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甲午中日战争时、北洋海陆军编制和火力装备~
陆军, 清在甲午时期,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只用,全无作战能力,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4万,装备较好,有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等,其他部队责装备差距很大,有装备进口枪炮的,有使用老式火枪的。日军在维新以后,已经建立了比较先进的陆军体系,1893年有7个师团,约7万人。但是借助动员体系。甲午时期日本陆军实际有二十四万零六百一十六人,夫役十五万,战斗兵力略少于清军。装备主要是国产的单发步枪和75毫米火炮。
清军人数虽多,号称百万,但是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35万,略多于日本的24万,考虑到各地驻防、调动上的困难,实际用于一线的,还不如日军投入一线的17万多。 清装备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分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武器,但是多数部队装备还比较落后;二是各部队甚至同一部队,都装备了好几种口径的步枪,补给困难,各部队需要建立自己的后勤补给体系;三是清军由于多用于镇压国内起义,所以火炮装备比较重视轻便性,装备火炮多为37毫米过山炮。而日军的单发步枪虽然不如清军的连发枪,但是总体水平和清军平均水准相当,而且口径统一,便于后勤补给,同时日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向西方学习,统一装备了75毫米火炮,炮兵火力远超过清军。 日本已经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而清军则甚至连统一指挥都做不到,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地方官员为保护本地利益,将部队调离战场的事情。更不要说双方军官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了。
海军 ,清末经过几次海防大议,清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等几支近代水师,但是除北洋已经成军外,南洋、福建在中法战争中遭受重创,之后又缺乏资金支援,已经破败不堪,不堪作战,同时南北洋互相对立,也不愿参战。而广东水师虽有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哥哥统辖,愿意参战,但是除3艘巡洋舰外,其余多为炮艇,无多少战斗力。双方实际可用兵力清军有铁甲舰2艘,巡洋舰11艘,鱼雷艇12艘,加上炮舰等总吨位41200吨,日军有铁甲舰、半铁甲舰3艘,巡洋舰19艘,鱼雷艇37艘,加上炮舰等59000吨,日军略占优势。同时北洋海军成军较早,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而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所以总体实力上,海军也弱于日本。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苦心经营的亚洲一流舰队,在当时的远东排在第一位。该舰队中的定远、镇远两舰吨位均超过7300吨,火力凶猛,被日人称之为海中巨霸,畏之如虎。日本人为打赢北洋舰队,在19世纪90年代后,大肆造舰和从国外购买新型舰只,反观北洋水师在成军后没有再增加一舰一炮,海军军费被西太后所用。至甲午开战前,日本联合舰队的总吨位已超过了北洋水师并在速射炮和航速上明显优于北洋舰队。两队在1894年9月17日在鸭绿江大东沟相遇后,北洋水师排出的队形有误,使火力差、航速慢的超勇、扬威两舰在海战开始不久,即被日舰第一游击舰队的吉野、浪速等舰击沉。北洋舰队在折一翼后,被日本舰队本队和游击舰队夹击,邓世昌的致远号为撞沉吉野,又被日舰击沉。致远沉没后,济远和广甲逃离战场。日舰又环攻经远,经远以一敌四 ,最终沉没。靖远和来远结成姊妹舰,一边撤退,一边还击吸引了日本游击舰队的注意力,减轻了被日本本队围攻的定镇两舰的压力。由于日本舰队的旗舰松岛号被定远的巨炮命中受了重伤,日舰首先退出了战场。甲午海战结束。此战北洋水师损失过半,不久主力舰镇远又被自己布置的水雷炸伤。北洋水师奉李鸿章之命坚守不出的命令,被日本人水陆夹击,最终全军覆没,部分舰只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补充: 夢幻→ 白夜 那哈批 又来作弊来了 你看你复制的什么答案 是错的 知道吗 没读过书就是个农名 还来回答问题 呵呵 笑而不语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27 2126 14.5 日本舰队 268 36 3916 10.2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第一游击队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速射炮4 “高千穗” 野村贞 3709 18 260mm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4 “浪速” 东乡平八郎 3709 24 本队第一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1 “严岛” 横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队第二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4278 16 320mm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2 “扶桑” 新井有贡 3777 13 280mm2 本队左侧: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4100 15 120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7335 14.5 305mm4 “镇远”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4 “经远”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2 “来远” 邱宝仁 2900 15.5 210mm2 “致远” 邓世昌 2300 18 210mm2 “靖远” 叶祖珪 2300 18 210mm2 “济远” 方伯谦 2300 15 210mm2 “平远” 李和 2100 14.5 260mm1 “超勇” 黄建勋 1350 15 250mm2 “扬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2 “广甲” 吴敬荣 1296 15 150mm2 “广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甲午战争时中日的军事力量对比
