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0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仿佛有很大的压力,忙得不太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欢喜。还有人一闲下来就感觉很无聊,或者是常常觉得自己很倒楣,周围的人都对不起我,或者觉得自己实在很好,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待遇却太差了,所以忿忿不平。像这样过一生实在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以有个突破转变呢?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体会,便会发现有一些人虽然表面上很平凡,但是实际上却具有很深的智慧。他们的言行举止流露出和佛菩萨非常相应的慈悲喜舍。大家都知道佛法有慈悲为怀、布施放下的特色,但是比较少人知道佛法还有欢喜的特色。佛教导我们修行要开发四种无量的心怀,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的心。第三种喜无量心,也就是无限欢喜的心,心中常有无限的欢喜。

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大家都听过阿弥陀佛,可能比较少人注意到阿弥陀佛的别号当中,有一个别号叫做「欢喜光佛」。佛所放射的光明是无量无限的,其中含有欢喜的光明。真正的念佛人会感受到佛的欢喜光,应该是内心常常清净欢喜的。无量寿经上说:「应常念佛而生喜」,应该常常念佛而生起欢喜的心。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欢喜无量的真实内涵,我们都尊称她为「欢喜菩萨」。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大家都亲切地称她阿花,五十多岁,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很勤劳又很快乐地劳动着。以前逢收割季节,全凭人力,因家里劳力少,她每天都要拖一万多斤的稻子。天晴时拖出去晒,遇到下雨天,就得赶紧拖到蔽雨的地方,常常跑得气喘吁吁,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辛苦自不必言。可是既便这种时候,她脸上也会满带着自然而可爱的笑,她说:「我边做边念阿弥陀佛,愈做愈欢喜,感觉很甜蜜,一点都不辛苦。」令人听了肃然起敬!

甜蜜和辛苦,这是何等不同的味道啊!而这两种心境的转化,真的是靠念佛来实现的,辛苦变为甜蜜,烦恼转为菩提,束缚而为解脱。她还告诉我:「自从念佛以后,种田越来越轻松,一锄下去,高唱一声佛号,劳作变简单了,心情更欢喜了,收成还提高了……」听她讲话,最常出现的词汇除了「阿弥陀佛」,就是「真欢喜、真简单」,这已成为她生活的信条,因为她做什么都很欢喜,所以任何困难都会变得很简单。

她种的菜常常是村里长得最好的,而且可说是对大家完全开放。豆子熟了,她就告诉邻居们:「阿花田里的豆子熟了,要采的人,快来采哦!」无论谁去采,她都是笑 *** 的,欢喜送人。

说实在的,以前读佛经读到应「不住相布施」、「三轮体空」时,只能稍微领略一点名相概念的皮毛而已,听到、看到阿花的言行之后,才让我在感动中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有一次 *** 要开马路,预计会征用到她的田。一般人假如自己所有的田地要被切掉一大块去开路,大都会很懊恼,少不了要上书陈情一番,希望能免掉。然而当负责此事的人来和她商谈的时候,她竟然笑嘻嘻的像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真是太欢喜了,我可真有福报,拜托你们开大一点,让大家开车能安全顺利。」她是这样的真诚,能够不假思索地欢喜布施,身体力行地实践著佛经甚深的教义。有一句话她常挂在嘴边:「我什么都不会,只会欢喜。」还有什么语言能比这更加平凡,又有什么语言比这更充满了智慧呢?别人高兴不起来的事,她可以很自在地欢喜,没有一点刻意雕琢的痕迹,这是多少修道人梦寐以求的心地功夫啊。

曾经有一个人侵占她家的田已两年多了,他们夫妇都很礼让。有一次村里请土地测量委员会来划分地界,测量时要在土地上插记号,被侵占的地是要划归原主的。那个人(被村民们形容为恶霸)向土地测量员说:「你们谁敢过来插记号,我就把他打倒黏在地上!」村民们看不过去,纷纷打抱不平,于是就争执起来,连派出所的警员也来了。但是那个人还在耍赖:「你们去法院告我好了。」一副流氓无赖架势。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欢喜菩萨口里念著阿弥陀佛,远远地跑到人群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有缘在一个村里,就是要很欢喜的,千万不要伤了邻里和气。」

