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慧大湾味觉美文摘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0
1. 盛慧,男,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文学创作一级,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花城》、《山花》等刊,并被翻译成英文、俄文、蒙古文。著有长篇小说《风叩门环》、《白茫》、《闯广东》、中短篇小说集《水缸里的月亮》、散文集《外婆家》、《岭南的乡愁》等著作十九部。曾获得《人民文学》新世纪散文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提名,入选2017年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
2. 大湾味觉
3. 烧味
4. 一个人的口味看似平常,其实是颇有些神秘的,与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珍藏着我们对爱乱散的美好记忆,饱含着我们对往日时光的深情眷恋。记得上小学那会儿,一放暑假,我就迫不及待收拾衣服,逃难一样跑到县城的外婆家,目的只有一个——改善伙食。外公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弥勒佛一般。他悉心招待着我,生怕怠慢了我这个小客人。每天的午餐最值得期待,外公下班回来,手上总会提一只袋子,里面装着卤菜,有时是盐水鸭、有时是酱牛肉、有时是烧鸡、有时是卤猪耳、有时是卤猪蹄、有时是卤鹅翅……因为这些都是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美食,我觉得自己简直比神仙还要快活。我非常享受这种当客人的感觉,希望暑假永远不要结束,所以总要赖到最后一天才肯回家……从那时候开始,鲜香四溢的卤菜店,成了县城中最神秘,也最令我向往的地方。
5. 在我生活的粤岁陪没港澳大湾区,卤菜店并不多见,与之相仿的烧腊店倒是随处可见。每次经过烧腊店,我的脚步就好像被什么东西勾住了似的,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隔着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油光闪亮的枣红色烧鹅、焦糖色的叉烧、芝麻皮的烧肉、淡黄色的白切鸡都在暖黄色的灯光下闪闪发光,尤其是肥瘦相间的叉烧,浓稠的蜜汁滴落下来,凝结成珠,悬而不落,如一颗颗小小的琥珀,让我忍不住直吞口水。
6. 暮晚时分,天光渐暗,客人们蜂拥而至,空闲了一下午的老板终于忙碌起来,他挥刀斩料,动作娴熟,快如闪电,酥脆的声响不绝如缕,油润的甜香弥散全屋。
7. 猪是烧味家族当仁不让的主角。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猪肉是最常见不过的食材,大湾区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里制作猪肉的花式繁多,远非他处可以比肩。
8. 烤乳猪是粤菜中的“当家菜”,它也是“满汉全席”中的主打菜肴之一。早在西周,此菜已被列入“八珍”,称为“炮豚”。南北朝时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这样描述它:“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据专家考证,广东人吃烤乳猪,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南越王赵眜墓中出土烤乳猪的长铁叉及乳猪骨骸,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烤乳猪的一组实物史证。
9. 在其他地方,烤乳猪已经难得一见了,但在大湾区,它仍是婚席中不可或缺的重头菜,本地有“没有金猪不嫁女”之说。初到广东时,我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有一次,当地的老人们笑着告诉我,婚席上烤乳猪最初的寓意是自己的女儿是初婚的黄花闺女。不仅如此,新郎官带着新娘“回门”的必备礼物中也有烤乳猪。