陆军, 清在甲午时期,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只用,全无作战能力,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4万,装备较好,有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等,其他部队责装备差距很大,有装备进口枪炮的,有...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哪些不同影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以军港为中心,将全国海岸划成五个海军区。每一海军区设一海军镇守府。计:第一海军区:横须贺;第二海军区:吴第三海军区:佐世保;第四海军区:舞鹤;第五海军区:室兰(未定)(17)·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海军舰船的编制是,以松岛为旗舰,合高千穗、千代田、高雄、大和、筑紫、赤城、武藏,...
中日甲午战争的责任因由谁来承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应该承担责任的是腐败的清王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以割地赔款的方式结束了甲午中日战争。那场战争的后果,导致中国进一步滑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割地,使得台湾问题持续至今,仍未解决,因此从某一角度来收,台湾问题虽然是中国的内政,可从整个东亚格局来说,却是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4年7月21日,北洋海军派“济远”号等 3艘军舰组成护航队,护送运送兵士和粮饷的舰 船分批前往朝鲜,增援牙山的清军。7月25日,“济远”号到达牙山附近丰岛海面时,遭到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中日甲午战争拉开了战藉。9月上旬,中日两军在朝鲜的战事一触即发,清政府命北洋舰队再次护送4000名陆军士 ...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了什么?
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昌等自杀殉国。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在甲午战争过程中,清廷一直在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
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为什么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的论文一千多...
其次,从军事角度来看,甲午战争也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目标的失败。北洋海陆军,作为洋务运动的精华,却在战争中全军覆没。这不仅导致军事设施的丧失,也使得清政府组织的“自强”活动规模大幅减少,影响有限。最后,从政治角度来看,甲午战争导致洋务派力量的分化和异变。李鸿章等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受到指责...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海军力量对比与国力对比等
在战略上,日本经过长期精心策划,有备而来,处于积极进攻态势,全国军民士气高昂,君臣同心协力。而清朝则认为日本是“蕞尔小国”,麻痹轻敌,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仓促应战,处于被动防御地位,士气低落,君臣将领们各有小算盘,未形成合力。在战术上,日军作战设计明确,海陆军配合默契,作战指挥果断,士兵...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什么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说详细点
二、甲午中日战争从军事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新式军队和军用设施是“自强”的物质基础。然而,北洋海陆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战后,清政府虽继续组织“自强”活动,但规模已大不如前,军事企业的建设也停顿下来。三、甲午中日战争从政治上宣告...
甲午战争前中日国力对比
1. 在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国力对比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据史料记载,清朝在战争前的GDP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虽有时排名下跌,但依然保持在世界前三的位置。2. 在甲午战争前,清朝的国力是日本的1.5倍,而清朝的北洋水师在当时被认为亚洲第一,不输于日本海军。然而,由于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光绪...
甲午战争时中日的军事力量对比
1. 陆军:清朝在甲午战争时期,八旗和绿营军队已尽显腐朽,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仅适合用于地方治安维护。真正能战的主要是各省的练军和勇营。战前,中国各省的练勇两军总计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有四万人,装备较为先进,拥有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和火炮等当时先进武器。其他部队装备差距显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