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初字太初文言文翻译
1. 《“李沆,字太初”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日:“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沆对日:“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日:“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
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日:“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日:“少有忧勤,足为警戒。
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日:“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日:“李文靖真圣人也。”
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
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
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同知贡举 知:执掌 B.然久之自败 败:失败 C.沆待漏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 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 (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 或者劳民伤财。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5分)答:(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5分)答:。
2. 两袖清风这个故事的原文是
【典 故】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一、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二、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三、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
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 *** 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
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
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
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3. 求,魏初传翻译补充:魏初,字大初,弘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
魏初,字大初,弘州顺圣(现在张家口阳原东城)人。
从祖父潘,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的令史。金宣宗求直言,潘首论将不是人,以及不应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
后来又上奏说:“国家形势的逼迫,四方还没有听说有勤王的举动,陇右地势粮食充足,他的主帅完颜胡斜老虎也可以依靠,应该派人去议论国家大计。 “大臣们不高兴而停止。
阅读几个月,胡斜虎军不来,已经来不及,金主后悔了。金将武仙军第五垛山不进。
求使仙的人,有人推荐潘,即授朝列大夫、翰林修撰,给骑四人以从。到那仙已经逃走了,部队也大多散失,潘安抚招集,有几千人,推其中有勇力的任元帅长,并且控制符印我的,为了矫正控制自我弹劾,金主对他处理得当。
接着听到仙率领余部保留山,潘直奔仙所宣扬的。有人进谗言,说在仙,对潘想夺取了他的军队,仙女生气,命令将士拔刀要鏦潘然,而且带一吏与潘辨。
潘不动,大声说:“王人虽然微,排在诸侯之上,将军即使不加礼,为什么听谗邪的话,想用小官吏设置对吗!况且将军跳山谷,而没有二心的人左右,以天子的大臣一样,如果不知道天子的尊严,怎么知道没有像将军的部下?不但是,我有死,没有辜负使命。 “仙不能屈。
潘又激使进军,不应。等到返回,金主已将归德,又调任蔡州。
金亡,潘无家可归,于是往北返回故乡。庚戌年,世祖在潜邸,听说潘名,征召到和林,访问以当代事务。
潘陈述方便三十余件,举荐名士六十多人来回答,世祖赞许,后来大多采用了。因病死于和林,七十岁,赐谧靖肃。
当初,他从孙子,播无子,因为初为后。开始喜欢读书,尤其擅长《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
中统元年,开始设立中书省,征召他为属官,兼掌书记。不久,因为祖母年老而辞官返乡,隐居教授。
正逢诏令左丞许衡、学士窦默京师诸儒,各自陈述经书史籍所记载前代帝王善言善政,选进读的人,有司以初应命。 皇帝很重播名,比起古代直,一打听才知道当初为潘子,感叹时间的奖励,当即授任国史院编修官,不久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首先说:“法律是,拿天下的工具,御史台是守法的官吏啊。现在有没有定法,百官无所遵循,该参考考定,颁行天下。
“皇帝设宴招待群臣在上都行宫,有没有能釂大酒杯的人,免去他的帽子。 开始上疏说:“臣听说你好像上天一样,我还地了,尊卑的礼节,不可不认真。
现在国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讨论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朝进贡,以观察中国的礼仪。昨天听说赐宴群臣,礼仪不谨慎,这不是尊崇朝廷、端正上下的。
“疏人,皇帝高兴地采纳了,又告谕侍臣从今以后不要再为这一举措。 当时襄樊不下,将括民为兵,有人请求从大兴开始。
当初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要在众多,建国之初,难道应该骚动!“于是免括大发兵。当初还说:“旧的制度,常参官各州刺史,上任三天,举一人代替自己。
何况纪律的职责与常员不同,请自监察御史、按察司,在任职一年,各推举一人代替自己,所举不应,有处罚,不只是磨砺风操气节,也可以为国家得人。 “于是举劝农副使刘宣自己代。
