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朝贡是什么意思?
在封建社会中,各地方官吏都要向朝廷纳贡,将本地特有的土特产选择最好的派专人押送至京,进献给皇上及朝廷。清代也是这样,宁古塔每年都要向皇上朝贡,这在一年中算是大事,要派专人去办而且要办好。
据《宁安县志》载:清季,宁古塔的贡品有“鳟鱼四坛,四月送吉林。镜泊湖鲫二百尾,解冻即送。佃雄麻鹞九架,立秋前送。鹿乌查肉三十方,鹿肘杀肉三十把,鹿尾三十把,鹿腰条肉四十五把,鹿胸查肉三十把,鹿大腿肉四十五把,此六色於九月内送省”。还有:“鹿尾五十个,山鸡一百只,山楂四坛,山梨四坛,虎枪杆四十根,杨木杆二百根,桦木杆二百根。”此外,还有“桦树皮五十捆,稗子米一斗六升,苓当麦米一斗六升,此十月内送省,以便汇总后送京。”
从以上开列的单子就可以看出,清代的皇帝仍保留许多在东北的生活习惯,由于满族发源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又长期过着渔猎生活,许多东西都认为是东北的好,都要从东北送来,这个进贡的单子是清朝末期要进贡的东西,而作为名极一时的宁古塔将军,所进的贡品恐怕不仅是这些。
以上贡品都是宁古塔的土特产。因为这里有镜泊湖、乌苏里江、牡丹江,因此要进贡鱼类,如鳟鱼,而湖鲫乃是镜泊湖的特产,今天也是如此,每年在解冻开湖之时要送上二百尾。再就是鹿产品,满族人认为鹿的全身都是宝,宁古塔进贡的鹿肉占有很大比例,而且都是根据不同的部位,做了说明,各要多少,如腰条肉,大腿肉等,另外还有养生的鹿尾,也是进贡必备。满族人生活在东北打猎时,鹿是主要猎物之一,皇帝大臣们虽然生活在北京,仍然忘不了东北的鹿肉。另外还有山鸡(野鸡)也是贡品之一,每年要上贡一百只。山产品还有山楂、山梨都是以坛装的方式送到吉林,然后再送京。
进贡的物品中有两种属于粮食类,一是稗子米,二是苓当麦。稗子米属于满族人常吃的粘米系列中,而苓当麦就是这里产的燕麦,既可食用,也可以用来喂马。在进贡的贡品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枪杆、箭杆,分别用杨木制成枪杆,还有桦木,杨木制成的箭杆。
对于经办这些贡品的地方官要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方能完成。以进贡的鹿肉为例,往往要派八旗兵围猎才能获得,而且并非一次,过去满族人生活在白山黑水间,以打猎为生,每年要打小围(猎)和打大围(猎),往往要集中全族的青壮年猎手去上山围猎,才能获取猎物,每次打猎成功后要将猎物放在一块,按族人的数量平均分配,不得任何人私自占有,以示公平。为了进贡要派八旗兵去围猎,开始时猎物很多,到了咸丰皇帝时因为兵事频繁,宁古塔向外调兵很多,不能安排更多的八旗兵去从事围猎,只能由官府出钱来购买猎物,攒足之后再向朝廷进贡。
在宁古塔所贡的物品中,还有十分重要的是“海东青”,又可称之为猎鹰。吴振臣在《宁古塔记略》中写道:“鹰第一等名海东青,能提天鹅,一日能飞三千里。又有白鹰、芦花鹰,俱极贵重,进上之物。”“海东青”是猎隼中最珍贵的品种,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民族崇拜的神偶,金代出土的鎏金铜带銙,曾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海东青降天鹅”的艺术造型,金代还有诗文描写“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月风毛堕雪霸”。每年初冬雪后的围猎,都有“海东青”来一显身手。清代对捕猎“海东青”曾有禁令,但皇室对“海东青”的需求依然有增无减。传说清康熙东巡时,专门在松花江边的打牲乌拉设有“渔搂”和“鹰坊”,派专人在这里捕鳇鱼,驯养
“海东青”。
“海东青”又是神秘的,今天已很难见到,据说个别满族村屯中,还有驯鹰人保留着驯鹰这古老的传统,“海东青”由于愈来愈少,显得十分珍贵,因为它曾作为祖先的图腾,寄托过一个古老民族的希望,许多文学艺术题材都描写过它,“海东青”已经成为北方民族精神的象征。
宁古塔为朝廷进贡的物品到光绪二十四年时,因山林被开成耕地,鹿在不断的减少,而鹿的价格又十分昂贵,地方难以承受才由吉林将军奉请停止,而“其余湖鲫、(山)楂、梨、麦米等项仍然纳贡”,待到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等逃往西安之时各种贡奉才一律停止。
