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夔州诗的艺术成就
刘厚政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这时诗人客居夔州第二年,56岁的他登上白帝山高台,展望峡江秋景,看到风急云飞,虎啸猿鸣,沙鸥翔集,落叶飘零,大江东去,这一切无不勾起他的回忆,引发他的感慨,由此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杜诗镜铨》称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意境精光万丈,是古今七律之冠。
这首诗是杜甫夔州诗的经典之作,既有雄奇的山川描绘,又有慷慨激昂的高远意境,无论是鉴赏还是教学,如果想要对此诗有深透而全面的理解,就应该把握它蕴籍的的三个情结,即:登高望远的情结,百年孤独的情结,偏爱夔州山水的情结。下面是作者对这三个情结的理解。
登高望远忧思长
《登高》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写登高所想,一切都因登高而起。不登高怎能感受风急天高,不登高怎能听清远处玄猿啼叫,不登高怎能俯瞰江边的渚清沙白,不登高怎能收视鸥鸟的盘旋劲飞;登高,扩展了境界,无边森林,落叶萧萧,气势恢弘;登高,放开了胸怀,不尽长江,波涛翻滚,汹涌澎湃。
杜甫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喜好登高。他24岁时进士不第,游齐赵,登泰山,写下《望岳》诗,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阔大胸怀。以后每到一地,他总要登临当地的名山大川,每次登高,他都能获得诗兴和灵感,并由此写下了数以百计的登览诗。
杜甫喜好登览诗,上承汉魏六朝,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的《两都》、张衡的《二京》篇制宏大,雍容典雅,王粲《登楼》、鲍照《芜城》关爱民生,忧思抒情;唐代其祖杜审言,喜写登览诗,一首《登襄阳城》写景闳逸浑雄,抒情联寓感慨,称为杜子美的祖诗;杜甫崇敬陈子昂,子昂《登幽州台歌》、《白帝怀古》、《岘山怀古》实际上是杜甫大量览古幽思诗作的先声;李白对杜甫的影响更直接,他们是忘年交,都是爱国忧民的诗人,“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西上莲花山》、《登金陵凤凰台》等诗,给杜甫登览诗感叹生民、寄寓乱离之悲和忧国之思以启迪和影响,那是不容置疑的。
在40岁之前,杜甫登览诗的题材内容很广泛,记游,写景,怀古,叙事,行乐,涉及面广。“他40岁写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第一首充满忧国之思的力作。自此以后,其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登览之作开始大量涌现,登高必赋,临水必歌,其登览诗很少有为写景而写景的纯景之作,它们大都结合着诗人的遭遇和感慨,国家的动乱和不幸。”(蒋先伟《试论杜甫登览诗》)
杜甫老来客居夔州瀼西草堂,抬头可仰赤甲、白盐两座大山的巍峨雄姿,正是这两座山相对峙立,形成了巍巍夔门,“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掠山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奔峭背赤甲,断崖当白盐。”(杜甫《入宅三首》其一)“徐步携斑竹,看山仰白头。”(《晓望白帝城盐山》)我们不能肯定杜甫是否登上这两座海拔近千米的山巅,但杜甫登览这两座山的诗作的确是不少。杜甫在夔州最喜爱登临的是白帝城,他指明是登览白帝城的诗就有七首:《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白帝城最高楼》、《白帝》、《白帝楼》、《白帝城楼》。与杜甫草堂紧邻的白帝山,海拔不过400米,但它独立江边,正处于瞿唐峡口,像守护夔门的忠诚卫士,面对着从天际边滚滚东来的长江。杜甫每次登上白帝城,都是神情向往,遐思飞扬:“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白帝城最高楼》)“江城含变态,一上一日新。”(《上白帝城二首》)“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上白帝城》)“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逬空回白头。”(《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在夔州还有许多登览诗,例如《登楼》:“花近高楼伤心客,万方多难此登临。”