10. 大湾区的人讲求传统,这里的婚礼犹存古风。第一次在广东吃同事的喜酒,印象分外深刻。第一是不收礼金,我们准备的红包,主人接过去对折一下,又立马塞回给我们,说已经收下了我们的祝福。另外就是仪式感特别强,一间装修豪华的大厅里,摆了足足一百二十围酒席。吉时一到,全场的水晶吊灯突然熄灭,徐缓庄重的《婚礼进行曲》骤然响起,闹哄哄的大厅顿时安静下来。宴会厅的大门缓缓打开,身着旗袍的礼仪小姐打着宫灯款款而入,后面跟着几十个服务员,手里都托着一只硕大的盘子,盘子里有红色的小灯闪闪烁烁,那便是酒席的第一道菜——烤乳猪。上桌之后,我才发现,那小灯原来是乳猪的眼睛,调皮可爱。烤乳猪,最好吃的是猪皮,酥脆爽口,一般蘸以白糖,白糖会让油脂散发出更多的香甜滋味。
11. 粤菜名师潘英俊在《粤厨宝典》中写道,粤菜的厨师最初是采取北方用奶酥油致酥脆的方法,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州银龙酒家一个姓梁的师傅,改用麦芽糖来取色增酥,开了先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东烧猪都是光皮的,又称琉璃皮,烤制时轻火轻油,烧成后皮色大红,光亮如镜,皮脆肉酥。光皮烧猪虽然漂亮,但要趁热食之,放置的时间一长,猪皮就会变韧,口感大打折扣。
12. 如今最为流行的是麻皮烧猪,因猪皮上有密密麻麻的芝麻状小泡而得名。光皮乳猪的特点是脆,麻皮乳猪的特点是酥,即使冷却之后,也像薄饼一样酥化,刀切下去,咔嚓有声,感觉不像切猪肉,倒像是在切米花糖,别说是吃,光是听声音,都能让人浑身酥麻,口水直飙。
13. 身披“黄金甲”的烧猪,金光灿灿、喜气洋洋、气势非凡,所以,又被大湾人称为金猪。它是粤菜中无可争议的天王级“巨星”,总是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场合,开工、开业,以及新房落成均必不可少,因为它是鸿运的象征。它也是大湾人清明拜山祭祖的必备之物。拜祭之后,会平均分给族人。他们则会用荞菜炒烧肉,因为“荞”与“轿”同音,意思让先人坐着轿子舒舒服服回去。
14. 烧肉,是粤味中的经典。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凡烧猪肉,须耐性。先炙里面肉,使油膏走入皮内,则皮松脆而味不走。若先炙皮,则肉中之油尽落火上,皮既焦硬,味亦不佳。”又说:“食时酥为上,脆次之,硬则下矣。”佛山有一家小店,店里的冰皮烧肉,遵循古法,烧足两小时,皮薄而酥,咬上一口,如同金黄的锅巴一样,在口中发出噗噗的清脆爆响,肉质肥而不腻,旋即化开,妙不可言。
15. 烧肉在香港叫烧腩仔,港人爱以黄芥末佐之,香港陈六记饭店的“炭烧五层楼”,层次分明,满口酥香,名满香江。澳门烧肉又称白切烧肉,和传统的粤式烧肉不同,它不用糖浆上皮,改用粗盐涂制,猛火烧烤,色泽分为“纸皮黄”“殷红色”两种,其皮松脆,其肉甘香,富有层次感,选料和做法都较普通烧肉讲究,肉要选行内人所称的“挑骨花肉”。佛山南海的九江烧肉、顺德的东头烧肉、江门四会的地豆炭烧肉、鹤山的上南烧肉、肇庆广宁的古水烧肉、广州番禺的黄阁烧肉也各有风味,深受食家喜爱。最传统的烧肉,需用炭火,炭的香味,纯正而饱满,温暖而踏实,是我特别中意的。
16. 叉烧,也是粤菜中当红的明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我的大女儿尤爱此物,一口气就可以干掉大半盘,吃得满嘴油花,好像花面老虎一样。叉烧最早称为“插烧”,以叉子插着猪肉烧制,一般选用上好的梅肉。腌制之后,先在烤炉烤制,接着点燃玫瑰露酒和海盐,边烤边熏,一直要“烧至焦香,尤见火鸡”。这里的“火鸡”,可不是老外们感恩节时吃的火鸡,而是指叉烧边缘被烧得似焦非焦的部分,香甜至极,最为惹味。最后把糖浆均匀淋在叉烧的表面,就可以斩件了。叉烧的厚度也有讲究的,有经验的厨师会选择厚切,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肥美的肉汁和浓郁的肉香。刚烧出来的叉烧是最好吃的,纤维未收,蜜汁
2. 大湾味觉
3. 烧味
