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役的战役经过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3
法国战役的战役计划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 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讨厌这个方案,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拒绝将曼施坦因的计划转呈希特勒。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由于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于是曼施坦因再次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观念,这使勃劳希契非常厌恶,把他调任第38步兵军军长。但曼施坦因乘希特勒接见各新任军长之机,将他的见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陈述。希特勒对曼施泰因的陈述,“简直像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见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复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与曼施坦因设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1940年1月10日,1架德军梅塞施米特Bf109飞机被迫降在比利时马斯特里赫特北面的马斯梅赫伦(所谓的“梅赫伦事件”)。机上的乘客是德国空军的要员赫尔穆·赖因贝格尔,他携带一本最新版本的“黄色方案第2号方案”。赖因贝格尔无法销毁文件,该文件很快便落入比利时的情报机构手中。经常有人认为这一事件是德军计划进行重大修改的原因,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军事行动在1月30日被重新修订为“黄色方案第3号方案”,基本上符合先前的版本。1月27日,曼施坦因被解除A集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并调任在普鲁士的军级司令,于2月9日在斯德丁开始他的指挥工作。这一举动是哈尔德为了消除曼施坦因的影响而作出的。曼施坦因愤怒的下属把他的方案提出以引起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在2月2日获得了方案。曼施坦因被邀请于2月17日在柏林向元首个人解释他的建议。希特勒对该计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天,他下令按照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改变计划。这些构想吸引希特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提出了一些能达至获得真正廉价胜利的希望。希特勒令弗朗茨·哈尔德再次更改计划,冯·曼施坦因没有进一步介入。哈尔德同意将主力,即所谓“战术突破力量”向南转移。冯·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多大凭借(从一个防御性的角度来看),因为阿登地区密林遍布,而且只有恶劣的道路系统,它们作为入侵道路是不可靠的。但因此一定含有出奇制胜的元素,这对盟国回应最初设想的计划将是至关重要的,即法国和英国的主要精锐部队向北前进保卫比利时。为了有助于确保这种情况下,德国B集团军将攻击比利时和荷兰,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是德军的主力,以吸引盟军东移进入预定之包围圈和牵制它们在这里。要做到这一点,现有10个装甲师中的3个仍被分配给B集团军。但是,哈尔德无意偏离既定的原则,让A集团军的7个装甲师作一次独立的战略穿插。这让古德里安愤怒的是,这一点最初在新的计划里被完全删去。“黄色方案第4号方案”在2月24日发出。默兹河在色当的渡河点应该是在入侵第8天被步兵师攻占。直到经过多次辩论后,才改为让装甲师的摩托化步兵团在入侵后第4天于此建立桥头堡。即使现在,突破和向英吉利海峡前进只能在第9天开始,中间5天的停留时间是为了让足够数量的步兵师可以追上与装甲部队建立一条连续的战线。即使适应更多的常规方法,新战略还是引发了多数德军将领的抗议。他们认为如此集中力量在同一个位置上是不负责任的,穿插部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补给供应,而这些本已不足的补给路线更很容易被法军切断。如果盟军的反应也并不如德军的预期,该攻势最终可能造成灾难。不过他们的反对意见被无视了。哈尔德认为,由于德军的战略地位似乎毫无希望的,无论如何,即使是轻微的机会以取得决定性胜利也比完全不行动而战败为佳。适应性的变化还暗示,它会令盟军更容易些逃往南部。哈尔德指出,如果这样,德军的胜利会更轻松,因为这将是对已放弃低地国家协约国(是1940年英法联盟的俗称)在声誉上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外,德军的战斗力将仍保持不变,将可以执行“红色方案”,之后全力进攻法国。然而,这方面的决定将不得不推迟到成功地完成“黄色方案”后才作出。事实上,德军的详细实施计划只包括头9天的行动;有固定的时间表以确定了前进的通道。按照传统的“任务指挥”,这依赖战地指挥官的判断和行动。这种不确定性对事件的实际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1940年4月,出于战略原因,德军实施威瑟演习作战,攻击中立国家丹麦和挪威。英军、法军和自由波兰军实施行动作为回应以支持挪威人. 德国部署了约3,000,000人参加该战役。1940年5月共157个师中只有79个完成了训练;另外14个师仍然直接参加战斗,主要是在C集团军和进攻荷兰的部队。除了其中93个师被部署在前线(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也有39个师作为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预备役师被部署在西方,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不会参加战斗。