《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等。但是他所有的登览诗中最著名最优秀的当推《登高》,这首诗里,登高望远的情结收得最拢,又放得最开,是他登览诗创作的顶峰。这首诗既是雄奇奔放的山水诗,又是借景寓情,忧国忧民的政治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望远,有景有情,景中深寓着悲愤沧桑,情中渲染着雄奇壮丽,真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望远,不尽情思滚滚而来,想着国家不停的动乱,想着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年轻时“穷年忧黎元”“济世肯杀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宏愿未能实现,老来穷困潦倒,体弱多病,更是于国于家无助,想到这些,杜甫的忧思真是与长江一样翻滚激荡,无止无息。杜甫,个人的不幸凝聚着国家和人民的不幸,《登高》,诗里蕴籍了多么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
百年孤独为时伤
《登高》展示的景象宏大,高远的秋空,无边的森林,不尽的长江;可是人呢?自然是相形渺小,老病无助的诗人越是登高,越是望远,孤独感就越是强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承接登高望远,述说了一生的孤独寂寞。宋人罗大经分析这一联说:“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回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这一联里意象丰富,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诗人艰难潦倒,孤独凄苦的情怀。其实,“万里”二字应理解为诗人漂泊万里,“百年”也应理解为诗人孤独一生。
为什么说杜甫一生有孤独凄苦的情结,这当然与当时的历史现实和杜甫的思想个性有关。宋祁《新唐书·杜甫传》中写道:“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伶其忠云。”这些评价的确反映了杜甫的思想个性,又的确揭示了杜甫一生孤独凄苦的原因。
杜甫年轻时就有为天下百姓,为盛世大唐干一番事业的积极入世思想。盛唐时期国力强大,科考取士的制度使有志青年渴望着建功立业,可是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满怀信心自吴越归家,再赴京参加贡举,却考试不第,天宝年间客居长安将近十年,郁郁不得志。天宝十年(751)杜甫年已四十,进献《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宰相不满,让他得了个“参列选序”的替补官,这无疑又是一瓢冷水。四十四岁时,又因诗名显赫,才被授官河西县尉,诗人辞官不拜,改任右卫率胄曹参军,可是赴任不到一年就遇到了安史之乱,遂陷叛军之中,险些被杀。至德二年(757)逃难的杜甫在凤翔追上皇帝,拜为左拾遗,因仗义疏救房琯,皇上怒,又差点问斩。安史之乱后,皇上也有几次安排杜甫为官,但诗人都是报之离官、弃官、不赴的态度,其原因,宋祁说得很清楚:“放旷不自检”,有远大的理想和旷达的胸怀,却没有权势地位和为官之道;“高而不切”除弊匡时理论高妙,但不被朝廷重视;“挺节无所污”,受尽磨难,生活艰苦也从不向恶势力低头;“伤时桡弱”,忧国忧民,伸张正义,痛恨贪官污吏。如此的思想个性,在黑暗腐朽的社会里,只能导致他孤独凄凉,潦倒终穷。
杜甫颠沛流离到夔州,已是穷困潦倒,老病缠身。他因安史之乱而流落巴蜀,又因蜀地军阀之争、吐蕃入侵而不能回朝回乡,每流落一处,其孤独感总是形影相随,他的这些情愫在其诗作中随处可见,也常常通过登高怀远而表现出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花近高楼伤心客,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
杜甫在写《登高》的前些日,写了《九日》五首,第一首可说是《登高》的准备。《九日(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释《九日(一)》:重阳节时,一个人孤独饮酒,抱病登上白帝山高台,山上的竹叶虽多,但没有亲近人的感情,人的心情不佳,菊花没有开放的必要。那远处的黑猿偏偏在日落时啼哭,使人肝肠欲断;故乡的白雁在秋霜时节飞来召唤,游子能归家吗?弟妹流离不知音讯,战乱和病痛都来催我性命!