中国的史学观是 (1)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2)王氏高丽和高句丽没有继承关系。立论的理由是:一,关于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地方政权一说(1)民族起源不同;(2)政权所辖范围;(3)各王朝均将高句丽视视为属地;(4)高句丽王朝自认为属于中国中央王朝。 二,关于高丽同高句丽没有继承关系之说,(1)高句丽亡于公元668年,则高丽建于公元918年,两者相关差悬殊,归属各异;(2)高句丽与高丽所辖居民的构成不同;(3)高句丽与高丽在族系上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韩国史学界的观点是: 1.韩国学界对中国“东北工程”的看法 韩国学界认为,东北工程(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谋求中国社会的统一和稳定,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为出发发点,古为今用,用现实去解释历史,为中国的政治服务。韩国学界称,中国的东北工程有四层涵义:(1)是驳斥外国学者的论点,提供正确的中国民族发展史;(2)提供东北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3)为东北各民族灌输中华思想,提高民族凝聚力;(4)提供历史理论武器,维护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防止敌对势力的干涉和渗透。从研究内容上看,东北工程不仅将高句丽史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对高句丽以前的秽貊等古代种族、古朝鲜史也采取了同样的看法,将它们视为中国古代史的一部分。 基于此,不光是韩国学界,韩国政界和舆论界反应都极为强烈,认为中韩间的高句丽历史问题甚至比日本的教科书问题还要严重。因为,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只是日本采用了“新的教科书”,只是对过去的历史避而不谈。而本次中韩高句丽问题是“由中国政府出面介入而推动的”。如果高句丽史、古朝鲜史、渤海史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那么,从时间上看,韩国的历史将被压缩到“只有二千年”左右,在空间上,韩国也仅仅只能局限于“汉江以南的地区”。 2.韩国学界立场的根据 (1)东北古代宗族及古朝鲜 中国学术界将古朝鲜包含在中国历史的范畴,檀君神话受古代东北地区四大宗族之一华夏-汉族系文化影响,并且,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 但是韩国学界认为,“箕子东来”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因此就这一问题展开争论本身就成问题。同时,卫满朝鲜与当时的中国只是一种外臣关系,这种外臣关系本身就说明朝鲜是独立于中国中央王朝之外的国家。而且,从考古学角度看,这一地区的墓葬文化、青铜器文化也完全不同。 (2)高句丽族起源和建国 中国学术界认为,高句丽的族源为中国华夏族的后裔。以前只确立一个假设,是商人的后裔,而最近,把《逸周书》-《王会解篇》中的高夷推测为高句丽的先祖,并主张,高夷为中国传说中的人物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中国学术界推测,哈河-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为该族群的产物,并认为,高句丽祖先起源于这里。换句话说,高句丽原来在中国境内建国,并与中原王朝结成隶属关系。 韩国学界认为,《逸周书》记述的只是3000多年前的传说,是战国时代的“伪书”,本身可信性比较低。高阳和高句丽仅凭一个姓氏“高”是无法确定其嫡姻关系的。高句丽的“高”字只是加在“句丽”前面的一个称呼,有赞美之意;“句丽”意指位于山谷中的村落。