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有谁?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有气节的中国人的形象,他们是怎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

屈原投江,
苏武牧羊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淘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郑板桥、
陈然、
方志敏、
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宋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1、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滦县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儿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去世后,叔齐出走,欲让位给兄长伯夷。

伯夷也不愿作国君而逃避。后来二人在路上相遇,闻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养老幼,深得人民拥戴而入周投靠。

文王仙逝,周武王继位而拥兵伐纣,他们认为诸侯伐君以为不仁,极力劝谏。武王不听,决意灭商。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行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3、苏武:贝加尔湖牧羊十九载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单于发现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又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也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5、阮籍:傲然独得,任性不羁

阮籍的父亲阮瑀曾任曹魏丞相,为“建安七子”之一。阮籍本人以潇洒和不拘礼节而出名。太尉蒋济听说阮籍“俊而淑悦,为志高”,准备证辟阮籍做自己的椽属。

阮籍听到消息,就写了一封《奏记》,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都亭,请吏卒转呈蒋济。《奏记》中说自己才疏学浅,出生卑微,难堪重任,婉言表示谢绝。后勉强就任,但是不久即告病辞归。

曹爽召他为参军,但他报病不出。后来曹爽被杀,司马懿召他为从事中郎,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续用他为从事中郎。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心怀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苏武,还有宋之苏武之称的洪皓。
以下是我复制粘贴的资料,原文地址我已给出。
在汉朝,有个人作为特使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并流放至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在19年的牧羊时光中,他始终手持汉朝的旌节,不忘自己汉使的身份。回国后,“苏武”这个名字便成了民族气节的象征。
  在宋朝,有个人作为特使出使金国,却被金国扣留并流放至冷山(今黑龙江五常境内的大青顶子山)。在滞留金国15年的时间里,他_一边向金国人传达和平的思想,一边搜集整理反映金国的各种风土人情的材料。回国后,民族气节榜上便多了一个名字: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乐平)人。洪皓博学强记,勤奋好学,在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中进士。中了进士的洪皓马上就引起了权臣王黼和朱勉的注意,两人都争着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洪皓。做当朝权臣的女婿,对一个刚入政坛的新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诱惑。无论洪皓娶了谁的女儿,都意味着他日后可以在政坛上平步青云,要风要雨。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洪皓却拒绝了。任媒人跑断了腿,说破了嘴,洪皓就是不答应。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王黼和朱勉不但是权臣,更是奸臣(这两人后来和蔡京、童贯、梁师成、李彦一起被人称为北宋末年的六大奸臣)。洪皓宁愿不要平坦的仕途,也不愿和奸臣为伍。于是,洪皓还没开始做官,就把权臣们给得罪了,而这似乎也预示着他以后的仕途并不会一帆风顺。
  宣和四年(1122年),担任秀州(今浙江嘉兴)司录的洪皓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验。这一年,秀州遭遇大水,百姓流离失所,粮食紧缺。洪皓主动向太守请命来处理救灾事务。他把粮仓打开,将粮食分给灾民。可是民多粮少,虽然洪皓绞尽脑汁,还是有不少灾民因分不到粮食而面临着被饿死的危险。就在这时,一大批质量上乘的大米被运到了秀州,洪皓马上向太守提出了分粮的建议。面对着这些救命的粮食,秀州太守却沉默了。因为这批大米是运往朝廷的纲米,地方官员私自截留纲米是要被处死的。一边是十万秀州百姓的性命,一边是自己的性命。人性的天平左右摇晃了几次之后,太守还是认为自己的性命重要。就在纲米要离开秀州时,洪皓站了出来,他没有讲义正词严的大道理,也没有作痛哭流涕的哀求,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粮食留下,罪我来顶,用我一人的命来换十万秀州百姓的命。”粮食最后被留下了,十万秀州百姓因此得救,朝廷后来也并没有因此降罪于他。得救后的百姓为表感谢,将洪皓称为“洪佛子”。
  此事到此可以说是有了圆满的结局,但“洪佛子”在秀州的传奇却还在继续。后来,秀州发生了叛乱,乱军冲入城中,大肆地抢掠,秀州百姓无一幸免。可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令人惊讶的一幕却在一问不起眼的屋子前出现了,带血的屠刀部归了鞘,狂乱的马蹄也平和了,乱军们杀气腾腾的脸上也一片肃然,他们像虔诚的信徙一样小心翼翼地从这间屋子前走过,生怕会给这屋子造成一点损坏。走过去之后,他们还要恭敬地说:“此洪佛子家也。”
  这就是洪皓的人格魅力,一种能让疯狂的乱军都为之折服的魅力。
  