出愈陕西四川按察使司,历任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朝任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在扬州,提升为江西按察使,不久征召他为侍御史。
行台移到建康,出京任中丞,死亡,六十一岁。
4. 两袖清风这个故事的原文是如题 谢谢了
“两袖清风”的由来: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 *** 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希望采纳
5. 终于魏中书监 文言文翻译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
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
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
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
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
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寻授襄州总管司录,转治中。
大象元年,征拜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
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恺有吏干,赐钱二十万,并赉杂彩三百匹,加散骑常侍。
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
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
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
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
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
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
子义恭嗣。完全翻译不太容易,里面有涉及很多史事及人物,大概直译了一下,有两句我也不甚理解。
全文不敢一定准确,不过纯手打,将就着看,以下是译文:卢恺,字长仁,涿郡(地名)范阳(地名)人。其父名卢柔,曾为官至(魏)中书监。
卢恺为人甚孝又喜交友,英姿飒爽,懂一些书记工作,擅长写应用文。周齐王宪招他做了自己的书记员。
后来做了容城伯(爵位),采邑一千一百户。在随王宪伐齐的时候,卢恺说降了柏杜镇。
升官吏部大夫,增加了采邑七百户。做染色生意的王神欢,曾试图通过贿赂进入官场,冢宰(官名)宇文护准备提升他做计部下大夫(官名)。
卢恺进谏说:“古时候能登高做赋的人,可以做大夫(官名),访求贤人选用官员,需要详查和慎重。王神欢是染匠出身,没有特殊才能,只是因为家里殷富而贿赂官员就进身搢绅之列,恐怕会像鹈鹕皮囊里的刺一样露出来被人知道。”
宇文护就停办了此事。北周建德年间,增加了采邑二百户。
一年多后,做了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下令各地挑一些老牛,准备杀了慰劳百官臣工(士人)。
卢恺进谏说:“当初田子方赎老马(注:田子方见有人要杀老马吃,就用钱赎了它,以免其死),传为美谈。如果大家听了你的敕令,杀老牛慰劳士人,对施行仁政来说是个污点。”
武帝很赞赏卢恺说的话就听从了(不杀老牛)。后来卢恺做了礼部大夫,做了出使陈国的副使。
以前去陈国(访问)的人到了陈国都会遵守陈国的礼仪,到了卢恺出使陈国时,卢恺只依照本国(周)的礼仪,陈国的人不能使其屈服(遵从陈国礼仪)。建德四年秋季,李穆攻下了轵关、柏崖二镇,让卢恺写了捷报(露布,即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即捷报),武帝看了很高兴,说:“卢恺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不好意思,这半句我也没搞懂。
)
”很快授予他襄州总管司录(官名),后又改做治中(官名,类似州长秘书、助理类)。
大象元年(武帝后的皇帝的年号),征调卢恺做了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年(隋文帝年号),授卢恺等同于三司(三司,唐代之前最显赫的官位)待遇,授尚书省吏部侍郎职,进位为侯爵,仍兼任尚书左丞的职务。
每次向皇帝奏事时都刚直正色,不管皇帝高兴还是生气,都一样处之。皇帝称赞卢恺有才能,赐给钱二十万和彩帛三百匹,并赐散骑常侍(官名)职。
开皇八年,皇帝亲自考察百官,评卢恺为优异。卢恺坚决推让,不敢接受,高祖(隋文帝)说:“你在吏部勤于职守,以前就全都知道。
现在评你为优异,众人的意见相同,你应该当仁不让不必惭愧!你所做的我都知道,不必推辞!”一年后,授礼部尚书衔,同时兼管礼部尚书的事。恰逢国子博士(相当于翰林一类的称呼)何妥和右仆射(官名)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一些苏威(见不得人)的事。
卢恺因与(苏威)事相关,皇帝就把。
6. 鹧鸪天~魏初
《鹧鸪天》
(元)魏初 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作此词时,魏初先生正在宦游的路上。为了仕途,他不得离乡背井,抛家别眷。常年在外,哪有不想家、不想妻子儿女的呢?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魏太太的生日!于是,魏先生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挚、细腻的词。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这是因为去年的今天很快乐,也很难得——词人恰好赶在太太过生日的时候回到了家。何以知道它难得?因为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何以知道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因为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今年相望“又”天涯。这个“又”字是要重读的,别看它只是个极普通的虚字,却已把“去岁”之前若干年里“今辰”的“天涯”“相望”都隐含在内,这叫做“加倍法”。本来,“去岁今辰到家”与“今年相望天涯”对举,哀乐参半;但次句加了这个“又”字,就变成了“去岁今辰到家”和“历年相望天涯”的比较,会少离多,词的基调由此一锤定音,愁苦而低沉了。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这两句看似平列,其实却是因果关系:由于“一春”都在想“心事”,没有一刻空闲,所以“两鬓”已有些花白,像是点点“秋霜”。