约四分之一的作战部队是来自40岁以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在西线的德军于5月至6月共部署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包括指派作战的预备队;约7,500门火炮可以作战,弹药库存可足够作6个星期的战斗。“德国空军”的部队将分为两组。共有1,815架作战飞机、487架运输机和50架滑翔机被部署支援B集团军,而另外3,286架作战飞机被部署支援A和C集团军。德国陆军部队分为三组: A集团军由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指挥,共有45½个师(含7个装甲师),是实施决定性的行动,切断“镰刀”-没有官方正式名称的翻译,但在德国的一个短语事件发生后温斯顿·丘吉尔把从德文中的一段短语翻译出该名字为“镰刀切割” (甚至更早“装甲镰刀行程”) — 通过盟军在阿登的防线。它由3个军团:第4、第12和第16军团组成。它有3个装甲军;其中一个,第15军,已分配给第4军团,但另外2个(第41军包括第2摩托化步兵师和第19军)是联同隶属于第16军团的2个摩托化步兵师,组成一个独立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前进至默兹河,一旦建立了桥头堡,在河对岸的装甲集群司令部将解散,其3个军将分别隶属第12和第16军团。 B集团军由费多尔·冯·博克指挥,共有29½个师包括3个装甲师,任务是通过向低地国家推进和吸引盟军北部单位进入口袋。它由第18和第6军团组成。 C集团军由威廉·里特尔·冯·李布指挥,共有18个师,主要是防止从东面发起的迂回进攻,并持续对马其诺防线和上莱茵河发动小规模攻击。它包括第1和第7军团。 1939年9月,比利时和荷兰仍然保持中立。他们试图尽一切可能通过坚持严格的中立政策来避开战争。虽然他们秘密安排与同盟国进行合作以对付德国入侵其领土,但都没有公开作好准备。法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漠里斯·甘末林,在该月建议盟军应利用德国被捆绑在波兰的时机抢在德国之前占领低地国家。但是,这一建议未被法国政府采纳。1939年9月,法军发动了象征性的萨尔攻势——只是名义上履行战前保证波兰而由西方执行救援许诺的攻击——法军士兵在10月撤出前向萨尔前进5千米(3.1英里)。在这个时候,法国已部署了98个师(但有28个是后备或要塞师)和2,500辆坦克对抗德军43个师(其中32个预备役师)及,且德军没有任何坦克。根据当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威廉·凯特尔的推断,法国军队很容易就能够突入德军防卫薄弱的西部防线。1939年10月以后,法国决定在1940年内不采取主动行动,虽然法国大部分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设计为针对进攻作战。盟军认为,即使没有东部战线,德国政府也可能会因封锁而出现不稳定,这种情况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过。如果在纳粹政权没有崩溃下出现这样情况的可能性似乎也越来越容易,1940年时盟军将执行一个巨大的现代化扩军方案,以在对德国的战争中,用现有军工生产的优势 ,建立压倒性的机械化部队,其中包括大约24个装甲师。然后盟军将在1941年夏天实施一个决定性的攻势。如果低地国家该日期时仍然没有承诺参加盟国的行动,同盟国如有必要可坚决破坏其中立。显然,德国人会先发制人,因此战略上必须对此万一出现有所准备。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都没有预期波兰能如此被迅速击败,他们对德国的快速胜利感到非常不安。大多数法军将领赞成采取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不认为德国的意图是可以准确预测。大部分部队应预留在一个中心位置,即巴黎北部,以备不测。如果德国人确实明显的通过佛兰德(比利时北部)之路线前进,只应在法国北部与德军交战,因为德军步兵到时已疲惫不堪及缺乏补给。然而,如果德军试图攻击盟军战线的中路,这些盟军的预备队将具备理想的攻击优势,以阻止德军前进。如果德军通过瑞士前进,该预备队将成为唯一的手段来应付这样的攻击,形势将变得异常的危险。 1939年9月,比利时和荷兰仍然保持中立。只要有可能通过坚持严格的中立政策,他们试图避开战争。虽然他们秘密安排与同盟国进行合作以对付德国入侵其领土,他们没有公开作好准备。法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莫里斯·甘未林,在该月建议,盟军应利用德国被捆绑在波兰的事实,应抢在德国之前占领低地国家。但是,这一建议未被法国政府采纳。1939年9月,象征性的萨尔攻势- 只是名义上履行战前保证波兰而由西方执行救援的攻击-法军士兵在10月撤出前向萨尔前进5千米(3英里)。在这个时候,法国已部署了98个师(但有28个是后备或要塞师)和2,500辆坦克对抗德军43个师(其中32个预备役师)及德军没有任何坦克。当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首长威廉·凯特尔判断,法国军队很容易就能够突入德军防卫薄弱的西部防线。10月以后,法国决定在1940年不采取主动行动,虽然法国军队的大部分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设计为针对进攻作战。盟军认为,即使没有东部战线德国政府可能会因封锁而出现不稳定,这种情况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过。如果在纳粹政权没有崩溃下出现这样情况的可能性似乎也越来越容易,1940年时盟军将执行一个巨大的现代化和扩军方案,以发挥在对纳粹德国的战争中,以现有军工生产的优势建立压倒性的机械化部队,其中包括大约24个装甲师,以在1941年夏天实施一个决定性的攻势。如果低地国家该日期时仍然没有承诺参加盟国的行动,同盟国如有必要可打算坚决破坏其中立。显然,德国人会先发制人,因此战略上必须对此万一出现有所准备。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都没有预期波兰能如此被迅速击败和德国的快速胜利令人不安。大多数法军将领赞成采取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不认为德国的意图是可以准确预测。大部分部队应预留在一个中心位置,即巴黎北部,以备不测。如果德国人确实明显的通过佛兰德之路线前进,他们只应留在法国北部,因为他们的步兵是疲惫不堪及缺乏供应。然而,如果他们试图攻击盟军战线的中路,这些盟军的预备队将具备理想的优势,以阻止德军前进。如果德军通过瑞士前进,该预备队将成为唯一的手段来应付这样的突击。

