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的代表物品
商周--青铜器。
秦朝--陶俑。
汉朝--壁画 汉赋。
魏晋--书法。
南北朝--石窟艺术。
隋唐--诗歌 唐三彩。
五代两宋--词。
元--杂剧 散曲。
明清--小说 青花瓷。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扩展资料: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色釉陶器。用白色黏土作胎、成型、烧成;用含铜、铁、钴元素的矿物作触料的着色剂,在里加入很多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助溶剂,经过800摄氏度的温度釉烧而成。釉面呈深浅不同的绿、黄、蓝加白色,斑驳绚烂,明丽华贵。
唐三彩器,主要见于随葬的明器。凡是与死者在世时生活有关的器用、建筑家具、动物和人物等等,无不具备。
生活用器有瓶、壶、罐、钵、杯、盘、碗、盂、烛台、枕等十多种,每一种又有许多式样;建筑物既有亭台楼阁,又有花园中堆砌的假山和水榭:家具则有仿木制的箱柜;牲畜有马、驴、骆驼、猪、牛、羊、狗;禽有鸡、鸭;
还有镇墓兽(魍头)、守护天王(捉鬼除魅)等。可以说从人世生活到阴曹地府,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其中尤以三彩陶塑的作品最为成功,动物与人物富有生气,形神俱佳。特别是彩马、骆驼及各式人物俑、骑马俑等,其艺术造诣极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铜器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禹,夏启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商汤,伊伊,商纣,青铜器出现,司母戊大方鼎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吕尚(姜子牙)天子分封制,墓穴比较多,文物保存的好。青铜器发展。百家争鸣,各路“子”你谈我说。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庄子大猴子。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分封诸侯。周幽王为博美人笑,烽火戏诸侯,国人暴动,平王东迁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三家分晋韩赵魏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封建制度的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秦灭周王朝,统一六国。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秦始皇,吕不韦,焚书坑儒,陈胜吴广起义。特点暴秦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他是英雄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汉高祖刘邦同项羽楚汉相争。灭项羽建立汉朝。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刘邦,文景之治,汉武帝,我们叫汉人就是因为汉朝。前期减轻赋税。
2. 新朝 8年 - 23年 王莽窜政。短暂的王朝
3. 东汉 25年 - 220年 喊光武帝刘秀。特点,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政腐败。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天下大乱,英雄辈出。以统一天下为大志者。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曹操,曹丕,曹植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刘备诸葛亮,馆长找麻黄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孙权,周瑜,陆逊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特点,政权不稳,国力空虚,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外族入侵,南渡。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北方望族和南方豪门之间的争斗,政治上九品中正制。推举人才。有志之士,收复失地。文人墨客,感怀故国。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外族灭西晋,北方大乱,短短100多年,16个政权在中华大地出现。乱!
1. 汉前赵2. 成汉3. 前凉4. 后赵 5. 前燕 6. 前秦7. 后秦8. 后燕9. 西秦 10. 后凉 11. 南凉
12. 南燕13. 西凉14. 夏15. 北燕16. 北凉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民族大融合!
