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小故事短篇故事
1、孔融让梨(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也不捡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父亲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情!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却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小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的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所以这个故事虽然很老很老了,可一直讲到现在。
2、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扩展资料:
《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弟子规
百度百科_孔融让梨
百度百科_孟母断机
弟子规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故事】重 义 轻 财
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后来繁殖到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不仅不贪图财物,而且为了照顾弟弟,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弟弟,这一行为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易解】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故事】懂 礼 的 子 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学识渊博,并以懂礼貌著称。有一天,孔子走过庭院,要到门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里读书,子路看到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对老师行礼。那时的“礼”是要鞠躬的,孔子并没有看到他,只是看到了庭院里的樱花而停下脚步,子路就躬身站着,一直等到孔子看到他,那时他的身体已经酸麻得失去了知觉。孔子称赞他说:“子路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学生啊!”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做到像子路一样恭敬有礼,但生活中有些细节也应该注意,比如:我们放学回家,一定要同父母坐下来,给父母泡杯茶,坐10分钟后,会感到心情很愉快,也许父母这时就会有感受要同你沟通,话就可以慢慢流露出来。假如坐10分、20分钟父母无话,我们要跟父母交待一下,如果没事,就告诉父母我要回房间去了,这叫“长无言,退恭立”。现在的孩子很卑慢,对长者的话听不进去,更不会恭敬地向长者请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无形当中给自己的德行造成了很大损失。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在21世纪的今天,礼仪已成为一个文明发达国家发展或民族进步、进程的衡量及体现。今天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必须学习和讲究礼仪。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易解】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故事】粗 心 的 司 机
刘老师有一天看到一位老者的脚受了伤,就问他:“你的脚为什么受伤?”他说:“搭朋友的车子,脚还没有放进车内,这个司机朋友在前面没有看到我的脚还在外面,就用力关车门,结果脚受伤了。”这位长者的脚三个月才好。可见我们在这一方面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如果老者乘坐交通工具时,我们要特别谨慎,保护他们的安全。送长辈离开,我们也要记得不是只有送出门就好了,而是要保证长者安全地离开,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晚辈应尽的责任。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后来繁殖到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不仅不贪图财物,而且为了照顾弟弟,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弟弟,这一行为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开始生活腐化,宠信坏人。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而竖刁为了新近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
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不进去。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4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5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拓展资料: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弟子规小故事(汇编11篇)
弟子规小故事(1)父母呼唤,应速回应,父母命令,应立即执行,不可拖延。孟宗孝敬母亲,寒冬里为母亲寻得鲜笋,以孝心创造了奇迹。弟子规小故事(2)父母去世,守孝三年,生活简朴,禁绝酒肉,以表哀思。蔡邕侍奉病母,无心学习,整日侍奉,母亲去世后,继续守墓,表达孝心。弟子规小故事(3)郯子为治...
有关弟子规的小故事
1、卧冰求鲤(入则孝,出则悌)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
弟子规故事
1、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
弟子规中的故事 (短一些)
1、孔融让梨(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也不捡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情!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
【弟子规】诗句中的故事
故事一:周文王,周朝的开创者,凭借圣德使周朝延续八百年。他孝敬父亲的行为,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每天早晨,他都会在父亲醒来之前穿好衣服去问候;每天傍晚,他也会如此。无论何时,只要父亲不适,他就会感到忧愁,想方设法让父亲舒适。这是“晨昏定省”的最佳体现。故事二:东汉时期,陆绩六岁时,遇到...
弟子规小故事短篇故事
1“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
弟子规的小故事
孟子小时候,对待学习的态度并不认真,有一次他因为厌倦了读书,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发现了这件事,就在织布时突然生气地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感到奇怪,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解释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如果你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
弟子规的故事有哪些
弟子规的故事包括以下几个:一、孝子黄香 黄香是古代的孝子,他的事迹在《弟子规》中有详细的记载。黄香小时候就非常懂事,每到夏天,他就用蒲扇为父亲扇凉并帮父亲洗衣驱蚊。冬天寒冷时,他会先钻进被窝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暖热后再让父亲入睡。他的行为体现了孝顺和体贴父母的精神。二、孔子教育儿子的...
求《弟子规》里相关的小故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和...
《弟子规》中有“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的教导,意思是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而当别人听到这样的称赞时,会更加努力改进自己。贺之章便是这一教导的生动例证。他是唐朝一位著名的诗人,性格豁达,乐于与人交流,深受当时达官贤士的尊敬。尽管他名气很大,但对后辈才华依旧十分...
求弟子规中”对饮食,勿拣择”的故事
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孟河一直吃肉,却不夹菜。孟母说到:“小河,蔬菜你也应该吃的,不可以一直吃肉。”孟河却说:“可是我不喜欢吃菜啊。”孟母给他讲道理,“小河,我们吃饭要营养均衡,不可以挑食,也不可以偏食,那样子会营养不良,你不是想长高嘛,你要是一直挑食的话,恐怕就不能长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