“心事”指什么?当是想家,想安享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念兹在兹的亲情日日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催人易老,鬓发哪能不斑白呢?该句语气虽然平淡,却很耐读,好像低度醇酒,入口并不浓烈,然而细斟缓酌,饮之既久,也一样醉人。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则就旅途景物略事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里便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栾夜煮茶?”上文已用鸦之“归”暗点了人之不得“归”,然而人虽一时不得“归”,心却在向往着那一天,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写出了全词最精彩、最 *** 的两句。虽然“何时”能“归”还不确定,但只要有了这份心,“归”期也就不远了: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自食其力,共乐天伦,仅此而已!平民意识,常人姿态,所以亲切动人。高明的作者往往用最简洁的笔触去勾勒最典型的场景、最重要的情节、最关键的人物,并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补充。“儿女团栾夜煮茶”七字,正是这一创作法则的绝佳体现!只写“儿女团栾”,而为人父者、为人母者连同他们为人父母的乐趣,虽不言却已尽言了。读到此句,我们仿佛看见:当缀着星光的夜幔笼罩住四野的时辰,在魏先生的寒舍里,孩子们团团围在他身边,闹着嚷着要他讲故事;而魏太太则笑吟吟地陪坐在一旁作针线活儿;灶膛中燃烧着的松枝不时发出噼啪的响声,火舌舔着陶壶,壶嘴里喷出一缕缕茶香……不,壶嘴里喷出的不止是茶香,更有家的温暖与馨逸。一语传神,而能使人人心旌摇曳。
总之,这首词,情真意切。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感人至深,令人回味,启人思索。
元史魏初传原文及翻译
魏初,字太初,弘州顺圣人。从祖璠,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后复上言:“国势危逼,四方未闻有勤王之举,陇右地险食足,其帅完颜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论大计。”大臣不悦而止。阅数月,胡斜虎兵不来,已无及,金主悔...
魏初字太初文言文翻译
3. 求,魏初传翻译补充:魏初,字大初,弘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 魏初,字大初,弘州顺圣(现在张家口阳原东城)人。 从祖父潘,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的令史。金宣宗求直言,潘首论将不是人,以及不应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 后来又上奏说:“国家形势的逼迫,四方还没有听说有勤王的举动,陇右地势粮食充足,他...
刘辟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军刚刚向蜀地进发,刘辟就攻陷梓州,活捉了李康。可这是刘辟在这场叛乱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刘辟被 *** 军打得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先是在二月初,严砺打下了剑州(今四川剑阁县),紧接着在三月初,高崇文又收复了梓州。此后 *** 军一路向纵深推进。六月初,刘辟的...
《夏侯玄之死》的翻译
夏侯玄既被桎梏①,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②。玄曰:“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③。”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④。【注释】①夏侯玄:字太初,魏齐王曹芳时任太常,为九卿之一,主管礼仪祭祀之事。当时司马师以大将军辅政,后中书令李丰因司马师专权,密谋以夏侯玄代替他...
《世说新语》的片段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赵普文言文翻译?
译文 :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原文 :普刚毅果断, 未 有其比。译文 :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原文 :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 译文 :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原文 :...
世说新语 容止篇 全文及译文
【译文】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①。 【注释】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李安国:李丰,字安国,任中书令,后被杀。颓唐:指精神委靡不振。玉山:用玉石堆成的山,用来形容仪容美好。 【译文...
王钦若文言文详细
译文:文天祥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降将)张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跪!张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对待文天祥!张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那样行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的翻译
【译文】 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①。 【注释】 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李安国:李丰,字安国,任中书令,后被杀。颓唐:指精神委靡不振。玉山:用玉石堆成的山,用来形容仪容美好。 【...
感皇恩 次商参政韵原文_翻译及赏析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元代宏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