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十大政策信号
1.不设GDP目标增速
经济增速目标是各界最为关注的内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对于2020年而言,约束性的指标是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曾在《人民日报》发文称,2020年只要达到1.9%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即可实现。GDP方面,2020年只要达到5.7%左右的增长率,便可实现统计意义上的准确达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市场认为如果要实现GDP翻番目标难度较大。所以,市场有两大关注点:一是今年是否还设置GDP增速目标;二是如果设了,目标会是多少?
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今年不设GDP目标,是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重要决定,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当前,一季度经济负增长已是既成事实,海外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持续造成冲击,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此时硬性设定一个年度增长目标,尤其是追求一个较高的增长目标,很可能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任务造成干扰;而如果设定一个很低的增长目标,那这个目标的实际指导意义又会比较小。
2.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
受疫情影响,今年调查失业率有所回升: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因为疫情影响,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指标略有放宽。
具体指标方面,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十六年以来该目标从未缺席,2017-2019年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今年这一目标是900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能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前两年该目标均为5.5%以下,今年是6%。
唐建伟表示,疫情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影响很大。因此,保就业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做好全年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抓手,之前“六稳”和“六保”都将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首要任务。
“就业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保障。”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
2019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称,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表述相比去年有所强化。
3.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自疫情发生后的2月起,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常会等先后对财政政策予以指示,财政更加积极有为的基调已经基本确立。
日前财政部长刘昆撰文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大力提质增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4.赤字率首次突破3%
2019年赤字率是2.8%,离3%的警戒线还有0.2个百分点。近期政治局会议称,提高财政赤字率,市场已预期赤字率会突破3%。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
这是赤字率首度突破3%。去年赤字规模为2.76万亿,今年将增至3.76万亿,国债和新增地方一般债的发行规模将增加。
“2020年疫情导致减收增支的背景下,财政收支平衡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提升赤字率将缓解财政平衡难题。”李超表示。
5.专项债增加1.6万亿
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1000亿。2016年、2017年,其发行量分别扩张到4000亿、8000亿,2018年首度超过1万亿,2019年扩张到2.15万亿。专项债的大规模发行、使用对稳投资、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定为3.75万亿,相比去年增加1.6万亿,增加规模历年最高。前期财政部已下达2.29万亿的专项债额度,意味着后续还有1.46万亿额度待下达。
从发行来看,截至4月末,专项债发行1.15万亿,完成提前批额度的50%。
6.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
特别国债是国债的一种,其专门服务于某项特定政策,支持某特定项目需要,因此被成为特别国债。在中国国债发展历程中,曾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1998年8月,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所筹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2007年6月,发行2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公司。今年是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不含续发)。
政府工作报告称,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目前具体发行方式尚未明确,但1万亿的规模市场能够消化,不需要央行直接购买。
7.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中国货币政策的定调主要有五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以后,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目前经济环境复杂,很多经济变量现在还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更加灵活性的措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今年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后续仍有约100BP的准备金率下降空间(或等幅的其他长期流动性投放措施)。可能分两次落地,具体时点将匹配财政政策的落地时点,如后续地方专项债大规模发行时点、特别国债的发行时点。
降息方面,“伴随这一轮‘猪通胀’见顶回落,3月和4月CPI同比涨幅快速下行势头将在下半年持续,三季度有望降至‘2时代’,通胀因素对降息的牵制作用将显著削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未来着眼于稳定就业大局、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动能,6月开始央行降息节奏有可能适度加快,预计当月MLF利率有可能下调10-20个基点。
8.M2和社融增速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从2016年开始,社融增速目标首度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M2和社融增速目标均为13%,2017年二者目标下调至12%。此后,M2和社融增速未设置具体数量目标:2018年为“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9年为“M2和社融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今年则设置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2019年末社融增速为10.7%
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标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会阶段性升上。
9. 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在“六稳”的基础之上,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其中,保市场主体主要是保小微企业。
报告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直达实体经济意味着绕开了银行,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设置小微贷款目标: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今年增速目标提高至40%。
“2020年是我国实施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疫情发生后,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服务,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
10.坚持房住不炒
报告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8年下半年楼市进入调整以来,有些城市根据“一城一策”的原则,对调控措施进行了微调。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少数三四线城市进行放松调控的试探。但只要是涉及放松限购限贷的,都撤回了。这显示出,房地产调控的基本原则不容挑战。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十大政策信号
2019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称,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表述相比去年有所强化。3.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自疫情发生后的2月起,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常会等先后对财政政策予以指示,财政更加积极有为的基调已经基本确立。日前财政部长刘昆...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教育政策信号解读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全局,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二是突出“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继续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三是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法定责任和相关政策延展。四是更加注重公共教...
国家对房地产定调,传递10大信号,支持购房者迎实质利好
6、稳妥实施好金融政策,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利率,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房住不炒定位之下,最重要的当属自住需求,而目前则是刚需和改善性等合理住房需求,如何保障刚需又要满足改善?这个需要央行和银保监会在金融等政策方面加以引导。央行表示,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涉及教育修改14处,从中透露出什么信号?
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中,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后增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学队伍”。教育体系”在“加大教育公平力度”前增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高素质的师资,就会...
政府工作报告怎么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理解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趋势至关重要。以下是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关键点:1. 总需求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总需求的描述有助于投资者把握经济走势。通过分析报告中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领域的表述,可以对经济增长前景做出合理判断。2. 基建投资政策:如果政府...
中央定调下半年中国经济 释放6大重磅信号
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发行专项债券17308亿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
国常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我们认为,“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是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的延续,后续央行将继续采取多种政策工具,正如央行在今年1月18日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及我们之前...
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影响钱袋子,报告有哪些详细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新举措令人关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民生清单”既强调纾困兜底,又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诸多百姓生活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在“民生清单”里得到正面回应。就业政策,一是聚焦稳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
机构改革六大举措释放了什么信号?
机构改革的六大举措释放出了以下几个信号:1. 减重优化:这次机构改革是从减轻行政负担和优化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合并、调整、压缩等手段,实现了部门设置的减重和重心下移,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2. 突出主业:本次机构改革把机构设置精简到了一个目的:服务于国家的主业。突出主业、重点突出...
央行行长易纲专访释放六大信号!提到了数字人民币、货币政策_百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工具的具体内容。易纲解读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