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的精彩战略构想,不谋天下者,不足谋一国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东汉末年,几经纷争之后,群雄逐鹿变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方除了局部小摩擦之外,还算和平共处,但这一局面在公元221年被蜀主刘备起兵伐吴的举措彻底终结。这一事件的诱因就在于两年前关羽被东吴俘杀,并因此丢了荆州。 公元221年,刘备蜀中称帝,并于该年7月起兵伐吴,孙刘联盟至此完全破裂。而有意思的是,因为最终结果上的失败,后人往往奇怪,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劝阻刘备的这一次行动,并且认为这是后期君臣隔阂的一个旁证。 但如果仔细分析,此时刘备的伐吴应该是蜀汉统一天下的唯一出路,只不过后期刘备临阵的决定导致了蜀汉最终的失败。换句话说,伐吴失利不是战略的错误,而是指挥的不当。 诸葛亮不劝阻刘备伐吴,是因为在他的谋划里,这一次伐吴也是必须的。而当初孙刘联盟是他一手促成,所以面对这次伐吴的举措,诸葛亮的沉默不是回避,而是默许。 伐吴的根本目的在于荆州的归属 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其所辖行政单位说法不一,有七郡说、八郡说和九郡说,这个地方大概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一带。扼守的是长江中游,也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中心地带。谁如果拥有这个区域,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 最迟在公元208年春,东奔西走的刘备见到了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二人的这一次谈话就是名垂千古的《隆中对》。 也就是这个时候,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统一天下的三个步骤: 第一、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 第二、荆州、益州根据地的选择 第三、统一天下的时机与方法 这三条战略高瞻远瞩,按部就班地施行,成就了刘备从一穷二白到蜀中称王的霸业。如果继续坚持下去,蜀汉统一天下的机会是要远超吴国和魏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吴宁可撕毁孙刘联盟,也要和曹魏平分荆州的行为动机。 这一切还得从荆州在蜀汉大计中占据什么地位说起。 在诸葛亮的谋划里,荆州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就是刘备争夺天下的起点和跳板。 《三国志·隆中对》当中是如此描述的: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很有意思的是,诸葛亮描述了荆州的地理位置,实际上就是在说,荆州四通八达,东可以击孙吴,北可以伐曹魏,南有退路,西有依托。等到「 ”天下有变”,可以择机而动。 这一方略其实并不是限死了一定要北伐,只是当时为促进孙刘联盟的形成,所提出的一种构想案例而已。 所以,诸葛亮给刘备扫清六合的策略,既促成孙刘联盟和奠定「 ”天下三分”之后,第三步就是待时而动。要么北伐曹魏取得中原,逐步吞灭东吴;要么东伐孙吴夺取江东,与曹魏划江而治。这两种局面的形成,关键就在于手握荆州,起码要占据荆州的一部分,才能以川蜀为荆州的后盾,从这一门户出兵,逐鹿天下。 也就是说,荆州才是未来的主战场,而益州出秦川的军队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威慑和牵制。 而关羽为什么就偏偏丢了荆州呢?其实刘备和诸葛亮也应该为此负责 关羽丢荆州是在公元219年,在他出兵攻夺荆州北部被曹操占据的襄阳、樊城一带的时候,被吕蒙等人钻了空子,兵败被杀。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关羽会去主动攻击曹操? 据正史记载,这一年,正好是刘备取得汉中地区的时间。也就是说,关羽在荆州对曹操的攻伐,其实是为了配合刘备在川蜀夺取汉中的行动。汉中是益州门户,没有这个区域,益州随时都面临着被攻击的危险。曹操占据汉中,其实就是为有朝一日攻取巴蜀准备的。 《三国志·杨洪传》记载: 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可见,刘备等人在川蜀夺取汉中的行动是不得不进行的,关羽在荆州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这两场战役,汉中地区曹魏损失了夏侯渊,荆州地区曹魏损失了于禁。两员大将的折损,让曹魏阵营元气大伤,汉中的丢失也象征着蜀汉政权最终的安稳,曹操无力再攻占西蜀,也就丧失了短时间内统一天下的资格。 这是孙吴政权的一次机会。从中国历史来看,无论是晋氏东渡,还是靖康之耻,抑或者南明建立,三次南渡无一北还,后世不止一次证明了固守江东这块土地很难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孙吴要想打破困局,就必须把自己的势力发展到长江对岸去,也就是三家垂涎的荆州地区。 这次刘备为自保而对汉中的军事行动,牵动了关羽在荆州的布防,同时也不用担心两头作战的曹魏会趁机对江东进行军事打击。所以,出于长远考量的孙吴政权,悍然撕毁了孙刘联盟,与曹魏联手,一同将蜀汉势力从荆州清除。而丢失了荆州的蜀汉政权,同样也失去了短时间内统一天下的资格。 刘备的战略目标为什么会从夺回荆州变成了吞灭江东? 其实从孙吴的表现来看,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刘备的反应竟然如此激烈。 在他们最初的设想中,刘备取得了汉中,却失去了荆州,最应该做的事大概就是伐吴了。但是,如果东吴陈说利害,重修孙刘联盟,共同抗拒曹魏,这一次的战争完全可以消弭。 为关羽报仇而灭掉东吴,这在任何人看来都属于天方夜谭。所以,赵云等老将都是和刘备讲,曹操才是国贼,这时候不应该伐吴,而是应该继续联吴抗曹。 孙权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才有了《三国志·先主传》中轻描淡写的一笔: 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这时候,孙吴认为蜀汉失去荆州已经是既定事实,现在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修联盟,一切恩怨都要为共拒曹魏的现实让步。所以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孙权有任何想要归还荆州的想法,可以说是相当没有诚意。 他们低估了荆州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的地位,于是刘备在关羽死后的第二年,倾尽蜀军东伐孙吴,即使张飞的意外死亡都没能打消刘备的决心。 一开始战况还是比较顺利的,蜀军势如破竹地攻入了荆州地盘,也收回了一些曾经失去的领土。虽然没有之前的地盘大,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也有了说法,名利都已经得到了。按理说,这时候伐吴的根本目的已经达到。此时谈判争取利益最大化,然后班师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但是,刘备萌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既然早晚要灭掉一个国家,形成两国对峙的局面,那为何不现在就灭了东吴呢?特别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都已经不在了,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领兵,也许是一次机会。 不得不说,刘备的这个想法是有可行性的,因为早在「 ”隆中对”之前,就有人主张过这种格局。只不过是鲁肃和甘宁对孙权的建议而已。 公元200年,鲁肃对孙权说过这样一段话,被记载于《三国志·鲁肃传》: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也料定天下三分,但这三个主人公是曹操、孙权和刘表。策略就是「 ”观天下之衅”,铲除刘表,进取两川,完全占据长江之后,和曹操划江而治。 无独有偶,东吴阵营中甘宁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因为他曾在黄祖手下,知道刘表这个人没什么大出息,所以直接提出了「 ”二分天下”的划江而治。 《三国志·甘宁传》记载: 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也是要孙权攻破荆州,图谋两川,与曹操划江而治。 可以看到,这种设想其实和此时的刘备如出一辙,都是想取得江东、荆州和益州,与曹操分庭抗礼。这种想法并没有战略上的失误,只是江东这块儿骨头太难啃,刘备自身的指挥出现了纰漏,以至于最终失败。 诸葛亮料定刘备必然伐吴,这也是他所希望的。但是并没有想到,刘备竟然会如此急迫地想要吞并东吴,更没有想到,刘备最终竟然会一败涂地,以至于曾夺回的荆州之地再次失去。 总体来看,刘备的伐吴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谋划,也是蜀汉为统一天下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战争,真正出现问题的只是刘备对形势判断的失误,让蜀国从此之后只有不断北伐这一条路可走。