4. 一个人的口味看似平常,其实是颇有些神秘的,与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珍藏着我们对爱乱散的美好记忆,饱含着我们对往日时光的深情眷恋。记得上小学那会儿,一放暑假,我就迫不及待收拾衣服,逃难一样跑到县城的外婆家,目的只有一个——改善伙食。外公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弥勒佛一般。他悉心招待着我,生怕怠慢了我这个小客人。每天的午餐最值得期待,外公下班回来,手上总会提一只袋子,里面装着卤菜,有时是盐水鸭、有时是酱牛肉、有时是烧鸡、有时是卤猪耳、有时是卤猪蹄、有时是卤鹅翅……因为这些都是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美食,我觉得自己简直比神仙还要快活。我非常享受这种当客人的感觉,希望暑假永远不要结束,所以总要赖到最后一天才肯回家……从那时候开始,鲜香四溢的卤菜店,成了县城中最神秘,也最令我向往的地方。
5. 在我生活的粤岁陪没港澳大湾区,卤菜店并不多见,与之相仿的烧腊店倒是随处可见。每次经过烧腊店,我的脚步就好像被什么东西勾住了似的,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隔着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油光闪亮的枣红色烧鹅、焦糖色的叉烧、芝麻皮的烧肉、淡黄色的白切鸡都在暖黄色的灯光下闪闪发光,尤其是肥瘦相间的叉烧,浓稠的蜜汁滴落下来,凝结成珠,悬而不落,如一颗颗小小的琥珀,让我忍不住直吞口水。
6. 暮晚时分,天光渐暗,客人们蜂拥而至,空闲了一下午的老板终于忙碌起来,他挥刀斩料,动作娴熟,快如闪电,酥脆的声响不绝如缕,油润的甜香弥散全屋。
7. 猪是烧味家族当仁不让的主角。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猪肉是最常见不过的食材,大湾区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里制作猪肉的花式繁多,远非他处可以比肩。
8. 烤乳猪是粤菜中的“当家菜”,它也是“满汉全席”中的主打菜肴之一。早在西周,此菜已被列入“八珍”,称为“炮豚”。南北朝时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这样描述它:“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据专家考证,广东人吃烤乳猪,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南越王赵眜墓中出土烤乳猪的长铁叉及乳猪骨骸,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烤乳猪的一组实物史证。
9. 在其他地方,烤乳猪已经难得一见了,但在大湾区,它仍是婚席中不可或缺的重头菜,本地有“没有金猪不嫁女”之说。初到广东时,我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有一次,当地的老人们笑着告诉我,婚席上烤乳猪最初的寓意是自己的女儿是初婚的黄花闺女。不仅如此,新郎官带着新娘“回门”的必备礼物中也有烤乳猪。
10. 大湾区的人讲求传统,这里的婚礼犹存古风。第一次在广东吃同事的喜酒,印象分外深刻。第一是不收礼金,我们准备的红包,主人接过去对折一下,又立马塞回给我们,说已经收下了我们的祝福。另外就是仪式感特别强,一间装修豪华的大厅里,摆了足足一百二十围酒席。吉时一到,全场的水晶吊灯突然熄灭,徐缓庄重的《婚礼进行曲》骤然响起,闹哄哄的大厅顿时安静下来。宴会厅的大门缓缓打开,身着旗袍的礼仪小姐打着宫灯款款而入,后面跟着几十个服务员,手里都托着一只硕大的盘子,盘子里有红色的小灯闪闪烁烁,那便是酒席的第一道菜——烤乳猪。上桌之后,我才发现,那小灯原来是乳猪的眼睛,调皮可爱。烤乳猪,最好吃的是猪皮,酥脆爽口,一般蘸以白糖,白糖会让油脂散发出更多的香甜滋味。
11. 粤菜名师潘英俊在《粤厨宝典》中写道,粤菜的厨师最初是采取北方用奶酥油致酥脆的方法,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州银龙酒家一个姓梁的师傅,改用麦芽糖来取色增酥,开了先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东烧猪都是光皮的,又称琉璃皮,烤制时轻火轻油,烧成后皮色大红,光亮如镜,皮脆肉酥。光皮烧猪虽然漂亮,但要趁热食之,放置的时间一长,猪皮就会变韧,口感大打折扣。