1. 南朝 宋刘裕灭东晋。南北朝间互相征伐。战!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 589
2. 北朝 拓跋珪 439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北魏后分为东魏,西魏,东魏又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东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齐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北周的杨坚灭北齐,篡北周,建立隋。短暂的王朝,隋炀帝。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继汉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王朝。特点,繁荣,强大!李世民,武则天。科举制度,文化开放,诗作大兴。民族团结。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经济衰退。乱!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2. 后唐 3. 后晋 4. 后汉5. 后周
2. 十国(902年 - 979年) 1. 吴越(2. 闽国 3. 荆南4. 楚国5. 吴国6. 南唐7. 南汉
8. 北汉 9. 前蜀 10. 后蜀
13. 宋朝 世界大国,人口多,文化一流,科技先进。被外族压制,政治,军事上懦弱。文化继承汉唐,诗词更是空前繁荣,文化上的强大远大于军事上!一个身体懦弱的大学教授。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王安石变法,包公,靖康之变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苟且偷生,偏安一隅,岳飞抗金。奸臣秦桧。忠臣文天祥。
3. 辽 916年 - 1125年 耶律。少数民族崛起,强迫宋进贡。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李元昊。西北一霸。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东北游牧民族。完颜阿骨打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完成了宋的多民族融合。军事上的绝对强国,但政治上腐败,从未稳定过。被农民起义推翻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农民起义,宦官权利。特务锦衣卫,东厂。李自成农民起义。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达。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前期强大无比,几个明君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封建制度的高潮。但闭关锁国,中后期被西方列强侮辱。各种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半殖民地
满清的我就不说啦
http://baike.baidu.com/view/30616.html?wtp=tt
石器时代
[编辑本段]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知缝衣,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曾发掘出骨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不同地区和族别的人们中间,服饰款式已各不相同。以发型为例,大地湾文化中有剪短的披发,马家窑文化中有后垂的编发,大汶口文化中有用猪獠牙制成的发箍,龙山文化中则用骨笄束发,陕西龙山文化之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像,头顶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发的反映。骨笄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型与东下冯类型诸遗址中均曾出土,形制与商代的同类器物相同。因此得知束发为髻在远古时已是华夏族服装的特征。
商西周
[编辑本段]
商与西周时的衣着无实物存世,据安阳侯家庄墓及妇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贵族上身穿交领衣,腰束绅带,下身着裳,腹前系市(蔽膝)。西周时遗留下来的人像材料更少。从洛阳出土的玉人及铜制人形车辖来看,衣、裳、带、市仍是贵族男装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衣用正色,裳用间色,并特别重视裳前之市。西周铜器铭文记载周王在册命典礼上颁赐的服装中,常有“朱市、葱黄”(《毛公鼎》)“市、黄”(《询簋》)等物。市、 黄即古文献中的、 衡,指蔽膝,衡则指包括系玉之组和玉件在内的整套佩饰。河南信阳长台关与湖北江陵纪南城战国墓所出之俑,均在腹前系玉佩。贵族则在玉佩下衬以色彩特殊的,因而引人瞩目,成为代表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
春秋战国
[编辑本段]
这时深衣和胡服开始推广。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所以叫深衣。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深衣在战国时相当流行,周王室及赵、中山、秦、齐等国的遗物中,均曾发现穿深衣的人物形象。楚墓出土木俑的深衣,细部结构表现得更为明确。短袖衣是楚服的一项特征。江陵马山 1号楚墓曾出短袖的“衣”,衣即衣,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短衣。根据曾侯乙编钟之钟金人的服装看,应即短袖之衣。