  二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洪皓给准备亲自到南京去的宋高宗上书,他给高宗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建议高宗可先派人到南京去,等作好准备后再亲自过去。这一建议开始并没有被高宗采纳。但此后不久,高宗也觉得的确不宜草率地到南京去,他问宰相张浚前些日子给自己提意见的人是谁,张浚说是洪皓。洪皓就这样进入了高宗的视野。正好此时高宗在物色出使金国的使臣,于是还在为父守丧的洪皓在张浚的大力推荐下,被高宗召入宫中谈话。这次谈话让高宗非常高兴,谈话结束后“迁皓五官,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璃(音“孰”)副之”。
  “大金通问使”,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充满凶险的职务。因为当时宋弱金强,骄横的金国根本就不把南宋放在眼里,时常将南宋派来的使臣扣留不放。洪皓之前的“宋使者如(王)伦及宇文虚中、魏行可、顾纵、张邵等,皆留之不遣”。洪皓这一去,还能不能平安回来,谁心里都没有底。
  可是为了探听在“靖康之难”中被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及众多皇亲国戚的消息,为了谋求宋金两国之间的和平,洪皓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金之路,去接受他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考验。
  出使的道路果然很不平坦,洪皓一行13人先是到了太原,在那里拖拖拉拉地呆了一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之后他们又来到了云中(今山西大同),在这里他们见到了金国大将完颜宗翰(粘罕)。完颜宗翰是金消灭北宋的主要将领,自恃强大的他,毫不理会洪皓提出的请归二帝的要求,反而要洪皓和龚�到金廷操纵的伪齐刘豫政权去当官。面对着凶神恶煞般的完颜宗翰,龚�屈服了,洪皓却断然拒绝:“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能接回两位皇帝,只恨自己无法杀死刘豫,怎么能去侍奉他,现在我留在这里是死,到刘豫那里去也是死,我不愿苟且偷生,愿意在此受死。”骄横的完颜宗翰没想到洪皓竟然敢拒绝自己,勃然大怒。而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当他叫来士兵准备处死洪皓时,一名金国将领站了出来,一边示意士兵住手,一边跪下为洪皓求情。眼看洪皓才说了几句话,就让自己的部下敬佩不已,一时间,完颜宗翰竟分不清到底谁是强者,谁是弱者。
  为了挽回些颜面,完颜宗翰决定将洪皓流放到遥远的冷山。那里天气极其寒冷,四月革生,八月就已经下雪,只有百户人家住在洞穴里。杀不了你,那就让你去活受罪吧!完颜宗翰相信要不了多久,冷山就会将洪皓吞噬。
  
  三
  
  完颜宗翰的如意算盘到底是打空了。洪皓在冷山的确吃了不少苦,他曾有两年的时间找不到像样的东西吃,也曾在夏天穿厚厚的粗布衣。但洪皓凭着自己的才学受到了当地首领悟室的敬重,并成了悟室八个儿子的老师。利用这样的机会,洪皓不断地向悟室和他的儿子们传输和平主义的思想。
  悟室本来是主张消灭南宋的,他曾嚣张地说:“谁说海大,我的力量可以使海干枯,在这世上,只有使天地合为一体这件事我做不到。”洪皓却说:“战争就像是火,玩火都必将自焚,你看这天下哪有打了几十年仗还不停战的!”悟室无言以对。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话后,原来好战的悟室开始接受了宋金和平共处的观点。
  悟室在变,外面的形势也在变。金人在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并没有如愿地消灭南宋,反倒是自己实力大损。在这种情况下,金人开始和南宋议和。议和期间,悟室曾就所议十事征求洪皓意见。洪皓一一为他分析,让他大为满意。可悟室到底还是生性凶残,他告诉洪皓他想把归附的宋人全部杀掉,洪皓告诉他:“以前梁武帝想用归附的侯景来换回自己的侄子,结果侯景反叛,天下大乱。”悟室觉得有理,便将洪皓带到了燕京(今北京),与金国议和代表莫将商谈。然而和谈并不顺利,双方在不少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一时间和谈陷入了僵局。洪皓和莫将之间