至此,希特勒灭亡法国的“挥镰行动”胜利结束了。从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17日,号称欧洲军事强国的法国,就这样在5周时间内被打败了。曼施泰因的构想经过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人的行动后,最终变成了一个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杰作。1940年6月22日,为羞辱法国,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一箭之仇,希特勒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里,坐在1918年法德签署停战协定时法方代表福煦元帅坐过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国的投降。7月1日,贝当政府从波尔多迁至维希城。贝当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英雄,从此充当起德国的傀儡。法国实际上灭亡了。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Ju 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以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实施了袭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造成了荷、比军队的慌乱,紧接着,B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趁乱发起了猛攻。由于伞兵部队已经占领了各要道,B集团军群的进展颇为顺利。
德军B集团军群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突破,致使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越过法比边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挥所里焦躁不安地等着前线的消息,当他听说英法主力已经出动时,“高兴得都要哭了”。兴奋地对周围人说到:“他们正好掉入我们的陷阱!我就是要他们相信,我们仍在执行原定那个 ‘黄色方案’,仍尊奉施里芬的主张。他们上当了,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面。”
博克的B集团军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时,勒布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他们正在对马奇诺防线进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国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军担任中路主攻的伦德施泰特德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不战而降。给伦德施泰特上将打头阵的是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兵团,该兵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赫尔曼·霍特的第15装甲军和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战斗力最强,它作为克莱斯特装甲兵团的主力和先锋部队编有3个装甲师。而第15和第41装甲军仅各辖2个装甲师。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1940年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当天夜里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渡河准备。“德国人强渡马斯河是法国之战的关键。在以后5个星期中还有其它同样大胆的行动,但是没有那一次能对事态发展产生过这样惊人的影响。”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个装甲师全部投入进去了。
1940年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法军的精神发生了瘫痪现象。下午4时,德军分乘数百艘橡皮艇,开始强渡马斯河。下午5时30分,德军终于在马斯河南岸上获得了一个立足点,接着德军工兵立即开始架设浮桥。到了下午8时,古德里属下的第1装甲师已经穿透法军阵地,突入相当纵深。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午夜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同一天,赫尔曼·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埃尔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
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英法这才感到形势严重。英国迅速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与驻法英空军和法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14日下午,马斯河上空爆发了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空战,英军布伦亨轰炸机和法军最新式的布雷盖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直扑马斯河而来,德军约5个联队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双方投入的飞机各有500馀架。从中午到天黑,登陆场上枪炮声连绵不绝,双方战斗机上下翻飞,相互追逐,不时有飞机中弹起火,拖着黑烟下坠,英法飞机胡乱投下的炸弹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冲天的水柱。德军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断以猛烈火力射杀低空潜入的英法飞机。密集的地空火力网令英法飞机成了扑火飞蛾,一批批闯来,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战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损失惨重的英法飞机悻悻败走,德军渡河浮桥大都完好无损。此战德军击落英法飞机数百架,其中仅德第二高炮团就包办了112架。英军派出的飞机损失了60%。《英国皇家空军史》称:“再没有比这种自杀性的战斗造成的损失更令人痛心的了。”这一天被德国人称为“战斗机日”。在这以后,英法空军只敢在夜间升空活动,战区制空权被德国人牢牢控制住了。
德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其威力与速度是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法国陷入惊慌失措之中。1940年5月15日清晨,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沮丧地给5天前才接替内维尔·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邱吉尔打电话说:“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丘吉尔惊得目瞪口呆:“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为进一步探明战局真情和给已经感到绝望的法国领导人打气,1940年5月16日,丘吉尔从伦敦急飞巴黎。据丘吉尔回忆,“差不多他一见到法总理雷诺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他就立即意识到:局势比他想到的还要糟得多--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是灰溜溜的。”丘吉尔问甘末林“战略预备队在哪里?”甘末林摇摇头,耸耸肩,说:“没有战略预备队”丘吉尔听后,“简直傻了眼”。 古德里安一接到命令,便立即决定:第10装甲师向敦克尔克前进;第1装甲师向加莱前进;第2装甲师向布洛涅前进。古德里安深知,他所在的A集团军构成的从色当到法国西海岸的进攻线,已经切断了法军从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面博克的B集团军已攻占了荷兰及比利时东部,70万馀英法盟军主力的左翼实际上已处在德军的深远包围之中。眼下对方得以逃脱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克尔克在内的法国北部的几个海港了。因此,他一定要迅速占领这几个海港,以彻底切断对方的海上退路。
1940年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来。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古德里安等人踌躇满志,决心率领他们的装甲部队再打一个围歼战,将英法军队的数十万人马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
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
希特勒担心装甲师团消耗过大,于是,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盟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盟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对于希特勒这一让人费解的命令,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之迷。一种说法认为,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国人一马,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人情有独钟,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他这次放走英国人,是想给英国人一情面,为日后和谈留一条退路。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但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在此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影响到日后对英国的入侵,并且使英国人以后在非洲和意大利能继续作战。 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的毁灭性突击,使比利时全军复没,法军30个师,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法军新任司令马克希姆·魏刚 拼凑了49个师加上英国的2个师,编成了3个军团(第6、第7、第10军团)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东西大约300英里的魏刚防线,以17个师守马奇诺防线。两条防线连在一起,企图阻止德军南下。