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尤以着长裤为特点,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这种服制据《史记·赵世家》说,是赵武灵王首先用来装备赵国军队的。山西长治分水岭所出铜武士像,上身穿矩领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腰系绦带,佩剑,正是采用胡服的赵国战士的形象。
秦汉
[编辑本段]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大批陶俑的出土,为秦汉武士的服装提供了较充分的例证。他们穿的半长衣所交掩之曲裾虽较浅, 但仍为深衣之属, 其下身着长裤,腰系施钩之革带。这种装束在西汉时仍广泛流行,裤也逐渐向全社会普及。冠制的确立是在汉代实现的。上古时,华夏族之冠主要从属于礼制,男子成年时皆行冠礼。汉代的冠则主要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官职以至官阶的表征。身份低微的人,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冠本为加于发髻上的一个发罩,并不覆盖整个头顶。帻则像一顶便帽。冠和帻原来互不相关,到了王莽时,据说因为他头秃,所以先戴帻,帻上再加冠。后来这种戴法普及开来,因而在东汉画像石上出现的冠,也都在下面垫着帻。冠和帻不能随便配合,文官戴的进贤冠要配屋顶状的介帻,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配平顶的平上帻。进贤冠前部高耸,后部倾斜,外观若斜俎形。冠前有“梁”,可根据梁数的多寡来区别戴冠者的身份。皇帝戴的通天冠和诸侯王戴的远游冠也都是在进贤冠的基础上增益华饰而成。武弁大冠又名“惠()文冠”,起初只是用(薄麻布)制作的下垂双耳之弁,后来在弁下垫帻,进一步又在弁上涂漆,其状遂若漆沙笼,故又名“笼冠”。甘肃武威磨嘴子62号新莽墓曾出土了纱笼冠。此外,武士也戴冠。执法的官员则戴獬豸冠。
在区别尊卑方面,进贤冠上的梁虽然起一定作用,但梁数多不过三,等级的划分较粗略。所以汉代又用绶作为官阶的标志,不同等级的官员之绶的颜色、织法、密度和长度都不相同。这时的绶是系在官印上的带子,但它和西周时佩玉之组实一脉相通。
汉代妇女一般将头发向后梳成下垂的圆髻,名椎髻。常着深衣,女式深衣之华丽者名衣,它的曲裾不但在下身缠绕好些层,且在其斜幅上缀以三角形物及长飘带,即文献中所称之与。其状可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见到。
魏晋南北朝
[编辑本段]
魏、 西晋时的服装, 大体沿袭汉制。唯流行褶装,且多戴当时称之为小冠的平巾帻。南北朝时,由于北朝处在鲜卑或已鲜卑化的当政者统治之下,故流行鲜卑装,少数鲜卑族男子多穿圆领或交领的褊衣,着长裤、长靴,腰系装带扣的革带,头戴后垂披幅的鲜卑帽。各民族长期杂处之后,这种装束也在汉族平民中普及开来。另一方面,北魏的某些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提倡汉化,于是皇帝和臣僚的祭服、朝服中又出现了峨冠博带的汉魏“威仪”。这在响堂山石窟的《帝后礼佛图》浮雕或《历代帝王图卷》的北周武帝像上可以看到。
唐代
[编辑本段]
在南北朝胡、汉服装相互影响而又各成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唐代服制,出现了“法服” 与“常服”并行的局面。作为大礼服的法服仍是传统的冠、冕、衣、裳,常服则是在鲜卑装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唐代男子上自皇帝下至厮役,在日常生活中都穿常服,包括圆领缺袍、幞头、革带及长靴。缺袍即开衩的长袍。幞头则是由鲜卑帽演变出来的,它本是一幅头巾,系裹时两个巾角向前抱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结扎,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幞头的质料起初用黑色的缯或罗,所以垂下的巾角也是软的,故称“软脚幞头”。以后又在巾角中用铜、铁丝作骨,将它撑起来,成为“硬脚幞头”。由于硬脚的形状及翘起的角度不同,又有“句脚”、“展脚”、“朝天”等式。唐代的革带上起初装有供系物用的窄皮条,故此种带名带。上面并固着若干方形饰牌,名。依官阶之不同,分别用玉、金、犀、银、瑜石、蓝铁等材料制作,从而使革带也成为区别官阶的标志。另外,北周时出现的“品色衣”,在唐代已形成制度,成为此后中国官服的一大特色。唐代官员自一品至九品,服色以紫、绯、绿、青为等差。
唐代女装主要由裙、衫、帔组成。这时常将衫掩于裙内,所以显得裙子很长。帔又名帔帛,像一条长而薄的披巾,是受了西亚佛教的影响才在中原流行的。唐代前期女装中还流行卷檐虚帽、翻领外衣等胡服,安史之乱后,此风渐歇。
宋代
[编辑本段]
宋代服装大体沿袭唐制。这时的幞头内衬木骨、外罩漆纱,宋人称之为“幞头帽子”,可随意脱戴,与唐初必须临时系裹的软脚幞头大不相同。这时,皇帝和高官戴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出,可达数尺。身份低的公差、仆役等,则多戴无脚幞头。
宋代妇女也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起于五代时的缠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渐流行。
元代
[编辑本段]
元代蒙古男子所戴之帽圆形的名钹笠,方形或多角形的名瓦楞帽,俗称均为鞑帽。前者在甘肃漳县元汪世显家族墓中有实物出土,后者则见于河南焦作元墓所出陶俑。元人之袍常在腰间施辫线,下身有褶,名辫线袄子,高官贵胄多以纳石失(织金锦)制作。冬季常穿翻毛皮衣,名答忽。贵妇戴顾姑冠,以木为骨,高三尺许,外包红绢,上缀珠玉,顶插木枝、翎毛,式样极特殊。元初曾要求在京士庶均作蒙古装束,大德以后则各任其便。所以元代汉族,尤其是居住在江南的汉族即所谓“南人”的服饰大体与宋代无别。