从以上的引述可以看出,杜甫“百年孤独”的情结蕴籍已久,而《登高》却是这个情结的最深沉最强烈的表现。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情结是怎样表现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也通悲愁)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弘的秋景,不由想起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其深沉了。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承接五六句的意义,并在深沉的孤独悲秋中作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终于归结到艰难苦恨,时势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表现的淋漓尽致。
偏爱夔州山水情
《登高》诗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景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景象既磅礴恢弘,又沉郁悲凉,在杜甫的诗中,找不到相似之作,在唐代的所有诗中也很难寻到如此气势的对句。杜甫有如此出神入化的妙笔,与他偏爱夔州山水的情结有紧密关系。
诗人为何偏爱夔州山水,原因有三:
(一) 入住夔州,产生了从没有过的欣喜之情。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移居夔州作》)在春暖花开,柳绿江清的好时光,杜甫迁居到夔州,听到的是人们热爱劳动,春种秋收的农事,见到的是处处山光明丽,鸟雀歌唱的风景,这里的景观奇妙,还有大禹凿山导江留下的断石,瀼水东西田地平顺,能够在此进行自食其力的农耕。“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南江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夔州歌十绝句》之五)杜甫入住的瀼西是一个临水靠山,气候温暖,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粮油之乡,“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杜甫在夔州三个年头,见证了夔州的山川钟灵,古迹蕴奇,有充满奇情异趣的远古传说,也有作为社会兴衰存亡见证的历史古迹。杜甫闲来无事,多次登白帝城,游武侯庙,踏八阵图,进越公堂……。“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迸落瞿唐石。”(《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可见他的生活比起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有情有趣。
(二) 夔州的山水奇绝,令诗人叹为观止。
“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季秋江春》)“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作为一个游历了无数名山大川的诗圣,杜甫对夔州山水总的评价是很满意的。“少陵先生晚游夔州,爱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高斋’。”(陆游《东屯高斋记》)
诗人喜爱夔州山水,是因为他有细致而全面的观察:
《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缠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借问夔州在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诗人喜爱夔州山水,是因为他有独到而真切的感受: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瞿唐两崖》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白帝》
赤叶枫林百舌鸣,黄花野岸天鸡舞。
——《寄柏学士林居》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鸯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暮春》
杜甫在夔州所写的山水景物诗,新鲜有趣,活泼生动,意象奇特,表达了诗人真切而独到的感受。
(三) 夔州的名胜古迹众多,令诗人神往意留。
夔州的古迹众多,而且以悠久神秘闻名。这里有巫山神女的传说:“雨随神女下朝朝”,有大禹凿崖导江的遗迹:“禹公饶断石”,有强悍的巴民族,曾在此繁衍立国:“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还有公孙述称霸白帝城:“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还有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其它入杜甫诗的相关古迹还有先祖庙、永安宫、武候祠、昭君村、屈原宅等。——“这些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都可在夔州见到踪影,仿佛上苍的着意安排,我们民族最优秀的诗人也来到了夔州,他的诗作汲取了这瑰异的源泉,又反过来为山水古迹增添了新的光彩。”(蒋先伟《杜甫夔州诗论稿》)
夔州独特的山川风物,使诗人非常欣慰和激动,在这里,他诗兴大发,几乎是一日一诗,首首精华,句句灿烂。夔州的山水对杜甫是新,是清,是有情,每观赏一次就会有一次亲切的感觉。
下面,我们还是回到《登高》,看诗人是怎样出神入化地描绘夔州山水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和颔联都是集中写景。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鸥鸟,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之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键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陶道恕《唐诗鉴赏辞典》)
结语:《登高》是一首只有8句56字的七言律诗,但它的诗意深厚,意境高远,笔者每读一次(也有教学),都有新的领悟和体会。这首诗是杜甫将其一生的思想和经历,用血和泪加以凝结,铸成一伟大光辉形象,矗立在白帝彩云之中,让后人能情不自禁的仰视他。我们只有面向他“登高”,一步一步接近,一次一次望远,才能将他留下的诗作理解深透。
http://lhzh0188.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233765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大贤为政即多闻
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
卧龙无首对江〔氵贲〕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
萧关陇水入官军
青海黄河卷塞云
北极转愁龙虎气
西戎休纵犬羊群
赞普多教使入秦
数通和好止烟尘
朝廷忽用哥舒将
杀伐虚悲公主亲
崆峒西极过昆仑
驼马由来拥国门
逆气数年吹路断
蕃人闻道渐星奔
勃律天西采玉河
坚昆碧碗最来多
旧随汉使千堆宝
小答胡王万匹罗
今春喜气满乾坤
南北东西拱至尊
大历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圣云孙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绝句
湖月林风相与清
残樽下马复同倾
久弃野鹤如双鬓
遮莫邻鸡下五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712~770)
中国唐代诗人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图片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是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漫游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长安时期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3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 。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陕西长安杜公祠(建于明嘉靖年间)
