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做出最优选择了吗? ——《理性的非理性》读后感
一、理性是相对的,绝对的是非理性
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实际上由于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效应的影响,完全“合乎理性的人”不可能存在,只能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概念。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由于感情的微妙和人性的复杂,人们很难停留在理智的层面做出每一个决定。生活的动力来自于平静外表下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冲动,也来自于每个人身上潜藏的弱点和缺点。这是这些“非理性”的情绪和感觉,让我们做出了“非理性”的行为,虽然我们可能潜意识认为我们正在“理性”地做决策。
二、十大心理陷阱
作者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列举了十大心理学陷阱:
1.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而是取决于它和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一件事物是否吸引人,很多时候是源于周围事物对它的“衬托”。比如商家一款价值1000元的夹克滞销,为了促销,选择在这款夹克旁边放一款质量稍差的夹克并标价1500元,相比之下,那件1000元的夹克显得质优价廉,从而成了畅销品。
2.评估效应
人们在对一个对象进行判断时,根据决策情境评估模式分为两种情况:无比较对象的单独评估和有比较对象的联合评估。在单独评估时,人们关心的是该对象本身是否好;而在联合评估时,人民关心的是该对象是否比别的参考对象好。评估模式的不同,可能进一步导致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评价在不同的评估模式下完全不同。比如高档时装和奢侈品大多有自己单独的销售渠道,而那些相对普通、平价的商品,在超市里则是琳琅满目,通过进行不同的产品组合来提高消费者购买他们的机会。
3.折中效应
当人们在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能让我们感到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换言之,人们在进行产品选择时,倾向于奉行“中庸之道”。比如理发店的托尼老师给你的价目单上区分普通发型师、高级发型师、资深发型师和店长几个层级,多数人不会选择最便宜的那一档。
4.沉没成本效应
人们容易因为以前在某件事物上的投入而继续投入,即使继续投入可能会亏得更多。换言之,人们并不是从现在的角度来衡量得失,而是把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都纳入其中,所以,即使要面对更多的损失,人们也因为心疼原来的花费而选择继续承受损失,而且还追加投资。比如对于同一只股票,如果人们过去买的价格高于目前的股价,大多数人相信这只股票将来会再涨回去,于是不仅不愿意“出仓”,反而更愿意“补仓”,但如果过去没有高价买过同一只股票,则人们对该股票将来是否涨价的判断会更为客观。
5.损失规避效应
当选择的表达侧重于“收益”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减少风险,选择尽可能稳妥的收益方式;而当选择的表的侧重于“损失”的时候,人们的冒险倾向会增加。换言之,人们面对“收益”和“损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对称的,对“损失”的敏感要远远超过对“收益”的渴望。比如保健品行业,其盈利是建立在各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上。
6.禀赋效应
在人们拥有一件东西后,要主动放弃它并不容易,人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拥有的事物比别人拥有同样的事物更有价值。换言之,所有权会改变我们对这件事物的价值的主观认知,对它难以割舍,难于放手,并让我们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比如卖二手车的车主,会认为自己的车应该比市场价更高。
7.心理账户效应
对于钱和资产,人们会将它们各自归类,区别对待,在头脑中为它们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比如现在常说的“仪式感”催生的“礼物营销”,在节日一定要一笔特别的花销,这花销放在平时大部分人不会买,但是作为礼物却能乐于接受。
8.交易效用
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时,会同时获得两种效用:获得效用和交易效用。其中,获得效用取决于该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以及消费者购买它所付出的价格;而交易效用取决于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所付出的价格与该商品的参考价格之间的差别,即该交易是否获得了优惠。比如“双十一”、“618”以及主播直播会引导消费者疯狂购物,甚至购买本身并不需要的东西。
9.锚定效应
当一件物品的价值不为人所知时,为了给出一个报价,人们就需要依赖某一个基准的价格,所谓的“锚”是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锚定效应带来的结果是,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过分依赖第一印象,即使我们知道依赖第一印象并不科学和准确,但我们终究还是无法摆脱第一印象的影响。比如在可以还价的服装市场,老板倾向于高开价。
10.过度自信效应
70%以上的人在衡量自己各方面的品质时,会给出过高的评价,即使那些平时板着脸不会笑的人,也认为自己的幽默感比普通人要强。过度自信会增加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那些内心确定并真正相信自己会赢的人才会表现出不容置疑的胜算,但是过度自信也会容易扭曲对真实情况的判断,从而做出不合理的预测。比如次贷危机发生后,很多基金经理和投资公司的CEO宁可选择辞职、让公司关闭,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事。
三、一些感悟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商业运作的套路太深了,商业运作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把握,人们总是被一些看似合理的规律引导做出非理性的行为,只有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套路,才能真正在社会丛林中自由行走。
你真的做出最优选择了吗? ——《理性的非理性》读后感
换言之,人们在进行产品选择时,倾向于奉行“中庸之道”。比如理发店的托尼老师给你的价目单上区分普通发型师、高级发型师、资深发型师和店长几个层级,多数人不会选择最便宜的那一档。 4.沉没成本效应 人们容易因为以前在某件事物...