又转向那个人说:「阿伯,这个田如果要还给我们,不知道您欢喜或是不欢喜啊?」那人气呼呼地回答:「当然不欢喜啊!」「哦,若是这样,您就不用还我们了。论年龄您就像我的父母,我是应该要孝顺您的。今天只是要做个记号标明一下,让各家知道自己的地界,以免下一代有争执而已。今后,我们的田还是照样给您种啊!」她又转向自己的先生,用手很和顺地在他胸膛上抚慰了几下:「我们要给阿伯欢喜,你也要欢喜哦!」说完,向大家挥挥手:「再见,我要回去了。」一路唱着「阿弥陀佛」就离开了。忽然那个人喊着她的名字追了过来,流着眼泪说:「我要把田还给你们。」村民们看到这个戏剧性的改变,都面面相觑:「咦?怎么这么简单啊?三句话就解决了!」哦,欢喜当中,事情原来会变得如此简单。

佛在所制菩萨戒中讲到:「菩萨应该生起佛性孝顺心、慈悲心,令一切众生,生福生乐。」这位欢喜菩萨,可以说一直在践履著诸佛的言教。她一向不为自己争什么,都是以众生的欢喜作为自己的欢喜。她以佛性的孝顺心真诚待人,每当对方感受到那一份诚恳、欢喜的心,自自然然就会引发佛性中本来有的慈悲,放下不应该有的贪心。

我发现,她的欢喜之光,真的有照亮人心的力量。就像印光大师说的:「一念之诚,贼寇可以变为赤子。」那次公共地界划好之后,欢喜菩萨夫妇,又自动把田埂路完全做在自己田里,给相邻的人带去了欢喜。有一段路,本该大家一起出钱铺的,她先生主动说:「铺路的十万元由我家出就好了,我还能工作没关系的。」可是你知道吗?他们的钱财,也是一分一分用血汗辛苦赚来的。她先生做建筑工,每天天不亮,就开着推土车上路去了,晚上归来时一身的泥水,还要兼照地里的活计。即使是这样辛苦的工作,并没有使他们失去宽广的心胸。他们一家人待人慷慨宽厚,自己却简朴、节约,非常知足,过著和乐融融的生活。从他们家会常常传出一阵阵开朗欢喜的笑声,生活中任何的小插曲,都是他们欢喜的泉源。欢喜菩萨说:「大家一起笑起来,好像一起开一朵很大的莲花!」

每当想起他们这种礼让的义行,都深深的敬佩。这种被侵占时的礼让及欢喜布施,比单纯捐钱给慈善机构更难得。因为他们的心没有被是非人我所污染。虽然被侵占了也没有被愤怒的情绪所污染。佛家常常提到「功德无量」。「功德」这两个字境界其实是很高的,「功」是要「利他无我」,就是要完全的利益他人,没有丝毫自私之心;「德」则要「心地无非」,心中没有分别你错我对,你坏我好,没有污染感才算有德。真正的功德实在不容易修啊!能够实行得非常自然的人,心中早就有了对「一切众生本来一体」的体认,所以不必争,也不想争,就好像手替脚穿袜子一样。欢喜菩萨真是暗合道妙啊!

有一天她在路上掉了伍仟块钱,她发现钱丢掉了,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说:「这样捡到的人也可以用,这样真欢喜耶!」她随时都欢喜的布施,根本没去找那伍仟元是在哪里丢的。她的作风和一般人都相反,相反得很可爱,一般人都喜欢为我来争,要别人给自己欢喜,而她,专门给别人欢喜,大家欢喜,她就欢喜,结果世界上她最欢喜!