流亡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从鄜州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琯案直谏忤旨 ,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 ,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 ,外贬华州司功参军 ,永别长安 。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先后写出了《 悲陈陶 》 、《春望》、《北征》、《羌村》 、“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 ,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 ,经秦州 、同谷 ,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 ,荆、湘3年 。760年春 ,他已48岁,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 ,并断续住了5年 。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 。765年 ,严武去世 ,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 ,次年暮春迁往夔州 。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2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 ,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之句 ,仍以国家灾难为念 。这11年 ,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5/7强 。多是绝句和律诗 ,也有长篇排律 。名作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诗歌创作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憎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 ,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 。在《 屏迹 》、《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 。杜甫还以诗论诗 ,在《 戏为六绝句 》、《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杜诗体制多样,兼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 ,别开生面 。其五言古诗熔感事 、纪行 、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北征 》、《 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 、“ 三别 ” 。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 ,感情豪放 、沉郁 ,风格奇崛拗峭 。如《 醉时歌赠郑广文 》、《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 。五律如《 春望 》 、《 天末怀李白 》、《后游》 、《春夜喜雨》、《 水槛遣心 》、《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 ,几首七言排律 , 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 。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蹊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有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研究资料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奭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后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 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 杜甫传 》 、萧涤非《 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翔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大贤为政即多闻
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
卧龙无首对江〔氵贲〕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
萧关陇水入官军
青海黄河卷塞云
北极转愁龙虎气
西戎休纵犬羊群
赞普多教使入秦
数通和好止烟尘
朝廷忽用哥舒将
杀伐虚悲公主亲
崆峒西极过昆仑
驼马由来拥国门
逆气数年吹路断
蕃人闻道渐星奔
勃律天西采玉河
坚昆碧碗最来多
旧随汉使千堆宝
小答胡王万匹罗
今春喜气满乾坤
南北东西拱至尊
大历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圣云孙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
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
杜甫简介资料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史”,他有大量的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杜甫还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
杜甫夔州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在夔州最喜爱登临的是白帝城,他指明是登览白帝城的诗就有七首:《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白帝城最高楼》、《白帝》、《白帝楼》、《白帝城楼》。与杜甫草堂紧邻的白帝山,海拔不过400米,但它独立江边,正处于瞿唐峡口,像守护夔门的忠诚卫士,面对着从天际边...
杜甫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杜甫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文学作品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诗歌成就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
苏轼的词的艺术成就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
李白与杜甫在文学艺术上有什么成就
李白和杜甫的文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唐朝文艺思想的发展和变迁.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特殊规律各自进行了他人无法替代的独特探讨.李白对"清水出芙蓉"的诗美追求,反映了盛唐诗人特有的气魄和自信;而由盛转衰的社会转折,则为杜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他在客观、全面地评价历代诗歌成就和总结诗歌发展规律...
杜甫资料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比较而言,李白的诗天然涌发、飘逸而不可摹仿;杜甫的诗则千锤百炼、苦心经营,可以为人典则。就这一点来说,杜诗对后人的影响比李白要大。 杜甫的诗歌类型众多、风格也富于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杜甫的诗歌应用范围极广。他不仅用诗歌来叙事抒情,还用...
杜甫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情景交融。 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
为什么杜甫成为诗圣
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因此后人封以诗圣之称。杜甫一生清贫不向权贵低头所以为诗圣。“圣人”悲天悯人,杜甫诗风厚重,诗句朴实,一生关注民生心,所以称“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