理性决策模型模型评价
从理论角度看,最优决策并不是不存在的。然而,社会现实并不等同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在实践中遇到许多挑战。学者们对模型提出了强烈批评,其中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的见解尤为突出。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面临的问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首先明确问题所在。问题的症结通常难以界定...
如何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啊?
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最优化”的理论假设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的人,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事。但是,处于复杂多变环境中的企业和决策者,要对未来做出“绝对理性”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只能做到满意决策。具体原因如下:由于...
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对吗
答案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领导决策者,一种是被领导者。图片源于网络 在我们开始接触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要从社会中选择其中一个角色来做。有的人喜欢做领导决策者,有的人喜欢默默无闻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管做哪一种,都不丢人,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
最优化选择法数学原理
由于这个方法是沿着初值点的最快下降方向,在该方向上如果采用单方向求极小的方法得到该方向上的极小点,那么又称“最优”、“最速”下降法。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最速”是就初值点的邻域而言,所谓“最优”是指在初值点的负梯度方向上,所以它的着眼点是就局部而言,就初值点邻域而言,而对整体往往是既非“最优...
一般来讲,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最适当的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是否正...
【正确】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最优方案在许多情况下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施最优方案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很多苛刻条件,包括时间、人力、资金等要求,克服这些条件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所以在选择方案时一般遵循满意原则,选择最适当的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故表述正确。
总是因为如何做出最优选择而苦闷,如何改变?
大大小小的选择真的很多,特别重要的选择,我们就更用心一些,一些小小的选择,我们只需要凭借自己的内心去选就好,不必有太多的顾虑,更不必考虑是不是最优选择。只有你自己想选的那一个才是适合你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做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因为选择而郁闷而苦恼,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
怎样选择文理才是最佳的
选择文理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全面评估自身的条件和未来的目标。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和外部环境后,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文理科时还应考虑个人兴趣和特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某一科目有浓厚的兴趣,这将有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同时,学生还应关注社会需求,选择...
进行深度思考后,原来还可以这么分析“隐性动机”
第一:人们是否有足够的理性帮助自己选择真正有利或甚是最有利的行为? 第二,人是不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 人是否能够做出最优的选择?人是完全理性的吗?显然不是,世间万象,纷繁复杂,头绪多端,因果关系时空断隔,人脑能处理的信息也是极其有限的,思维水平再高的人也只能是做出相对有利的选择,甚至无法判断是不是...
无从选择痛苦,从无选择幸福
不用担心自己会选错,也不要幻想后面会出现更好的选择,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最优的决策,自然也不存在完美的结果。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喜有悲,有苦有乐,有真有假,有聚有散。所以,无论我们在感性世界里恣意挥洒,还是痛苦挣扎,都应该接受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哲学的智慧。从选择的角度讲,今天无论好坏,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