毁麦田籽种银。乙酉,孝钦显皇后神牌祔太庙,翼日颁诏天下。丙戌,定成都将军勿庸统辖松潘、建昌。以玉昆为成都将军。丁亥,直隶总督端方坐违制夺...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9)
庚寅,袁世凯举国务大臣。诏命梁敦彦为外务大臣,赵秉钧为民政大臣,严修为度支大臣,唐景崇为学务大臣,王士珍为陆军大臣,萨镇冰为海军大臣,沈家本为司法大臣,张謇为农工商大臣,杨士琦为邮传大臣,达寿为理藩大臣,俱置副大臣佐之。於式枚、宝熙充修律大臣。绍昌、林绍年、陈邦瑞、王垿、吴郁生、恩顺俱充弼德院顾问大臣。

清史稿有多少字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历史。字数应该在在八百万字左右。

节选自《清史稿》中“赵慎畛,字笛楼……”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_百 ...
所经历的文武官员,常常能识别他们是否有才学,别人也乐意被他重用。延展阅读:《清史稿》是 中华民国初年由 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 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 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 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

清史稿是二十四史吗
清史稿不是二十四史。《清史稿》不是二十四史中的。《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清朝历史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全书共有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

清史稿史料价值
- 清典志,总共有四千九百三十八卷。- 清朝人物传记和名人年谱等文献,总计二千多卷。- 《东华录》等纪事史书,数量超过一千卷。此外,官方对特定事件的纪略,以及私人记述某一事件的详细情况,更是不计其数。《清史稿》的编纂以《清实录》为主,同时综合了国史旧志、本传以及其他各类记载,并结合...

《清史稿》中的哪几卷是写康熙的儿子们?
卷021 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 卷022 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 卷023 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 卷024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卷025 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卷026 志一 天文一 卷027 志二 天文二 卷028 志三 天文三 卷029 志四 天文四 卷030 志五 卷031 志六 卷032 志七 卷033 志八 卷034 志九 ...

清史稿书籍简介
《清史稿》是由中华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为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编写工作共有百余人参与,历时十四年,从1914年开始编纂,至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进行一次修订,1927年秋基本完成。此书作为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应详审修正,减少错误。但因当时时事艰难、学说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