有分歧,金人内部也存在严重分歧,主要表现为是否需要在归宋河南、陕西地的条件下与宋议和等问题上。以完颜宗弼(兀术)为代表的一派坚决反对交还,宗盘、挞懒等人却主张交还,眼看双方谈来谈去谈不出任何结果,完颜宗弼索性联合悟室发动兵变,将宗盘、挞懒等人全部杀掉,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又将悟室一并杀掉,洪皓作为悟室的同伴本来也要被处死,这时有人提出洪皓不是悟室的同伙,理由是洪皓常常在悟室面前发表相反的言论。就这样,洪皓之前对悟室进行的无数次劝说不仅改变了悟室,也在这场血雨腥风中救了自己一命。
  命虽然保住了,可麻烦却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了。之前被金人扣留的宇文虚中已经做了金国的官员,他向金国皇帝大力推荐洪皓。于是,金人动了让洪皓做官的念头。翰林直学士,洪皓不做;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域)副留守,洪皓也不做。眼看洪皓态度坚决,金人又玩起了花招:让洪皓去主持云中进士考试。因为按金国法律,使臣虽未任金官,但只要被金人任使,就“永不可归”。在他们看来,只要洪皓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就永远不能回去了。谁知,洪皓不紧不慢地跑到云中,说了句“今取士以诗赋,吾故学经耳”就回来了。这一下,金人对他彻底没办法了,只好放弃了让他做官的念头。
  摆脱了金人骚扰的洪皓并没闲下来,他依然记得自己赴金的使命,事实上从他进入金国的那一天起,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听宋徽宗、宋钦宗等人的消息,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打听到了宋徽宗的死讯、得到了太后的手书、了解到了金人已开始厌战等一大批重要情报。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情报送回南宋。他甚至还对金人的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将其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名为《松漠纪闻》的书(可惜在他后来归宋时,被金人搜获,用火烧毁)。
  洪皓,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在凶险无比的金国中,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
  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熙宗喜得贵子,大赦天下,允许宋朝使者回归,洪皓与张邵、朱弁等都在被赦之列。15年,整整15年了,洪皓终于等来了这个他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可以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坐在回家的船上,洪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一次次地眺望淮河那头的故乡,而故乡也为这个归家的游子准备了无上的荣光和新的磨难……
  
