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的名称和进针角度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7
比较各种注射法的异同点

一、皮内注射法(ID)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3)体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注射(英语:Injection),即打针,方式有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以及骨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等。
是一种利用注射器与针头穿过皮肤,并将液体送入身体内的方法。是一种给药途径,注射所预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
打针方法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找到的血管呈15-20度角进入,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缓慢注入药液。静脉注射是所有注射方法内,药物发生疗效最快的途径。
IC(皮内注射 )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中段,通常用来作皮试(药物过敏试验),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注射方式为;乙醇消毒后与皮肤呈5度角或平行刺入皮肤,注入药液0·1ml,见注射部位皮肤形成皮丘后拔针,拔针后不要按揉局部皮肤,也不用按压局部。
如做药物过敏试验,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准备2ml注射器及盐酸肾上腺素一支。皮内注射不可用碘酊消毒,如患者对乙醇过敏,可换用生理盐水消毒。
IH( 皮下注射 )
打在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等。常用于预防接种。注射方法(以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为例,首先常规消毒皮肤,然后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刺入针梗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拔针,用棉球按压针眼,迅速拔出针头。

扩展资料
安全用药警示
肌肉注射日渐冷落,静脉注射盛行也带来了新的安全用药问题。“静脉注射也有弊端,不良反应通常较重,发生频率也比较高。”“吊针”虽然纯度很高,可是仍然不能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微粒通过“吊针”的终端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轻者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
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严重的是异物还可从血管侵入组织。
安全用药的四个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因此能口服药物,最好不采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医生不要滥开静脉注射,患者具有客观的治疗态度,不要一味求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屁股针

肌注,90度。皮下,30度到45度,静脉注射5到45度(看血管),皮内5度

一、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部位    1.皮肤试验 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图10-5 皮内注射法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五)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    图10-6 皮下注射部位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图10-7 皮下注射法   

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10-8)。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图10-8)。    图10-8 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    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    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    3.操作方法    (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    (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    (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    (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   

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    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四)操作方法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9.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    (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五、股静脉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二)部位 股三角区,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的中点为股动脉,股动脉内侧0.5cm为股静脉。    (三)用物 注射盘内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纱布、试管。    (四)操作方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规消毒,待干。    2.术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后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再消毒穿刺点及术者手指,并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提示已达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或注射药物。    4.抽血或注射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确认无出血,方可离开。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至。    六、动脉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气体分析; 重度休克,须经动脉输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疗(注射抗癌药物)。    (二)部位 采集血标本常用桡动脉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见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盘内加无菌的5ml或10ml干燥注射器,7号针头及标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疗、检查,另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要广泛,术者立于穿刺侧,戴手套或用2%碘酊与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二、皮下注射法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

各种注射法的名称和进针角度
肌注,90度。皮下,30度到45度,静脉注射5到45度(看血管),皮内5度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各种注射法分论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二、皮下注射法(h)(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

静脉进针角度是多少
皮内注射要求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下注射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成30-40°角,迅速刺入皮下;肌肉注射法也称为肌内注射法,针头注射角度大,与注射部位呈90°角,迅速刺入肌肉内;静脉给药,不管是静脉注射还是静脉滴注,进针的角度也是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成15-30°角,由静脉上方或者侧...

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是多少?
每种注射方法的角度,分别是皮内注射法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肌肉注射法是将针头与注射部位成90°角,迅速刺入肌肉内。静脉注射法是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皮肤成15°-3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刺入静脉中。皮下注射法,是针头斜面向上皮肤呈30°-40°角,迅速...

打针方法有哪几种?
是一种利用注射器与针头穿过皮肤,并将液体送入身体内的方法。是一种给药途径,注射所预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打针方法 IM(肌肉注射)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

注射有哪些方法
注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法是指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注射方式。注射部位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背部或腹部的皮肤。注射时,需将皮肤捏起,针头斜向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皮下。2. 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组织内的一种注射方式。常用的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的角度是多少?
也可以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3、用前消毒方法:皮内注射用医用乙醇消毒需要注射部位皮肤;皮下注射常规使用碘伏消毒;肌肉内注射一般要用碘伏棉签消毒两次;4、入针角度不同:皮内注射时要将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皮下注射需要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肌内注射则要求针头和皮肤成垂直进针;...

皮下注射角度是多少
其中用于皮下注射的药物常见的有胰岛素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等注射,注射深度介于皮内和肌肉之间,角度一般是45度,也可以是90度,但是针不可扎入过深。注射时避开血管处,完毕后用棉签轻压,一般不会出血。皮下注射一般选择腹部、三角肌下缘或者是肩峰下三横指处、大腿外侧缘等,与肌肉注射的区别是只达...

列表比较4种常用注射法的不同
(1)该注射法不可使用碘酊、碘伏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者,注射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如有过敏史,则不可对有过敏的药物进行皮试。(3)做药物过敏试验者,事先准备好急救药品,防止意外发生。(4)进针角度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