德军在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后,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红色方案的法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这一方案要求德军挥师南下,彻底击败法国。德军兵力达137个师之多,其A、B两个集团军迅速改组完毕。博克的B集团军(辖6个装甲师)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实施突破;伦德施泰特A集团军(辖4个装甲师)为左翼,向埃纳河作正面突击。
1940年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轰击。1940年6月5日拂晓,博克的B集团军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1940年6月7日,隆美尔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军团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1940年6月8日,隆美尔师进抵塞纳河畔。1940年6月10日,隆美尔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1940年6月12日被迫向隆美尔投降。
在B集团军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德施泰特德A集团军也于1940年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当晚,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第1装甲师强渡埃纳河,1940年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团击败法军装甲部队,突破了法第6军团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挥军南下,一路长趋直入似入无人之境。成群结队的法军俘虏丧魂落魄地把枪支扔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压毁。魏刚后来心情沉重地写道,使他“最感触目惊心的,就是德军的坦克和飞机,已使法军士兵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德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1940年6月17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400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之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1940年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黎。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奇诺防线的侧背,“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法国军队”。希特勒要求伦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作战指令,一直在马奇诺防线当面执行吸引法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A、C两集团军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1940年6月17日,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占领了凡尔登,法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馀全部被歼。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法国战役经过:
荷兰及比利时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Ju 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
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阿登森林1940年5月10日凌晨开始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
1940年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法军的精神发生了瘫痪现象。同一天,赫尔曼·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埃尔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
1940年5月16日,古德里安督促手下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目标是直抵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克尔克地区。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
1940年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来。
从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从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红色作战
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的毁灭性突击,使比利时全军复没,法军30个师,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
1940年6月5日拂晓,博克的B集团军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
1940年6月7日,隆美尔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军团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
1940年6月8日,隆美尔师进抵塞纳河畔。
1940年6月10日,隆美尔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1940年6月12日被迫向隆美尔在B集团军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德施泰特德A集团军也于1940年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当晚,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第1装甲师强渡埃纳河,
1940年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团击败法军装甲部队,突破了法第6军团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挥军南下,一路长趋直入似入无人之境。成群结队的法军俘虏丧魂落魄地把枪支扔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压毁。魏刚后来心情沉重地写道,使他“最感触目惊心的,就是德军的坦克和飞机,已使法军士兵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德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
1940年6月17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400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之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1940年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黎。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奇诺防线的侧背,“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法国军队”。希特勒要求伦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作战指令,一直在马奇诺防线当面执行吸引法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A、C两集团军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1940年6月17日,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占领了凡尔登,法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馀全部被歼。
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并投降。
法国战役(又称法国沦陷,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国将其称为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低地国家,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史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法国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法国战役(又称法国沦陷,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国将其称为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低地国家,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史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 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讨厌这个方案,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拒绝将曼施

