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次合并 滴滴如何在严苛新政下开始“下半场”? | 中国互联网大合并复盘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7
编者按对于有野心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握手言和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在2015年,我们见证了携程和去哪儿、滴滴与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58和赶集这四组直接竞争公司的突然合并。共同的原因是资本寒冬、股东推动、产品和服务的重合,以及短时期内无法分出高下。但合并真的是最优选择吗?合并肯定要付出整合成本,投资者也会要求更高的收入和利润,这都会影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投入,同时也不会减少行业竞争——比如滴滴与快的合并之后,又出现了优步,整合了优步,又有易到和神州。而这正是科技创新和市场经济的魅力,总有后来者挑战一家独大的形势。我们希望通过四篇文章,探讨这一系列合并带给整个互联网产品、市场、用户等层面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公司在合并前后的挣扎。

滴滴快的合并揭示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新规律。当竞争态势愈发激烈、互不相让的竞争对手不得不靠更强大的资本阵容和补贴抢占市场空间时,无论对于背后的投资方还是创始人来说,若想早日实现其翘首以盼的盈利能力,合并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滴滴出行的两次合并并没有将出行行业引向终点,随着网约车新政对各个出行平台的限制,以及神州专车杀入 C2C 市场、易到启动新一轮融资,出行市场仍然变数重重。

滴滴快的的合并是中国互联网并购史上经典的一页,同时也掀起了一轮合并潮。滴滴出行先后两次合并揭示了中国互联网市场新的规律,当竞争态势愈发激烈、互不相让的竞争对手不得不靠更强大的资本阵容和补贴抢占市场空间时,无论对于背后的投资方还是创始人来说,若想早日实现其翘首以盼的盈利能力,合并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优步促进融合 快的打车成试验田
通常来讲,两家互联网公司合并往往会经历漫长的融合过程,部门、业务如何整合,双方高管谁退谁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况且过程中还有可能会伴随大量裁员。然而,这些问题在滴滴快的身上却并没有露出什么痕迹。

6 个月,是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对两个团队融合给出的预计时间。实际上,从后来滴滴快的平台上接连上线的多元化业务能够看出,双方融合的时间要比这要短得多。

合并后的两个月,滴滴快的双方职能部门已经实现了完全整合:出租车事业部的技术和业务人员整合完毕;原有的快的骨干在主导代驾业务;专车业务则由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的团队共同负责。

腾讯科技了解到,合并后不久,程维特意从北京飞到杭州快的打车总部举办了一场动员交流大会,他甚至还被拉到快的打车的员工群里给大家发红包。那天很多快的打车的员工把程维发红包的截图发到了发朋友圈。

在滴滴快的整合中,优步意外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外部推动作用——正是优步在中国市场表现出来极快的反应和强悍的作战能力,让滴滴快的迅速做好迎战准备。

合并后,快的打车的市场声量变弱很多。但实际上,这个和滴滴打车同时成立的团队已经开始着手打造新公司的代驾业务。“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整合之后,快的打车在整个滴滴出行的平台上更像是一个试验田。”付强对腾讯科技表示。

优步中国依然保持品牌的独立性,至少从柳青和程维向原优步中国城市经理们表明的态度来看是这样,团队依然按照之前的架构体系和工作流程独立运营。

滴滴出行重回高端市场:价格上涨+补贴锐减
滴滴司机端与乘客端的补贴力度便明显减少。从前以低价著称的滴滴快车、人民优步价格上涨直逼出租车,甚至在早晚高峰期间高于出租车价格,滴滴顺风车也有明显提价。以北京为例,腾讯科技从多位司机处了解到,滴滴快车已经取消满单奖励,目前仅保留早晚高峰 1.2 倍奖励。

滴滴快车的低价策略,与当时已经推出的人民优步有很大关系。滴滴从创办之初选择以出租车市场为切入口,原因在于出租车市场盘子最大,更容易让司机和乘客培养使用习惯。随后滴滴才进入定位于中高端商务用车服务市场,价格、用车体验分别高于和优于出租车。

滴滴快的合并后需要面对低价专车人民优步的围追堵截,快速上线了价位与人民优步相当的快车服务,并通过大额补贴和平台效用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再加上随后对顺风车业务的大力推广,滴滴更是实现了扩大市场份额、吸引用户、绞杀竞争对手易到、合并前的优步中国以及神州专车的目标。

滴滴价格和补贴的变动,或许是网约车市场重回中高端定位的征兆。如今网约车价格调整正处在阵痛期,加之网约车新政对价格的限制,未来专车整体价格将略高于出租车,司机收入也将会回落到理性状态。

滴滴面临重回中高端用车市场,就要重新面对易到、神州专车,以及首汽约车这样一直主打中高端商务用车定位的角色。而缺少了价格和补贴优势的滴滴如何通过差异化留住司机和乘客或许是其最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滴滴出行空间缩窄 创业公司机会渺茫
滴滴快的的合并让创业公司面临巨大压力。在滴滴顺风车的碾压下,快拼车、爱拼车、51 用车等创业公司全军覆没。即便尚还存在的嘀嗒拼车也不得不在炮火中求生,希望通过深化社交的方式和滴滴形成差异化;再比如和滴滴巴士对标的考拉班车因为融资受阻以被滴滴收编结束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e 代驾在 2015 年 7 月底开始面临碾压,彼时 e 代驾备好 1 亿美金的“弹药”,苦战4个月但依然没能抗住,同年 11 月 e 代驾开始规模裁员,员工从 1500 人减到 500 人。

在创业机会已经缩窄的形势下,摩拜单车、ofo、小鸣单车等瞄准“解决短途出行痛点”的创业公司反而找到了新的切入点。随着 ofo 获得滴滴、小米、顺为资本的新一轮融资,摩拜单车引入腾讯和美团创始人王兴入股,共享单车的创业公司有望催化出出行行业的另一个新赛点。

网约车新政下的新一轮混战
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出行市场并未稳定下来。神州专车对社会开放加盟私家车、易到启动新一轮融资,以及网约车新政对各个平台上车型、车牌、司机的限制,出行市场的下半场混战将重新拉开序幕。

滴滴出行在合并快的之后,像兼并优步中国那样成功地整合外企公司,并应对出行市场的新变数,是其当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历经两次合并 滴滴如何在严苛新政下开始“下半场”? | 中国互联网大合 ...
滴滴快的合并后需要面对低价专车人民优步的围追堵截,快速上线了价位与人民优步相当的快车服务,并通过大额补贴和平台效用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再加上随后对顺风车业务的大力推广,滴滴更是实现了扩大市场份额、吸引用户、绞杀竞争对手易到、合并前的优步中国以及神州专车的目标。滴滴价格和补贴的变动,或许是网约...

滴滴租车背后不可言说的商业图谋?
从其他产品线转移补贴支持新业务也是滴滴的老套路,但选择在这个时机启动租车并不是跑马圈地的冲动,而是想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给估值寻找一个稳定支点,所以虽然还是补贴先行,但很可能不会是常态。 至于滴滴租车的短板和不确定性也有不少。 首先,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的渗透率虽然很低,但滴滴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增量,...

滴滴租车背后不可言说的商业图谋?
从其他产品线转移补贴支持新业务也是滴滴的老套路,但选择在这个时机启动租车并不是跑马圈地的冲动,而是想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给估值寻找一个稳定支点,所以虽然还是补贴先行,但很可能不会是常态。 至于滴滴租车的短板和不确定性也有不少。 首先,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的渗透率虽然很低,但滴滴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