刘备伐吴的精彩战略构想,不谋天下者,不足谋一国
但如果仔细分析,此时刘备的伐吴应该是蜀汉统一天下的唯一出路,只不过后期刘备临阵的决定导致了蜀汉最终的失败。换句话说,伐吴失利不是战略的错误,而是指挥的不当。 诸葛亮不劝阻刘备伐吴,是因为在他的谋划里,这一次伐吴也是必须的。而当初孙刘联盟是他一手促成,所以面对这次伐吴的举措,诸葛亮的沉默不是回避,而是...

概括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有名的计策
孙权和鲁肃初次相谈十分融洽,纵论天下大事,鲁肃立刻显现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劝孙权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让孙权极为佩服,当时头号谋士张昭以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劝孙权不要重用,孙权不以介意。 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赤壁之战的胜...

三国演义中有几大谋士最为神算???
2、鲁肃: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胸怀大局、胸怀坦荡、以大事为重,是大智若愚之人。他提出的:“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守之”“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计策,被孙权立为国策。使东吴与魏、蜀成鼎足之势。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东吴。3、荀彧:有“王佐之才...

三国演义24谋士排名顺口溜
无顺口溜。诸葛亮。庞统。郭嘉。戏志才。贾诩。程昱。荀彧、荀攸。鲁肃。徐庶。田丰。沮授。陈宫。法正。蒯越。陆逊。诸葛瑾。许攸。审配。张昭。顾雍。阚泽。马良。刘巴。

重温三国,诸葛亮军事虽然不是最强的,但有'政治'头脑,应该排在第一位...
刘备,一个志向远大但欠缺才智的王者,虽然他于三国时期只属于三四流才智之士,但由于军政经验丰富,故此也可说是个军事家、政治家,而的确上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有时侯重情到令自己失去理智,关羽之死,令他抛弃了为他创建起蜀汉政权的诸葛亮隆中策战略方针,不顾一切举兵伐吴这事上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了,他这个决定...

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十个故事白话文概括,为了考试!!~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赤壁之败,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在曹操的内心深处,是真的对英年早逝郭嘉的深切缅怀。 第七位:荀攸 荀攸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可以说荀攸在曹操谋士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独一无二的。荀?推荐荀攸后,曹操即刻招来了荀攸,并对荀?、钟繇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

求三国十大军师排名
1、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2、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

贾诩算不算超一流谋士
谋士的第五境界:“谋”天下 做到了以上四点,你就可以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但是,你还不能称为真正的“谋士”。真正的谋士必须具备一项“人”所不具备的能力——谋天下的能力。例证史料: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 德化。陛下应期受禅...

三国时期徐庶母亲其人...
徐夫人,原名不详,是三国时期备军师徐庶之母,被曹操俘获关在许昌用来威胁徐庶为其出谋划策,但当徐夫人听到儿子为曹操卖命后,自缢而亡。曹操为招揽时为刘备军师的徐庶,而用程昱之计,诈称徐夫人被监禁于许昌,徐庶得信后心急如焚,遂别刘备而去,临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徐夫人一向以曹操为汉贼,...

三国演义谋士排名
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称江南奇才,吕蒙奇袭荆州之计,便是出自于陆逊,公元二二二年,刘备伐吴,陆逊受命于危难之时,用火烧大败刘备于虎亭,又用计大败曹休,官至丞相。孙权废太子,屡次进京相劝,孙权不听,忧愤而死。 8,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三国志,中期曹操几乎言听计从。荀彧,生于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