法国战役
(6张)

坦因的计划转呈希特勒。

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
时迫降,由于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于是曼施坦因再次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观念,这使勃劳希契非常厌恶,把他调任第38步
兵军军长。但曼施坦因乘希特勒接见各新任军长之机,将他的见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陈述。

希特勒对曼施泰因的陈述,“简直像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见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复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与曼施坦因设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变更计划

1940年1月10日,1架德军梅塞施米特Bf109飞机被迫降在比利时
马斯特里赫特北面的马斯梅赫伦(所谓的“梅赫伦事件”)。机上的乘客是德国空军的要员赫尔穆·赖因贝格尔,他携带一本最新版本的“黄色方案第2号方案”。
赖因贝格尔无法销毁文件,该文件很快便落入比利时的情报机构手中。经常有人认为这一事件是德军计划进行重大修改的原因,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军事行动在
1月30日被重新修订为“黄色方案第3号方案”,基本上符合先前的版本。1月27日,曼施坦因被解除A集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并调任在普鲁士的军级司令,
于2月9日在斯德丁开始他的指挥工作。这一举动是哈尔德为了消除曼施坦因的影响而作出的。曼施坦因愤怒的下属把他的方案提出以引起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在
2月2日获得了方案。曼施坦因被邀请于2月17日在柏林向元首个人解释他的建议。希特勒对该计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天,他下令按照冯·曼施坦因的构想
改变计划。这些构想吸引希特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提出了一些能达至获得真正廉价胜利的希望。

希特勒令弗朗茨·哈尔德再次更改计划,冯·曼施坦因没有进一步介入。哈尔
德同意将主力,即所谓“战术突破力量”向南转移。冯·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多大凭借(从一个防御性的角度来看),因为阿登地区密林遍布,而且只有恶劣的道路
系统,它们作为入侵道路是不可靠的。但因此一定含有出奇制胜的元素,这对盟国回应最初设想的计划将是至关重要的,即法国和英国的主要精锐部队向北前进保卫
比利时。为了有助于确保这种情况下,德国B集团军将攻击比利时和荷兰,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是德军的主力,以吸引盟军东移进入预定之包围圈和牵制它们在这里。
要做到这一点,现有10个装甲师中的3个仍被分配给B集团军。

但是,哈尔德无意偏离既定的原则,让A集团军的7个装甲师作一次独立的战
略穿插。这让古德里安愤怒的是,这一点最初在新的计划里被完全删去。“黄色方案第4号方案”在2月24日发出。默兹河在色当的渡河点应该是在入侵第8天被
步兵师攻占。直到经过多次辩论后,才改为让装甲师的摩托化步兵团在入侵后第4天于此建立桥头堡。即使现在,突破和向英吉利海峡前进只能在第9天开始,中间
5天的停留时间是为了让足够数量的步兵师可以追上与装甲部队建立一条连续的战线。

即使适应更多的常规方法,新战略还是引发了多数德军将领的抗议。他们认为
如此集中力量在同一个位置上是不负责任的,穿插部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补给供应,而这些本已不足的补给路线更很容易被法军切断。如果盟军的反应也并不如德军
的预期,该攻势最终可能造成灾难。不过他们的反对意见被无视了。哈尔德认为,由于德军的战略地位似乎毫无希望的,无论如何,即使是轻微的机会以取得决定性
胜利也比完全不行动而战败为佳。适应性的变化还暗示,它会令盟军更容易些逃往南部。哈尔德指出,如果这样,德军的胜利会更轻松,因为这将是对已放弃低地国
家协约国(是1940年英法联盟的俗称)在声誉上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外,德军的战斗力将仍保持不变,将可以执行“红色方案”,之后全力进攻法国。然而,这
方面的决定将不得不推迟到成功地完成“黄色方案”后才作出。事实上,德军的详细实施计划只包括头9天的行动;有固定的时间表以确定了前进的通道。按照传统
的“任务指挥”,这依赖战地指挥官的判断和行动。这种不确定性对事件的实际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
1940年4月,出于战略原因,德军实施威瑟演习作战,攻击中立国家丹麦和挪威。英军、法军和自由波兰军实施行动作为回应以支持挪威人.