有一回,村子里受到偷车集团的骚扰,有好多人的摩托车都丢了。当她的大公子首先发现她车子丢掉的时候,就向她说:「妈,恭喜您要骑新车了啊,因为旧车被偷走了。」她竟然回答说:「阿弥陀佛,我刚刚花了壹仟多块,把它修理好,连后面的箱子也换新的,这样骑去的人也可以骑得很安全哦!」那种安慰又欢喜的表情,仿佛是为自己的孩子去修车子一样。她真的是欢喜平等的布施,不管布施给好人或坏人,她都一样欢喜。

一位居士告诉我,她第一次和欢喜菩萨同车回家,只听她念一声佛号,就感触良深。她忏悔说:「为什么欢喜菩萨的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柔软,好像心在笑。我的佛号,为什么念得那么刚硬、急躁。我还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这种个性,要求我担当那么多事,撑这个家,整天奔忙事业,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里知道,原来欢喜菩萨的家业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严,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锻炼得那么柔和又快捷。并没有被环境塑造成刚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环境,家庭负担,一直在怕长辈对我批评。原来我根本没有真的用心去修,没有把佛念到心里,只是嘴巴一直在「赶件」。我听了她的忏悔,很尊敬欢喜菩萨,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号,便能感动人心,更尊敬这位居士,听到一句柔软的佛号,便懂得回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忏悔调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农村,还没有人用牛奶喂婴儿,大家都是喂母奶。当她的孩子还需要喂奶时,同时邻居也有几个年龄相似的孩子。每当她由田里回来的时候,只要看到哪个孩子哭,就喂那个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后,人家笑她说:「自从长眼睛,没看过像你这么傻的妈妈,万一别人的孩子喂完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那怎么办啊!」她只是很天真开朗地笑着,回答说:「不会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个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认为只要是孩子饿哭了,就很可怜,就应该要去喂他。不论是谁的孩子都一样。这种清净、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应的。

她从来不用刻意去挂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欢跟她学佛念佛,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在她脸上,这就是最好的招牌。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不断地教导他们:「手要做好事,脚要走好路,嘴要说好话、要念佛,心要想阿弥陀佛。」连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这个做人的总原则。有一位小女孩回去考问自己的妈妈:「嘴要做什么呢?」「嘴巴就是要吃饭啊」「妈妈您说错了哦!阿婆说嘴要说好话,要念佛。」这位妈妈听了,也恍然反省自己。

有一次他家先生骑车不小心,把一只小狗撞的腿骨折了。他们赶紧把小狗送医院,拜托医生给它打保护脑部的针剂,赶快开刀把骨头接好,以免小狗以后跛脚。手术时,小狗痛得流下眼泪,欢喜菩萨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旁边安慰它,向它道歉忏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说:「唉呀,不就是一只狗吗,不必这么费心医治了。」他们夫妇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它医好,不然小狗以后跛脚,不能走路,多可怜呀。」社会上有些人开车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了人,都自己逃走不管,而他们能够这样慈悲平等的对待一只狗,真是可爱,可爱到连兽医师都受感动,自动把医药费减半。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告诉我一件趣事:她幼时曾和妈妈手牵手去参观一个商展,人潮汹涌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妈妈失散了。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妈妈呢?这聪明又心静的小女儿,既没有哭闹,也没有惊嚷。她了解妈妈,知道怎样在人潮中找到妈妈,那就是欢喜的笑声。于是小小的孩子就静静伫立在拥挤喧哗的人海中,凝神谛听:「哪儿有妈妈的笑声?」终于她听见了,「闻」到了欢喜的笑声,循着笑声,就真的找到了妈妈,见到了快乐的慈颜。这就如念佛闻佛名号的感应道交。

小女儿的这段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一个妈妈有着美好的笑声,一个孩子对妈妈的美质特色也有深刻的体认、传承,所以在尘世喧嚣中,在千百杂音中,能凝神静心,独独专注听闻那亲切欢喜的慈母之音,我们念佛名号何尝不是如此?《无量寿经》里,释迦佛问弟子:「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否?」阿弥陀佛慈悲欢喜的法音,随时徧布在宇宙虚空中度化众生,然而我们听闻了吗?我们能循着音声找到佛吗?尘世千万种杂音,是否阻隔了佛的大音宣布呢?是我们的心,被种种杂音吸引、诱惑了,以致于听不见佛的慈音吧!是我们忙着听无聊的杂音,以致于无暇安享佛音吧!