明清
[编辑本段]
明代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明代的公服亦用幞头和圆领袍,但这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还在胸、背缀补子。文官补子中饰鸟,武官饰兽。为褒奖官员的功勋,另特赐蟒、飞鱼、斗牛等服。蟒是四爪之龙,飞鱼为鱼尾有鳍之蟒,斗牛则在蟒头上加弯曲的牛角。官至极品则用玉带。所以“蟒袍玉带”就成为这时大官僚之最显赫的装束。
清代改着满装。官员在袍外所着之朝褂多为石青色,故不用品色之服。清代官服区别等级时,除继续用补子外,还特别重视缨帽的顶子。一品官装红宝石帽顶,二品装珊瑚顶,三品蓝宝石顶,四品青金石顶,以下各有等差。武官中之亲贵及有军功者,还赏戴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因此清代官服遂以“顶戴花翎”为最显赫的标志。
明、清两代汉族女装变化不大,仍着衫、裙,清代后期始以裤代裙。清中期以后女装层层镶边,称为“滚镶”。清代满族妇女着旗装,她们不缠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时外加坎肩。乾隆以后,满族女装中出现高底的“花盆底”鞋。咸丰以后,又出现高大的“两把头”、“大拉翅”等发型,成为满族女装之突出的特征。
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物品
秦朝--陶俑 汉朝--壁画 汉赋 魏晋--书法 南北朝--石窟艺术 隋唐--诗歌 唐三彩 五代两宋--词 元--杂剧 散曲 明清--小说 青花瓷
各个朝代的代表物品
1. 服饰:在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懂得缝衣。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曾发现骨针。新石器时代晚期,不同地区和族别的人们中间,服饰款式已各不相同。例如,大地湾文化中有剪短的披发,马家窑文化中有后垂的编发,大汶口文化中有用猪獠牙制成的发箍,龙山文化中则用骨笄束发。2. 商西周:商与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标志性物品
秦:兵马俑 汉:马踏飞燕 隋:赵州桥 唐:唐三彩 宋:钧窑瓷器 元:元青花 明:宣德炉?清:大辫子、鸦片烟枪
请问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分别是什么?
秦朝--陶俑。汉朝--壁画 汉赋。魏晋--书法。南北朝--石窟艺术。隋唐--诗歌 唐三彩。五代两宋--词。元--杂剧 散曲。明清--小说 青花瓷。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
中国每个时代贵重物品代表有哪些
唐是一个浪漫和梦幻的朝代,唐三彩和密色瓷代表了这种浪漫;宋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五大官窑的瓷器,比如汝窑等,产出的瓷器流传至今,件件物价,代表了那个时代富足美好的生活;元是马背民族的时代,有代表性的东西不多,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成吉思汗的画像了;明是一个法制的国家,国家机器空前完善,这个...
中国各朝代历史
汉:地动仪、汉白玉、汉瓦、汉族;三国:胡笳十八拍、诸葛连弩、木牛流马;东晋:兰亭序;隋朝:大运河;唐:唐三彩、唐诗、秘色瓷;宋:清明上河图;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元:元青花(最值钱的青花);明:宣德炉、景德镇瓷器;清:乾隆粉彩;民国:紫砂壶;现代:上述各朝代的赝品横行 ...
各个朝代的代表性瓷器
1、唐朝越窑。南方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2、宋朝钧窑。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 定窑、 哥窑。中国五大名窑是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钧窑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
各个朝代的代表物品
贵族则在玉佩下衬以色彩特殊的,因而引人瞩目,成为代表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 春秋战国[编辑本段] 这时深衣和胡服开始推广。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所以叫深衣。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深衣在战国时相当流行,周王室及赵、中山、秦、齐等国的遗物中,均...
中国文物排名
要说文物中国5000年历史不是浪得虚名,首先第一1.青铜: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玉器: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简称“...
唐朝时期代表性事物有什么?
1、瓷器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的陶器。青瓷的代表产地是越州,白瓷的代表产地是邢州。青瓷,是中国瓷器的开始,各种不同浓度与色相的“青”釉是中国最早的瓷釉。唐代的青瓷,继承了南朝的传统,最重要的产地是在今浙江东部绍兴一带,这一地区在唐代为越州,所以,越窑青瓷是中国古代陶瓷史,特别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