12. 如今最为流行的是麻皮烧猪,因猪皮上有密密麻麻的芝麻状小泡而得名。光皮乳猪的特点是脆,麻皮乳猪的特点是酥,即使冷却之后,也像薄饼一样酥化,刀切下去,咔嚓有声,感觉不像切猪肉,倒像是在切米花糖,别说是吃,光是听声音,都能让人浑身酥麻,口水直飙。
13. 身披“黄金甲”的烧猪,金光灿灿、喜气洋洋、气势非凡,所以,又被大湾人称为金猪。它是粤菜中无可争议的天王级“巨星”,总是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场合,开工、开业,以及新房落成均必不可少,因为它是鸿运的象征。它也是大湾人清明拜山祭祖的必备之物。拜祭之后,会平均分给族人。他们则会用荞菜炒烧肉,因为“荞”与“轿”同音,意思让先人坐着轿子舒舒服服回去。
14. 烧肉,是粤味中的经典。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凡烧猪肉,须耐性。先炙里面肉,使油膏走入皮内,则皮松脆而味不走。若先炙皮,则肉中之油尽落火上,皮既焦硬,味亦不佳。”又说:“食时酥为上,脆次之,硬则下矣。”佛山有一家小店,店里的冰皮烧肉,遵循古法,烧足两小时,皮薄而酥,咬上一口,如同金黄的锅巴一样,在口中发出噗噗的清脆爆响,肉质肥而不腻,旋即化开,妙不可言。
15. 烧肉在香港叫烧腩仔,港人爱以黄芥末佐之,香港陈六记饭店的“炭烧五层楼”,层次分明,满口酥香,名满香江。澳门烧肉又称白切烧肉,和传统的粤式烧肉不同,它不用糖浆上皮,改用粗盐涂制,猛火烧烤,色泽分为“纸皮黄”“殷红色”两种,其皮松脆,其肉甘香,富有层次感,选料和做法都较普通烧肉讲究,肉要选行内人所称的“挑骨花肉”。佛山南海的九江烧肉、顺德的东头烧肉、江门四会的地豆炭烧肉、鹤山的上南烧肉、肇庆广宁的古水烧肉、广州番禺的黄阁烧肉也各有风味,深受食家喜爱。最传统的烧肉,需用炭火,炭的香味,纯正而饱满,温暖而踏实,是我特别中意的。
16. 叉烧,也是粤菜中当红的明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我的大女儿尤爱此物,一口气就可以干掉大半盘,吃得满嘴油花,好像花面老虎一样。叉烧最早称为“插烧”,以叉子插着猪肉烧制,一般选用上好的梅肉。腌制之后,先在烤炉烤制,接着点燃玫瑰露酒和海盐,边烤边熏,一直要“烧至焦香,尤见火鸡”。这里的“火鸡”,可不是老外们感恩节时吃的火鸡,而是指叉烧边缘被烧得似焦非焦的部分,香甜至极,最为惹味。最后把糖浆均匀淋在叉烧的表面,就可以斩件了。叉烧的厚度也有讲究的,有经验的厨师会选择厚切,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肥美的肉汁和浓郁的肉香。刚烧出来的叉烧是最好吃的,纤维未收,蜜汁
盛慧大湾味觉美文摘抄
13. 身披“黄金甲”的烧猪,金光灿灿、喜气洋洋、气势非凡,所以,又被大湾人称为金猪。它是粤菜中无可争议的天王级“巨星”,总是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场合,开工、开业,以及新房落成均必不可少,因为它是鸿运的象征。它也是大湾人清明拜山祭祖的必备之物。拜祭之后,会平均分给族人。他们则会用荞菜...
美文摘抄400字
放学后,我做完家庭作业,看到菜篮里盛放着一些嫩嫩的小青椒,妈妈下班回家了,将小青椒倒入锅中,锅内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我握着炒铲上下翻动着,让大家品尝品尝我的手艺,然后加入适量的味精搅拌,感到味道真不错,说!好吃!你被评为家中的高级厨师。 ”我高兴得蹦着跳着,大声叫道,味道确实很好,不信:“哦,...
初中生摘抄经典美文
春日花儿香,夏日阳儿亮,秋日叶儿光,冬日雪儿霜;春天繁盛,夏天葱笼,秋天斑斓,冬天纯净;春的蓬勃,夏的喧闹,秋的高远,冬的宁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描绘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变化着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无穷。前人之述备矣。我心以为,绚丽四季,秋景最美。 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谓诗情画意,无非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