另外,高句丽的赤城铳(音译)文化和红山文化,有三千年左右的年代差距,如果把这两种文化直接对接,会有一些问题。建立高句丽的居民集团,并不是从中国迁移过去,而是原来在满洲和朝鲜半岛地区进行农耕生活的濊貊族的一部分。此外,有关檀君的神话中,有关熊崇拜的文化属于古亚细亚民族文化的一支,也与中国文化迥然不同。(真奇怪,中国3000年前的神话不可信,他们4000多年前的神话可信?) (3) 高句丽和中国的朝贡、册封关系 中国学术界认为,高句丽和中原王朝是臣属关系,即在建国后,从作为玄菟郡的一个玄侯级国家起步,升格为隶属玄菟郡和辽东郡的地方国王。强调高句丽王向中原王朝进朝贡,并受中原王朝册封,主张高句丽王作为中原政权的官吏,替中原政权统治高句丽地区百姓。 韩国学界认为,虽然册封和朝贡制度曾经一度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官的内部政治秩序,但后来却逐步扩大发展成为国家间外交关系的一种形式。高句丽在自己独立的势力圈内包容很多国家和势力集团,并且,还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观。按照中国的逻辑,白济、新罗、倭国历史也应属于中国历史。 (4) 高句丽的领地和平壤迁都 中国学术界分析高句丽史的基本理论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论”。中国学术界为了
朝贡制度最开始最有可能始于氏族部落时期,小的氏族部落向大的氏族部,进献食品或生产工具以换取和平生存的机会。商汤早期曾向夏朝朝页。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后,为了减轻朝贡国的负担,专门制定了法令《四方令》来约束朝贡国的朝贡数量。
后来的春秋时期,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都要按律向周王室朝贡。战国时期,大的诸侯国打败小国后诸侯小国,要向胜利国朝贡。秦朝统一中国后,西南诸夷国,日本等小国向秦朝朝贡。真正使四方诸夷臣服的是汉武帝时,武帝强大的武功,彻底使周边所有小国臣服朝贡,用万国来朝一点不过分!到了东汉未年三国纷争,西晋,东晋,南北朝等混乱时期,弱者向强者进朝贡也是角色常互换。今天你朝贡我,明天我胜了你再朝贡与我,乱世无真正意义的朝贡!
唐朝也是真正意义的大一统的王朝,统治者又采取了开放的外交政策,西域诸国,朝鲜,日本列岛上的诸小国,纷份朝贡于大唐,唐朝中央政府更是坚持薄来厚往的国策,只要求名义上的臣服而物资上基本是倒贴。
这样深得诸夷小国的欢迎和热切配合,一时长安街头是万国人聚居的地方,史载长期居于长安的外国使团商人万余人。
五代也是个诸侯军阀混战的年代,没有了中央集权式的中心国家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朝贡啦!到了北宋时期,由于崇文抑武的国策,没有对周边诸国产生威摄力,反而由于战败关系向西夏,辽,和后来的金国纳岁币,属于朝贡于他国。耻辱!
元朝基本没有朝贡,成吉思汗强大的武功,基本把所有国家全部征服,小国全部消灭完啦!只剩下一个大元朝没有其他啦!所以元朝没有朝贡制度。
明朝是有历史记载以后,与外国建立关系最多的国家,主要得益于郑和下西洋与西洋诸岛国建立的朝贡关系。与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缅甸,老挝,东埔寨,吕宋等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朝贡已是每个与明朝建立关系小国的主要工作,明朝中央更是采取薄来厚往的礼仪,更刺激了小国来华朝贡的热情。至今山东德州市还有菲律宾东王后裔生活着,那里埋葬着朝贡回国途中死在德州的菲律宾东王。这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胜于史书记载!
朝贡的意思是周边的附属国家对强国的上贡,很多强国都会要求这些附属小国家每年或者是定期的向国家上供一些物品,彰显这些强国的实力。
朝贡就是其他的国家,向我国贡献一些东西,比如说金银财宝或者是人体车辆等。这样可以让两国有一个很好的贸易往来。
历史上的朝贡是由我国周边一些附属小国每年向我国进贡的一种行为 。
就是别的地方把当地的一些特色的东西或者是一些财富贡献给朝廷,每个朝代都是有这种朝贡的。
古代历史上的朝贡是什么意思?