  四
  
  绍兴十三年七月,归来的洪皓在皇宫里受到了南宋君臣的热烈欢迎。相互寒暄之后,洪皓又作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他拒绝了摆在眼前的高官厚禄,而是请求高宗让他回家养母。是呀,在过去的15年里,洪皓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作为一个去国15年的臣子,他已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而现在,作为一个离家15年的儿子,还有什么比回家与老母共享天伦更重要的呢!可高宗显然不愿失去这样一位贤臣,他对洪皓说:“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耶!”
  “虽苏武不能过”,这既是对洪皓15年金国生活的高度肯定,也是希望洪皓可以像苏武一样继续报国。圣意拳拳,洪皓感动得点了点头。和高宗谈完话之后,洪皓又去慈宁宫拜见太后,太后听到洪皓要来,非常高兴,她破例让下人撤去帘子,与洪皓直接面对面地交谈。很快,他便“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有了与苏武相提并论的气节,又有了皇帝的器重、太后的尊重和群臣百姓的敬仰,洪皓以后的路应该是无比顺畅的。可是,洪皓注定命运多舛,他没能像回国后的苏武那样一帆风顺。相反,他是在失意与郁闷中度过自己剩下的日子。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叫秦桧的权臣。
  洪皓和秦桧之间本无必然的矛盾,洪皓在回国几天后还特意去拜访过秦桧。可能是离开南宋太久,洪皓并不清楚秦桧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一见到秦桧就说:“张公和为什么被弃用了?金人本来是很怕他,用他的话,对我们伐金很有帮助。现在我们暂居杭州,宫殿却修建得如此华丽,难道我们只是偏安于此,不收复失地了吗?”
  废话,当然是想偏安在这里,难道还真的和金人开战?秦桧心里这么想着,面上给洪皓一个冷漠的眼神,希望这老头说完了就快走。可是洪皓走了又来,同样的话一连在秦桧面前说了几天,说得秦桧憋了一肚子的火。
  而更让秦桧不安的是,洪皓竟然给他带来了金国将领室捻的问候。原来,秦桧曾为完颜宗翰起草过檄文,室捻作为完颜宗翰的手下,当时也在场。事情过后,秦桧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因此,南宋君臣并不知道这件事。可是现在洪皓从金国回来并带回了秦桧这段不光彩的往事,如果这事传出去,那后果就严重了。但考虑到洪皓此时的地位,秦桧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后来,金国派使臣来请求接走赵彬等30人的家属,高宗马上同意了金的请求。这时洪皓又站出来说:“现在金国表面上向我国要人,实际上是在试探我国对他们的强硬态度如何,要是我们马上答应他们,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朝中无人而怕了他们,这样一来,金国就更加小看我国了。”秦桧一看洪皓又来和自己唱反调,马上就说:“你别乱说话,我国怎么会没人?”洪皓针锋相对:“当年去了金国的王伦和郭元迈都不想办法给救回来,到了危急时哪里会有人用?”秦桧当场便面有怒色,回去之后,秦桧终于决定对洪皓下手。对于秦桧这样一个能以“莫须有”罪名杀掉岳飞的老牌奸臣来说,找个理由整整洪皓实在是易如反掌。第二天,侍御史李文会在秦桧的指使下,以洪皓没有回去看望母亲为由上书弹劾他。批文很快就下来了,洪皓外调为饶州(今江西鄱阳)知州。秦桧的意思很明显:你老了,回去陪母亲吧,朝廷的事就用不着你操心了!接到命令时洪皓愣住了,当初自己想回去养母,高宗却让自己留下为国效力,现在自己留下了,朝廷却又要赶自己走!就这样,洪皓带着满腹的疑惑和无奈永远地离开了杭州。离开时,洪皓回头看了看歌舞升平的杭州,心却在滴血。
  回家刚一年,诏书又来了,这一次,他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原来,这一年发大水,一名与洪皓素不相识的官员白锷对秦桧说:“如今世道不好,为什么不用名满天下的洪皓?”洪皓,又是洪皓,人都不在这里,竟然还被大臣惦记。秦桧没想到洪皓的影响如此之深。于是,他将白锷贬到岭表(今两广一带),紧接着就将洪皓贬到江州。可这样还是不解恨,秦桧又指使一名叫李勤的官员诬告洪皓,罪名是洪皓四处散布反动谣言。结果,洪皓被改任为濠州(今安徽凤阳)团练副使,并先安置在英州(今广东英德市)等待进一步的处理。九年之后,洪皓才得以复任朝奉郎,被准许迁居袁州(今江西宜眷),可这位68岁的老人在经过南雄州(今广东南雄)时便永远地停了下来,咫尺的家乡终成天涯。客死他乡,命运竟让洪皓以这样的方式谢幕。洪皓去世之后,秦桧也带着胜利者的喜悦离开了人世。
  历史毕竟是公正的,秦桧终究无法真正打败洪皓。若干年后,秦桧成了一个遗臭万年的铁像,而洪皓和他那“虽苏武不能过”的气节却在人民的心中百世流芳……
  
