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主要内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 故事 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首诗,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作品原文
  马嵬二首⑴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⑵,自埋红粉自成灰⑶。

  君王若道能倾国⑷,玉辇何由过马嵬⑸。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⑹,他生未卜此生休⑺。

  空闻虎旅传宵柝⑻,无复鸡人报晓筹⑼。

  此日六军同驻马⑽,当时 七夕 笑牵牛⑾。

  如何四纪为天子⑿,不及卢家有莫愁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 化妆 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⑽“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⑾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⑿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⒀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白话译文

  其一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其二

   传说 , 天下 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名家评价
  《苕溪渔隐丛话》:

  《诗眼》云: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颂之,其浅近乃 儿童 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他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瀛奎律髓》:

  “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善能斗凑,“昆体”也。

  《批点唐音》:

  此篇二联虽无兴意,然颇典实,唯起结粗俗,不成风调。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弼以为四虚体。周珽曰:《侯鲭录》云:有意用事者,有语用事者。李义山“海外徒闻更九州”,其意则用杨妃在蓬莱山,其语则用驺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后深稳健丽。唐陈彝曰:起,议论体。唐孟庄曰:结,天子至此,可笑可涕。此诗讥明皇专事淫乐,不亲国政,不唯不足以保四海,且不能庇一贵妃,用事用意俱深刻不浮。

  《删订唐诗解》:

  吴昌棋云:虎、鸡、马、牛同用,亦是一病。

  《围炉诗话》:

  起联如李远之“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太伤平浅……至于义山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则势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唐诗中所少者。义山《马嵬》诗一代绝作,惜于结语说破。

  《义门读书记》:

  纵横宽展,亦复讽叹有味。对仗变化生动,起联才如江海……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

猜你喜欢:

1.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2. 李商隐 夜雨寄北

3. 晚唐诗人李商隐介绍

4.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

5. 夜雨寄北楷书书法创作

6.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

马崽李商隐《马嵬·二首》
马崽李商隐的《马嵬·二首》深刻描绘了一段历史悲剧。首诗以“冀马燕犀动地来”开篇,暗示了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的严峻形势。唐玄宗在逃难路上,因六军威逼,被迫令杨玉环自尽,其“自埋红粉自成灰”表达了她的悲剧命运。玄宗的疏忽和决策失误,导致了国家的动荡。次诗则进一步揭示了玄宗对杨贵妃的...

李商隐《马嵬二首》
李商隐的《马嵬二首》是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杨贵妃之死的描写,反映了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和安史之乱的悲剧。第一首七绝,诗人以“冀马燕犀动地来”开篇,描绘了安史之乱的浩大声势,接着以“自埋红粉自成灰”表达了杨贵妃的悲剧命运,以及唐玄宗自食其果的讽刺。最后两句“君王若道能倾国...

马嵬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主要内容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其二 传说 , 天下 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

马嵬的主旨 马嵬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的主旨:诗人批评唐玄宗为对荒淫误国者,在晚唐国势颓危的境况下,诗人回顾马嵬事变,直指唐玄宗,批评荒淫误国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颓危现状的悲痛以及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马嵬》的作者 《马嵬》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号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构思新奇的特点,还兼有秾丽的...

《马嵬二首》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马嵬二首 李商隐 〔唐代〕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译文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

马嵬(李商隐)的主旨以及写作手法
《马嵬》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

马嵬其一赏析(马嵬其一赏析自埋红粉自成灰)
唐诗《马嵬二首》中,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安史之乱中马嵬坡的悲剧。其一诗中,"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描绘了叛军的汹涌和唐玄宗无奈之下亲手埋葬爱妃的凄凉情景。诗人质疑,如果玄宗真认为杨贵妃有倾国之力,为何不坚守长安,而要仓皇逃往马嵬?这反映出对玄宗逃避责任的讽刺。其二...

马嵬 李商隐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是:借用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其中,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诗《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马嵬》原文 马嵬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马嵬袁杖,马嵬李商隐同名《马嵬》,两首作品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商隐的两首《马嵬》:【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袁枚的《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