但愿有缘听到欢喜菩萨故事的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和她一样,慈悲、欢喜、念佛。也但愿有缘听到他们故事的每一家人,都能够夫妇和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处和乐,同生极乐。从现在乃至永久的未来,都永远慈悲欢喜快乐!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无量寿经上说:「应常念佛而生喜」,应该常常念佛而生起欢喜的心。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欢喜无量的真实内涵,我们都尊称她为「欢喜菩萨」。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大家都亲切地称她阿花,五十多岁,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很勤劳又很快乐地劳动着。以前逢收割季节,全凭人力,因家...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她真的是欢喜平等的布施,不管布施给好人或坏人,她都一样欢喜。一位居士告诉我,她第一次和欢喜菩萨同车回家,只听她念一声佛号,就感触良深。她忏悔说:“为什么欢喜菩萨的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柔软,好像心在笑。我的佛号,为什么念得那么刚硬、急躁。我还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这种个性,要求我担当那么多事,撑这个家,...

想要研习中国古典文化以及佛教,有什么入门书籍推荐
中国古典书籍《弟子规》《三字经》好懂点。佛教其实最重要的是讲因果。入门我认为应当从因果书籍入门比较不容易出偏。果卿的《现代因果实录》,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金山活佛》,《欢喜菩萨真人真事》都很好。还有《观世音菩萨感应录》都是入门不错的书籍。初入门多看一看因果类的书籍比较好。等到...

佛教里的诸佛菩萨都有真人真事吗?
当然是真实的啦。诸佛菩萨教育弟子都不可以妄语,自己怎么可能妄语呢。

佛经是本什么样的书?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道证法师讲述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74.htm)若您对算命感兴趣可以看看:http:\/\/bookgb.bfnn.org\/books\/0619.htm 了凡四训白话篇 \\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12.htm 了凡四训-袁了凡居士著(文言文) \\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48.htm ...

好想结交一个真正的学佛之人啊!
包括我们的亲人,而且亲人在这世有恩于我们,我们更应该好好对待他们,报答亲恩。如果因为学佛把自己的亲人不顾了,不仅你的亲人会怨你,其他人也会觉得学佛的人不善。这样做就错了。佛菩萨让我们做人要让身边的人都生欢喜心,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切有缘众生都付出爱,这才是真慈悲。

佛教入门该选择什么样的书?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道证法师讲述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74.htm)若您对算命感兴趣可以看看:http:\/\/bookgb.bfnn.org\/books\/0619.htm 了凡四训白话篇 \\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12.htm 了凡四训-袁了凡居士著(文言文) \\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48.htm ...

现在有哪关于佛教的比较好的书籍?我刚入门不久的,
建议你先看一下相关的佛教读物,了解一下佛教到底是什么,推荐读物《觉海慈航》《正信的佛教》《走近佛教》!如果真正要研究佛经的话,建议你从地藏经入手,地藏经相对容易理解一些,里面讲的因果问题非常好。再一个,净土三经--阿弥陀经、大乘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也可以看看。心经虽然字少,但是内容...

文言文启蒙读本某氏园中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体。 作者简介: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先后自著诗文、词曲、笔记、杂著数十卷,辑成《檀几丛书》(康熙三十四年刊)、《昭代丛书》等中大型丛书。 7. 某氏园中,有古木, 原句出自于清代...

佛教问题
你只要好好学佛,自然就会改变命运,不需要很担心这个啊 和佛菩萨有缘的人,到【地藏论坛】学佛很好,对您来说就是游子回家了。【地藏论坛】建立十年多了,被超过三十万的学佛弟子所喜爱。在这么一个五浊恶世里面,佛弟子罕见,正信佛弟子更加罕见的时代,地藏论坛竟然聚集了超过三十万的海内外正信佛...