  编辑 杨志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1841693.htm

苏武,还有宋之苏武之称的洪皓。
以下是我复制粘贴的资料,原文地址我已给出。
在汉朝,有个人作为特使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并流放至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在19年的牧羊时光中,他始终手持汉朝的旌节,不忘自己汉使的身份。回国后,“苏武”这个名字便成了民族气节的象征。
在宋朝,有个人作为特使出使金国,却被金国扣留并流放至冷山(今黑龙江五常境内的大青顶子山)。在滞留金国15年的时间里,他_一边向金国人传达和平的思想,一边搜集整理反映金国的各种风土人情的材料。回国后,民族气节榜上便多了一个名字: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乐平)人。洪皓博学强记,勤奋好学,在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中进士。中了进士的洪皓马上就引起了权臣王黼和朱勉的注意,两人都争着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洪皓。做当朝权臣的女婿,对一个刚入政坛的新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诱惑。无论洪皓娶了谁的女儿,都意味着他日后可以在政坛上平步青云,要风要雨。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洪皓却拒绝了。任媒人跑断了腿,说破了嘴,洪皓就是不答应。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王黼和朱勉不但是权臣,更是奸臣(这两人后来和蔡京、童贯、梁师成、李彦一起被人称为北宋末年的六大奸臣)。洪皓宁愿不要平坦的仕途,也不愿和奸臣为伍。于是,洪皓还没开始做官,就把权臣们给得罪了,而这似乎也预示着他以后的仕途并不会一帆风顺。
宣和四年(1122年),担任秀州(今浙江嘉兴)司录的洪皓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验。这一年,秀州遭遇大水,百姓流离失所,粮食紧缺。洪皓主动向太守请命来处理救灾事务。他把粮仓打开,将粮食分给灾民。可是民多粮少,虽然洪皓绞尽脑汁,还是有不少灾民因分不到粮食而面临着被饿死的危险。就在这时,一大批质量上乘的大米被运到了秀州,洪皓马上向太守提出了分粮的建议。面对着这些救命的粮食,秀州太守却沉默了。因为这批大米是运往朝廷的纲米,地方官员私自截留纲米是要被处死的。一边是十万秀州百姓的性命,一边是自己的性命。人性的天平左右摇晃了几次之后,太守还是认为自己的性命重要。就在纲米要离开秀州时,洪皓站了出来,他没有讲义正词严的大道理,也没有作痛哭流涕的哀求,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粮食留下,罪我来顶,用我一人的命来换十万秀州百姓的命。”粮食最后被留下了,十万秀州百姓因此得救,朝廷后来也并没有因此降罪于他。得救后的百姓为表感谢,将洪皓称为“洪佛子”。
此事到此可以说是有了圆满的结局,但“洪佛子”在秀州的传奇却还在继续。后来,秀州发生了叛乱,乱军冲入城中,大肆地抢掠,秀州百姓无一幸免。可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令人惊讶的一幕却在一问不起眼的屋子前出现了,带血的屠刀部归了鞘,狂乱的马蹄也平和了,乱军们杀气腾腾的脸上也一片肃然,他们像虔诚的信徙一样小心翼翼地从这间屋子前走过,生怕会给这屋子造成一点损坏。走过去之后,他们还要恭敬地说:“此洪佛子家也。”
这就是洪皓的人格魅力,一种能让疯狂的乱军都为之折服的魅力。

文天祥,陶渊明,屈原,项羽,岳飞好多啊,问题太大

谢道韫奋起杀贼,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屈原等不用说,都是有文人气节的人。于谦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戊戌六君子为变法牺牲,雾社事件里赛德克族举族奋起抗日,这类人很多。

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有谁?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滦县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儿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去世后,叔齐出走,欲让位给兄长伯夷。伯夷也不愿作国君而逃避。后来二人在路上相遇,闻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养老幼,深得人民拥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

中国有哪些人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爱新觉罗载湉,他在国家危亡时,还改革变法,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但是慈禧把他囚禁了

有气节的中国人的形象,他们是怎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_百度...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不肯低头折节的有哪些人?
1、文天祥:一片丹心照汗青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4、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5、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

几千年以来,中国一共出了哪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谢枋《武夷山中》诗云:“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南宋诗人卢梅坡:有梅无...

梅花魂画线的句子,想到哪位有气节的人物?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每当遇到外来侵略时,都会出现宁死不屈民族忠魂,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南宋被蒙元灭亡时,崖山海战失利,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文天祥宁死不降,朱由检殉国,史可法誓死守扬州,抗日战争中也有很多……

历史的选择故事稿越短越好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深深的铭刻在我的心里。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就像那梅花一样,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就已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即“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它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

读《邱少云>有感
1.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英雄,我非常敬佩他们,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这节课,我们语文老师叫我们先预习要学习的内容〈〈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一口气读完后,又读了几遍。课文的内容是这样的:为了消灭敌军,我军潜伏在一条山沟,忽然敌军发觉自己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