是德军于1940年5月10日进攻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军事行动,从而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作战分为2个阶段:将德军部队进攻比利时,吸引盟军主力北上前往预定的防线迎击,而其真正的主力“装甲部队”则穿过防御松散的阿登山区,长驱直入盟军后方,将其切断补给与通讯并围歼的“黄色方案”,该行动中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从敦克尔克成功撤退至英国本土。
德军第2阶段的作战是6月5日开始的“红色方案”,从法军侧翼包围马其诺防线的守军,并南下进攻。在战争呈一面倒之势时,意大利于6月10日向法国宣战。法国政府迁至波尔多,巴黎设为不设防城市,并在6月14日被德军所占领。法国新任总理菲利普·贝当于6月17日发表停战宣言,并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对于轴心国来说,这场战役是一个辉煌的胜利。法国被分为北部与西部的德国占领区、东南部小区域的意大利占领区和南方的残存国家“维希法国”,后者还在1942年11月10日被全面占领,直到1944年盟军登陆后才脱离德军的控制,而荷兰则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才相继被解放。

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所实施的进攻战役。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荷军投降。在空军支援下强
希特勒
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14日占领色当、迪南并突破法第9、第2集团军防御,向英吉利海峡推进,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28日,比利时投降。法军的抵抗毫无组织。德军坦克兵团迅速向法国腹地推进。领导新政府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法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停战协定,按照协定德、意军队占领法国大部,其粮饷由法国政府负担。法国全面停火。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哪些著名战役?
01、东北联军抗日东北联抗是历史上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各阶层人民对日抗击的依次斗争。当时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后,举国震惊。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和反日游击队以及东北人民革命军组成了一支东北抗日联军,以此抵抗日军侵略,守卫国土。该军队由党直接领导,也成为了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02...

解放战争战争经过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发起,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攻占锦州的同时,在塔山和黑山阻击了国民党军队,长春郑洞国部起义后,林彪指挥部队在辽西围歼国民党军队,并顺势攻占沈阳,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

法国战役的战役经过
法国战役(又称法国沦陷,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国将其称为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低地国家,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史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

中国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详细说明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

中国抗战经历过哪几场重大战役?
12月13日,南京失陷。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为守卫徐州而与日军进行的一场大战。战役1938年3月23日打响,历时两周,杀敌逾万,国民党军取得了抗战后的一次重大胜利。武汉会战。这是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广大地区,与进攻武汉的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秦赵两国长平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没错就是这场战争,在战争中两军损失惨重数十万的士兵在战斗中牺牲,而这带状尸骨层就是当时死亡士兵埋葬于此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使土地形成了尸骨层。 这数以万计的白骨层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长平之战的历史又被人们重现翻开,高平市漫山遍野的尸骨足以说明当时战争的惨烈程度,...

法国战役的战役经过
在5月15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向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打电话,表示法国形势严峻。邱吉尔在同一天急飞巴黎,与法国领导人商讨战局。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快速进攻,使得比利时军队被全歼,法军30个师,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法军新任司令马克希姆·魏刚组织了一些部队,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防线。

中国建国后加入了哪些局部战争
经过:中国、朝鲜对战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迫使美韩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2、中印边境反击战导火索:印度在边界制造流血事件。经过:印度多次挑衅中国边防,中国奋而反击,击败印度,换来数十年的边境安宁。3、中苏珍宝岛之战 导火索:苏联军队武装入侵珍宝岛,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经过...

中国历史上的全部战役
如果是中华..我没法说..中国建国后发生了6次对外战争,其中有和邻国发生的战争,也有在邻国和第三国发生的战争。具体如下: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 中朝VS美韩 1962年对印反击战,原因是领土争端。 中国VS印度 1965年春,抗美援越 . 中越VS美国 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领土争端。 中国VS 苏联...

关于中国解放战争三大的战役的地点、时间、原因!!!急!!!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