五代也是个诸侯军阀混战的年代,没有了中央集权式的中心国家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朝贡啦!到了北宋时期,由于崇文抑武的国策,没有对周边诸国产生威摄力,反而由于战败关系向西夏,辽,和后来的金国纳岁币,属于朝贡于他国。耻辱!元朝基本没有朝贡,成吉思汗强大的武功,基本把所有国家全部征服,小国全部...
古代历史上的朝贡是什么意思?
1. 朝贡制度的起源可能始于氏族部落时期,当时小的氏族部落会向大的氏族部落进献食品或生产工具,以换取和平生存的机会。2. 商汤早期可能曾向夏朝朝贡。商汤推翻夏朝后,为了减轻朝贡国的负担,专门制定了《四方令》来约束朝贡的数量。3. 在春秋时期,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按照律法向周王室朝贡。战国时期,大...
历史上朝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朝贡是什么意思 朝贡(拉丁语:tributum),又称进贡,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顺从或结盟,尤其是君主国里臣民献上礼物给君主,或藩属国也会向宗主国献上礼物。这些礼物称为贡品。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朝贡体系也称宗藩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
朝贡是什么意思
朝贡的解释[pay tribute to an imperial court] 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 敬献 礼物 诣阙 朝贡 详细解释 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 贡献 方物。 《后汉书·乌桓传》 :“ 辽西 乌桓 大人 郝旦 等九百二 十二 人率众向化,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 宋 周煇 《清...
古代的朝贡体系是怎样的?朝贡体系对全世界的统一有什么积极作用?
朝贡制度是指中原的天子是部落和外族诸侯的共主。天子由国家的中央政府直接强制管理,直属的地区被授予诸侯王的称号,从而达到保卫中央的政治目的。中央与外族诸侯互相防御,从而形成天下共主的“天下”观念。朝贡体系由朝贡和朝贡两部分组成,是两国之间寻求政治支持的礼节性外交活动。小国可以通过朝贡体系获得...
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唐宋时代的朝贡
到了宋朝,国家疆域收缩,外部环境复杂。西有西夏割据,北有辽国,东有高丽,南边则有大理、占城、安南等独立国家。这个时期朝贡关系进入了第二个低潮期,宋朝因战争失利,被迫与西夏、辽、金等国建立了岁币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朝贡。从以中国为中心的视角看,这种关系并不能完全视为真正的朝贡关系,...
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是什么一回事?
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雍正皇帝认为:“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清末编纂的中小学校历史教科书中,周边的册封国家沦为欧美各国及日本的殖民地,或被纳入其版图的过程,并非作为世界史...
中国古代的朝贡多是我们送东西给别国,这是什么样的心理?
一、朝贡制度在古代的时候,朝贡制度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制度,所谓的朝贡制度就是周边一些实力比较小的国家会对我们中原地区进行一些朝贡,他们会带着当地的一些比较珍贵的宝物来到中原地区,以表达自己想要和中原地区友好和平的愿望,而且这种朝贡制度是固定的,每年或者是在固定的时期内都要对中原地区进行朝贡...
...1.南宋要向金朝贡吗?2.南宋皇帝与金朝皇帝是什么关系?3.南宋与金...
1. 南宋时期,根据和议条款,南宋需向金朝缴纳岁币,但这并不等同于朝贡关系。朝贡通常指附属国与中央王朝之间的政治隶属关系,而南宋与金朝的关系更类似于相互承认的平等国家,尽管在某些时期南宋对金朝表现出一定的臣服姿态。2. 南宋皇帝与金朝皇帝之间的关系随着两国实力的变化而变化。在两国力量对等时...
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
朝贡体系是中国古代的外交体系,发源于西周时期的外邦关系处理,后演化为秦统一后历朝历代的外交制度。王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外交国家向其朝贡,二者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朝贡之外还有贸易,被视为宗主国对藩属国的怀柔恩赏。朝贡关系也因此被称为封贡关系或宗藩关系。朝贡体系在思想上来源于夷夏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